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悅
內(nèi)容摘要:《竇娥冤》是關漢卿的代表作,關漢卿通過《竇娥冤》表達了對元朝統(tǒng)治的不滿,對當時社會現(xiàn)實做出了無情的揭露和抨擊,體現(xiàn)出對于儒家文化落寞的強烈的個人憂患意識。主人公竇娥及其他人物的設計包含著關漢卿的特殊用意,承載著關漢卿個人的生命意識和文化精神,體現(xiàn)了關漢卿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和強烈的男權意識。
關鍵詞:儒家文化 憂患意識 男權主義
關漢卿是元代著名的劇作家,《竇娥冤》是他的代表作品。
一.關漢卿的精神支柱為儒家文化
1.肯定竇娥的貞節(jié),反對女子再嫁
關漢卿創(chuàng)作《竇娥冤》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表達出對于再嫁的否定的態(tài)度,弘揚“失節(jié)事大” 的儒家正統(tǒng)觀念,贊美竇娥的貞節(jié)觀。劇中第二折幾乎整個篇幅為竇娥斥罵選擇再嫁的蔡婆,寄生草中首尾以你怎樣我怎樣的對句表現(xiàn)竇娥與婆婆的不同性格,表示自己堅決不改嫁的決心,通過竇娥與婆婆守與嫁之間的對比,表現(xiàn)了作者對竇娥行為的肯定。竇娥用“公公也,則落得干生受”,“舊恩愛一筆勾,新夫妻兩意投,枉教人笑破口”來羞辱婆婆,到后來直接斥責“婆婆也,你豈不知羞”,實際上表達了作者本人對婦女再嫁行為的嘲諷,并進一步通過竇娥做出“勸天下前婚后嫁婆娘每,都看取我這傍州例”的警示,以此告知天下婦女,竇娥悲劇的造成不是由竇娥拒絕再嫁而是由蔡婆選擇再嫁引起的,因此女子應當守節(jié)。
2.贊美竇娥的“孝道”
對于張驢兒父子,蔡婆的行為可以算作“助紂為虐”,是她的懦弱自私給竇娥招來了災禍,而即使是這樣一個婆婆,竇娥依然能做到盡極孝道?!澳愕浪掖蚁玻姨婺愕辜毤毘睿撼顒t愁興闌刪咽不下交歡酒,愁則愁眼昏騰扭不上同心扣,愁則愁意朦朧睡不穩(wěn)芙蓉褥?!比湓~采振拔的愁則愁起調(diào)的排句,表現(xiàn)出竇娥對婆婆的深切關心;竇娥在公堂上為救婆婆不惜委屈認罪,犧牲自己的生命和名節(jié);被押赴刑場途中怕婆婆傷心央求劊子手走后街,“俺婆婆若見我披枷帶鎖赴法場餐刀去呵,〔唱〕枉將他氣殺也么哥,枉將他氣殺也么哥”,即使自身難保也不忘對婆婆的關心和體貼;她變成鬼魂后還體念蔡婆的老來無依,央求父親將之收養(yǎng),代為盡孝,竇天章聽后云:“好孝順的兒也”,這是作為封建家長給予女兒盡孝的肯定,也正是關漢卿給予竇娥溫良恭順的孝道的高度肯定。
3.賦予竇娥不妥協(xié)的反抗精神
竇娥對婆婆再嫁決定斷然不從,嚴詞拒絕;張驢兒逼婚不成誣陷脅迫竇娥,她沒有害怕退縮,毅然選擇對簿公堂;當官府重刑拷打竇娥,打得她“肉都飛,血淋漓”也絕不屈從;在被打入死囚牢被判斬首時,她對張驢兒嚴詞痛斥:“我做了個銜冤負屈沒頭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荒淫漏面賊”;在竇娥綁縛刑場斬首時,她高呼:“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她怨天咒地,怒斥鬼神,痛罵官吏,發(fā)下三大誓愿,爆發(fā)出無辜百姓對罪惡社會腐朽官吏的憤怒控訴;在被殺害后仍不放棄抗爭,終致沉冤昭雪。全劇四折竇娥的反抗對象經(jīng)歷了由張驢兒變?yōu)榛韫倥袄糁琳麄€官場最后至整個黑暗社會,但自始至終沒有退卻。關漢卿賦予竇娥不畏強暴、寧死不屈的斗爭意志,敢于斥罵官府官吏,甚至天地鬼神的反抗精神,也正是自我人格的彰顯,是對溫柔敦厚、中正平和、怨而不怒、含蓄蘊藉的傳統(tǒng)詩教的反叛。竇娥對黑暗勢力的強烈反抗,是作者對于這個朝代不滿的反抗,是其本人及其代表的整個階級對于黑暗統(tǒng)治決不妥協(xié)的反抗,竇娥對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范的堅決遵守,實際表現(xiàn)的是關漢卿對于封建禮教的堅決遵守,竇娥對真理和正義的執(zhí)著追求,實際上反映了關漢卿和他所代表的社會力量的不妥協(xié)不放棄的思想及一種對于儒家文化的價值理念堅定擁護的信念。
二.作品表現(xiàn)出儒家文明敗于野蠻文化的憂患意識
在當時的元朝,竇娥悲劇具有普遍性,千萬個像竇娥一般的弱小良善難以自保,飽受壓迫,滿懷冤屈卻無處伸冤,這樣的統(tǒng)治是原始的、野蠻的。關漢卿通過文學創(chuàng)作的方式反映元代的社會現(xiàn)實時,其審視的理性立足于儒家文化基礎之上。竇娥在生活中守節(jié)盡孝,嚴格恪守封建倫理道德,但是卻被封建社會無情地拋棄。她的善良美好體現(xiàn)著儒家文化的精神及使命,她的冤死暗示著儒家文化被冷落,儒家文化所倡導的道德規(guī)范和行為標準被遺棄,儒家文化的思想統(tǒng)治地位的動搖,儒家的獨尊權威被挑戰(zhàn),因此,作者對元朝的野蠻統(tǒng)治極為不滿。竇娥的不幸遭遇的描寫凝聚著作者對于儒家文化存亡的擔憂,由于這種危機意識,關漢卿通過竇娥對元代社會的朝政黑暗、吏治腐敗、法紀松弛、道德淪喪進行了否定及批判,對元朝統(tǒng)治者進行揭露及控訴,而這樣的控訴,無疑直接表現(xiàn)了關漢卿的憂患意識。
關漢卿和其他封建社會的文人士大夫一樣,雖然憎恨貪官污吏,知曉“衙門從古向南開,個中無個不冤哉”,了解“為善的受貧窮命更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這種黑白顛倒的社會現(xiàn)實,卻仍寄希望皇帝來革新政治,肅清貪官污吏,相信還有竇天章這類好官能夠替天行道、主持正義。所以對于這樣的社會現(xiàn)實,關漢卿不僅僅做了批判,更在結局中做出了補救和改造的展望,因此,竇娥要求父親“從今后把金牌勢劍從頭擺,將濫官污吏都殺壞,與天子分憂,萬民除害”。關漢卿弘揚儒家文化,希望元代統(tǒng)治者在其統(tǒng)治思想中注入儒家文化的民本意識,從而秉鑒持衡,肅清吏治,竇娥的要求實際上表達了作者渴望能夠親自參與國家的秩序整頓和建設的責任感,渴望整頓混亂的社會秩序,促使政治清明、國泰民安,以天下為己任的使命感。在關漢卿的其他作品如《蝴蝶夢》、《魯齋郎》中也特別強調(diào)清官對于吏治清明的作用,《竇娥冤》題名為“秉鑒持衡廉訪法”,就表達了作者寄希望于統(tǒng)治階級任用清官來為萬民除害,改造黑暗混亂的社會,并且設想自己能夠投身其中的政治愿望。
三.男權意識根深蒂固
首先,仔細閱讀《竇娥冤》便可發(fā)現(xiàn)其實劇中很多言論都不合竇娥的身份:第二折中竇娥道“舊恩忘卻,新愛偏宜;……虧殺前人在那里,更休說本性難移”,竇娥對蔡婆婆再嫁的行為批評用詞未免太過尖刻,在任何社會形態(tài)中晚輩這樣教訓長輩都是非常過分,更何況在當時的封建社會。仔細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竇娥對蔡婆婆再嫁的叱責如此嚴厲是因為她當時用的是一種男性的視角,或者說竇娥在封建文化的影響下自然而然的用一種男性的思維方式來對婆婆的行為進行評價,因此才會如此氣憤,而此處支配竇娥思想的便是關漢卿?!皩Σ唐牌艁碚f,竇娥就是一個以女性形象出現(xiàn)的男性文化警察”。
其次,在竇娥之魂向竇天章陳述冤屈時,竇天章怒斥女兒之十惡不赦,一字一句字地剖析何為三從四德:“我當初將你嫁于他家呵,要你三從四德……到今日你辱沒祖宗世德,又連累我的清名?!碑斢H生女兒來找爹訴說冤情,竇天章的第一反應是怒斥,而不是同情或詢問冤情,并且一字一句地對竇娥進行關于三從四德的教育,看起來非常不合情理,但這正體現(xiàn)了關漢卿對于三從四德封建文化的弘揚。
再次,張驢兒父子的有恃無恐也根源于其性別優(yōu)勢。張驢兒對竇娥的苦苦相逼,實際上是男權社會中男性階級對女性階級的一種支配心理與占有心理。在想要霸占竇娥為妻不成,反被竇娥推了一跤后,張驢兒賭誓道:“我今生今世不要她做老婆,我也不算好男子”。在男權制下,男性與女性的關系實際上極為類似于統(tǒng)治階級與被統(tǒng)治階級的關系:“盡管‘女性類似階級的地位在階級的范圍內(nèi)極易產(chǎn)生混淆,但‘主要的社會和政治區(qū)別,其基礎不是財富和地位,而是性別”。張驢兒作為劇中人物,其個性也是關漢卿賦予的,張驢兒氣急敗壞下的賭誓正是一個流氓面對此狀況的應有反應,關漢卿熟知這樣的心理,才會把張驢兒的形象刻畫得如此惟妙惟肖??梢哉f張驢兒對于竇娥不從產(chǎn)生的挫敗感本質上是在男性作為統(tǒng)治階級的時代下被被統(tǒng)治階級拒絕的挫敗感,這在本質上也體現(xiàn)出關漢卿的男權意識,整個封建社會存在的基于性別之上的不平等。
參考文獻:
[1]王季思.《中國十大古典悲劇集》(上)[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第7—30頁.
[2]馬銀琴,周廣榮.《搜神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9(205).
[3]徐扶明.《元明清戲曲探索》[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13).
[4]張燕瑾.元劇三家風格論[J].北京:北京師范學院學報,1986(4).
[5]張維娟.從《竇娥冤》看關漢卿的男權本質[J].中國戲曲學院學報,2003(5).
[6][美]凱特·米利特《性的政治》良明譯[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第54頁.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