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冬瑩
摘 要: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婚姻是時代的鏡子?;橐黾彝サ臍v史,實際上是一個社會、一個時代的縮影。而用于記載婚姻家庭制度變遷的便是婚姻法?;橐龇凑{整婚姻家庭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的總和,是對婚姻家庭關系的法律調整,涉及到男女老少、方方面面的切身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除了婚姻法,沒有哪一部法律的修改和催生會如此萬眾矚目和眾說紛紜,這不僅是因為婚姻法與每個公民的基本人權和千家萬戶的生存質量有關,還在于婚姻法是一個時代變遷和社會文化轉型的晴雨表。即使在當今社會,封建綱常禮教的枷鎖也未從女性的身上徹底脫去,在婚姻之中,女性的權利仍未得到合理有效的保障。而在我國現有的婚姻立法制度之中,婦女權益的保證也未得到充分體現?,F如今,我國的婚姻立法,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
關鍵詞:婚姻法;婚姻立法;女性
中圖分類號:D923.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3-0315-02
一、婚姻法概述
婚姻法按照調整對象的不同可分為狹義婚姻法與廣義婚姻法。所謂狹義的婚姻法,即指只調整婚姻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總和。它只規(guī)定與婚姻有關的如婚姻成立、婚姻終止及其法律后果等內容,而不涉及家庭成員之間的權利義務規(guī)定。狹義的婚姻法多以“婚姻法”命名,如《美國統(tǒng)一結婚離婚法》、《英國婚姻法》都為狹義婚姻法。
廣義婚姻法則是指不僅調整婚姻關系,同時又調整家庭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總和。廣義婚姻法多用“家庭法”、“婚姻家庭法”、“親屬法”來命名,還有的稱為“家族法”(如韓國)。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雖然命名為婚姻法,但其調整的對象卻不僅包括婚姻關系,還包括了家庭關系,因此,應歸于廣義婚姻法。按照調整對象來劃分,應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家庭法》。但由于我國解放后所頒布的幾部婚姻法,均以“婚姻法”來命名,已成習慣,因此在對1980年《婚姻法》進行修訂時,仍沿用婚姻法之稱。
婚姻法按內容來劃分,又可分為形式意義的婚姻法與實質意義的婚姻法。對婚姻家庭關系進行調整的內容多為概括性規(guī)定、原則性規(guī)定的法律規(guī)范是形式意義上的婚姻法。具有內容簡單無具體性規(guī)定的特點。我國現行婚姻法就是較為典型的形式意義的婚姻法,而對婚姻家庭關系做出具體而又明確規(guī)定的法律規(guī)范為實質意義上的婚姻法。
我國婚姻法是形式意義的婚姻法,規(guī)定不太具體,需要一些具實質意義的法規(guī)來進行補充,這些共同構成了我國實質意義上的婚姻法。
二、婚姻立法應當尊重事實婚姻
在法學理論研究中,有關事實婚姻概念的認識很不統(tǒng)一,一直存在爭議,歸納起來,有廣義說和狹義說兩種。廣義說認為,事實婚姻是指未履行法定結婚程序,公開以夫妻身份共同生活的兩性結合。按這一概念,在婚姻主體上既包括雙方無配偶的男女,也包括雙方或一方有配偶的男女。在法定條件方面,既包括雙方不符合結婚的實質要件的情況,又包括雙方完全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情況。因此,廣義的事實婚姻既包括雙方或一方有配偶以夫妻身份共同生活的事實重婚;又包括雙方無配偶的男女不符合結婚實質條件,以夫妻身份共同生活的同居關系;同時,還包括雙方無配偶的男女,符合結婚實質要件以夫妻身份共同生活的事實婚姻。
持狹義說者認為,事實婚姻是指無配偶的男女,雙方完全符合結婚的實質要件,未履行法定程序即以夫妻身份同居生活的兩性結合。
事實婚在我國大量存在,在廣大農村特別是邊遠地區(qū),事實婚姻甚至占當地婚姻總數的百分之六七十。而在我國,鄉(xiāng)鎮(zhèn)人口所占比率相當之大。在這些地區(qū),人們的法律意識比較淡薄,辦過喜宴,見過雙方父母親朋之后,就已經默認為建立婚姻關系了。
2001年4月28日婚姻法修正案出臺之后,事實婚姻的效力在法律上不再得到承認,而婦女作為婚姻關系中的弱勢群體,其合法權益未得到合理有效的保護。目前,我國婚姻法仍采用婚姻登記制度,無形之中將未登記卻已經成立的婚姻關系透明化,而在這段被透明化的事實婚姻關系之中,婦女及其子女失去了維權的平臺,這對社會發(fā)展是具有消極影響的。
所以,應該加強婦女的法律意識,開展合理有效的法律知識宣傳,讓廣大婦女認識到婚姻登記的重要性,自覺接受國家對婚姻的管理監(jiān)督。這也是為了維護自己在雙方婚姻中的合法利益、捍衛(wèi)自己權益的方式與手段。
三、婚姻立法應該尊重女性的離婚權益
隨著現代離婚率的逐年上升,北京、上海等離婚率較高的地區(qū)對某一年審結的離婚案作了抽樣調查分析,其中,男女雙方離婚的原因多以男性的日常惡習所引發(fā)的家庭暴力、男性方面為主的出軌行為,或者夫妻雙方婚后性格不合等為主。但即使如此,婦女在離婚之后也未得到合理的物質經濟補償,且夫妻雙方離婚年齡多在28—35歲之間,男性在離婚之后仍舊處于青壯年時期,而相比較而言,同年齡的離婚婦女在社會上不僅面對著許多不合理的輿論導向,還面臨著“擇偶難”、“就業(yè)難”等諸多問題與壓力。
我國《婚姻法》規(guī)定了四種可以離婚損害賠償的情況:夫妻因一方有重婚、與他人同居、實施家庭暴力、虐待和遺棄家庭成員。只有以上的四種情況才可以申請離婚賠償。但是除卻這四種情況,也有許多婦女合法權益受到損害,但是卻無法尋求相應法律保護的情況,比如丈夫對妻子的冷淡、擱置行為。舉例說明,王某與李某結婚10年之久,在這期間,王某對單位的同事、年輕漂亮的趙某抱有單方面的戀愛情結,因為這種精神出軌行為,王某對李某長期施行“冷暴力”,而李某終于不堪忍受丈夫的冷漠對待而離婚。這樣的行為在當今社會數不勝數,但是,能夠得到合理的物質賠償和精神賠償的女性,在總數中只占微乎其微的比例。
女性的離婚權益,主要源于離婚救濟制度的立法局限,因此,應該拓寬離婚損害賠償的法定事由和適用范圍,改變社會上對離婚婦女的認知狀況和輿論導向,從源頭上改變封建婚姻性別觀念,才能做到我國離婚救濟制度在立法上的全面完善。
四、婚姻立法中家庭勞動中的性別排擠
由于男性的家庭責任意識仍舊處于當代婚姻家庭關系中的主流,這種意識體現了一種千百年來我國的婚姻意識形態(tài)和基本家庭分工,“男主外,女主內”這種思想已經在我國的婚姻家庭思想之中根深蒂固。也就是因為如此,女性的家庭地位在婚姻之中一直都處于較低的位置。據調查,中國目前仍有21%左右的家庭,婦女不被允許外出工作,其中15%以上的全職家庭婦女不具備勞動技術能力,因此,在夫妻雙方婚姻出現破裂時,不具備獨立生存能力的婦女常處于不利的地位。
女性勞動權益在公共領域直接表現為企業(yè)社會責任的承擔,在私人領域則直接表現為男性家庭責任的承擔。企業(yè)社會責任的承擔在于女性勞動權益的救濟,也就是強化男女平等精神、強化內部管理機制、強化勞動保障意識、強化社會監(jiān)管體系。而男性家庭責任的承擔在于女性家庭權益的救濟,也就是強化社會性別意識、強化性別平等觀念、強化發(fā)展資源共享。當女性勞動權益保障與男性家庭責任承擔緊密接觸、相互促進之時,就是男女兩性的實質平等和男女兩性充分解放之時。因此,政府應鼓勵已婚婦女就業(yè),并成立一些專門的培訓機構,讓已婚婦女能“學有所長”,對于那些阻止妻子外出工作的男性,應該所在社區(qū)或者公安部門進行相關批評教育,保障婦女的就業(yè)權利。
五、關于夫妻“忠實協議”的起草
《婚姻法》第四條規(guī)定: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家庭成員間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夫妻“忠實協議”屬于一種婚姻協議,能夠滿足司法實務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它是就雙方忠實義務,所做出的約定,在我國《婚姻法》中也僅僅是一項倡導性的約定,它在法律上能否得到具體化,其效力能否得到法院的支持,乃至于如何進行舉證等問題,尚未得到合理有效的解決。
以“夫妻雙方不得進行婚外性行為”這一約定為例,這是一夫一妻制的基本要求,而這項約定并未對雙方的意志行為做出限制,并未約定禁止夫妻雙方中一方的精神出軌或者對伴侶以外的第三人抱有性沖動或者戀愛情感,因此對伴侶產生厭倦、性冷淡的行為,以此造成二人婚姻破裂的情況不計其數,且因為此種情況未在婚姻立法中明確體現,婦女在離婚之后也未得到合理的補償,而這種在法律上默許的精神性出軌行為,無疑是對“一夫多妻制”傾向的縱容。
夫妻忠實義務是婚姻關系中最本質的要求,是關系到婚姻關系是否穩(wěn)定的關鍵。因此,將“忠實協議”有道德性規(guī)范上升到法制性規(guī)范,無疑是保障婚姻立法中女性權益的一大關鍵。
六、總結
家庭作為社會的細胞,是“人類最早的社會關系之一”及“最播本的社會群體”。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家庭除繼續(xù)婚姻家庭組成的情感交流場所外,大部分仍然發(fā)揮著養(yǎng)老育幼(人口生產)、物質生產、家庭成員間的扶助和保護等基本職能。促進婚姻家庭關系的和諧與穩(wěn)定是我國婚姻家庭法所追求的根本目標。這是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婚姻是家庭的基礎,婚姻關系的合法建立意味著婚姻當事人相互之間在法律上權利義務的確立。我國著名社會學專家費孝通先生強調指出,婚姻是“男女相約共同擔負撫育他們所生孩子的責任”。幸福美滿的婚姻關系有助于當事人積極履行自己的婚姻家庭義務,構述平等和諧的婚姻家庭關系,有利于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和發(fā)展。
“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壹與之齊,終身不改”。這些雖然是我國古時一種堅定美好的承諾,也仿佛是浪漫而美麗的傳說,但卻成為中華民族主流的婚姻愛情觀,也是多少年來人們孜孜以求的美好生活?;橐龅拿篮煤烷L久不僅對個人的身心健康有益,還能提高人們的生活幸福感。而婚姻不幸或者長期單身都容易導致身心的疾病。因婚姻不幸、分居及離婚給個人造成的心靈創(chuàng)傷是巨大的,對于國家而言,家庭的不穩(wěn)定也與和諧社會的目標背道而馳?;诖耍訌妼橐龇ㄅc婚姻家庭問題的研究于國于家于人都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劉鶴挺.婚姻法通[M].廣州:新世紀出版社,2003.
[2] 林桂如,吳引引.合法婚姻的成立[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
[3] 鄭新蓉,杜芳琴.社會性別與婦女發(fā)展[M].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 徐安琪.離婚與中國女性的家庭地位和權益[J].浙江學刊,2007,(1).
[5] 馬薈.當代中國婚姻法與婚姻家庭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3.
[責任編輯 李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