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霞 張麗波
摘 要:卡夫卡在小說《變形記》中用寫實的手法描寫荒誕不經(jīng)的事物。人變?yōu)榧紫x,這看似荒誕的現(xiàn)象下隱藏的是社會變形的丑惡事實??ǚ蚩ㄓ闷娈惖南胂?、精細準確的語言、詳盡的細節(jié)描寫,深刻地揭示出丑惡的真實,進行了辛辣的諷刺。本文分析了《變形記》中精神高壓下肉體的變形,金錢腐蝕下的親情淪喪,進而對比論述了當今社會所存在的人們精神壓力極高、人性淡漠、親情缺失等一系列問題。
關(guān)鍵詞:《變形記》;精神高壓;親情缺失;人性淡漠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4)07-0180-03
卡夫卡在反映社會的突出問題時入木三分、切中要害。他與時代的關(guān)系,就像但丁、莎士比亞與他們時代的關(guān)系。而將卡夫卡《變形記》中所反映的問題放之當今社會,同樣揭示了當今社會的一些弊病。格里高爾這個人物形象,超越了時間、地域的限制,讓不同時代、不同地方的人們找到情感的共鳴,這也是卡夫卡小說能有如此影響力的原因之一。
一、精神高壓下的肉體變形
小說中的格里高爾是整個家庭的支柱,是家庭唯一的經(jīng)濟來源。為了全家人能生存下去,盡管早已厭惡了單調(diào)、乏味、繁雜的工作,但他別無選擇,只得硬著頭皮,頂著壓力,一步步地扛下去。為了能給自己不去工作找個合理的借口,騙過領(lǐng)導、家人,也騙過自己,他甚至急切地希望自己能生場大病。但他也清楚地知道,即使是病了,也會有好的時候,而那時,他只得更加倍地工作以彌補自己生病期間落后的進度。生活的重壓如同一束追光燈,緊緊的追著他,讓他暴露在眾人面前。盡管他已一絲不掛,盡管他因躲藏時的四處逃竄已撞得頭破血流。沒有人會關(guān)心他的處境,沒有人會傾聽他的心聲,哪怕一秒也好,即使是父母,即使是妹妹。
在生活的重壓下,格力高爾的肉體發(fā)生了變形。小說一開頭,作家就直奔主題,格里高爾已經(jīng)變成了一只甲蟲。“One moring,as Gregor Samsa was waking up from anxious dreams,he discovered that in bed he had been changed into a mastrous veminous bug.”①過去完成時表明,在小說開頭,格里高爾已經(jīng)完成了形態(tài)的變化。被動語態(tài)讓人不禁發(fā)問,施動者是誰?是什么讓格里高爾變成了甲蟲?格里高爾一覺醒來,驚訝地發(fā)現(xiàn)了自己身體變成了一只甲蟲,正常的人一定會驚慌失措,害怕自己為什么會變成這樣,想著還能不能變回來,怎么才能變回來。然而,格里高爾首先想到的是墻上的鬧鐘早已不再是五點(原計劃應該是五點起床,乘坐最早的一班火車去跑業(yè)務),而是接近五點半。面對自己身體發(fā)生如此大的變化,格里高爾卻在擔心不能按時上班了,“掙扎著起來要去趕火車上班”。在生活的重壓下,格里高爾早已失去了自己,他變成了社會生產(chǎn)流水線上的一枚小齒輪。這齒輪是什么形狀的已經(jīng)無人關(guān)心,只要他還能轉(zhuǎn)動,還能工作,是壓扁了還是擠爛了,誰又會在意呢?即使是他自己,首先想到的竟然也是耽誤了跑業(yè)務的火車。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在生存考驗的高壓下,人性被完全抹去,人淪為工具。沒有了釋放自己感情、傾瀉壓力的渠道,人終究難以支撐而異化。
卡夫卡通過寫格里高爾這一個小職員的異化,引起人們對他異化的原因的思考,從而揭示出真正異化了的東西——資本主義化的社會。正是異化了的社會逼著格里高爾發(fā)生了異化。格里高爾承擔著家庭重負,在整個金錢為主導的社會擠壓下,完全成為了一個沒有自我的“工具”。格里高爾之所以曾經(jīng)被承認,被需要,只是因為他的勞動有利用價值。一旦這種被利用的價值消失,格里高爾變?yōu)榧紫x,失去勞動能力的他也沒有了存在的必要。
二、金錢腐蝕下的親情淪喪
家庭是社會的縮影??ǚ蚩ǖ摹蹲冃斡洝芳姓宫F(xiàn)了格里高爾在感情冷漠、親情淪喪的家庭中的遭遇。至親的人對待卡夫卡態(tài)度的評判標準都是建立在利益上的,更何況是毫無關(guān)系的其他人。通過親情的淪喪,更揭示了社會的冷漠、變形。
小說通過寫格里高爾身體的變形、異化,也表現(xiàn)了格里高爾家人的獸化過程。他的家人是人格的變形,人性的缺失才是真正的悲哀。其中,格里高爾父親的獸化過程是最快的。父親雖然破產(chǎn),但威嚴霸道依然還在。他是格里高爾在這個家庭中壓力的主要來源。父親永遠像一座大山一樣,重重地壓在格里高爾頭頂,讓他無法喘息。在格里高爾變形前,父親就一直在利用他。他上繳全部工資,為了維持生計,拼命工作卻并沒有換來父親的一絲贊揚與感激。父親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是他應該做的,而且不論他怎么做,父親都不會滿意。小說有一處細節(jié),當格里高爾遲遲沒有醒來去上班時,家中的其他三位成員都去敲了他的門。母親是首先去的,輕輕地叩門,并伴隨著溫柔的低聲提醒;而父親雖然也是輕輕的,但用的是拳頭敲門;妹妹則是用輕輕的悲哀的聲音呼喊。從敲門這一細節(jié)就可看出父親的威嚴是不可撼動的。用拳頭敲門,既包含了提醒,更多的是催促與不耐煩,還有埋怨。在格里高爾變形后,父親也是最主張用暴力的方式對待這只大蟲子的。用秘書的手杖驅(qū)趕他,這里的手杖是權(quán)力威嚴的象征,父親一直在用自己的威嚴震懾著、壓抑著格里高爾。擋住房客,不讓人看見他,用蘋果砸他,這也是導致格里高爾死亡的直接原因。從一開始,父親就沒有對兒子的異化表現(xiàn)出應有的同情。后來,父親也找到了一份工作,穿著制服不愿脫下。這是父親對權(quán)力、控制極度渴望的表現(xiàn)。父親總想掌控者一切,尤其是自己的兒子。
妹妹面對哥哥的異化,開始是哀啼、關(guān)心、殷勤照顧,可到后來,妹妹儼然以一個蟲子的專家的姿態(tài)在父母面前,對哥哥的處境加以權(quán)威的定義。憑借著僅有的一點對哥哥的接觸,在關(guān)于哥哥的一切問題上,妹妹發(fā)號施令。將哥哥房中的家具搬出來是妹妹的主意,而這一舉動正意味著家人對格里高爾的棄絕。格里高爾反正是一只蟲子,他用不著家具,看似合情合理,但這也意味著家人接受了格里高爾變成了蟲子這一事實,并且認為他不可能再變回人了。這是對他的徹底拋棄,對他作為人的記憶的清除。這間房子中的這些家具最起碼還證明過格里高爾曾經(jīng)是一個人?,F(xiàn)在,家具被撤走了,還有什么能證明這間屋子中曾經(jīng)住著的是一個人?看似最善良的妹妹卻表現(xiàn)出了最殘忍的獸性。
母親是家中中和式的人物。在女兒面前,沒有母親的威嚴;想看兒子,卻又不敢,被兒子嚇暈好幾次;想要保護兒子,但迫于丈夫和女兒的威嚴,無能為力。但母親始終認為,這令人作嘔的蟲子是自己的兒子。妹妹要搬家具的時候,母親勸阻,并小聲地說,這是不是意味著格里高爾變不回來了。也正是母親的提醒,讓格里高爾認識到了意味著什么。父親用蘋果砸格里高爾時,母親哀求放過自己的兒子。母親是格里高爾最積極的保護者,無奈,母親的能力太小。她害怕這奇怪的兒子。格里高爾在人間最后一眼是看向母親的,而母親是閉著眼睛的。這也讓他最后的一點留戀沒有了,破滅了。此時的格里高爾除了死,沒有別的選擇?!啊F(xiàn)在又該怎么辦呢?格里高爾自言自語地說,向四周的黑暗掃了一眼。他很快就發(fā)現(xiàn)自己完全不能動彈了?!碑斔械南M茰绾?,他只能選擇死亡。當格里高爾在孤獨失望中死去后,全家人毫不悲痛,反而如釋重負,作了一次輕松的郊游,談起新的夢想和美好的前途。
與格里高爾的三個家人相比,變了形的格里高爾才是真正的正常人。而外形正常的家人,才是真正的吸血鬼、大甲蟲。格里高爾作為一個“人”所具有的一切外在條件被剝奪了,他沒有了人的外形、人的能力,但是卻始終沒有失去人的思想和理智。也正因為變形,讓他更看清了人性的虛偽。變形,意味著格里高爾與社會聯(lián)系的中斷,而這種聯(lián)系也完全依賴于利益、金錢,所以才會如此易斷。格里高爾最終在孤獨、絕望中死去。死去的是蟲的軀干,實則是人的精神、人性的溫暖。在生活的重壓和殘酷的環(huán)境下,格里高爾被擠壓得變了形。正如卡夫卡本人說的:“為每一天的面包所感到的憂慮摧毀了一個人的性格,生活就是如此?!北M管如此,他依然在艱難地前行著,為了肩上的責任,為了家人的幸福。雖然生活的重壓讓他喘不過氣來,可他依然愿意堅持。讓格里高爾的信仰徹底崩塌的,是家人的厭惡和拋棄。與家人的偽善、自私相比,即使蟲化后的格里高爾仍然保持著人的心靈世界的純潔和善良。變形后的他,首先想到的依然是家人,極力協(xié)助家人,避免給他們造成的不方便;想到掙錢養(yǎng)家的問題,心中如焚;怕嚇著妹妹,在妹妹每次進房間時總是藏在沙發(fā)底下;不愿大白天在窗戶附近露面,怕讓父母沒有面子;當聽到妹妹說要設法擺脫自己時,他為了不拖累家人,下定決心要離開家,甚至比妹妹更迫切。如此為家庭著想的格里高爾卻并沒有得到家人一丁點兒的同情與幫助。相反,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逐漸被遺棄,最后,在孤獨、絕望中死去。更可悲的是,他的尸體最后竟然是被家里打掃衛(wèi)生的老媽子發(fā)現(xiàn)的,他的死對全家人來說,甚至是一種解脫,他們覺得終于可以擺脫這個負擔去迎接自己的新生活了。
親情的缺失,人性的冷漠,卡夫卡在面對格里高爾變成蟲子后家人的反應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格里高爾與家人形成鮮明的對比,辛辣地諷刺了在金錢的腐蝕下,即使是親情也變得不堪一擊,一文不值。
三、當代社會中的“變形記”
卡夫卡曾說:“人們互相間都有繩索連接著。如果哪個人身上的繩子松了,他就會懸吊在空中,比別人低一段,那就夠糟;如果哪個人身上的繩索全斷了,他跌落下去,那就可怕極了。所以必須和其他人捆在一起?!弊冃斡浿兴从车娜诵匀笔?,放之當代社會依然存在。越來越快的生活節(jié)奏讓我們越來越不知所措。如格里高爾一樣,生活逼著人們不斷向前,無力掙扎,無處反抗。現(xiàn)代人對金錢的無限渴望正如格里高爾對金錢的渴望。整天干著單調(diào)、冗長而無意義的工作卻不能有絲毫抱怨。為了維持生活,他不得不犧牲了自己的夢想、舍棄了自己的快樂。為了家庭,在痛苦中咬牙前行。更為諷刺的是,他用壓榨自己所養(yǎng)活的并深愛的家人對他卻絲毫沒有感情。他對于他們來說,只是提款機,因為有利用之處,才有存在的價值。一旦他不能在通過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了,他們便避之唯恐不及。
隨著科學技術(shù)的進步,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物質(zhì)生活得到了巨大的改善,隨之而來的是快節(jié)奏生活帶來的巨大壓力。學生們的空閑時間被壓榨,每日每夜的做作業(yè)和永無止盡的試題,只是為了進入理想的學校。學習不是受求知欲的影響而產(chǎn)生的自覺沖動,而是被逼的無奈選擇。所以,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生活的價值就是對物質(zhì)財富的追求。他們不斷地追求金錢、權(quán)力和榮譽。然而,被金錢、權(quán)利、榮譽充斥著的生活,便很難再容下親情、友情、愛情。而這些被擠掉的,卻恰恰是我們所必不可少的。
利益使人們疲于奔命,生活在巨大的壓力中。也正是因為利益的爭奪,人與人之間失去了起碼的信任。沒有了信任的人們變得孤獨、無助,即使是最親近的親人們,聯(lián)系的紐帶也只剩下了利益。如格里高爾的親人們一樣,在他失去了為家庭帶來利益的能力后,即使是父母,即使是兄妹,也會毫不猶豫地拋棄他。每個人都帶著厚厚的保護套,傷害著他人,隔絕著自己。
《變形記》的偉大之處不只局限于卡夫卡的時代,正是因為他抓住了人類共同的弱點,并將它深刻地展示。他帶給我們的思考還遠不止這些。
——————————
注 釋:
①本文所引原文均出自《卡夫卡中短篇小說選·變形記》,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版。
參考文獻:
〔1〕弗蘭茨·卡夫卡.卡夫卡中短篇小說選[M].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
〔2〕弗蘭茨·卡夫卡.卡夫卡全集[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3〕曾艷兵.為何變形?——卡夫卡《變形記》解析[J].名作欣賞,2006(7).
〔4〕師彩霞.從《變形記》看卡夫卡創(chuàng)作的后現(xiàn)代特征[D].天津師范大學,2007.
〔5〕胡志明.卡夫卡現(xiàn)象學[M].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2007.
(責任編輯 姜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