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璇
小肝癌的影像學診斷分析
尚璇
小肝癌是相對于大肝癌而言的。小肝癌又稱為亞臨床肝癌或早期肝癌, 臨床上無明顯肝癌癥狀和體征。對于早期的臨床治療而言, 外科手術治療法無疑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他也被一直沿用至今, 究其原因, 除了外科手術治療法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以外, 就是人們始終不能對小肝癌的病因和病況做出正確的判斷。但是, 隨著近幾年科學技術的發(fā)展, 使得≤2 cm的小肝癌都能被檢測出來, 這是因為高分辨率影像學技術、超聲技術、CT、MRI等相繼問世并被廣泛應用于醫(yī)學領域, 而且現(xiàn)在人們的觀念也在發(fā)生著改變, 以前是“有病不治”, 現(xiàn)在人們大都認同“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這一說法, 所以這在無形之中大大提高了小肝癌的診斷率和治愈率。因此, 本篇論文將就影像學在小肝癌的診斷方面進行分析。
小肝癌;影像學;診斷
據(jù)調查, 目前我國發(fā)病人數(shù)約占全球的半數(shù)以上, 占全球肝癌患者的5%, 不得不接受這一事實, 就是我國是肝癌患病大國。并且這已經(jīng)嚴重影響和制約了我國人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水平。而且現(xiàn)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正成三部曲式的演變, 也進一步說明了此類患者是得小肝癌的高危人群。為了幫助人們解除病痛, 保障人們的身體健康, 提高小肝癌的治愈率, 超聲技術、CT、MRI等被研制出來, 并被廣泛應用[1,2]。本文將結合國內外相關文獻, 就有關小肝癌的影像學診斷進行分析。
小肝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SHCC)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分類法, 可將肝癌細胞組織學分為4類, 即梁索型、假腺管型、實體型、纖維硬化型, 其中以梁索型最為常見。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影像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革新, 診斷小肝癌的方法也不僅僅是通過外科手術, 超聲技術, CT技術, MRI技術, 也被廣泛應用。下面, 作者將一一介紹這幾種方法是如何診斷小肝癌的。
2. 1 超聲技術 超聲技術是近些年來新出現(xiàn)的高科技技術,它是多種學科的交叉部分, 是一種邊緣科學, 它對肝癌檢出率較高, 它具有無創(chuàng)傷、迅速、經(jīng)濟實惠、可循環(huán)重復利用、沒有放射性等優(yōu)點, 因此它目前已被多個國家廣泛應用于醫(yī)學, 比如美國、加拿大、德國和中國。它的反應率很高, 如果患者的肝臟發(fā)生異常改變, 超聲技術基本上能過正常反應出來。因此, 許多醫(yī)院都把它定為診斷和治療小肝癌的首選方法[3]。
雖然超聲技術對小肝癌的診斷檢出率較高, 但是比如說直徑<25 cm小肝癌, 其特點多為低回聲腫塊, 且周圍還可看見聲暈, 頻率較高的回聲及不均勻的回聲所占的比例就會隨著腫瘤的增大而增大, 究其原因, 就是超聲技術定性診斷率較低所造成的。通常情況下需要另外幾種方法的輔助檢測,例如彩色多普勒、能量多普勒、二維聲像圖和血流動力學等,通過他們來進行綜合性的分析研究, 這樣做不僅能夠得到更好地檢測結果, 甚至可以在患者還沒有任何癥狀和體征時檢出, 這是由腫瘤的生長方式和內部結構都不同, 其聲像圖的變化也不同所決定的。二維聲像圖結合彩色多普勒可謂“珠聯(lián)璧合”, 他們被公認為小肝癌診斷和治療的首選方法[4]。彩色多普勒超聲又稱B超、彩超, 對于全身各部位臟器超聲檢查尤其是心臟、肢體血管和淺表器官以及腹部、婦產(chǎn)等都能進行檢查診斷。它具有紅、綠、藍三色, 對于病變的內部和邊緣回聲及血流分布情況都能夠進行細致入微的觀察。但是在檢測時, 常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 病灶內血流顯示率減低,病變內部的血流信號不易被檢測到, 這使小肝癌的彩色多普勒現(xiàn)象的血流顯示較低。由此可見, 機器的靈敏度、腫瘤的生長角度以及肝臟的背景都會影響其準確性。這時能量多普勒就通過顯示低流量、低流速的血流信號, 同時顯示空間相互成角的血管來彌補了彩色多普勒的缺點。但是它不能顯示血流的方向變化和速度快慢, 也沒有一定的量化標準, 還容易受臟器活動的影響而產(chǎn)生偽像[5]。
2. 2 CT診斷小肝癌 CT作為一種病情探測儀器, 深奧來講就是電子計算機X射線斷層掃描技術, 因為其具有較高的分辨率和靈敏度, 它能對人體各部進行檢查, 并發(fā)現(xiàn)病情。一般來說, 一次屏氣15~30 s就可以進行全肝的掃描, 還可以實現(xiàn)雙期和多期的增強掃描, 由此可見螺旋CT的掃描速度很快。眾所周知, 肝癌具有雙重供血的特點, 而且這一特點都能CT掃描出來, 它會根據(jù)小肝癌不同的動脈期、門靜脈期進行掃描, 真實而詳細的反映出來。但是, 如果長時間進行CT的掃描, 而且病灶所在的位置不同, 再加上不在真正的動脈期, 那么就無法顯示其血供的特點, 還可能造成誤診。隨著人們不斷地研究和探索, 人們還研制成功了掃描度和縱向分辨率都很高的多層螺旋CT, 這種新型儀器不僅克服了單層螺旋掃描時間過長的缺點, 而且還能對較薄層厚進行容積掃描, 在短時間內完成靶器官全程的掃描[6]。
關于對小肝癌的檢測和治療, 任重而道遠, 擺在大家面前的任務仍然很艱巨。這些技術的應用都說明現(xiàn)在的科學技術在不斷發(fā)展, 同時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但無論是超聲技術還是CT技術在運用上都存在一定的優(yōu)勢和缺點, 在日后的工作當中, 要認真仔細的研究這些儀器的優(yōu)點和缺點, 通過不斷鉆研和努力, 將儀器優(yōu)化升級, 使它們更好地為人們服務維護人們的身體健康。
[1] 王化, 王偉, 唐光健.肝細胞癌影像學診斷的現(xiàn)狀與進展.中華放射學雜志, 2006, 40(03):315-318.
[2] 戴琳, 馮筱榕, 陳永鵬, 等.超聲、超聲造影及多層螺旋CT對小肝癌的影像學診斷.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 2008, 28(08):1469-1470.
[3] 譚婉嫦, 張應和.小肝癌的MRI診斷.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 2007(03):21.
[4] 李天然, 田嘉禾, 王卉, 等.肝惡性腫瘤多模式影像技術PET/ CT應用價值評估.臨床肝膽病雜志, 2009(01):40.
[5] 朱玉勝, 吳林霖, 顏志平.國內肝細胞癌介入治療的現(xiàn)狀和進展. 當代醫(yī)學, 2009,15(23):505-507.
[6] 粟景艷, 韓若凌, 黃健源.小肝癌的超聲診斷新進展.臨床薈萃, 2009,24(22):2012-2014.
277100 山東省棗莊市立醫(yī)院
2014-05-13]
·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