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晨
摘要:本文使用自尊量表(Test self-Esteem Scale,SES)和信任量表(Trust Scale)研究高職學生自尊與信任之間的關系。結果顯示,高職學生的自尊、信任不存在性別、生源地差異;高職學生中非獨生子女自尊得分高于獨生子女,且統(tǒng)計檢驗差異顯著;高職學生中獨生子女信任得分高于非獨生子女,統(tǒng)計檢驗差異達顯著水平;高職學生自尊和信任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說明兩者之間有緊密的內在聯(lián)系。
關鍵詞:高職學生;自尊;信任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8-0170-03
自尊不僅是自我系統(tǒng)中影響個體心理健康的重要特質,而且作為一種重要的人格變量,以心境的方式影響、制約人的情感和行為,如人的幸福感、攻擊性、人際關系、學業(yè)成績等。同時,自尊也受到個體學歷、家庭環(huán)境、性別、城鄉(xiāng)差異、經濟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信任是人類交往過程中表現(xiàn)的人性態(tài)度,對群體的共處、合作以及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有直接的影響。對于青年學生來說,信任也與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的發(fā)展、能否形成良好社會性有緊密的關系。已有一些研究者關注并研究了中學生、大學生群體有關自尊、人際信任以及二者之間關系的問題,但對于大學生中的“特殊群體”——高等職業(yè)院校學生的關注程度還不夠,不能把高職學生簡單地歸入大學生的研究范疇。對于高中畢業(yè)生來說,是選擇普通本科院校還是高等職業(yè)院校繼續(xù)深造并不是在選擇偏重理論學習和偏重實踐學習之間做選擇,而往往是因為分數(shù)原因無法進入普通本科院校才選擇高等職業(yè)院校。盡管本科院校之間差異也很大(錄取分數(shù)、軟硬件條件等),但都統(tǒng)稱為“本科”,與“高職”這個稱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使“高職”這個稱謂隱含的傳達并暗示著更多的意義。這對高職學生的自尊、信任等心理因素以及它們之間關系會有怎樣的影響,正是本研究試圖了解的問題。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抽取天津國土資源和房屋職業(yè)學院在校大學生350人進行問卷測查,回收問卷320份,刪除無效問卷后,共計有效問卷317份,有效回收率為90.57%。
2.研究方法。調查由心理學專業(yè)教師擔任測試員,在教室集體施測,以保證環(huán)境安靜、有序。測試開始前統(tǒng)一說明研究目的、意義以及量表的填寫方式,測試時間約25分鐘。調查采用無記名的方式,以便盡可能獲得真實信息。
3.研究工具。量表:①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 Scale,SES),Rosenberg于1965年編制,由10個條目構成,分4個級別評分,總分數(shù)分值越高,則自尊度就越高;②信任量表(Trust Scale),Remple & Holmes于1986年編制,量表由18個條目構成,分7個級別評定,每個項目得分累加就可以得到量表的總分數(shù),分數(shù)值越高即信任度越高。
統(tǒng)計工具:SPSS 13.0軟件包。
二、結果
1.在性別差異方面,高職學生自尊和信任的得分檢驗結果。根據自尊、信任量表的得分,用SPSS統(tǒng)計軟件對男、女高職學生的得分進行t檢驗(獨立樣本),統(tǒng)計檢驗結果見表1。
由表1顯示的數(shù)據可知,在性別差異方面,男、女高職學生的自尊和信任量表得分沒有顯著差異(P>0.05)。
2.在城鄉(xiāng)差異方面,高職學生自尊和信任的得分檢驗結果。根據自尊、信任量表的得分,用SPSS統(tǒng)計軟件對不同生源地(城市、鄉(xiāng)村)高職學生的得分進行t檢驗(獨立樣本),統(tǒng)計檢驗結果見表2。
由表2顯示的數(shù)據可知,在城鄉(xiāng)差異方面,來自城市的高職學生和來自農村的高職學生的自尊和信任量表得分沒有顯著差異(P>0.05)。
3.在是否獨生子女方面,高職學生自尊和信任的得分檢驗結果。根據自尊、信任量表的得分,用SPSS統(tǒng)計軟件對高職學生中的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的得分進行t檢驗(獨立樣本),統(tǒng)計檢驗結果見表3。
由表3顯示的數(shù)據可知,高職學生中的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的自尊和信任量表得分在統(tǒng)計結果上存在顯著差異(P<0.01,P<0.05)。其中自尊量表的得分,非獨生子女高職學生高于獨生子女高職學生且差異達到統(tǒng)計學上的顯著水平(P<0.01);信任量表的得分,獨生子女高職學生高于非獨生子女高職學生且差異達到統(tǒng)計學上的顯著水平(P<0.05)。
4.高職學生自尊與信任的相關分析。為了更深入地了解高等職業(yè)院校學生自尊與信任之間的相互關系,將高職學生在自尊和信任量表中的得分進行相關分析,通過統(tǒng)計分析得出相關系數(shù)為-0.245,P<0.01。由此可知,高職學生自尊和信任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
三、討論
1.高職學生自尊、信任的性別差異。由表1顯示的數(shù)據可知,男、女高職學生的自尊、信任量表得分沒有顯著差異,這與國內大多數(shù)學者關于大學生自尊、信任在性別差異上是否明顯的研究結果一致。例如,王建平進行的大學生自尊水平研究中,從三所大學抽取288名在校大學生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男、女生自尊不存在明顯差異;閆博、劉香段、段晶晶等人對醫(yī)學院大學生進行的自尊調查也發(fā)現(xiàn),男、女大學生在自尊水平上沒有差異。鄭信軍在對大學生人際信任與人格特征的相關研究中,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人際信任受性別差異的影響不大。鄒娟關于大學生人際信任的相關因素研究也得出類似的結論。
2.高職學生自尊、信任的城鄉(xiāng)差異。由表2顯示的數(shù)據可知,在城鄉(xiāng)差異方面,來自城市的高職學生和來自農村的高職學生的自尊和信任量表得分沒有顯著差異。這個結果與相對較早的研究結論相反,如王欣等在2003年對河北省大學生進行的自尊調查研究,認為大學生自尊水平具有城鄉(xiāng)差異,農村學生自尊水平低于城市大學生。但與近期的研究結論一致,如閆博、劉香段、段晶晶等人在2010年對醫(yī)學院大學生進行的自尊、人際信任調查發(fā)現(xiàn),城鄉(xiāng)差異沒有給大學生的自尊和信任水平帶來差異。這個現(xiàn)象說明,隨著近年來社會的發(fā)展,城鄉(xiāng)差異逐漸減小。一方面,隨著城鎮(zhèn)化進程的邁進,城市的各種便利條件(如交通、醫(yī)療、通信等)的優(yōu)勢已不再特別明顯,城鄉(xiāng)間的生活水平、受教育程度等都在逐漸接近。另一方面城市的就業(yè)壓力、高房價、高生活成本、高環(huán)境污染、高擁擠度等問題越來越凸顯,使很多城市人向往更加接近自然、更環(huán)保、更綠色的生活。在這些條件的此消彼長之間,生活在城市和鄉(xiāng)村的人們對自身環(huán)境的認知在改變,認知的改變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心態(tài),使原先心態(tài)上的城鄉(xiāng)差異逐漸消失。endprint
3.高職學生是否是獨生子女在自尊、信任上的差異。由表3顯示的數(shù)據可知,高職學生中的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的自尊、信任水平在統(tǒng)計結果上存在顯著差異。其中非獨生子女高職學生自尊水平高于獨生子女高職學生自尊水平且差異達到顯著水平,這與已有的一些研究不一致。這可能是因為獨生子女相對而言來自城市的較多,非獨生子女相對來自農村的較多,正如之前分析的自尊水平城鄉(xiāng)差異的消失,影響了這一結果。而且以往認為的獨生子女由于所能占有的生活資源較多(也包括父母的期待、關愛等),所以自尊水平較高的觀點也受到了挑戰(zhàn)。獨生子女幼年及青少年時期所獲得的眾星捧月的待遇,也在其成年后轉變?yōu)轲B(yǎng)老負擔的成倍增長,這一狀況已經逐步發(fā)展為社會問題,很多獨生子女的家長、獨生子女本人都意識到這一問題,因此獨生子女已經不是值得羨慕的,其自尊水平也相應受到影響而下降。獨生子女高職學生在信任水平上高于非獨生子女高職學生且差異達到顯著水平。這可能是由于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作為“天然的”玩伴,相對于非獨生子女而言,他們在幼年缺乏穩(wěn)定的同伴而體驗更多的孤獨感,為了消弱這種孤獨感,就需要建立人際關系,而信任又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獨生子女為了更容易地交到朋友,也就傾向于提高信任水平。
4.高職學生自尊與信任的關系。自尊和信任是兩個重要的心理維度,國內對這二者之間關系的探討有很多,無論是對中學生還是大學生的調查都得到一致的結果,自尊和信任之間是呈正相關的關系。這些研究認為,自尊水平高的個體因為從父母身上感受到比較多的理解和關懷,所以與自己的父母更容易建立信任,從而也影響個體對待事物的態(tài)度,使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也積極地對待身邊的事物,更容易在人際關系中表現(xiàn)得主動、積極、信任。相反,自尊心水平低的個體往往表現(xiàn)得信心不足,從懷疑自己延伸到懷疑別人,使得信任水平較低。
然而,本研究通過對高職學生在自尊和信任量表中的得分進行相關分析發(fā)現(xiàn),高職學生自尊和信任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但卻是負相關,這與之前一些學者對中學生、大學生群體的調查結果相反。這可能是因為,高職學生雖屬于大學生群體的范疇,但是又有其特殊性。大多數(shù)高職學生在中學畢業(yè)后選擇進入高職院校繼續(xù)深造,并不是出于要選擇更偏向實踐技能培養(yǎng)的目的,而往往是分數(shù)原因造成他們不能選擇普通本科院校,只好退而求其次,進入高等職業(yè)院校。雖然也是稱之為上大學,但又區(qū)分出“本科”和“高職”的稱謂。這種鮮明的對比,使“高職”這個稱謂隱含地傳達并暗示著更多的意義,時時在刺激著很多高職學生的自尊。一部分因為發(fā)揮不良或報考志愿失誤等原因而進入高職院校的學生,會產生不服氣的思想;確實由于學習水平原因而進入高職院校的學生,也很容易產生分數(shù)高、學習好不代表成功等學習無用論的思想。這都會使他們出于自我保護的心態(tài),提高自身的自尊水平,但這種高自尊水平卻不是從自信中得來的,也就不會在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上表現(xiàn)出相應的水平。而對于另一部分能客觀認識,并接納自己的高職學生來說,他們能較好地控制自己的心態(tài),比之前一種情況的學生表現(xiàn)的自尊水平要低,但卻是實實在在的,反而能在信任水平上比前者要高。此外,也可以大膽假設自尊與信任之間不是簡單的線性正相關關系而是倒U型曲線的關系,即過低、過高的自尊水平都會使信任水平降低。當然,要得出這樣的結論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探索。
四、結論
1.高職學生的自尊、信任不存在性別、生源地差異。
2.高職學生中非獨生子女自尊得分高于獨生子女,且統(tǒng)計檢驗差異顯著。
3.高職學生中獨生子女信任得分高于非獨生子女,統(tǒng)計檢驗差異達顯著水平。
4.高職學生自尊和信任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
參考文獻:
[1]張靈,鄭雪,溫娟娟.自尊的心理結構與作用[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1):126-130.
[2]李虹.大學生自尊狀況的調查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3,(2).
[3]蔡溢,等.大學生自尊狀況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6,(5).
[4]盧光莉,陳超然.大學生人際信任狀況的研究[J].新鄉(xiāng)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2).
[5]楊邵寧,賈蕊,陳祥麗.高中生自尊和人際信任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2004,(5).
[6]汪向東,王希林,馬弘,等.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
[7]王建平.男女大學生自尊的比較研究[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1998,(12).
[8]閆博,劉香段,段晶晶.醫(yī)學生自尊與人際信任的相關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2010,18(3).
[9]鄭信軍.大學生的人際信任與人格特征的相關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1998,(2).
[10]鄒娟.大學生人際信任狀況及其相關因素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07.
[11]王欣,阮新,等.大學生自尊特點的研究[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3,(4).
[12]張小遠,肖蓉.軍校大學生自尊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6,27(4).endprint
3.高職學生是否是獨生子女在自尊、信任上的差異。由表3顯示的數(shù)據可知,高職學生中的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的自尊、信任水平在統(tǒng)計結果上存在顯著差異。其中非獨生子女高職學生自尊水平高于獨生子女高職學生自尊水平且差異達到顯著水平,這與已有的一些研究不一致。這可能是因為獨生子女相對而言來自城市的較多,非獨生子女相對來自農村的較多,正如之前分析的自尊水平城鄉(xiāng)差異的消失,影響了這一結果。而且以往認為的獨生子女由于所能占有的生活資源較多(也包括父母的期待、關愛等),所以自尊水平較高的觀點也受到了挑戰(zhàn)。獨生子女幼年及青少年時期所獲得的眾星捧月的待遇,也在其成年后轉變?yōu)轲B(yǎng)老負擔的成倍增長,這一狀況已經逐步發(fā)展為社會問題,很多獨生子女的家長、獨生子女本人都意識到這一問題,因此獨生子女已經不是值得羨慕的,其自尊水平也相應受到影響而下降。獨生子女高職學生在信任水平上高于非獨生子女高職學生且差異達到顯著水平。這可能是由于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作為“天然的”玩伴,相對于非獨生子女而言,他們在幼年缺乏穩(wěn)定的同伴而體驗更多的孤獨感,為了消弱這種孤獨感,就需要建立人際關系,而信任又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獨生子女為了更容易地交到朋友,也就傾向于提高信任水平。
4.高職學生自尊與信任的關系。自尊和信任是兩個重要的心理維度,國內對這二者之間關系的探討有很多,無論是對中學生還是大學生的調查都得到一致的結果,自尊和信任之間是呈正相關的關系。這些研究認為,自尊水平高的個體因為從父母身上感受到比較多的理解和關懷,所以與自己的父母更容易建立信任,從而也影響個體對待事物的態(tài)度,使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也積極地對待身邊的事物,更容易在人際關系中表現(xiàn)得主動、積極、信任。相反,自尊心水平低的個體往往表現(xiàn)得信心不足,從懷疑自己延伸到懷疑別人,使得信任水平較低。
然而,本研究通過對高職學生在自尊和信任量表中的得分進行相關分析發(fā)現(xiàn),高職學生自尊和信任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但卻是負相關,這與之前一些學者對中學生、大學生群體的調查結果相反。這可能是因為,高職學生雖屬于大學生群體的范疇,但是又有其特殊性。大多數(shù)高職學生在中學畢業(yè)后選擇進入高職院校繼續(xù)深造,并不是出于要選擇更偏向實踐技能培養(yǎng)的目的,而往往是分數(shù)原因造成他們不能選擇普通本科院校,只好退而求其次,進入高等職業(yè)院校。雖然也是稱之為上大學,但又區(qū)分出“本科”和“高職”的稱謂。這種鮮明的對比,使“高職”這個稱謂隱含地傳達并暗示著更多的意義,時時在刺激著很多高職學生的自尊。一部分因為發(fā)揮不良或報考志愿失誤等原因而進入高職院校的學生,會產生不服氣的思想;確實由于學習水平原因而進入高職院校的學生,也很容易產生分數(shù)高、學習好不代表成功等學習無用論的思想。這都會使他們出于自我保護的心態(tài),提高自身的自尊水平,但這種高自尊水平卻不是從自信中得來的,也就不會在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上表現(xiàn)出相應的水平。而對于另一部分能客觀認識,并接納自己的高職學生來說,他們能較好地控制自己的心態(tài),比之前一種情況的學生表現(xiàn)的自尊水平要低,但卻是實實在在的,反而能在信任水平上比前者要高。此外,也可以大膽假設自尊與信任之間不是簡單的線性正相關關系而是倒U型曲線的關系,即過低、過高的自尊水平都會使信任水平降低。當然,要得出這樣的結論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探索。
四、結論
1.高職學生的自尊、信任不存在性別、生源地差異。
2.高職學生中非獨生子女自尊得分高于獨生子女,且統(tǒng)計檢驗差異顯著。
3.高職學生中獨生子女信任得分高于非獨生子女,統(tǒng)計檢驗差異達顯著水平。
4.高職學生自尊和信任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
參考文獻:
[1]張靈,鄭雪,溫娟娟.自尊的心理結構與作用[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1):126-130.
[2]李虹.大學生自尊狀況的調查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3,(2).
[3]蔡溢,等.大學生自尊狀況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6,(5).
[4]盧光莉,陳超然.大學生人際信任狀況的研究[J].新鄉(xiāng)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2).
[5]楊邵寧,賈蕊,陳祥麗.高中生自尊和人際信任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2004,(5).
[6]汪向東,王希林,馬弘,等.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
[7]王建平.男女大學生自尊的比較研究[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1998,(12).
[8]閆博,劉香段,段晶晶.醫(yī)學生自尊與人際信任的相關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2010,18(3).
[9]鄭信軍.大學生的人際信任與人格特征的相關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1998,(2).
[10]鄒娟.大學生人際信任狀況及其相關因素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07.
[11]王欣,阮新,等.大學生自尊特點的研究[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3,(4).
[12]張小遠,肖蓉.軍校大學生自尊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6,27(4).endprint
3.高職學生是否是獨生子女在自尊、信任上的差異。由表3顯示的數(shù)據可知,高職學生中的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的自尊、信任水平在統(tǒng)計結果上存在顯著差異。其中非獨生子女高職學生自尊水平高于獨生子女高職學生自尊水平且差異達到顯著水平,這與已有的一些研究不一致。這可能是因為獨生子女相對而言來自城市的較多,非獨生子女相對來自農村的較多,正如之前分析的自尊水平城鄉(xiāng)差異的消失,影響了這一結果。而且以往認為的獨生子女由于所能占有的生活資源較多(也包括父母的期待、關愛等),所以自尊水平較高的觀點也受到了挑戰(zhàn)。獨生子女幼年及青少年時期所獲得的眾星捧月的待遇,也在其成年后轉變?yōu)轲B(yǎng)老負擔的成倍增長,這一狀況已經逐步發(fā)展為社會問題,很多獨生子女的家長、獨生子女本人都意識到這一問題,因此獨生子女已經不是值得羨慕的,其自尊水平也相應受到影響而下降。獨生子女高職學生在信任水平上高于非獨生子女高職學生且差異達到顯著水平。這可能是由于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作為“天然的”玩伴,相對于非獨生子女而言,他們在幼年缺乏穩(wěn)定的同伴而體驗更多的孤獨感,為了消弱這種孤獨感,就需要建立人際關系,而信任又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獨生子女為了更容易地交到朋友,也就傾向于提高信任水平。
4.高職學生自尊與信任的關系。自尊和信任是兩個重要的心理維度,國內對這二者之間關系的探討有很多,無論是對中學生還是大學生的調查都得到一致的結果,自尊和信任之間是呈正相關的關系。這些研究認為,自尊水平高的個體因為從父母身上感受到比較多的理解和關懷,所以與自己的父母更容易建立信任,從而也影響個體對待事物的態(tài)度,使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也積極地對待身邊的事物,更容易在人際關系中表現(xiàn)得主動、積極、信任。相反,自尊心水平低的個體往往表現(xiàn)得信心不足,從懷疑自己延伸到懷疑別人,使得信任水平較低。
然而,本研究通過對高職學生在自尊和信任量表中的得分進行相關分析發(fā)現(xiàn),高職學生自尊和信任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但卻是負相關,這與之前一些學者對中學生、大學生群體的調查結果相反。這可能是因為,高職學生雖屬于大學生群體的范疇,但是又有其特殊性。大多數(shù)高職學生在中學畢業(yè)后選擇進入高職院校繼續(xù)深造,并不是出于要選擇更偏向實踐技能培養(yǎng)的目的,而往往是分數(shù)原因造成他們不能選擇普通本科院校,只好退而求其次,進入高等職業(yè)院校。雖然也是稱之為上大學,但又區(qū)分出“本科”和“高職”的稱謂。這種鮮明的對比,使“高職”這個稱謂隱含地傳達并暗示著更多的意義,時時在刺激著很多高職學生的自尊。一部分因為發(fā)揮不良或報考志愿失誤等原因而進入高職院校的學生,會產生不服氣的思想;確實由于學習水平原因而進入高職院校的學生,也很容易產生分數(shù)高、學習好不代表成功等學習無用論的思想。這都會使他們出于自我保護的心態(tài),提高自身的自尊水平,但這種高自尊水平卻不是從自信中得來的,也就不會在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上表現(xiàn)出相應的水平。而對于另一部分能客觀認識,并接納自己的高職學生來說,他們能較好地控制自己的心態(tài),比之前一種情況的學生表現(xiàn)的自尊水平要低,但卻是實實在在的,反而能在信任水平上比前者要高。此外,也可以大膽假設自尊與信任之間不是簡單的線性正相關關系而是倒U型曲線的關系,即過低、過高的自尊水平都會使信任水平降低。當然,要得出這樣的結論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探索。
四、結論
1.高職學生的自尊、信任不存在性別、生源地差異。
2.高職學生中非獨生子女自尊得分高于獨生子女,且統(tǒng)計檢驗差異顯著。
3.高職學生中獨生子女信任得分高于非獨生子女,統(tǒng)計檢驗差異達顯著水平。
4.高職學生自尊和信任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
參考文獻:
[1]張靈,鄭雪,溫娟娟.自尊的心理結構與作用[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1):126-130.
[2]李虹.大學生自尊狀況的調查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3,(2).
[3]蔡溢,等.大學生自尊狀況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6,(5).
[4]盧光莉,陳超然.大學生人際信任狀況的研究[J].新鄉(xiāng)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2).
[5]楊邵寧,賈蕊,陳祥麗.高中生自尊和人際信任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2004,(5).
[6]汪向東,王希林,馬弘,等.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
[7]王建平.男女大學生自尊的比較研究[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1998,(12).
[8]閆博,劉香段,段晶晶.醫(yī)學生自尊與人際信任的相關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2010,18(3).
[9]鄭信軍.大學生的人際信任與人格特征的相關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1998,(2).
[10]鄒娟.大學生人際信任狀況及其相關因素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07.
[11]王欣,阮新,等.大學生自尊特點的研究[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3,(4).
[12]張小遠,肖蓉.軍校大學生自尊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6,2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