張愛萍的三句話
將軍詩人張愛萍一生有許多名言。他說過的3句話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至今仍有啟示。
一句是“打了勝仗去見毛主席”。1936年的張愛萍沒想到,他去見毛主席是在一次打了敗仗之后。毛澤東沒有責備他,反而作為介紹人,推薦他到紅軍大學學習。后來,張愛萍常用“打了勝仗去見毛主席”鼓勵部屬。
另一句是“為黨珍重”。1944年夏天,彭雪楓執(zhí)行中共中央關于向河南敵后進軍的指示率部西進,特意與張愛萍道別。張愛萍握著他的手說:“各自為黨珍重吧!”分手竟成永訣。
第三句話是在1957年1月軍委擴大會議上說的。那是一句很豪氣的話——“我的后臺就是共產(chǎn)黨!”
在1954年到1955年我軍第三次精簡整編方案擬制過程中,面臨許多難題。要裁減那些戰(zhàn)功赫赫的部隊,要關閉他們長期統(tǒng)領的部門,要改變習慣了的帶兵方式,誰來受領這個任務?張愛萍作為“一把板斧”,受命擔任“操盤手”。1957年軍委擴大會議討論時,一位擔任司令員的上將冷冷地甩出一句話:“張愛萍,我看你沒有后臺就不敢這么硬!”張愛萍頓時勃然大怒:“那我今天就告訴你,我的后臺就是共產(chǎn)黨!”
“公主”與“駙馬”的來歷
在古典戲劇《秦香蓮》、《女駙馬》、《打金枝》、《狀元媒》、《鳳還巢》等劇目中,均涉及公主與駙馬喜結(jié)良緣之事。
那么,公主及駙馬的稱謂是怎么來的?起于何時?
公主是帝王之女的專有稱號,始于戰(zhàn)國?!妒酚洝O子吳起列傳》:“公叔為相,尚魏公主?!庇帧独钏沽袀鳌罚骸爸T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諸公子。”漢制:皇帝之女稱公主,帝之姊妹稱長公主,帝姑稱大長公主。歷代因之。
駙馬,漢武帝時置駙(副)馬都尉,謂掌副車之馬。原為近侍官之一種。魏晉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加此稱號,簡稱駙馬,非實官。清代稱“額駙”。
“吃糧”原指古時當兵
吃糧字面上的意思是吃糧食,其實是指“當兵”。這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全唐五代詞》卷七《敦煌詞》:“十四十五上戰(zhàn)場,手執(zhí)長槍,低頭淚落悔吃糧。”十四五歲就到了邊疆當兵,手執(zhí)長槍東征西殺。雖然有了飯吃,可是想到離鄉(xiāng)背井,生死未卜,不免低頭落下了眼淚。
為什么稱當兵為“吃糧”?在中國長期封建社會中,吃飯問題是最嚴峻的問題。那時最好的、也是最無奈的出路是去當兵。也不知為誰打仗,只是參軍就可以有飯吃。所以當兵就成了“吃糧”。
說說“紅杏出墻”
一提到“紅杏出墻”,人們大概會想到某某出軌了。遺憾的是,它是對古詩的誤讀。最早的“紅杏出墻”詩,作者是晚唐詩人吳融。其詩《途中見杏花》云:“一枝紅杏出墻頭,墻外行人正獨愁。長得看來猶有恨,可堪逢處更難留。林空色瞑鶯先到,春淺香寒蝶未游。更憶帝鄉(xiāng)千萬樹,澹煙籠日暗皇州?!比娏髀冻龅氖菍Φ坂l(xiāng)無限的思念之情。這首詩中的“紅杏出墻”,僅僅是詩人眼前的景物,是勾起思鄉(xiāng)情緒的媒介而已?!皯獞z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的《游園不值》一詩中的“紅杏出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