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知 吳蕭然
摘要:重動句是現代漢語中重復運用了同一個動詞的句子類型。為了從整體上把握重動句的語法特征,本文從重動句的內部結構出發(fā),從主觀性分析以及配價的角度進一步考察和分析重動句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并將重動句與其他類句式進行對比分析。
關鍵詞:重動句;主觀量;配價;句式轉變
引言
作為現代漢語中獨具特色的一種句式,“重動句”這一名稱最早起源于劉維群(1986)。他指出,“重動句指謂語部分重復使用了同一動詞的單句格式”[1]。如:
(1)他睡覺睡了一天呢。
(2)昨晚上,我看書看得眼睛都痛了。
以上例句重復使用了同一個動詞如“睡”、“看”,此類句式就被稱為重動句,形成了“主語+動詞+賓語+動詞+補語”(SVOVC)的結構。當前,諸多學者在結構主義語言學的影響下對重動句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描寫,然而關于重動句的內部結構分析并不充分,關于重動句的認識也不統一,還有一些問題尚待解決。本文從重動句的內部結構出發(fā),從主觀性分析以及配價的角度進一步考察和分析重動句,并將重動句與其他類句式進行對比分析。
一、重動句的內部結構分析
根據重動句中補語成分的不同,我們可以將重動句劃分為不同的結構類型。秦禮軍(1985)[2],李訥、石毓智(1997)[3]根據補語的語義特征和結構特點,把重動句分為四類:補語是時間詞,補語為單純的形容詞或不及物動詞,補語為“得”字結構,補語之后另有賓語。如:
(3)他看書看到12點。
(4)你呀,真是生病生糊涂了。
(5)俗話說,講話講得明白,不見得做事做得明白。
(6)他講話講到離獎金十萬八千里的計劃生育上去了。
例句(3)中,補語為時間詞語,語義指向是動作本身,一般是對動作的性質或帶來的結果做進一步說明。例句(4)中,補語為形容詞,語義指向是主語,對主語的狀態(tài)進行敘述。例句(5)中,補語是“得”字結構;而例句(6)中,補語之后另有賓語。這兩個例句中的語義指向都是賓語,對賓語的情況做出描繪。
另外,根據重動句中的同一個動詞之間的緊密程度,也可以將重動句分為連續(xù)重動句和間隔重動句。如:
(7)他做夢夢到奶奶了。
(8)我剛才看電影看得很認真。
但是,不得不注意的是,例(7)中“夢”的詞性發(fā)生了變化,前一個“夢”為名詞,而后一個“夢”則為動詞。因而,將這個例句作為連續(xù)重動句的做法并不恰當。例(8)則在同一個動詞中間,插入了詞語“電影”,將兩個“看”字隔開了,所以被稱為間隔重動句。
此外,在對重動句進行內部結構分析的過程中,我們注意到與其同義句相比較,重動句在表達效果上具備一定的主觀性特征,體現了說話人的主觀評價與認知。如:
(9)他喝水喝漲了肚子。
(10)他抽血抽得臉色蠟黃。
這兩個重動句的補語所指向的賓語成分都是量范疇,并且隨著動作的不斷發(fā)展,賓語的數量也隨之變化,當量達到一定的程度時,就會產生一定的結果。重動句通過對內部量的變化,來展示說話人的主觀情感。如例(9)、例(10)透露出話語人對量的超常的否定與不認可。
二、重動句的配價研究
朱德熙(1978)的《“的”字結構和判斷句》第一次把現代配價的思想引入到漢語語法學領域。而陸儉明(1995)指出,確定動詞配價應該以語義為分析基礎,同時得到形式上的可操作性。重動句由于在謂語部分重復使用同一動詞,使得其在動詞配價方面有著特殊的研究意義。本文將從句式配價與動詞配價相結合的角度,研究現代漢語的重動句。
2.1句式配價與動詞配價
動詞配價是指在一個句子中動詞處于中心地位,一個動詞支配多少個名詞性成分,就認為該動詞為多少價。如“他在咳嗽”中,“咳嗽”支配了一個名詞性成分“他”,所以為一價動詞?!拔铱磿敝?,“看”支配了“我”、“書”兩個名詞性成分,所以為二價動詞。動詞配價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以動詞為核心的理論基礎之上的。而句式配價則從句式出發(fā)來觀察動詞和相關名詞的組配關系,并根據句式的整體意義即句式義來決定配價成分。例如,“他睡覺睡到10點鐘”,兩個“睡”為該句式的兩個動詞。根據動詞配價理論,離合動詞“睡覺”的論元有“他”,因而是一價動詞。第二個動詞“睡”的論元有“他”、“10點鐘”,因而為二價動詞。若從動詞配價的角度看,將兩個動詞的價數相加,則該句式為三價句式。但從句式配價觀出發(fā),在整個句式中,根據句式整體義,該句式的論元為“他”、“10點鐘”,因此該句式為二價句式。本文將從句式配價角度確定重動句的句式價,同時,根據動詞配價理論分析重動句中動詞的配價情況,從而讓人們能夠更好的理解重動句的句式意義。
2.2 重動句的句式義
句式是形式與意義的結合物。重動句是同一個動詞重復使用而形成的特殊句式,從語法化角度上看處于簡單句向復句的過渡階段,其形式為:“S+V+O+V+C”,下文將展開論述它的句式義:
2.2.1 S+V+O+V+C →(S + V+O) + (S +C)
重動句可以表示成兩個獨立事件失去各自的獨立性綜合而成的復合事件,可以還原為兩個獨立事件,并且意義不變。句式具有其獨立的意義,如:
(11)她演戲演倦了。
例句可以分解為,S + V+O:“她演戲”;S +C:“她倦了”。補語在語義上指向了動詞的施事主語。
2.2.2 S+V+O+V+C →(S + V+O) + (O + V+C)
重動句中往往會出現多個動詞,與動詞相對而言,也會有多個賓語成分出現。補語指向的是句內名詞性成分,這種名詞性成分一般是無定的。如:
(12)趙老板你掙錢掙得差不多了吧。
上面例子中的補語“差不多”語義指向的是“錢”。
2.2.3 S+V+O+V+C →(S + V+O) + (S + V+C)
重動句的主要動詞是指構成重動句的動核結構的動詞。補語指向的是句內動詞性成分。如:
(13)他排隊排了很久。
例句可以分解為,S + V+O:“他排隊”;S + V+C:“他排了很久”。補語語義指向的是動詞。
句式有其獨立的意義,這一點與詞語是一致的。句式的整體意義不等于各組成部分的簡單相加。我們應該從整體上把握重動句的句式義,只有把握住整體才能把握住部分。
三、重動句與其他類句式的變換問題
重動句是“由一個動賓結構加一個動補結構”構成。在多數情況下,重動句可以與其他類型的句式進行變換。但是受多種條件的限制,它們具有各自的語義限制和表達功能,下面我們可以從補語的語義指向來探究重動句和其他類句式之間的變換性和不可變換的規(guī)律。
3.1 重動句與非重動性主謂句的變換關系
一般來說,重動句可以變換成非重動性主謂句。如:
(14)她吃飯吃多了。 她吃多了飯。
(15)他寫字寫得很大。 他的字寫得很大。
以上例子分別通過對賓語“飯”、“字”、“窗戶”的位置的調整,達到變換句式類型的目的。
3.2 重動句與“把”字句的變換關系
“把”字句用“把”將動作對象置于動詞之前,而“把”動詞后的位置留給補語。在某些方面,重動句和“把”字句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表義功能,因此,兩者往往也可以互相變換。如:
(16)我們掃地掃得很干凈。 我們把地掃得很干凈。
在一般情況下,重動句和“把”字句之間的變換性很強。但是因為“把”字句的謂語動詞多數是及物動詞,且在語義上能支配“把”字后邊的詞語,所以帶無定性賓語的重動句及由離合動詞構成的重動句一般不能變換為“把”字句。如:
(17) 我當演員當了兩年。 *我把演員當了兩年。
3.3 重動句與“被”字句的變換關系
“被”字句中受事賓語置于“被”之前,而“被”動詞后的位置留給補語,在某些方面上,重動句和“被”字句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表義功能,因此,兩者往往可以互相變換。如:
(18)我們掃地掃得很干凈。 地被我們掃得很干凈。
然而,因為“被”字句的動詞是及物動詞,且在語義上能支配主語,所以補語語義指向謂語動詞時,重動句一般不能變換為“被”字句。如:
(19)她投籃投中了。 *籃被她投中了。
由于“被”字句中的主語表示的受事賓語要求是有定的,因而當重動句中的補語指向的事物不是有定的,那么這種重動句一般不能直接變換為“被”字句。重動句與“被”字句具有各自的語義限制和表達功能,因此這兩種句式之間的變換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
作為現代漢語的一種特殊句式,重動句具有突出的特點。根據不同的劃分標準,重動句可以劃分成不同的結構類型,而在不同的結構類型之下其能夠傳遞出說話人的主觀性評價。重動句是同一個動詞重復使用而形成的特殊句式,從語法化角度上看處于簡單句向復句的過渡階段,具有完整的句式意義。而為了傳達相同的句式意義,常將重動句與其他句式進行交換,在交換的過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存在著一定的規(guī)律。
參考文獻
[1]劉維群:論重動句的特點[J],南開學報,1986.
[2]秦禮軍:關于“動+賓+動重+補顯得結構形式” [J],語言研究,1985.
[3]李訥、石毓智:漢語動詞拷貝結構的演化過程[J],國外語言學,1997.
[4]朱德熙:“的”字結構和判斷句[J],中國語文,1987.
[5]陸儉明:現代漢語配價語法研究[J],漢語學習,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