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建開
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因教師在理念理解、教學觀念、教學組織等方面存在不少誤區(qū),導致課堂教學低效。為了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我們要明晰和避免課堂教學的誤區(qū)并積極探索改進的策略。
一、課堂教學誤區(qū)
從平時教師的教學、聽課及常規(guī)檢查中發(fā)現,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存在以下四個誤區(qū)。
1.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
每個學生的認識能力、心理品質等是不同的,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掌握也就有了早與晚、快與慢、輕松與困難的區(qū)別。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對眾多學生采取“拉平取齊”“一刀切”的做法,這在很大程度上壓抑了學生興趣、才能和個性的發(fā)展,不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
2.忽視學生的智能發(fā)展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比較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但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缺乏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其智能結構有很大的缺陷。因此,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應把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和能力作為教學的中心任務,努力提高他們的智能與素質。
3.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學過程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是教與學辯證統(tǒng)一的過程。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將學生置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學生圍繞教師的指揮棒轉。這種機械的教學方式與兒童的心理特征、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相違背,阻礙了學生生動、活潑、愉快、有效地進行學習,抑制了學生情感和智慧的發(fā)展。
4.忽視教學的開放性
教學是一種具有相當的可變性、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只注重“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演,學生看”,這樣教學信息傳遞單一,缺乏信息反饋的多向性,嚴重束縛教師教學獨特性、創(chuàng)造性和藝術性的發(fā)揮,抑制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改進策略探索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處理好教師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注重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要發(fā)揚教學民主,當好學生數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有效實施有差異性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下面,談談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改進策略。
1.重視情感激發(fā)
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景、一定的場合下產生的。因此,教師首先要營造愉快、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例如,教學“年月日”一課時,教師可拿出日歷,邊翻日歷邊說:“每當早晨起床后翻一頁日歷時,表示新的一天開始了,翻一頁日歷經過的時間就是一日。那今天是幾日?”學生回答:“16日?!苯處煼较聜€月的16日后,說:“這樣經過的時間就是一個月。從日歷的第一頁翻到最后一頁,經過的時間就是一年。”接著,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探討年、月、日之間的關系。這種在輕松的師生談話交流中揭示課題的教學方法,不僅使學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年、月、日,而且喚起了學生求知的欲望,使他們興趣盎然地深入探究新知。
2.加強學法指導
教學方法既包括教師的教法,又包括學生的學法,是教法和學法的有機統(tǒng)一。教師必須改變只重視傳授知識的傳統(tǒng)教育思想,改革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加強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師要積極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與空間,引導他們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fā)式教學,因材施教。同時,教師要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處理好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體會和運用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3.注重潛能開發(fā)
美國教育家布魯納認為:“兒童智慧的潛力是巨大的,一般來說只開發(fā)了10%,但絕大部分,甚至90%沒有挖掘出來就被浪費掉了?!遍_發(fā)學生的潛能,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引導學生經歷探索問題的過程。例如,“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一課,教師可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1)先復習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讓學生說出公式的推導過程。(2)出示帶有方格的三角形,讓學生用數方格的方法求出三角形的面積。(3)引導探究。師問:“如果是一塊大的三角形土地,你也能用數方格的方法來求出它的面積嗎?”生:“不能?!薄澳敲?,我們能不能像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一樣,想辦法將三角形面積計算轉化成我們已學過的其他圖形面積的計算呢?”這時,學生個個躍躍欲試,拿出準備好的學具,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4)深化理解。教師提問:“拼成的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三角形的底和高各有什么關系?”“拼成的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樣計算?”“想一想,每一個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有什么關系?”……這樣,教師通過精心、巧妙地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在探索中發(fā)現規(guī)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總之,教師要積極把課程理念轉化為自己教學的自覺行為,警惕和避免教學誤區(qū),探索和構建符合師生特點的教學方式,采取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追求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責編杜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