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春
【關(guān)鍵詞】解決問題 教學策略 低年級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9A-
0078-01
“解決問題”的學習能有效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隨著學生接觸到的信息面越來越廣,在解決問題的學習中,更多的圖片、表格、對話等形式的呈現(xiàn)給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低年級學生分析、篩選信息能力的欠缺,往往容易造成解題過程中的疏漏。因此,我們應從學生的視角出發(fā),認真審讀他們的內(nèi)心思維特點,以從容的姿態(tài)解決問題,逐步提升他們分析、篩選和運用信息的能力。
一、從容揭示——不急于過濾信息
教材中很多解決實際問題的練習都是以情景圖的形式再現(xiàn)生活場景,為了避免教學過程的拖沓,教師往往有意忽略引導學生讀圖的必要環(huán)節(jié),這樣做盡管看上去節(jié)省了教學時間,但卻是對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整理能力的扼殺。
(一)善用板書
低年級學生對于新鮮事物容易產(chǎn)生興趣,在接收圖文信息時,容易在那些非主要的內(nèi)容上耗費時間和注意力。教師要善于引導,幫助學生逐步學會分清主次,增強注意力的指向性。如在向?qū)W生說明圖意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關(guān)鍵、有用的信息板書在黑板上,通過板書的指引,讓學生充分感受關(guān)鍵信息和次要信息。
(二)問題指引
讀圖的過程如果失去指引,容易變成看圖說話式的滔滔不絕,學生興趣盎然但卻離題萬里。教師不能生硬地否定乃至訓斥學生,而應通過問題的指引,讓學生的思路回歸到正確的方向上來。例如,在教學蘇教版二年級上冊《快樂的隊日活動》時,在學生提出“樹上有幾個鳥窩”和“一共有幾個小朋友在搭帳篷”這兩個問題后,教師緊扣關(guān)鍵點進行提問:“這兩個問題都可以用什么方法解決?為什么?”通過這樣的問題指引,將學生的注意力從圖中聚焦到“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上,為學生從圖中提取信息指明了要點,避免了學生思維的無效發(fā)散。
二、從容解讀——不急于理解題意
當學生因受于生活經(jīng)驗和理解能力的限制,遲遲不能正確地理解題意時,一些教師便迫不及待地予以“幫助”,幫助學生讀題、幫助學生解釋題中隱含的數(shù)量關(guān)系,以盡快進入解答環(huán)節(jié)。這其實是對解決問題教學的本末倒置。教師過早的干預,使學生失去了獨立審題的大好機會,不利于學生解題能力的提升。
(一)多向互動
不同的成長經(jīng)歷和生活背景,造成了學生之間客觀存在的認知差異。在解讀題意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挖掘這種差異資源,通過生生互動來引導學生學會獨立審題。
(二)適時點撥
當學生獨立審題遇到困難無法自己解決、或題中隱含著獨特的知識背景需要教師介入時,教師不能失位,應及時講解和點撥,從而避免學生的胡猜亂套,造成思維的混亂。如在教學蘇教版二年級下冊《有余數(shù)的除法》時,有這樣一道題:
用下面這些小正方體搭成
本題包含了認識圖形和有余數(shù)的除法計算兩方面內(nèi)容,教師不應僅滿足于讓學生數(shù)清大正方體中小正方體的個數(shù),還應有意識地進行拓展,讓學生擺一擺、搭一搭學具,獲得深刻的認知表象。
三、從容糾錯——不急于糾正錯誤
學生解答問題所出現(xiàn)的錯誤是一種珍貴的教學資源。當學生因為錯誤理解題意或選擇信息造成解題錯誤時,教師不要輕易的全盤否定,否則學生也就失去了認真審視錯誤的動力。
(一)尋找亮點
錯誤的解題思維中往往隱含著學生獨特、多元的思維亮點。教師要善于捕捉這些亮點,引導學生充分感受自己努力思考后的成功之處,哪怕只有一點點,逐漸匯聚起來也會讓他們體驗到自己的思考價值,為后繼的獨立審題、解題積累經(jīng)驗和信心。
(二)分析差錯
變“錯”為寶,還在于對錯誤進行認真反思。教師不能動輒以“粗心”來評價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暴露出來的種種問題,而應指導學生通過對錯誤的解題過程進行剖析,幫助學生找到錯誤的根源,才能避免類似錯誤的重復發(fā)生。如在教學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田園風光》時,學生在解答最后一題“5次能全部過河嗎”時,容易將圖中還有一位老師也要過河這一信息疏漏掉。教學時,筆者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問題容易發(fā)生類似的錯誤?”學生通過列舉“父母和孩子”“司機和乘客”以及“母雞和小雞”等,讓學生形成較為深刻的印象,有效避免了類似錯誤的重復發(fā)生。
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可成,它需要一個緩慢積累、逐步提升過程。當我們以一種從容的姿態(tài)去面對它時,學生才會主動地將數(shù)學問題與生活原型進行結(jié)合,正確地梳理題中的各種信息,小心地避開解題過程中的各種陷阱,不斷提升自己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