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黎明
我校本學期各班教師進行了期中文化質量調研,我所教授的是五年級數(shù)學,試題中有一題脫式計算的題目(能簡便計算的用簡便方法計算)“34.82-(4.82-3.2)”,改完試卷后對其正確率進行了統(tǒng)計:學生的錯誤率為69.8%,而這69.8%中有大約90%的學生給出的解答過程為
34.82-(4.82-3.2)
=34.82-4.82-3.2
=30-3.2
=26.8
當時,學生考完試后還意洋洋地說出他們的結果是26.8,哪里知道如此“好”做的題,錯得也非常慘。此題為什么做錯的學生那么多呢?能簡單地歸結為學生的“粗心”造成的,還是學生不會?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條:簡便計算的運算定律及運算規(guī)律掌握得不夠踏實,為簡便計算而簡便計算,達不到熟能生巧的地步,不能靈活地處理問題,解題方法不活。
簡便計算作為一種解題方法,可以開發(fā)學生的智力,但實際做題時要求能靈活運用方法。
一、掌握運算定律和運算規(guī)律
一些脫式計算題能用簡便方法計算的一般符合運算規(guī)律及運算定律,且數(shù)字也符合簡便計算的要求的。如:
4.37+2.89+0.639-4.37-0.63
=(4.37+0.63)+2.89 =9-(4.37+0.63)
=5+2.89=9-5
=7.89 =4
有的習題只是數(shù)字符合,但并不符合運算規(guī)律及運算定律,學生就會出現(xiàn)以下錯誤:
4.37+2.89-0.63 9-4.37+0.63
=(4.37+0.63)-2.89 =9-(4.37+0.63)
=5-2.89=9-5
=2.11=4
文章開頭提到的題目“34.82-(4.82-3.2)”,也正是由于學生看到了34.82和4.82,受之前學習的運用運算規(guī)律可使計算簡便的思維定式干擾,直接運用連減的辦法來解決問題,從而導致了錯誤。這里括號內不是加法,而是減法,以上錯誤并不能簡單歸結為學生的粗心所致,而是對其簡便運算的運算規(guī)律理解得不夠透徹、掌握得不牢固。
乘除法也有類似上面的現(xiàn)象,這里不再贅述。
二、不能忘記題目本身的運算順序
要讓學生明白“34.82-(4.82-3.2)”正是因為34.82和4.82有相同的地方,34.82減去4.82可以口算,但很多學生就對其用了簡便方法來計算,做成了連減。這種錯誤的出現(xiàn),一是運算規(guī)律掌握不牢;二是學生把題目本來的運算順序忘記了,做題時學生不能回過頭來檢查:如果按運算順序算怎么算,結果大約是多少。
小學階段的課本練習題,只涉及能用運算規(guī)律來解題的情況,對于括號內是減法的情況,簡便計算應不作要求,因為它涉及初中知識。因此,筆者認為:不該出現(xiàn)上面的題來“騙”學生,要是括號內是減法,前面兩個數(shù)不能都出現(xiàn)像“4.82”那樣可直接用于口算的。可把題目改為“32-(4.82-3.2)”,學生首先想的是題目的運算順序,就不會出錯了,考查學生的計算能力即可。
三、會利用估算的策略來檢驗
蘇教版五年級第九冊練習九第四題:在一次跳遠比賽中,小強跳了3.06米,小星比小強少跳0.18米,小宇比小星多跳0.32米。小宇跳了多少米?經分析后可列式為“3.06-0.18+0.32”。這里“0.18+0.32”等于0.5,我想學生肯定有不少將其做成“3.06-0.5=2.56(米)”。此題我讓學生聯(lián)系題目內容思考:小星跳了“3.06-0.18”,小宇跳的比小星還多0.32,也就是在“3.06-0.18”的結果的基礎上又加上0.32,此題的結果應比3.06要大,那么2.56的結果對嗎?
又如“25.6×4.5”的正確結果為115.2,如果做成1152,那就錯了,因為將25.6看成25,4.5看成4,25×4=100,也就是25.6×4.5的結果應比100大一些,等于1152那就自然不對了。
四、巧用易混題進行比較
對于“34.82-(4.82-3.2)”,教師可以專門把它和“34.82-(4.82+3.2)”放在一起進行比較,讓學生思考:兩題的結果能一樣嗎?第一題是34.82去掉4.82與3.2的差,第二題是34.82去掉4.82與3.2的和,顯然結果不一樣,那也就不能用同一種方法來解答,類似的還有:4.17+5.83×2和(4.17+5.83)×2;12×5÷12×5和12×5÷(12×5);4.9+0.3-4.9+0.3和4.9+0.3-(4.9+0.3);27×99+27和27×101;等等。
其實,教材當中就已經有不少讓學生進行對比練習的內容,為的就是讓學生能夠理解它、分清它,教師在教學當中,也要不斷挖掘一些需要比較的知識,讓學生在比較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數(shù)學思維能力。
(責編金鈴)
endprint
我校本學期各班教師進行了期中文化質量調研,我所教授的是五年級數(shù)學,試題中有一題脫式計算的題目(能簡便計算的用簡便方法計算)“34.82-(4.82-3.2)”,改完試卷后對其正確率進行了統(tǒng)計:學生的錯誤率為69.8%,而這69.8%中有大約90%的學生給出的解答過程為
34.82-(4.82-3.2)
=34.82-4.82-3.2
=30-3.2
=26.8
當時,學生考完試后還意洋洋地說出他們的結果是26.8,哪里知道如此“好”做的題,錯得也非常慘。此題為什么做錯的學生那么多呢?能簡單地歸結為學生的“粗心”造成的,還是學生不會?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條:簡便計算的運算定律及運算規(guī)律掌握得不夠踏實,為簡便計算而簡便計算,達不到熟能生巧的地步,不能靈活地處理問題,解題方法不活。
簡便計算作為一種解題方法,可以開發(fā)學生的智力,但實際做題時要求能靈活運用方法。
一、掌握運算定律和運算規(guī)律
一些脫式計算題能用簡便方法計算的一般符合運算規(guī)律及運算定律,且數(shù)字也符合簡便計算的要求的。如:
4.37+2.89+0.639-4.37-0.63
=(4.37+0.63)+2.89 =9-(4.37+0.63)
=5+2.89=9-5
=7.89 =4
有的習題只是數(shù)字符合,但并不符合運算規(guī)律及運算定律,學生就會出現(xiàn)以下錯誤:
4.37+2.89-0.63 9-4.37+0.63
=(4.37+0.63)-2.89 =9-(4.37+0.63)
=5-2.89=9-5
=2.11=4
文章開頭提到的題目“34.82-(4.82-3.2)”,也正是由于學生看到了34.82和4.82,受之前學習的運用運算規(guī)律可使計算簡便的思維定式干擾,直接運用連減的辦法來解決問題,從而導致了錯誤。這里括號內不是加法,而是減法,以上錯誤并不能簡單歸結為學生的粗心所致,而是對其簡便運算的運算規(guī)律理解得不夠透徹、掌握得不牢固。
乘除法也有類似上面的現(xiàn)象,這里不再贅述。
二、不能忘記題目本身的運算順序
要讓學生明白“34.82-(4.82-3.2)”正是因為34.82和4.82有相同的地方,34.82減去4.82可以口算,但很多學生就對其用了簡便方法來計算,做成了連減。這種錯誤的出現(xiàn),一是運算規(guī)律掌握不牢;二是學生把題目本來的運算順序忘記了,做題時學生不能回過頭來檢查:如果按運算順序算怎么算,結果大約是多少。
小學階段的課本練習題,只涉及能用運算規(guī)律來解題的情況,對于括號內是減法的情況,簡便計算應不作要求,因為它涉及初中知識。因此,筆者認為:不該出現(xiàn)上面的題來“騙”學生,要是括號內是減法,前面兩個數(shù)不能都出現(xiàn)像“4.82”那樣可直接用于口算的??砂杨}目改為“32-(4.82-3.2)”,學生首先想的是題目的運算順序,就不會出錯了,考查學生的計算能力即可。
三、會利用估算的策略來檢驗
蘇教版五年級第九冊練習九第四題:在一次跳遠比賽中,小強跳了3.06米,小星比小強少跳0.18米,小宇比小星多跳0.32米。小宇跳了多少米?經分析后可列式為“3.06-0.18+0.32”。這里“0.18+0.32”等于0.5,我想學生肯定有不少將其做成“3.06-0.5=2.56(米)”。此題我讓學生聯(lián)系題目內容思考:小星跳了“3.06-0.18”,小宇跳的比小星還多0.32,也就是在“3.06-0.18”的結果的基礎上又加上0.32,此題的結果應比3.06要大,那么2.56的結果對嗎?
又如“25.6×4.5”的正確結果為115.2,如果做成1152,那就錯了,因為將25.6看成25,4.5看成4,25×4=100,也就是25.6×4.5的結果應比100大一些,等于1152那就自然不對了。
四、巧用易混題進行比較
對于“34.82-(4.82-3.2)”,教師可以專門把它和“34.82-(4.82+3.2)”放在一起進行比較,讓學生思考:兩題的結果能一樣嗎?第一題是34.82去掉4.82與3.2的差,第二題是34.82去掉4.82與3.2的和,顯然結果不一樣,那也就不能用同一種方法來解答,類似的還有:4.17+5.83×2和(4.17+5.83)×2;12×5÷12×5和12×5÷(12×5);4.9+0.3-4.9+0.3和4.9+0.3-(4.9+0.3);27×99+27和27×101;等等。
其實,教材當中就已經有不少讓學生進行對比練習的內容,為的就是讓學生能夠理解它、分清它,教師在教學當中,也要不斷挖掘一些需要比較的知識,讓學生在比較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數(shù)學思維能力。
(責編金鈴)
endprint
我校本學期各班教師進行了期中文化質量調研,我所教授的是五年級數(shù)學,試題中有一題脫式計算的題目(能簡便計算的用簡便方法計算)“34.82-(4.82-3.2)”,改完試卷后對其正確率進行了統(tǒng)計:學生的錯誤率為69.8%,而這69.8%中有大約90%的學生給出的解答過程為
34.82-(4.82-3.2)
=34.82-4.82-3.2
=30-3.2
=26.8
當時,學生考完試后還意洋洋地說出他們的結果是26.8,哪里知道如此“好”做的題,錯得也非常慘。此題為什么做錯的學生那么多呢?能簡單地歸結為學生的“粗心”造成的,還是學生不會?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條:簡便計算的運算定律及運算規(guī)律掌握得不夠踏實,為簡便計算而簡便計算,達不到熟能生巧的地步,不能靈活地處理問題,解題方法不活。
簡便計算作為一種解題方法,可以開發(fā)學生的智力,但實際做題時要求能靈活運用方法。
一、掌握運算定律和運算規(guī)律
一些脫式計算題能用簡便方法計算的一般符合運算規(guī)律及運算定律,且數(shù)字也符合簡便計算的要求的。如:
4.37+2.89+0.639-4.37-0.63
=(4.37+0.63)+2.89 =9-(4.37+0.63)
=5+2.89=9-5
=7.89 =4
有的習題只是數(shù)字符合,但并不符合運算規(guī)律及運算定律,學生就會出現(xiàn)以下錯誤:
4.37+2.89-0.63 9-4.37+0.63
=(4.37+0.63)-2.89 =9-(4.37+0.63)
=5-2.89=9-5
=2.11=4
文章開頭提到的題目“34.82-(4.82-3.2)”,也正是由于學生看到了34.82和4.82,受之前學習的運用運算規(guī)律可使計算簡便的思維定式干擾,直接運用連減的辦法來解決問題,從而導致了錯誤。這里括號內不是加法,而是減法,以上錯誤并不能簡單歸結為學生的粗心所致,而是對其簡便運算的運算規(guī)律理解得不夠透徹、掌握得不牢固。
乘除法也有類似上面的現(xiàn)象,這里不再贅述。
二、不能忘記題目本身的運算順序
要讓學生明白“34.82-(4.82-3.2)”正是因為34.82和4.82有相同的地方,34.82減去4.82可以口算,但很多學生就對其用了簡便方法來計算,做成了連減。這種錯誤的出現(xiàn),一是運算規(guī)律掌握不牢;二是學生把題目本來的運算順序忘記了,做題時學生不能回過頭來檢查:如果按運算順序算怎么算,結果大約是多少。
小學階段的課本練習題,只涉及能用運算規(guī)律來解題的情況,對于括號內是減法的情況,簡便計算應不作要求,因為它涉及初中知識。因此,筆者認為:不該出現(xiàn)上面的題來“騙”學生,要是括號內是減法,前面兩個數(shù)不能都出現(xiàn)像“4.82”那樣可直接用于口算的。可把題目改為“32-(4.82-3.2)”,學生首先想的是題目的運算順序,就不會出錯了,考查學生的計算能力即可。
三、會利用估算的策略來檢驗
蘇教版五年級第九冊練習九第四題:在一次跳遠比賽中,小強跳了3.06米,小星比小強少跳0.18米,小宇比小星多跳0.32米。小宇跳了多少米?經分析后可列式為“3.06-0.18+0.32”。這里“0.18+0.32”等于0.5,我想學生肯定有不少將其做成“3.06-0.5=2.56(米)”。此題我讓學生聯(lián)系題目內容思考:小星跳了“3.06-0.18”,小宇跳的比小星還多0.32,也就是在“3.06-0.18”的結果的基礎上又加上0.32,此題的結果應比3.06要大,那么2.56的結果對嗎?
又如“25.6×4.5”的正確結果為115.2,如果做成1152,那就錯了,因為將25.6看成25,4.5看成4,25×4=100,也就是25.6×4.5的結果應比100大一些,等于1152那就自然不對了。
四、巧用易混題進行比較
對于“34.82-(4.82-3.2)”,教師可以專門把它和“34.82-(4.82+3.2)”放在一起進行比較,讓學生思考:兩題的結果能一樣嗎?第一題是34.82去掉4.82與3.2的差,第二題是34.82去掉4.82與3.2的和,顯然結果不一樣,那也就不能用同一種方法來解答,類似的還有:4.17+5.83×2和(4.17+5.83)×2;12×5÷12×5和12×5÷(12×5);4.9+0.3-4.9+0.3和4.9+0.3-(4.9+0.3);27×99+27和27×101;等等。
其實,教材當中就已經有不少讓學生進行對比練習的內容,為的就是讓學生能夠理解它、分清它,教師在教學當中,也要不斷挖掘一些需要比較的知識,讓學生在比較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數(shù)學思維能力。
(責編金鈴)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