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
【摘 要】語文是高中的主科之一,學生學好語文,不僅是因為語文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較大、分值較高,而且還因為學好語文是每一個中國人的責任和義務。語文知識的涉及面很廣,分類很多,而作文又是語文中舉足輕重的一部分,寫好作文,不僅能提升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還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然而,在現(xiàn)階段的中學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卻常常發(fā)現(xiàn)學生的作文大多存在內容空洞,沒有深度和廣度等問題。針對高中作文教學中常見的諸多問題,我們應深度剖析,并提出一定的改進對策,完善現(xiàn)階段的高中作文教學。
【關鍵詞】語文作文 高中語文 教師 學生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8.159
作文不僅是高中語文的重點,還是高中語文的難點。學生在寫作文時常常提起筆卻大腦空空,不知道寫什么或怎樣寫,寫作的內容也大多泛泛,沒有思想的深度和廣度,沒有結合實際情況,沒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寫作時的這些問題,導致學生的作文嚴重脫離了現(xiàn)實社會,毫無創(chuàng)新,立意老套。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注重作文的教學,只是憑著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進行作文教學,教師沒有針對作文這一個版塊對學生進行長期的、專門的訓練,以至于學生因為長期不練筆而下筆生疏,導致寫作時毫無頭緒。因此,針對上述情況,我們應提出相關的策略進行優(yōu)化。
一、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高中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存在的不足
首先,教師不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影響下,教師的教學過程乏味無趣,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教師按照常規(guī)的方法進行教學,講授給學生的大多是以往所反復強調的寫作文需要注意的幾個重點,新的知識和內容卻講授得很少。教師對課外知識涉及得很少,使得學生覺得上作文課沒有新意,對作文課失去了興趣。
其次,教師的教學觀念落后,教學內容單一。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只注重進行寫作的方法和技巧等的教學,講死知識點。如:反復告訴學生寫作時應注意作文的審題、立意、開頭、結尾、標題等知識點。此外,教師還要求學生在平時的作文訓練和考試中,必須嚴格按照講授的標準進行寫作,嚴重禁錮了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使得學生的作文文體單一,內容空泛,沒有創(chuàng)新,沒有深度。
最后,教師的教學方式落后、不靈活。教師在講授高中作文時,大多遵循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如教師講,學生聽、記,這樣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落后于時代和社會的發(fā)展,不適應新時期的作文教學了。教師沒有鼓勵和培養(yǎng)學生對于寫作的興趣,不能積極調動學生對寫作的熱情,沒有定期展開作文訓練與培訓,不能靈活地運用多媒體等工具進行作文教學。
(二)學生學習的不足
首先,學生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沒有養(yǎng)成寫作的好習慣。學生在學習高中語文作文時,經(jīng)常抱著僥幸心理,認為語文是自己的母語,學不學都沒事兒,只要會說就行了。這導致了學生在作文課堂上注意力分散、不集中,不能認真聽講,學生的寫作能力當然不能得到提升。學生也沒有養(yǎng)成每天寫日記的習慣,一方面,這是因為高中生的學習任務繁重,沒有多余的時間進行寫作訓練;另一方面,也是學生的主觀能動意識作祟,不想寫。作文是需要長期訓練的,學生應端正自身的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寫作的好習慣。
其次,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不高,缺少必要的知識儲備。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沒有廣泛地涉獵課外知識,使得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和修養(yǎng)都不高,語文知識儲備量較少,于是在寫作時常不知道寫什么,造成所寫內容沒有新意,不能引起閱卷教師的興趣,作文成績自然就低了。此外,學生在平常的學習中,不能將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使得在寫作時能夠運用的知識儲備很少,導致寫作文變得無比艱難。
最后,學生的學習方法落后,不擅交流。學生在學習如何寫作時,只是一味地照搬照抄教師所講的內容,根本不進行獨立思考,不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導致自己的學習效率低下,寫作水平落后等問題。學生不擅長與教師進行交流,不能及時說出自己的心聲與困惑,在寫作過程中,即使遇到了瓶頸也不與他人交流,而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這不利于寫作能力的提升。
二、優(yōu)化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策略
針對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我們應給予重視并進行思考,以提出相關策略加以改進。
第一,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與內涵,改進現(xiàn)階段的教學模式。教師應通過授課時語言的充滿激情、生動有趣,肢體的動作豐富等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氛圍,使作文教學的開展更為順利。
第二,教師應適應時代的腳步,使教學模式多樣化,使教學內容豐富化。教師應該改進以往的單一的教學模式,轉變對自身的定位,以學生為主體,改變學生在寫作教學中的被動地位,變填鴨式的教學模式為引導式的教學模式,啟發(fā)學生進行思考,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方法,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獨立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三,作文教學應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作文是從生活實踐中來的,最終也要回歸到生活實踐中去。教師要鼓勵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美的能力,讓學生的作文不再空洞乏味,而是寫出了生活實際,具有人情味兒。
第四,學生應端正學習態(tài)度,不能輕視對作文的學習。課堂上學生應認真聽講,對教師所講的內容進行思考和消化。學生要養(yǎng)成定期寫作的好習慣,以提升自身的寫作技巧和寫作能力,在不斷的訓練中找到寫作的感覺。
第五,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閱讀課外書籍與文獻。如果沒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就不能寫出一篇好的作文。缺少知識儲備,會使寫出的作文千篇一律,平淡無奇,沒有新意。而要想在考試中吸引閱卷教師的注意,拔得頭籌,則不僅要求學生的作文題材要新穎,內容形式要別出心裁,還要求學生能結合實際情況,結合時事熱點等進行寫作。所以,學生在閑暇之余,應該抓緊時間豐富自己的課外知識。
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是整個語文教學活動中的難點和重點,教師應不斷改進自身的教學方式以適應新階段的教學情況,并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開展教學活動,鼓勵學生進行寫作,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樹立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讓學生嘗試寫不同的體裁和內容。此外,教師還要對以往的寫作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要認識到作文教學的艱巨性和漫長性,要打好學生的基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總之,在高中語文作文教與學的過程中,我們應當不斷探索和發(fā)現(xiàn)其中的不足之處,積極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以響應新課標的要求,并不斷地對教學狀況進行優(yōu)化,為學生能更好地學習寫作創(chuàng)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