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星
1
皇夫謝清晏死于承熙十三年冬至將至之時,百官哀痛,天下齊悲。
女帝羲和守著他的梓棺,枯坐了整整三日,最后裁下一截青絲放入棺內(nèi),替自己陪伴夫君入葬皇陵。
他是病歿的,羲和尋遍天下名醫(yī),懸賞萬金,祭天祈福,做了所有能做的事,卻依舊留不住他遠去的腳步。天子亦有無奈,她能令千萬活人死去,卻無法讓一個死人活過來。
我看著她赤足走在空蕩蕩的甘露殿里,寬大的雙袖盈風(fēng)如同欲就此飛去一般。而她一直不肯停下來,再疲憊也不肯。
我明白,她是害怕靜下來,那樣的寂靜會提醒她,曾經(jīng)日日在此等她歸來的那個人,已經(jīng)離去了。
2
十三年前,羲和甫滿五歲。
那時先帝尚在,只是久病纏身,光景已大不如前。先皇后早逝大皇子又夭折,宮里便僅剩了帝女羲和一個皇嗣。先帝怕她覺得她孤單,又怕自己突然撒手而去,便做出一個震驚天下的決定,在鳳臺為帝女選婿。
公主五歲選婿,這在許多年后依舊為人津津樂道。
那時的帝女羲和,還是個隨時要我抱著,連路都不肯自己走的孩子,一個被寵壞了的孩子。
鳳臺選婿的那一日,帝京里稍有才貌的適齡世家公子都被先帝宣了來,而謝清晏被挑中,卻實在是個意外。
我還記得那日,羲和行在那群錦衣少年中時不小心跌了一跤,閣中響起她的哭聲,我穿過人群急忙跑去,卻見她已被身前的一個少年抱了起來。
那個少年并不算出眾,我看著他用袖子為羲和拭淚,眼神柔和,而平時最難哄的羲和竟止了哭聲,出奇的乖巧,連坐在高臺上的先帝都露出驚異之色。
我想這就是所謂的命運,他們注定相逢,無論曾相隔多遠。
那個少年就是謝清晏,陳郡謝家的偏房庶子,是蒙塵的明珠。
百年世家的謝氏極重嫡庶,那時謝清晏在才俊輩出的家族里毫不起眼,誰都沒有想到,他會被先帝選中,成為駙馬。
他是所有鳳臺待選的公子里年紀(jì)最長的一個,已滿十七,與我同年,大了羲和整整十二歲。先帝問羲和,讓他給她做夫君可好,五歲的年紀(jì)哪里知道夫君是什么,那時她歡歡喜喜地答好,或許只是一時心血來潮。
可無論如何,他終歸是被命運帶到了她的身邊。
先帝到底是睿智的,是謝清晏成就了大齊史上最偉大的女帝,當(dāng)然這是后話。
說起來,先帝既是一位英明的帝王,又是一位慈愛的父親,只可惜未等到冬盡春來,就猝然崩逝了。
他駕崩之前,最后見的不是別人,正是駙馬謝清晏。
誰也不知他們之間有過怎樣的對話,當(dāng)謝清晏從先帝寢殿出來,身后就響起了太監(jiān)高喊“陛下賓天”的悲聲。他徑直走到羲和身前,將她抱了起來,清清瘦瘦的少年,將她緊摟在身前,眼神無比堅定,而他的臂膀,仿佛是世上最堅固的城墻。
他說:“瑗瑗,以后由我代替陛下來守護你?!?/p>
瑗瑗,那是羲和的乳名,從前只有先帝能喚,那以后,那樣喚她的,唯有謝清晏。
3
不久,羲和登基,改年號為“承熙”,冊謝清晏為皇夫,入居甘露殿。
五歲的女帝,十七歲的皇夫。他是他的夫君,卻更像父兄。我是先皇后親自選到羲和身邊照顧她起居的,可是自謝清晏來到她的身邊,諸事都由他親自為她打理,不假他人之手,無微不至,連我亦自問不如。
羲和第一次身著皇袍上朝,謝清晏就守在殿門之外,起初還是好好的,她裝作認真地聽著下面大臣奏報。誰知后來兩位大臣因政見不合爭吵起來,她沒見過那樣的陣仗,嚇得哭了起來。正是早朝,宮人皆不敢上去撫慰,留她孤零零一人哭泣。
誰都沒想到,謝清晏就那樣走進殿內(nèi),穿過兩列朝臣,步上丹墀。整個大殿都只余他輕聲的低哄,他將她摟進懷中,心疼不已。
從那以后,每一日的早朝,他都會候在殿門外邊,無論酷暑寒冬,總要等著朝會完,然后牽她的手,一同回去。
算起來,他對羲和自然是十分寵溺,但又異常嚴苛,每每太傅授完課后,都要督促著她溫書臨字,不得有半分懈怠馬虎。
滿滿一架的書,但凡羲和看過的,上面必有謝清晏細致的注解,為此他夜夜挑燈到深夜。后來羲和令人整理出來,天下讀書人皆奉為圭臬。
他教她: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羲和聽了竟跑到床榻邊探頭下去認真地找,可愛的模樣惹得一室的宮人都笑了起來,謝清晏無奈地搖頭扶額,嘴角亦是上揚的。
他也會帶她到御花園中去,春至后花樹繁盛,羲和就騎在他的肩頭,他馱著她從樹下跑過,她就伸出手拂過花枝,任花雨落了滿身。滿園只留她無憂的笑聲,每每此時,我才看到謝清晏的笑意直達眼底。
夜里,必要他在身側(cè)羲和才敢入眠,卻又非要纏著他講鬼怪奇談,最后嚇得直往他懷里鉆,連入夢后都攥著他的衣襟。我看著謝清晏輕輕拍著她的后背,耐心地細語低哄她入眠,那時,他的眉角柔軟得似乎跟燭光融為一體。
4
對于羲和而言,在她所能記住的記憶里,沒有父母兄妹,只有謝清晏。他是她的全部,也是她的唯一,她對他的依賴,近乎本能。
我已不能想象,有一天當(dāng)謝清晏不在羲和的生命里,她要怎么辦??勺詈笏€是失去了他,其實那不是他第一次離去,他第一次離開她,是在她十二歲那一年。
先帝離世的時候,令寧王與三公一同輔政。三公雖在朝中威望最甚,可都年歲已高,自羲和即位后的七年里,三人陸續(xù)離世,于是寧王獨掌朝政,一手遮天。
寧王深知,此時皇帝尚幼,知事不深正好掌控,于是便將太傅逐了,要親自教導(dǎo)羲和。而謝家是世家之首,子弟皆在朝中為官,勢力龐大,于是寧王將謝清晏扣上妄議朝政的罪名,又言羲和年紀(jì)尚小,應(yīng)與皇夫分居,待及笄行完大禮后,再與之同寢,故而令謝清晏搬出甘露殿,遷至最偏遠的武德殿。
那武德殿是廢宮,早已荒草叢生,況且宮中都是寧王的人,這一去必再不能與羲和相見。
寧王調(diào)了禁衛(wèi)來“護送”謝清晏搬至武德殿,羲和已明白些眼下的時勢,她知道寧王勢強,無人能違逆,他要謝清晏離開,那么就算自己是皇帝也無可奈何。
可她不讓他走,她攥著他的衣袍說什么也不放,誰都知道這無濟于事,或許她本身亦是明白。我上前去掰她的手指,明明才十歲的小女孩,不知哪里來那么大的力氣,指節(jié)都發(fā)青了,仍死死抓著。我看她眼中盈滿了淚,只倔強地不肯掉下來,牙齒已將下唇咬成淺白色。
謝清晏如往日一般輕聲哄著她,仿佛并沒有不舍:“瑗瑗聽話,過不久我就回來了。”
“那你什么時候回來?”她帶著哭音問他。
他低下身將她緊緊抱在懷里,道:“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等蟋蟀再跑到瑗瑗的床下三次,我就回來了?!?/p>
當(dāng)他的背影消失在殿門外,我看見羲和一直強忍的眼淚終于落下,濕了滿臉。先帝離去時她尚不明事,這一次,她才明白何謂分離,何謂悲傷。
5
自此,羲和被寧王完全控制了起來,她和謝清晏隔著一座宮城,卻像隔著天涯之遠。
白天還好,到了夜里,誰都不能哄她入睡,她找來了謝清晏的舊袍抱著,埋頭去聞那上面他留下的氣息,仿佛他沒有離開,如過去一般,夜夜伴她入眠。
幾乎每一夜,她伏在榻上細細聽著,然后好像真的一樣對我驚呼:“阿玉,我聽見蟋蟀聲了,它就在我的床下!”
“陛下的龍榻,怎么會有蟋蟀呢?何況如今才五月呢,皇夫的意思是,三年之后便會回來?!蔽覄裰?,心卻疼痛不已,她哪里是不知道呢?她只是太過思念他,想要自欺欺人而已,而謝清晏何嘗不是,有寧王在,不管多少年,他都不會再回來。
但他們要為彼此而堅守,為彼此而堅信,無論世事洪流如何洶涌,他們都在努力向?qū)Ψ阶呷ァ?/p>
我還記得在某個深深的夜里,羲和在我耳邊認真又堅定地道:“阿玉,等日后我,不,等日后朕親政了,朕要把皇叔的人都趕出去,誰都別想再把清晏帶走!我要為了清晏,做一個偉大的皇帝!”
6
可誰都沒有想到,三年后謝清晏真的回來了。
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夜,手握長槍的披甲將士圍住甘露殿,甲胄聲驚破黑夜。羲和以為是寧王來了,她靜靜地對我道:“阿玉,你出去替我看看,若皇叔來了,讓他不要進來,朕……自行了斷。”
我依言出去,殿外的兵士并不阻攔,我聽見馬蹄遠遠而來,千盞連綿的宮燈下,數(shù)位朝中將領(lǐng)騎馬趕來,當(dāng)先的那人竟是謝清晏。
他身披軟甲,上面全是血漬,長劍滴血,如踏過萬人尸骨的戰(zhàn)神。
他下馬,先問我羲和可平安,我含淚點頭,他松了一口氣,然后除去甲胄,整了整衣袍,仿佛只是從園子里散步歸來一般安然步入殿內(nèi)。
如此,他在她的面前仍舊是那個豐神俊朗,清姿儒雅的謝清晏,只有我見過他為她掃清前路,踏血而來時眼中的凜冽。
一直等到這一晚,謝清晏驟然帶兵血洗寧王府,朝中才驚覺,這三年里,他在那座荒蕪的廢宮里,隱忍謀劃著什么。人們也終于明白,先帝離世前為何要召他前去。
當(dāng)初太祖登基后,便曾秘密組織了一個為“赤羽衛(wèi)”的機構(gòu),它網(wǎng)羅了天下各類奇才異人,既暗中護衛(wèi)著帝王安危,又搜羅朝中的機密情報,還擅長暗殺、誘逼等手段,替圣上控制朝中大臣。
每一位赤羽衛(wèi)都隱于市朝中,有小販,有娼妓,甚至有將領(lǐng)大臣,他們彼此各不相知,卻形成一張巨網(wǎng),勝過千軍萬馬。而先帝駕崩之前,怕寧王與三公對羲和不利,便將赤羽衛(wèi)交給了謝清晏。
于是謝清晏花了三年,用它聯(lián)合收服大臣武將,才除去了寧王。
他終于回來了,原來那個三年之諾并非是為了哄她。這三年里,她不曾掉過一滴淚,卻在他歸來的那一晚,流盡了三年來所有為他藏下的淚水。
7
寧王死了,政事便全由謝清晏替羲和打理,他們一同上朝,夜里他在燈下批閱奏折,羲和就窩在他懷里,聽他為她分析朝中局勢,教她帝王的制衡之術(shù)。
他帶她去城外步上數(shù)千石階,在晨鐘暮鼓里看青山疊翠,指著千里的盛景,告訴她那是她的江山;他帶她去看夜市燈火如晝,與來往的行人擦肩,目睹最平凡的悲喜,告訴她那是她的子民;他帶她踏過郊外雞犬相聞的阡陌;帶她看遍四季流轉(zhuǎn)里的枯榮……
她是天下人的羲和,而他,只是她一個人的謝清晏。
那兩年,應(yīng)是羲和此生最美好的歲月。
她慢慢長成,已至謝清晏的肩頭,眉眼間女子的嫵媚漸漸流露,有時候看著銅鏡里那張艷麗逼人的容顏,我都會恍惚,這分明只是一個嬌媚的女子,哪里是執(zhí)掌天下的君王。
當(dāng)她再與謝清晏走過花樹下,兩人并肩而行,背影在紛飛的花瓣里,如畫般美得令人驚嘆。
十五歲,便是要及笄了,羲和也終于明白,何謂夫君,終于知道謝清晏于她,究竟是怎樣的意義了。
我想,如果就這樣下去,他們一定是這世上最令人稱羨的眷侶。
這一年的冬至,羲和行及笄禮,謝清晏卻缺席了。
緣由是他的表兄,光祿大夫謝昶病了令人來報,于是謝清晏連夜匆匆趕往謝府探病。
那一年,四方王侯皆入京朝賀,連咸宜長公主亦入宮面圣。
這是羲和唯一的姑姑,在羲和登基之時,便遠嫁西荒,成為涼州王妃。相隔十?dāng)?shù)年不見,長公主便聊起了當(dāng)初未曾離京前的舊事,聊著聊著便聊到了謝清晏。
長公主語出驚人,說出一件誰都不曾聽聞的往事,在謝清晏被選為駙馬之前,謝家曾為他向?qū)幫醺徇^親,講的是宜寧郡主,只是寧王瞧不上他謝家庶子的身份,此事才作罷。
長公主感慨:“那時宜寧還曾找過我,去勸他父王,孰料后來謝清晏入宮,她被嫁入崔府,崔氏與寧王勾結(jié),最后皆被謝清晏所滅,說起來倒真是命運捉弄?!?/p>
羲和沒有說話,她看著珠簾投在地磚上的影,直到長公主離去仍不能回神。
謝清晏直到第二日的深夜才歸,羲和固執(zhí)地要等著他,她第一次盤好了高髻,身著華貴又艷麗的宮裝,坐在殿內(nèi)直到謝清晏回來。
他的臉上滿是疲憊,在見到她時露出愧疚之情。她裙裾飛揚如蝶翼,一頭撲進他的懷里,謝清晏卻沒有如往日一般揚起嘴角,或許羲和沒有察覺,他眉頭猝然一皺,額角都是密密的汗。
不久后,謝昶的病痊愈,她執(zhí)意要前往謝府探望,謝清晏只得相隨。
謝昶是謝清晏同輩弟兄中,自幼與他關(guān)系最親近的,也并未住在謝家大宅里,而是單獨開府。當(dāng)晚,謝清晏與表兄相談甚歡,微醺之后留宿府上,羲和獨自回宮。
不知為何,從謝昶府上歸來后,我發(fā)現(xiàn)她的臉色發(fā)白,我以為是累了,可不是,那一夜,她坐在銅鏡前一直梳著長發(fā),怔怔不知為何,不知過了多久,我看見她眼中盈滿的淚水滾滾而下。
我一直記得那時她眼中的悲傷,像冬日的池面上結(jié)了冰時泛起的霧,卻再無法消散。
8
一切都是自那夜變的,羲和仿佛突然對政事感了興趣,日日翻看奏折,或是召臣下議事,更是于不久后召回了太傅,時時與其探討古今之事。
仿佛是無意的,而她與謝清晏的確越走越遠了??晌乙詾樗€是愛著他的,那樣的愛已成了習(xí)慣,她怎么能戒掉。直到兩年之后,在羲和年滿十七的那年,她遇上另一個男人,一個改變了一切的男人。
那是一個令人只要見了一眼便再不能忘記的人,因為那張容顏。我從不敢相信一個男子的容顏可以美到叫世間女子全為之失色的地步,若他笑起來,想必?zé)o人不會失神。
他叫云殊,是京中勛貴為討好羲和特意尋來獻上的,他們早已看出她對皇夫日漸冷漠,而那般如花的年紀(jì),怎能不喜歡那樣驚世的容顏。
果然,羲和沒有拒絕,她將云殊留在宮中,日日相伴左右。誰都看得見謝清晏眼中的黯淡,唯獨她視而不見,可自古哪個帝王的身邊不是十分熱鬧,她要廣選六宮,他也是別無他法的。
而他又那樣縱容寵愛著她,只要她歡喜便什么都好。更何況……他心中有結(jié),那便是他與羲和的年紀(jì),他們相差了整整十二歲,先帝當(dāng)初是想他年長正好照顧她,可十年之后,當(dāng)羲和韶華正當(dāng),他卻不再青春年少。往后,他會漸漸蒼老,或許某一日她便會厭棄他老去的容顏,而他如果離去,她將會忍受漫長的寂寞孤單。能有他人陪著她,也好,而那個云殊,縱有千般不好,卻有著和她相若的年紀(jì),都是春光正好。
羲和好像真的愛上了云殊,她封他為行云公子,入居朝露臺,日日要他相隨,更重要的是她跟他在一起是與同謝清晏一起時完全不同的,謝清晏給她的守護讓她依賴,可云殊給她的歡愉才像是來自心底。
她甚至貌似無心地問謝清晏:“我十七歲了,心中已有所愛之人,而遇上我那一年清晏也是十七對嗎?那時清晏有沒有心愛之人?”
“陛下心中愛誰?”謝清晏眼瞳縮了縮。
羲和笑起來:“你知道的,不是嗎?朕愛的,當(dāng)然是云殊?!?/p>
9
變故是在這一年的入秋,謝昶外放云貴,執(zhí)掌一方政務(wù)。謝清晏前去送行,回甘露殿時卻遇上羲和與她身后的云殊。
“我給清晏選了個宮人,清晏看看滿不滿意。”
羲和聲一落,就有人押了個宮女進來,垂首跪著。我看見謝清晏的臉已發(fā)青了,直盯著羲和,她卻恍若不知,只對著那宮女道:“你可要替我好好照顧皇夫,宜寧表姐?!?/p>
我吃驚地看去,那女子果然竟是寧王之女,宜寧郡主。當(dāng)初崔氏滿門被誅,她的尸身不是被收斂,葬入陵墓了嗎?
“清晏,你何必瞞著我呢?你將她偷偷藏在謝昶府上,現(xiàn)在謝昶離京,我便將她接到宮里,免得你還要找名目去看她。”羲和笑著,眼底卻只有寒意,她冷笑著說,“聽聞當(dāng)初你們曾琴笛合奏一曲,傳為佳話,聽聞清晏你曾前去提親卻遭寧王拒絕,誰料你十七歲那年被強塞給我,誰料父皇臨終前命你除去寧王,真是造化弄人,如今我這樣成全,清晏,你開不開心?”
她這樣說,仿佛還是曾經(jīng)的羲和,那個費盡心思只為逗他一笑的羲和。
謝清晏終于開口:“不是你想的那樣,瑗瑗……”
“不重要了,”羲和淡然道,“清晏,我們既然都已有了心愛之人,不如各自成全,也好過日后相互怨懟?!?/p>
我終于明白兩年前那一夜,羲和為何那樣傷心絕望了,她在謝昶府上看見了宜寧郡主。
那晚謝清晏缺席她的及笄禮,謝昶病重不過是幌子,病重的是宜寧郡主。她全家都被謝清晏所殺,自己雖被他救下,卻恨他入骨,拿刀自戕被下人攔下后,謝清晏匆匆趕去,卻被她以匕首刺中。
還好刺得不深,只是回宮后,羲和撲入他懷中,還是疼得呻吟出來。
羲和聽到了,起了疑,命人去查,還親去謝昶府上?;蛟S她還在安慰自己,他救下她的表姐只是心懷愧疚,可是謝昶離京,他竟讓宜寧留下,這點讓她終于徹底絕望。
10
謝清晏被刺后便留下后遺癥,這次更是病如山倒,一連三月后才有好轉(zhuǎn),可偏偏,三月后云貴傳來消息,謝昶反了。
前朝滅亡時,末帝被太祖親自斬殺,然而他尚在襁褓中的太子別被部下護送逃離。本朝建立后,前朝余孽組成復(fù)興會,一直打著前朝太子之名,勾結(jié)各方勢力,企圖復(fù)國。
復(fù)興會勢力遍及全國,云貴更是其總部。當(dāng)初景帝深以為患,大力圍剿,雖將前朝太子與其三子誅殺,可漏掉了其幼女。而復(fù)興會一直試圖在尋那幼女,望能扶持其復(fù)國當(dāng)女帝。
誰曾想,謝昶去到云貴,卻與前朝余孽相勾結(jié),舉兵謀反。
謝清晏帶病來見羲和,希望能親自帶兵出征,他自然想救下兄長一命,羲和卻不允,只讓他好好養(yǎng)病。
云貴之地有數(shù)十萬駐軍,如今皆為謝昶所用,朝廷打得很是吃力,不過還是在第二年春末的時候,剿滅了叛軍,謝昶受擒被押解入京。
按律,謀反當(dāng)誅三族,可謝昶身份特殊,所以不是三司會審,而是羲和親自審他。
謝清晏已經(jīng)病得消瘦不堪了,卻仍在羲和審謝昶的前一夜,撐著來見她。而他真是憔悴了許多,臉上蒼白得令人心驚。
“瑗瑗,我沒求過你什么,這次求你饒了昶的性命,流放多遠都行,”自從他病后,朝政皆由羲和親自掌控,這是他第一次,這樣卑微。
“謀反本是死罪,我可以開例,但你要拿一件東西來償,”羲和沒有猶豫直接道出,“把赤羽給我。”
謝清晏雖把朝政還給了她,但赤羽衛(wèi)還一直親手掌管,我沒想到羲和會提這個,謝清晏亦沒想到。
他一直停在原地,頭低垂著,看不清表情,可我看到他緊握著雙拳指節(jié)泛青,良久,他才開口,聲音喑啞:“好。”
或許她早就在謀算著,要從他手中拿回赤羽,如今不過如愿。她沒有看到留在原地的謝清晏,眼中那化不開的哀傷。
他眼中竟有迷茫,或許是不知為何他們會走到這地步,她竟對他有了算計,有了防備,他凄聲低語:“我只是想著,那些事,我來替她做……”
赤羽做的是什么,刺探情報,暗殺官員,是黑暗,是血腥,他不讓她插手,只是想替她擋住那些血腥黑暗。
羲和竟還以為他愛的人是宜寧郡主,如果她能看到他此刻的悲傷,如果不是愛,還有什么能讓她可以傷得他這么深。
我想起羲和問他,十七歲時有沒有愛上一個人。他在十七歲時遇上了一個只有五歲的小姑娘,那時的他一定不知道,后來他愛上了這個小姑娘。
謝清晏將赤羽衛(wèi)交給了羲和,第二日羲和親自審謝昶,直到日暮時她才出來。
她徑直走到謝清晏的面前,道:“對不起,我失言了?!?/p>
話音落,有禁衛(wèi)抱著謝昶的尸身出來,羲和失言了,她直接下令殺了謝昶。
我從沒見過那樣的謝清晏,他往后退了退,差點跌倒。我扶住他,他只直直地看著她,問:“為什么?”
她沒有答,只是轉(zhuǎn)身離開。
11
謝昶的死,終于擊垮了謝清晏,再后來,他強撐著來見羲和,因為他暗中查到,云殊竟是舊朝余孽,與復(fù)興會有勾結(jié)。
羲和不信,她不僅不愿除去云殊,甚至打算冊其為男妃。
直到那一日,她與云殊在朝露臺賞歌舞,殿外雜沓的腳步聲傳來,如驚雷一般,劃破黑夜,整個大殿都被士兵圍住,所有舞姬驚叫著四下逃散。
謝清晏就那樣走了進來,一身甲胄,雖帶著蒼白病容,眼中卻是堅決。羲和震驚地愣在原地,她沒見過這樣的謝清晏。
而我見過,我還記得,那一夜他也是這樣凜然率兵歸來,卻怕驚了她而在殿外解甲,將滿眼冷凝全換作了溫柔,才出現(xiàn)在她的面前。
“清晏,你要做什么?”羲和的聲音里帶著顫意,她竟是害怕,害怕他會傷她,她竟相信他會傷她。
他抽劍走近,指著云殊問她,冷聲道:“你真的愛上他了對嗎,瑗瑗?我一直想知道你為何要殺昶,后來才知道,因為他在那天告訴了你,那個前朝皇脈是誰,而你不想此事敗露??蛇@個人你不能留,有他前朝余孽就永遠剿不盡,你不愿殺他,我替你做?!?/p>
12
謝清晏病成了那樣,再染劇毒,根本已無抵御之力了。
那夜,他劍指云殊,云殊抽出袖中匕首,誰都以為他是想殺謝清晏,誰都沒有料到那匕首是刺向羲和的。
那匕首上淬了劇毒,謝清晏替羲和擋下了。云殊被誅,卻無人能解毒。
整個太醫(yī)院都束手無策,羲和懸榜,求高人為皇夫解毒。
她求佛問道,嘗試一切辦法,似乎是誠心感動了上蒼,不久后有人揭榜,并配出了解藥。
謝清晏的毒是解了,只是久疾一直不能痊愈,便依舊臥床。
他毒解了醒來后,羲和卻不愿去看他,每每都是譴我去探視。謝清晏看到我,眼中是掩不住的失落,低低苦笑著說:“她到底還是恨我殺了他……”
怎么會。我忍不住問羲和,她是否真的愛上云殊了。
她看著宮墻外的落日,低聲道:“阿玉,你說人這一生能愛幾個人?我曾視清晏為我的生命,可我真的害怕,”她的聲音都發(fā)著顫,“害怕他大了我整整十二歲,所以在他眼中我是女兒,是妹妹,卻不是他的妻子??珊髞恚以谙?,我愛他是否也如愛父親愛兄長,而不是男女之情。”
“所以您遠離他,親近別人,是想看看會不會愛上其他人?”我緩緩問,“那現(xiàn)在您有答案了嗎?”
她沒有答,我站在她的身后,看著她孤單寂寥的背影,卻看不到她的表情。
許久,我聽見了風(fēng)中她用力壓制卻止不住的哭聲,雙肩顫抖地嗚咽著,像滿身傷痕卻還試圖站起來的困獸,凄楚而可憐。
原來這世上,愛上一個人是無奈,是無助,是無言。
13
她還是沒有去見謝清晏,直到他離世。其實也沒有多久,一月之后,他就病逝了。命運真是奇怪,那毒都被解了,他卻被舊疾奪走了生命。
他是在夜里走的,那夜羲和睡得很沉,醒來時不知身在何處,竟迷蒙地問我:“清晏從武德殿回來了嗎?”
我未答,她自己就清醒了過來,苦笑著道:“瞧我,做夢做傻了?!?/p>
我猶豫后方開口:“陛下,皇夫他……薨了。”
她睜著雙眸,仿佛聽不懂我在說什么,又仿佛失了魂魄,我再次出聲:“陛下……”
我話音落,她一口血就噴了出來,凄凄艷艷染滿前襟,我驚慌地叫人,她卻出手止了,只讓我?guī)ヒ娝?/p>
14
他病了太久,瘦得臉頰都凹了進去,合著眼,仿佛只是睡著了。
羲和停在榻邊,輕輕地喚他:“清晏?!?/p>
他自然不可能回答了,她卻又喚了一聲,然后在他身側(cè)躺下,蜷在他身邊,小聲地說:“清晏,你再抱抱我好嗎?”
我突然想起,當(dāng)初她尚小的時候,謝清晏管她甚嚴,每犯錯,都要罰她抄書。她最知道怎樣叫他心軟,他生氣時就默默抄著,等見他氣消了些,才佯裝手酸,可憐兮兮地求:“清晏,你抱抱我好嗎?”
他必然不忍,依言去抱她,這法子次次奏效,所以她犯錯,只要這樣都能哄得他原諒。
想來,她不過是一直在揮霍他對她的寵愛??蛇@一次不行了,他再不能伸手去抱她了,他已離去,再不歸來。
我想起那日她破碎在風(fēng)中的壓抑哭聲,羲和最終告訴了我那個答案,我也知道了一些真相。
其實,殺死謝清晏的并不是體內(nèi)的毒,而是一個秘密,一個被他窺破的秘密。
他的解藥里,有一味藥被去掉了,所以他的毒并未全解,那味藥,是羲和讓太醫(yī)去掉的。
而他偏偏知道了,他以為她真的愛著云殊,所以恨不得自己為他償命。
還有什么比她想他去死還要令他絕望的呢?所以他知道那藥喝了無益,卻裝作不知,日日照舊服下。他對她的愛已成了溺愛,所以她要什么他都愿給,哪怕是自己的性命。
明明那樣一個智慧通透的人,偏偏在情字上如此執(zhí)迷。
可惜,他不知道另一個秘密,其實,前朝的皇裔并非云殊,而是他自己。他的生母,就是前朝太子的嫡女。
謝昶正是知曉了這個秘密后,才會與前朝余孽勾結(jié),想把謝清晏扶上帝位,讓天下改姓謝。這也是為何羲和一定要殺了他,他活著,謝清晏早晚知道這個秘密。
這也是為何,她換了他的藥方。只要他活著,就永遠有人想到復(fù)辟前朝,他就是她帝位的最大隱患。所以她不愿見他,只因她知道,一見了,自己就會后悔。
這一刻,羲和終于失控,她抱著謝清晏的尸身,慟哭失聲。我從沒見過一個人可以那樣哭,仿佛天河傾倒在了眼里,她伸手掩在面上,那淚就從指縫里溢出,無休無止。我想她是太痛了,在她當(dāng)初佯裝決絕的時候,一定是低估了這份失去,有多痛徹心扉。
和云殊無關(guān),如果謝清晏能看到她為他流的淚,就一定會明白,她從未愛過其他人。
可那又怎樣,一切終究都已無可挽回。
后來,很久很久以后,直到生命的終止,她再沒有對誰笑過,也沒有為誰哭過,更不曾因誰愛過,這或許就是懲罰。只是,再重的懲罰,也無法換回他了。
是他教會了她權(quán)謀,教會她成為一個冷血決絕的帝王,從此她在萬人之上,卻一世孤單。
15
承熙十三年冬至將至的這一夜,這一夜謝清晏永遠地合了眼,這一夜羲和流盡了此生最后一滴淚,這一夜,山河與她一同不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