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正立
嵌頓性腹股溝疝是普通外科常見的急腹癥之一,在臨床實踐中一經確診均需急診手術治療,如處理不當,易致腸絞窄、穿孔、壞死等嚴重后果。由于過去采用傳統(tǒng)的疝修補術具有較多的問題,在術后也常出現局部疼痛以及復發(fā)率高等缺點。隨著近年來的醫(yī)療技術進步,無張力疝修補術的應用解決了傳統(tǒng)疝修補術的缺點,同時具有恢復快以及術后疼痛少和復發(fā)率低等優(yōu)點,目前已經成為腹股溝疝修補所采用的首選治療方式[1]。為進一步提高嵌頓性腹股溝疝的治療,湖南省新晃縣中醫(yī)院抽取張力疝修補術治療嵌頓性腹股溝疝168例為研究對象,探討張力疝修補術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5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嵌頓性腹股溝疝患者351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自愿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其中觀察組168例患者中,男139例,女29例;年齡21~84歲,平均(43±8)歲;平均嵌頓時間(24±7)h。內容物:小腸128例,大網膜26例,結盲腸14例;合并高血壓、糖尿病以及呼吸道疾病的患者41例;15例因腹痛、嘔吐及肛門停止排氣、排便等被誤診為腸梗阻收治。對照組183例患者中男142例,女41例,年齡21~83歲,平均(43±7.5)歲;平均嵌頓時間(23±8)h。內容物:小腸132例,大網膜30例,結盲腸21例;合并高血壓、糖尿病以及呼吸道疾病的患者45例;20例因腹痛、嘔吐及肛門停止排氣、排便等被誤診為腸梗阻收治。兩組患者各方面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傳統(tǒng)疝修補術。觀察組實施無張力修補術:患者收治后對其先進行常規(guī)的水、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失衡以及預防性感染等治療,對其均行施行嵌頓松解加無張力修補術治療。在術后對患者繼續(xù)保持抗生素治療5d的時間。治療期間詳細觀察兩組患者各方面生命體征以及術后感染和并發(fā)癥情況。
1.3 療效判定標準 (1)無效:患者治療失敗死亡。(2)顯效:治療后無嚴重感染和并發(fā)癥發(fā)生。(3)有效:治療后有嚴重感染和并發(fā)癥發(fā)生,需要進行藥物治療。(4)痊愈:治療后病情好轉無臨床感染和并發(fā)癥發(fā)生。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手術治療,兩組患者均無出現手術死亡病例,但兩組臨床感染和術后并發(fā)癥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嵌頓性腹股溝疝患者術后感染、并發(fā)癥對比分析(n)
腹股溝嵌頓疝是較為常見的急腹癥之一,尤其在農村基層等地方更處于較為多發(fā)的情況[2]。由于人們對于腹股溝疝的認識不足以及受到經濟條件等因素的限制,相當一部分人在患有腹股溝疝后都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而相當一部分患者更是在出現腹股溝嵌頓疝后才選擇到醫(yī)院進行治療,耽誤了治療的最佳的時間,使得病情出現反復的現象[3]。
對于腹股溝疝的治療,不少醫(yī)院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疝修補術為治療方法,而采用傳統(tǒng)的疝修補術進行治療經常容易出現術后疼痛明顯,患者需要較長的休息時間,以及出現較多并發(fā)癥等問題,導致患者出現較高的復發(fā)率等情況[4]。采用傳統(tǒng)的疝修補術進行治療的復發(fā)率高達15%以上,尤其是對于急性嵌頓疝患者的治療更容易出現復發(fā)的情況[5]。而采用無張力疝修補術則有著較傳統(tǒng)疝修補術的優(yōu)點,能夠大大降低復發(fā)的情況[6]。不過由于急性嵌頓性腹股溝疝患者,在手術治療過程中仍然存在容易出現切口感染以及可能導致手術失敗等風險,因此在目前采用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的過程中還有很多顧慮,在手術過程中也應保持謹慎,要做好相應的預防感染工作以及對于手術操作上的把握,使得患者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7]。
本研究選取2005年1月-2012年12月期間收治的嵌頓性腹股溝疝患者168例為研究對象,對患者均采用嵌頓松解加無張力修補術治療,并將其治療結果與本院過去采用的183例嵌頓性腹股溝疝患者進行對比;結果顯示,采用無張力修補術的治療的168例患者效果明顯優(yōu)于采用傳統(tǒng)治療的183例嵌頓性腹股溝疝患者,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低。這也進一步證明采用無張力修補術的治療方法治療嵌頓性腹股溝疝有著良好的效果和優(yōu)勢,適合于對當前的治療。這充分說明無張力修補術在對于嵌頓性腹股溝疝的治療上有著良好的效果,適合于對嵌頓性腹股溝疝的治療。因此,在對于嵌頓性腹股溝疝患者的治療上,采用無張力修補術治療更為科學有效,而且也能夠避免患者出現并發(fā)癥以及復發(fā)等問題,患者更易于接受治療[8-9]。
綜上所述,對于腹股溝疝患者,采用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方法患者治療效果好,復發(fā)率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李奇.韓世學.嵌頓性腹股溝疝的治療體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15):263-264.
[2]蔣易君.無張力疝修補術在急性嵌頓性腹股溝疝治療中的效果研究[J].健康大視野,2013,21(3):147.
[3]黃育青,楊揚震.嵌頓性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的臨床治療觀察[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2,50(16):138-139.
[4]張始業(yè),段升軍,蓋學銀,等.嵌頓性腹股溝疝并腸壞死行腸切除并一期無張力疝修補可行性探析[J].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2012,6(3):853-856.
[5]鄧殿杰.嵌頓性腹股溝疝的外科治療體會[J].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24):53.
[6]歐陽小青.腹股溝嵌頓疝無張力修補的治療體會[J].當代醫(yī)學,2012,18(8):110-111.
[7]鄧科.疝環(huán)填充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在嵌頓性腹股溝疝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31):68.
[8]翟東升.應用三維超普疝修補裝置行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嵌頓性腹股溝斜疝的療效分析[J].中國臨床新醫(yī)學,2011,4(11):1029-1030.
[9]胡志恒.無張力疝修補術在急性嵌頓性腹股溝疝治療中的臨床研究[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18(25):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