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華
【摘 要】在教學中我們總是能發(fā)現一個普遍現象,數學成績“貧富懸殊”現象存在于每個學校,每個班級。這不得不讓我們深深地感覺到,做好學生的轉化工作,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是提高整體數學教學質量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數學成績 教學 教師 學生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8.041
學生數學成績好壞的形成,除了極少數是先天的智力方面因素外,絕大多數是后天形成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如何培養(yǎng)學生是非常重要的。對于一些特殊學生,如因為家庭父母離異心里受到傷害的,因為周邊環(huán)境復雜受影響的,有小學初中基礎太差跟不上班的。還有就是我們陳舊的教育教學觀念無意中造成的。這些現象的解決有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為數學成績的提高做出鋪墊。
一、現在高中數學存在的困惑
第一,書本習題都較簡單和基礎,而我們的教輔題目偏難,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而且學生完成情況很不好,學生還沒有把知識都消化完全,我們又會繼續(xù)往下講新知識,這就導致學生的問題越積累越多。課時又不足,教學時間緊,沒時間講評這些練習題。第二,在教學中,經常出現一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完不成的現象,更少鞏固練習的時間。勉強按規(guī)定時間講完,一些學生聽得似懂非懂,造成差生越來越多。而且知識內容需要補充的內容有:乘法公式;因式分解的十字相乘法;一元二次方程及根與系數的關系;根式的運算;解不等式等知識。第三,雖然經常要求學生課后要去完成教輔上的精選的題目,但是,相當部分的學生還是沒辦法完成。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太重,各科加起來,讓學生喘不過氣來,有的學生則是對學習數學意識淡薄。
二、數學教學中注意的幾點問題
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難免會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我們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首先去注意這些問題,只有我們去注意了才能采用合理的方法去解決數學中的實際問題。第一,我們要處理好課時緊張與教學內容多的矛盾,加強對教材的研究,深入挖掘教材并反思;第二,注意對教輔材料題目的精選,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什么樣地題型都做,這往往只會浪費學生的時間,還起不到什么作用;第三,注意加強對后進生的輔導,使他們始終對數學存在積極向上的心理,避免從高一就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最后,特別是高一數學的起步教學階段,分析清楚學生學習數學困難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使學生盡快適應新的學習模式,從而更有效、更順利地接受高中數學新知和發(fā)展數學能力。
三、發(fā)展學生的幾點建議
(一)全面透徹了解學生,做到心中有數
對于所教班級的學生,難免在數學成績上出現差異,我們要及時采取一些方法來彌補學生的不足。我們可以采取個別交談,側面詢問,細心觀察等方法,分析他們學習困難的成因,從而做到有的放矢。例如,我班有個學生,一身的壞毛病,數學成績自然也很差。對于這種學生好多教師認為無可救藥了,但是在教育中我們對學生要一視同仁,作為班級的數學教師,我苦勸多次,終于了解到他內心的些許想法:他父親是外地來長沙做生意的,沒讀多少書的農民一年也能賺幾萬塊錢,而讀了很多書的大學生也未必能找到工作,所以不想讀書,這是典型的家庭影響型,針對這種情況,我爭取家長配合,讓他體會到沒文化做生意的艱辛,這個學生發(fā)奮努力,成了班級數學尖子。
(二)不厭其煩,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好數學的關鍵。因此,我們在平常教學中要時刻培養(yǎng)學生的好的學習習慣。對于一些上課從來不拿練習本,不翻書,不動筆,對教師提的問題漠不關心,若無其事,對付作業(yè):缺交,少做,抄襲。對付考試,高分低分一個樣,甚至考試還睡覺。這樣的“學困生”是學習目的不明,學習習慣極差,對學習毫無興趣。這就要求我們手把手教會他們如何去準備學習才能搞好學習。上課時檢查他們是否做了筆記,課后督促他們認真完成作業(yè),一旦有了進步,及時表揚和鼓勵,這樣從起點開始,專心輔導,不厭其煩,定能有所收收獲。對于一些學習好的學生我們也不能忽視他們,積極引導好這些學生防止驕傲自滿。
(三)熱愛學生,增加感情投入
高中學生較其初中時感情更加豐富,更敏感,更在意別人對他的看法,因此我們要多關心,多愛護他們,讓他們感覺到集體我們是始終關注他們的,讓他們體會到溫暖。對于學生的進步,有哪怕是一丁點進步和成績時,我們不要視而不見,而要加以表揚和肯定,這樣極大地提高了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的積極性。
(四)勤于家訪,爭取家長的配合
不論是一個任課教師還是一個班主任,家訪都是必須要做的工作。有些學生學習習慣的形成是與家庭的環(huán)境有很大的關系。我們必須去深入了解情況,同時也能讓他感覺到老師的關心。特別對于一些不愛學習的學生,家訪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我班有這樣一個學生,人很聰明,但上課很不認真,經常不上課去上網,成績很差,多次教育不見好轉。為此我進行了幾次家訪,了解到這個學生與父母的關系很僵,而且問題還在于父母的教育方法欠妥,孩子在家得不到一點鼓勵,而更多的是責備。針對這種情況,我與這位母親就子女如何教育的問題反復溝通,最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性格也變得開朗,學習進步很大。
(五)改進教學方法,做到因材施教,量體裁衣
學生的自身基礎,認知水平,智力能力等等難免存在一些差異性,教師在教學中還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如教師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必然只滿足中等偏上的學生的要求,而對于一些基礎差的學生則是“霧里看花”,這樣就會進入一種惡性循環(huán),所以教學中要采取分層教學。一堂課的問題設計,知識點掌握的要求,作業(yè)的布置都要分層次。較簡單的問題留給后進生,讓他們有展示才華的機會,有贏得表揚的機會,也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極大地增強他們學習的源動力。對于成績好的學生留一些創(chuàng)新思維的問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六)轉變觀念,改革評價機制
我們很多時候對學生的評價是考試成績怎么樣,參加比賽結果怎么樣,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機制嚴重阻礙了一些學生的發(fā)展,對于那些沒有美麗的鮮花,光閃閃的證書,甜蜜蜜的表揚的學生。這種評價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評價也不只是放假前填寫的一紙評語,平時教學中或課后的一個微笑,一句鼓勵,作業(yè)批改中一句暖心的評語都是對待發(fā)展生莫大的安慰,有的甚至會影響他們的一生。
總之,在素質教育開展得轟轟烈烈的今天,我們教師的職責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有人說:教師認為學生是魔鬼,學生就會變成魔鬼;教師認為學生是天使,學生就會變成天使。學生的發(fā)展與教師有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對于學生,只要我們多一點呵護,多一點寬容,多一份熱情,就一定能點亮他們的心燈,讓他們在數學漫出更大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