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雅>‘千葉;花期:‘千葉>‘超雅>‘優(yōu)雅;花徑:‘超雅/優(yōu)雅>‘千葉,不同品系雜交石竹開花特性差異較大,應(yīng)用時可根據(jù)具體用途、配置環(huán)境、花期要求等特性進行選配。關(guān)鍵詞雜交石竹;開花習(xí)性;花色;應(yīng)用中圖分類號"/>
張穎
摘 要 以3個品種14個花色株系的雜交石竹為試材,觀測其植株形態(tài)、花性狀及開花特性。結(jié)果表明,品種株高‘優(yōu)雅>‘超雅>‘千葉;花期:‘千葉>‘超雅> ‘優(yōu)雅;花徑:‘超雅/優(yōu)雅>‘千葉,不同品系雜交石竹開花特性差異較大,應(yīng)用時可根據(jù)具體用途、配置環(huán)境、花期要求等特性進行選配。
關(guān)鍵詞 雜交石竹;開花習(xí)性;花色;應(yīng)用
中圖分類號:S68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21-00-03
石竹(Dianthus)原產(chǎn)我國,分布很廣,一、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花卉,通常作2年生栽培。全世界約有300個種,我國有17個種1個亞種9個變種,而中國是石竹屬植物的分布和分化中心。其品種多樣,花色豐富、艷麗,花期長,具有多方面的用途,常用作優(yōu)良的庭院花卉,用于花壇、花境,城市景觀應(yīng)用,亦可盆栽觀賞,裝飾家居,也是供作花籃、花束用的切花材料,插瓶耐久。此外,石竹具有喜陽、耐堿、耐旱、耐寒、耐移植,可粗放管理,一次栽種多年受益等優(yōu)良特性。
目前,國內(nèi)外在開發(fā)園林綠地中應(yīng)用的石竹種類發(fā)展迅速,有:中國石竹(Dianthus chinensis )、美國石竹(D. barbatus )、常夏石竹(D. plumarius )、少女石竹(D. deltoids)和瞿麥石竹(D. superbus )等。園藝化程度較高的主要為雜交石竹,通常是F1(雜交一代),它是中國石竹和美國石竹的種間雜交種,擁有豐富的品種。為了進一步豐富上海及周邊地區(qū)的石竹花色品種,通過對引進的新品系進行栽培試驗,對其適應(yīng)性及用途做出客觀評價,顯得尤為必要。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試驗以荷蘭引進的雜交石竹(D. chinensis × barbatus )3個品種(系)14個花色株系為試材,具體材料見表1。
1.2 試驗方法
實驗場地:上海辰山植物園新苗圃大棚內(nèi)。
1.2.1 育苗技術(shù)
于2013年10月30日播種育苗,以KLASMANN(413)進口細草炭(直徑0~5 mm)為播種介質(zhì),128孔穴盤溫室播種。
1.2.2 上盆管理
12月25日上盆移栽,即幼苗長至5~6片真葉時,移栽到A122的花盤內(nèi)。每個花色株系50盆。
1.2.3 栽培養(yǎng)護
移栽以后按常規(guī)進行日常養(yǎng)護,不做任何人工干預(yù)(即不摘心,不用矮壯素等),觀察其自然表現(xiàn)。
1.2.4 觀察記錄
統(tǒng)計各株系從上盆移栽到始花以及全部植株開花的天數(shù),計算始花到全部植株開花的天數(shù);在各個株系全部植株開花時,隨機測定5個植株的株高、冠幅大小和花朵直徑,觀察花朵的瓣型,并用相機拍照存檔。對各株系進行適應(yīng)性評價,記載其病害發(fā)生情況,進而提出其具體用途。
2 結(jié)果與分析
我國石竹屬植物按花簇生、單生或成疏聚傘花序,花梗長短,花瓣齒裂或繸裂,萼下苞片數(shù)目、形狀,苞片與花萼的長度比等進行分類,分為4組:簇花組、齒瓣組、石竹組合繸裂組。所引進的材料屬于齒瓣組,有花梗,花單生,花瓣頂緣齒裂,蒴果圓筒形。
‘千葉(‘Chiba)5個花色株系的株高范圍為18.1~29.5 cm,冠幅22.1~28.6 cm,花朵直徑3.0~4.0 cm,均為單瓣花,花色各異,花瓣先端淺裂,移栽上盆到初花需要75~84 d,全部植株花朵開放需要89~100 d,始花到全部植株花朵開放12~21 d。初花期最早,不同花色株系間初花期相差9 d。其中3個株系株形緊湊,株高大于冠幅,株型直立;2個株系的植株分枝力強,其冠幅大于株高。
‘超雅(‘Supra)5個花色株系的株高范圍為25.2~42.4 cm,冠幅23.1~28.1 cm,花朵直徑4.0~5.0 cm,也均為單瓣花,花色各異,花瓣先端深裂,移栽上盆到初花需要86~107 d,全部植株花朵開放需要105~121 d,始花到全部植株花朵開放14~22 d。初花期較晚,不同花色株系間初花期相差14 d,比最早始花的千葉株系晚11 d。其中4個花色品種株高大于冠幅,株型直立;1個花色品種的植株分枝力強,其冠幅等于株高。
‘優(yōu)雅(‘Elegance)4個花色株系的株高范圍為67.6~82.2 cm,冠幅25.4~29.6 cm,花朵直徑3.5~5.0 cm,均為重瓣花,花色各異,花瓣先端深裂,移栽上盆到初花需要121~138 d,全部植株花朵開放需要145~152 d,始花到全部植株花朵開放14~28 d。初花期最晚,不同花色株系間初花期相差17 d,比最早始花的千葉株系晚46 d。4個花色品種的株高大于冠幅,株型直立。
在栽培期間,所有參試品系均未發(fā)生任何病害。
圖1 3個品種14個株系的花色及瓣型
3 結(jié)論與討論
通過對3個品種14個花色株系石竹的大棚盆栽試驗,結(jié)果表明:所有試驗材料均適宜上海地區(qū)栽培,但其具體用途稍有差異。千葉開花早,植株矮,花朵相對小,單瓣,適合規(guī)則的花壇應(yīng)用,其中3個株型緊湊的株系可用于盆栽;超雅開花時間較晚,植株高度中等,花朵相對大,單瓣,適合應(yīng)用于花壇、花境和自然花叢,其中4個株型直立的株系可用于盆栽;優(yōu)雅開花最晚,植株最高,花朵也比較大,重瓣,適合用于花鏡,利用其高度和自然的株形,尤其適合用作背景、自然花叢,比較有飄逸感。
另外,各參試株系在進行大棚盆栽的同時,也進行了所有材料的露地栽培。各花色株系的大棚盆栽始花期明顯比露地栽培的要早,大約早30 d左右;露地栽培時各株系的株高大多數(shù)變矮,‘千葉系列平均株高15 cm左右,‘超雅系列30 cm左右,‘優(yōu)雅系列55 cm左右,但生長勢比盆栽的強,主要表現(xiàn)為盛花期冠幅直徑較大,分枝較多。
(責任編輯:劉昀)endprint
摘 要 以3個品種14個花色株系的雜交石竹為試材,觀測其植株形態(tài)、花性狀及開花特性。結(jié)果表明,品種株高‘優(yōu)雅>‘超雅>‘千葉;花期:‘千葉>‘超雅> ‘優(yōu)雅;花徑:‘超雅/優(yōu)雅>‘千葉,不同品系雜交石竹開花特性差異較大,應(yīng)用時可根據(jù)具體用途、配置環(huán)境、花期要求等特性進行選配。
關(guān)鍵詞 雜交石竹;開花習(xí)性;花色;應(yīng)用
中圖分類號:S68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21-00-03
石竹(Dianthus)原產(chǎn)我國,分布很廣,一、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花卉,通常作2年生栽培。全世界約有300個種,我國有17個種1個亞種9個變種,而中國是石竹屬植物的分布和分化中心。其品種多樣,花色豐富、艷麗,花期長,具有多方面的用途,常用作優(yōu)良的庭院花卉,用于花壇、花境,城市景觀應(yīng)用,亦可盆栽觀賞,裝飾家居,也是供作花籃、花束用的切花材料,插瓶耐久。此外,石竹具有喜陽、耐堿、耐旱、耐寒、耐移植,可粗放管理,一次栽種多年受益等優(yōu)良特性。
目前,國內(nèi)外在開發(fā)園林綠地中應(yīng)用的石竹種類發(fā)展迅速,有:中國石竹(Dianthus chinensis )、美國石竹(D. barbatus )、常夏石竹(D. plumarius )、少女石竹(D. deltoids)和瞿麥石竹(D. superbus )等。園藝化程度較高的主要為雜交石竹,通常是F1(雜交一代),它是中國石竹和美國石竹的種間雜交種,擁有豐富的品種。為了進一步豐富上海及周邊地區(qū)的石竹花色品種,通過對引進的新品系進行栽培試驗,對其適應(yīng)性及用途做出客觀評價,顯得尤為必要。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試驗以荷蘭引進的雜交石竹(D. chinensis × barbatus )3個品種(系)14個花色株系為試材,具體材料見表1。
1.2 試驗方法
實驗場地:上海辰山植物園新苗圃大棚內(nèi)。
1.2.1 育苗技術(shù)
于2013年10月30日播種育苗,以KLASMANN(413)進口細草炭(直徑0~5 mm)為播種介質(zhì),128孔穴盤溫室播種。
1.2.2 上盆管理
12月25日上盆移栽,即幼苗長至5~6片真葉時,移栽到A122的花盤內(nèi)。每個花色株系50盆。
1.2.3 栽培養(yǎng)護
移栽以后按常規(guī)進行日常養(yǎng)護,不做任何人工干預(yù)(即不摘心,不用矮壯素等),觀察其自然表現(xiàn)。
1.2.4 觀察記錄
統(tǒng)計各株系從上盆移栽到始花以及全部植株開花的天數(shù),計算始花到全部植株開花的天數(shù);在各個株系全部植株開花時,隨機測定5個植株的株高、冠幅大小和花朵直徑,觀察花朵的瓣型,并用相機拍照存檔。對各株系進行適應(yīng)性評價,記載其病害發(fā)生情況,進而提出其具體用途。
2 結(jié)果與分析
我國石竹屬植物按花簇生、單生或成疏聚傘花序,花梗長短,花瓣齒裂或繸裂,萼下苞片數(shù)目、形狀,苞片與花萼的長度比等進行分類,分為4組:簇花組、齒瓣組、石竹組合繸裂組。所引進的材料屬于齒瓣組,有花梗,花單生,花瓣頂緣齒裂,蒴果圓筒形。
‘千葉(‘Chiba)5個花色株系的株高范圍為18.1~29.5 cm,冠幅22.1~28.6 cm,花朵直徑3.0~4.0 cm,均為單瓣花,花色各異,花瓣先端淺裂,移栽上盆到初花需要75~84 d,全部植株花朵開放需要89~100 d,始花到全部植株花朵開放12~21 d。初花期最早,不同花色株系間初花期相差9 d。其中3個株系株形緊湊,株高大于冠幅,株型直立;2個株系的植株分枝力強,其冠幅大于株高。
‘超雅(‘Supra)5個花色株系的株高范圍為25.2~42.4 cm,冠幅23.1~28.1 cm,花朵直徑4.0~5.0 cm,也均為單瓣花,花色各異,花瓣先端深裂,移栽上盆到初花需要86~107 d,全部植株花朵開放需要105~121 d,始花到全部植株花朵開放14~22 d。初花期較晚,不同花色株系間初花期相差14 d,比最早始花的千葉株系晚11 d。其中4個花色品種株高大于冠幅,株型直立;1個花色品種的植株分枝力強,其冠幅等于株高。
‘優(yōu)雅(‘Elegance)4個花色株系的株高范圍為67.6~82.2 cm,冠幅25.4~29.6 cm,花朵直徑3.5~5.0 cm,均為重瓣花,花色各異,花瓣先端深裂,移栽上盆到初花需要121~138 d,全部植株花朵開放需要145~152 d,始花到全部植株花朵開放14~28 d。初花期最晚,不同花色株系間初花期相差17 d,比最早始花的千葉株系晚46 d。4個花色品種的株高大于冠幅,株型直立。
在栽培期間,所有參試品系均未發(fā)生任何病害。
圖1 3個品種14個株系的花色及瓣型
3 結(jié)論與討論
通過對3個品種14個花色株系石竹的大棚盆栽試驗,結(jié)果表明:所有試驗材料均適宜上海地區(qū)栽培,但其具體用途稍有差異。千葉開花早,植株矮,花朵相對小,單瓣,適合規(guī)則的花壇應(yīng)用,其中3個株型緊湊的株系可用于盆栽;超雅開花時間較晚,植株高度中等,花朵相對大,單瓣,適合應(yīng)用于花壇、花境和自然花叢,其中4個株型直立的株系可用于盆栽;優(yōu)雅開花最晚,植株最高,花朵也比較大,重瓣,適合用于花鏡,利用其高度和自然的株形,尤其適合用作背景、自然花叢,比較有飄逸感。
另外,各參試株系在進行大棚盆栽的同時,也進行了所有材料的露地栽培。各花色株系的大棚盆栽始花期明顯比露地栽培的要早,大約早30 d左右;露地栽培時各株系的株高大多數(shù)變矮,‘千葉系列平均株高15 cm左右,‘超雅系列30 cm左右,‘優(yōu)雅系列55 cm左右,但生長勢比盆栽的強,主要表現(xiàn)為盛花期冠幅直徑較大,分枝較多。
(責任編輯:劉昀)endprint
摘 要 以3個品種14個花色株系的雜交石竹為試材,觀測其植株形態(tài)、花性狀及開花特性。結(jié)果表明,品種株高‘優(yōu)雅>‘超雅>‘千葉;花期:‘千葉>‘超雅> ‘優(yōu)雅;花徑:‘超雅/優(yōu)雅>‘千葉,不同品系雜交石竹開花特性差異較大,應(yīng)用時可根據(jù)具體用途、配置環(huán)境、花期要求等特性進行選配。
關(guān)鍵詞 雜交石竹;開花習(xí)性;花色;應(yīng)用
中圖分類號:S68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21-00-03
石竹(Dianthus)原產(chǎn)我國,分布很廣,一、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花卉,通常作2年生栽培。全世界約有300個種,我國有17個種1個亞種9個變種,而中國是石竹屬植物的分布和分化中心。其品種多樣,花色豐富、艷麗,花期長,具有多方面的用途,常用作優(yōu)良的庭院花卉,用于花壇、花境,城市景觀應(yīng)用,亦可盆栽觀賞,裝飾家居,也是供作花籃、花束用的切花材料,插瓶耐久。此外,石竹具有喜陽、耐堿、耐旱、耐寒、耐移植,可粗放管理,一次栽種多年受益等優(yōu)良特性。
目前,國內(nèi)外在開發(fā)園林綠地中應(yīng)用的石竹種類發(fā)展迅速,有:中國石竹(Dianthus chinensis )、美國石竹(D. barbatus )、常夏石竹(D. plumarius )、少女石竹(D. deltoids)和瞿麥石竹(D. superbus )等。園藝化程度較高的主要為雜交石竹,通常是F1(雜交一代),它是中國石竹和美國石竹的種間雜交種,擁有豐富的品種。為了進一步豐富上海及周邊地區(qū)的石竹花色品種,通過對引進的新品系進行栽培試驗,對其適應(yīng)性及用途做出客觀評價,顯得尤為必要。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試驗以荷蘭引進的雜交石竹(D. chinensis × barbatus )3個品種(系)14個花色株系為試材,具體材料見表1。
1.2 試驗方法
實驗場地:上海辰山植物園新苗圃大棚內(nèi)。
1.2.1 育苗技術(shù)
于2013年10月30日播種育苗,以KLASMANN(413)進口細草炭(直徑0~5 mm)為播種介質(zhì),128孔穴盤溫室播種。
1.2.2 上盆管理
12月25日上盆移栽,即幼苗長至5~6片真葉時,移栽到A122的花盤內(nèi)。每個花色株系50盆。
1.2.3 栽培養(yǎng)護
移栽以后按常規(guī)進行日常養(yǎng)護,不做任何人工干預(yù)(即不摘心,不用矮壯素等),觀察其自然表現(xiàn)。
1.2.4 觀察記錄
統(tǒng)計各株系從上盆移栽到始花以及全部植株開花的天數(shù),計算始花到全部植株開花的天數(shù);在各個株系全部植株開花時,隨機測定5個植株的株高、冠幅大小和花朵直徑,觀察花朵的瓣型,并用相機拍照存檔。對各株系進行適應(yīng)性評價,記載其病害發(fā)生情況,進而提出其具體用途。
2 結(jié)果與分析
我國石竹屬植物按花簇生、單生或成疏聚傘花序,花梗長短,花瓣齒裂或繸裂,萼下苞片數(shù)目、形狀,苞片與花萼的長度比等進行分類,分為4組:簇花組、齒瓣組、石竹組合繸裂組。所引進的材料屬于齒瓣組,有花梗,花單生,花瓣頂緣齒裂,蒴果圓筒形。
‘千葉(‘Chiba)5個花色株系的株高范圍為18.1~29.5 cm,冠幅22.1~28.6 cm,花朵直徑3.0~4.0 cm,均為單瓣花,花色各異,花瓣先端淺裂,移栽上盆到初花需要75~84 d,全部植株花朵開放需要89~100 d,始花到全部植株花朵開放12~21 d。初花期最早,不同花色株系間初花期相差9 d。其中3個株系株形緊湊,株高大于冠幅,株型直立;2個株系的植株分枝力強,其冠幅大于株高。
‘超雅(‘Supra)5個花色株系的株高范圍為25.2~42.4 cm,冠幅23.1~28.1 cm,花朵直徑4.0~5.0 cm,也均為單瓣花,花色各異,花瓣先端深裂,移栽上盆到初花需要86~107 d,全部植株花朵開放需要105~121 d,始花到全部植株花朵開放14~22 d。初花期較晚,不同花色株系間初花期相差14 d,比最早始花的千葉株系晚11 d。其中4個花色品種株高大于冠幅,株型直立;1個花色品種的植株分枝力強,其冠幅等于株高。
‘優(yōu)雅(‘Elegance)4個花色株系的株高范圍為67.6~82.2 cm,冠幅25.4~29.6 cm,花朵直徑3.5~5.0 cm,均為重瓣花,花色各異,花瓣先端深裂,移栽上盆到初花需要121~138 d,全部植株花朵開放需要145~152 d,始花到全部植株花朵開放14~28 d。初花期最晚,不同花色株系間初花期相差17 d,比最早始花的千葉株系晚46 d。4個花色品種的株高大于冠幅,株型直立。
在栽培期間,所有參試品系均未發(fā)生任何病害。
圖1 3個品種14個株系的花色及瓣型
3 結(jié)論與討論
通過對3個品種14個花色株系石竹的大棚盆栽試驗,結(jié)果表明:所有試驗材料均適宜上海地區(qū)栽培,但其具體用途稍有差異。千葉開花早,植株矮,花朵相對小,單瓣,適合規(guī)則的花壇應(yīng)用,其中3個株型緊湊的株系可用于盆栽;超雅開花時間較晚,植株高度中等,花朵相對大,單瓣,適合應(yīng)用于花壇、花境和自然花叢,其中4個株型直立的株系可用于盆栽;優(yōu)雅開花最晚,植株最高,花朵也比較大,重瓣,適合用于花鏡,利用其高度和自然的株形,尤其適合用作背景、自然花叢,比較有飄逸感。
另外,各參試株系在進行大棚盆栽的同時,也進行了所有材料的露地栽培。各花色株系的大棚盆栽始花期明顯比露地栽培的要早,大約早30 d左右;露地栽培時各株系的株高大多數(shù)變矮,‘千葉系列平均株高15 cm左右,‘超雅系列30 cm左右,‘優(yōu)雅系列55 cm左右,但生長勢比盆栽的強,主要表現(xiàn)為盛花期冠幅直徑較大,分枝較多。
(責任編輯:劉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