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
在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由于受應試教學思想的影響,在課堂中容不得學生自由和創(chuàng)新行為的出現(xiàn),一切都由教師給出的標準答案為準。這樣在閱讀的過程中就會嚴重束縛著學生的思維,抑制著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同時教師這樣“專制”的教學方式也會大大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對語文課堂毫無興趣。在長時間的語文教學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閱讀教學的困難,體會到了學生思維的單一性以及學習過度的依賴性給閱讀帶來的麻煩。為了能夠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我在教學中不斷地探索和嘗試,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營造新的閱讀環(huán)境,終于尋找到了比較有效的閱讀教學方式,看到了學生對閱讀的期待之情在閱讀中存在的特定價值。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學生對閱讀產生的期待情感來拓寬學生閱讀的思維,提高學生閱讀的效率和質量。為此,在閱讀課堂中,教師要極力讓學生產生一種迫切的通過閱讀來獲取知識的心理狀態(tài),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來激發(fā)學生閱讀的欲望。對嚴重缺乏生活經驗以及生活經歷的小學生來說,閱讀是獲取豐富信息,體驗豐富情感的重要途徑,我們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閱讀質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那么,在實際語文閱讀教學中應該如何利用學生的閱讀情感來提高閱讀的質量和效率呢?
一、教師要善于運用語言營造適當?shù)拈喿x情感,讓學生產生閱讀的欲望
閱讀質量的好壞很大一部分因素取決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是否具有強烈的閱讀與探索的愿望,如果班級中大部分學生都具有期待閱讀的情感,喜愛和熱衷于閱讀,那么閱讀就會取得良好的效果。反之,如果班級體中大部分的學生都不具備閱讀的愿望,教師在組織開展閱讀活動的過程中就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閱讀效果也就會一落千丈。為此,很多教育家和心理學家認為:在閱讀課堂中衡量一個教師好壞的標準表示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是否具有濃厚的、強烈的閱讀愿望。作為語文教師,我們一定要做好學生閱讀情感的培養(yǎng)和激發(fā),爭取做一名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
學生閱讀的愿望是發(fā)自內心的,學生在強烈的情感下才產生的。正如白居易所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蔽恼轮挥邪S富的情感才能夠感動讀者,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一定要具有熱情才能夠感動學生,才能夠讓學生產生強烈的閱讀情感。閱讀過程不但是獲取信息的過程,更是審美的過程。如果學生對美的事物沒有足夠的熱情,閱讀就會變成一件索然無味的事情。因此,教師在語文閱讀課堂中應該適當?shù)剡\用語言來營造審美的情緒,增強學生的閱讀欲望,從而引導學生去進行深入地思考和分析,激勵學生積極地調動自己的情感因素來理解和掌握文章中的內容。例如,講述文章《奇怪的石頭》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滿臉神秘感的表情對學生說:“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塊奇特的石頭,老師特別喜歡作者的描述,同樣也很喜歡這塊石頭,我們大家共同來尋找一下這塊石頭的奇特之處在哪里好不好???”這個時候學生便像是接到了任務一樣,對閱讀文章充滿了興趣,積極主動地投身于文章的閱讀中去。語言在教學過程中就像是蜜蜂采集的蜂蜜一樣,能夠有效地粘住學生,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愉悅愿望,期待著閱讀過程的開展,從而能夠深入地研究和探索文章,匠心獨運挖掘出作者在寫作時候的情感和思想。正因如此,我們必須要精神飽滿地從事教學工作,能夠將文章的情感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渲染出來,喚醒學生學生的情緒,使他們自愿和教師一起走進文章的意境、思想和情感。
二、啟迪學生的情感,架起通往文章的橋梁,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的閱讀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曾經說過:“文字是一道橋梁,能夠將讀者和作者的心聯(lián)系在一起。并且二者能夠通過這座橋會面,彼此敞開心扉關于文章進行心與心的交流?!闭Z言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良好的語言能夠激勵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閱讀過程中來,從而一點點地挖掘出文章中深入的情感和內涵。在語文課堂中,教師要學會運用語言來啟迪學生的情感。讓教師的語言成為“點水的蜻蜓”,能夠使學生的心靈蕩起漣漪,泛起微波。教師要充分運用文章中的情景,選取有趣生動的場景來引人入勝,讓小學生在內心深處漾起閱讀的情感,對新的文章產生期盼和關注的情感。例如,在學習文章《金色的草地》時,我首先運用語言為學生描述草地的迷人之處,然后運用多媒體播放一些漂亮、誘人的草地畫面,會啟迪學生內心對草地的熱愛之情,從而急切地想要了解文章中作者描述的草地又是怎么樣的情景,產生強大的閱讀期待和愿望。然后,教師便緊緊地抓住學生的情感脈搏和情感紐帶,引導學生去感受和體驗文章中的情感和思緒,撥動學生的心弦,推動學生的情感達到沸騰的境地,能夠與作者產生共鳴。最后教師要讓學生把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表達出來,痛快地抒發(fā)自己閱讀的感受和情緒,讓學生之間通過交流的方式相互啟發(fā)、相互影響,得到豐富、明確的情感。
三、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边@句話說明了在閱讀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會由于自身的生長環(huán)境而得到不同的、擁有自身特點的情感體驗。由于家庭環(huán)境以及家庭背景的不同,思想和心理上會擁有很大的差異,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在閱讀相同的文章時產生不同的情感和態(tài)度。這個時候,教師不要急切地判斷誰的理解和感悟比較好,比較準確,誰的閱讀能力比較高,而是要尊重每一個學生認真閱讀后產生的情感與思想,并且把這些不同的感受看作是寶貴的信息,學生積極學習的見證,對學生都給予肯定和理解。教師不要盲目地認為會有一種統(tǒng)一的方式適宜所有學生的閱讀。為此,我們在閱讀的時候應該傳授給學生更多的科學閱讀方式,允許學生能夠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閱讀,并且獲取相關的信息,從而促使學生發(fā)揮自己的獨特視覺和情感來感受文章中的事及情,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閱讀潛能,促使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的閱讀質量和閱讀效率。
總之,閱讀是學生感受事物和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語文課堂一定要重視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責編 張景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