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
摘要:依據自主學習理論,對福建中醫(yī)藥大學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能力的實證調查,發(fā)現存在以下情況,即:學生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意識;大多數學生對英語重視度不足;學習策略使用情況一般。針對調查結果,提出了一些教學建議,以期為大學階段的外語教學提供借鑒。
關鍵詞:大學英語;自主學習;動機;學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7836(2014)08-0155-03
1引言
近年來,自主學習在我國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教育部新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1]規(guī)定,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為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適應我國社會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此教學要求突出強調了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的重要性。自主學習是指學習者不依賴他人、自我管理學習。具體體現為獨立確立學習目標、決定學習內容和進度、選擇學習策略、監(jiān)控學習過程、評估學習效果。因此,當今英語教學者應認識到英語教學不應當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而是應當更多地關注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
到目前為止,關于自主學習能力的調查研究多針對綜合性大學的學生,尚未有針對中醫(yī)藥院校的學生進行的調查研究。中醫(yī)藥院校屬于專業(yè)院校,且中醫(yī)屬于中國國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研究在借鑒國內外自主學習理論和研究的基礎上,以福建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專業(yè)和護理專業(yè)的學生的問卷調查展開討論,通過分析該校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現狀,總結中醫(yī)藥專業(yè)院校的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特點,并提出針對中醫(yī)藥院校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從而為大學階段的外語教學提供借鑒。
2研究設計
2.1內容
自主學習的學習效果主要取決于學習者的學習動機、語言意識和學習策略。Little(1996)認為,學生獨立行為的愿望受動機和自信程度的制約,學生獨立行為的能力則受知識和技能的制約,動機因素是自主學習的前提條件。同時,學習策略對自主學習有顯著影響。學習策略意識越強,自主學習的過程就越完整,效果就越好(張殿玉2005)[2]。O'Malley & Chamot(1990)把學習策略劃分為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和社會/情感策略。本研究在編制自主學習量表時,考慮了動機、認知策略和元認知策略三個因素。
2.2調查對象
本文對福建中醫(yī)藥大學2012級的中醫(yī)專業(yè)和護理專業(yè)的學生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問卷調查。在這兩個專業(yè)中各選兩個班級進行調查分析,了解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使用情況,并分析其原因,為以后的教學提供依據,以便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更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3調查方法
為了能客觀真實地反映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情況,筆者同時采用了定量和定性兩種研究方法。
2.3.1定量研究(問卷調查)
根據動機心理學理論和Oxford(1990)的學習策略量表,筆者編制了動機分量表和策略分量表。策略分量表分為認知策略分量表和元認知策略分量表。動機分量表由結果歸因、目標價值、自我效能和自我決定四個維度構成;認知策略分量表只有認知策略一個維度;元認知策略分量表由目標計劃、自我管理、自我監(jiān)控和自我評價四個維度構成。分量表采用里克特5級量表,數字1—5分別代表從“很不同意”到“非常同意”。為保證此調查的效度,首先發(fā)放20份對受試者以外的學生進行了預測,并修改了相關題項,之后才對受試者進行正式調查,問卷共計230份,回收有效問卷209份,有效率達90.9%。
2.3.2定性研究(訪談)
根據問卷調查反映的情況,筆者分別隨機抽取了20名學生進行訪談。為了讓訪談對象能夠就所討論的問題表明各自真實的想法,訪談在比較輕松的氛圍下進行,沒有錄音。訪談內容也主要圍繞自主學習。
3調查結果與分析
3.1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動機評價
表1動機分量表及各次級維度均數、標準差
動機分量表結果歸因目標價值自我效能自我決定平均數3.573.493.373.334.09標準差0.330.470.730.550.42 表1顯示所有受試學生的動機分量表及各次級維度均數和標準差。數據顯示,學生的動機均數為3.57,說明學生有較強的自主學習動機。動機分量表的各次級維度的數據顯示,除了自我決定均值較高以外,學生的結果歸因、目標價值和自我效能的平均數均落在中等區(qū)間。結果歸因是指學習者對自己學習的成功或失敗所做出的原因解釋,是影響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數據顯示,結果歸因的平均數為3.49,屬于中等區(qū)間偏上水平,說明大多數學生認為自己學習好壞是依靠自己的內部因素,也就是自己的努力和能力(3.87、3.78)。 Gandner & Lanbert(1959)將外語學習動機分為融合型和工具型兩大類。具有融合型動機的學習者學習外語是為了更好地同目的語社團的人進行交際。具有工具型動機的學習者強調語言的實用性,實驗數據中Q7的均數值為3.57,處于中上區(qū)間,說明大多數學生工具型動機強,他們學英語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訪談發(fā)現,多數學生認為在中醫(yī)藥院校,英語并非那么重要,而少數學生愿意花時間學英語是因為他們對英語的興趣濃厚。學習價值觀反映了學生對學習內容是否有用的看法。表1中學生的目標價值均數為3.37,標準差為0.73,這些數據說明學生的學習價值觀差異較大。
自我效能和自我決定是衡量外語自主學習能力的自信水平。自我效能感是人們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地進行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推斷,是學生對自己學習能力的主觀推測(林莉蘭,2008)[3]。從數據可以看出,與動機分量表中的其他維度均數相比,學生的自我效能均數最低(3.33),說明學生對自我學習能力的估計相對不足,不知道應該如何把握自己的學習。而自我決定能夠反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我抉擇、自我負責的意愿,這種意愿構成自信的前提。數據顯示學生的自我決定均數為4.09,處于較高區(qū)間,說明絕大多數學生認為自己該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從自我效能和自我決定均數的反差中可以看出,學生雖然認為自己該為自己的學習負責,但是卻不能有效評估自己的學習及安排自己的學習。訪談發(fā)現,雖然學生一致同意應該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可是他們卻無法預估自己的能力,發(fā)現自己不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也不知如何去做才是自主學習,缺乏對自主學習的認識。endprint
3.2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學習策略使用情況分析
評價平均數3.163.263.23.293.213.32標準差0.550.570.60.540.500.62 O'Malley & Chamot把學習者在掌握不同語言技能時有意識運用的、可以觀察得到的具體學習策略稱為認知策略,它們是學習策略的核心,直接指向具體的學習活動,關系到如何學習語言的每一個細節(jié),體現在掌握每一種語言技能的全過程(張殿玉,2005)[2]。從實驗數據可知,學生的認知策略總平均數為3.16,處于中等區(qū)間。在實驗數據中Q17的均數(3.06)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認為自己對英語學習策略了解一般。訪談發(fā)現,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表示在聽說過程中不知道該使用什么策略。從其他題項的均數可以看出,學生的閱讀策略與寫作策略使用相對較高(3.4、3.3),聽力策略和口語策略使用較弱(2.98、3.07),其中聽力策略使用最弱(2.98),閱讀策略使用相對最強(3.4)。經訪談,學生反應中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更重視閱讀和寫作的策略訓練,而對聽力和口語的策略訓練較少。其中有個別學生反映在中學從來沒有進行過聽說的訓練,由于部分省份高考沒有聽力,他們是從進入大學以后才開始聽力訓練,因此對聽力策略一無所知。由此可以看出,學生的英語各項技能發(fā)展不均衡,英語綜合能力不強。
實驗數據顯示所有受試學生的元認知分量表及各次級維度均數和標準差。數據顯示,學生的元認知均數為3.26,說明學生元認知策略使用頻率處于中等區(qū)間內,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醫(yī)藥院校學生使用元認知策略能力不強。Berkowitz& Cicchelli(2004)指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主要體現在元認知調節(jié)水平,即元認知策略的運用,學生對學習過程的計劃、管理和監(jiān)控,對學習結果的評價,學習策略的使用和自我調整。實驗數據同時表明,元認知分量表的各次級維度的各項均數均落入中等區(qū)間,其中從高到低排列為自我評價(3.32)、自我管理(3.29)、自我監(jiān)控(3.21)和目標計劃(3.2)。
從實驗數據可以得知,目標計劃中的Q22的均數值為2.98,處于中下水平,說明大多數學生除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極少有自己的學習計劃。訪談發(fā)現,中醫(yī)藥院校的學生的專業(yè)課壓力大,課余需要花大量時間學習復習專業(yè)課知識,并且學生認為英語跟中醫(yī)專業(yè)的關聯不是很大,因此不愿在英語科上花費過多時間,這與動機所做的調查結果相呼應。同時自我管理中的Q27的平均值也為2.98,可以看出學生都較少與他人進行合作學習。徐錦芬(2004)[4]指出,我們不能把自主學習簡單地理解成個人的獨自學習。自主性學習中學習者要對自己的學習行為負責,學會在與他人積極合作的過程中加深對自身的了解、解決自身的問題。因此,合作學習也是自主學習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結論
通過對中醫(yī)藥院校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調查與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4.1較強的自主學習意識
本研究發(fā)現,該校大學生有較強的自主意識,多數學生認為學生本人應該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也相信自己能為自己的學習負責。他們也愿意為自己的學習承擔責任。從訪談中發(fā)現,學生一致認為培養(yǎng)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4.2對英語重視度不足
研究發(fā)現該校學生對英語的重視度不足,而且學生的學習價值觀不太一致,存在較大差異。大多數學生對英語的興趣不濃,課余不太愿意花時間從事與英語相關的活動,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工具型目的較強。訪談發(fā)現,這種現象跟他們學習的專業(yè)具有相關性,他們的專業(yè)學習壓力大,這必定減少他們課外在英語學習上的精力。同時大多數學生也反映在中醫(yī)藥院校中學習,英語并非那么重要,這在對動機和元認知策略使用情況的調查中均有體現。
4.3學習策略使用情況一般
無論是認知策略還是元認知策略,該校的學生使用情況均一般,說明學生在對英語學習策略的了解不夠且使用不當。從認知策略來看,學生的各項技能策略使用情況均處于中等區(qū)間,其中學生的聽說策略使用較弱。這是由于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重讀寫、輕聽說,導致學生英語綜合能力不高。從元認知策略使用來看,學生的使用情況也處于中等區(qū)間。其中大多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很少與他人合作學習。自主學習不是獨自學習,而是應在合作過程中了解自身且解決自身問題。
針對以上情形,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希望能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觀意識,在自主學習的行為能力上進行指導,以促進大學英語的自主學習。
(1)就學生而言。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和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多數學生在學習上習慣于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過分依賴教師的講授,即使他們認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也依然處于被動狀態(tài)。因此,學生必須改變傳統的課堂被動式學習方法,主動安排課外英語學習活動,并制訂符合自己英語水平的學習計劃,同時改變重讀寫、輕聽說的觀念,提高英語各項技能水平,并進行有效的監(jiān)控和評價,這樣才能達到學好英語的目的。
(2)就英語教師而言。大學教師在學生動機和學習策略運用上的指導作用要加強。首先,教師應該讓學生理解什么是自主學習,還應指導學生如何進行自主學習,幫助和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要求制定合適的學習計劃,并在執(zhí)行過程中指導學生如何進行自我監(jiān)督和自我評價。其次,教師還應加強學生對英語聽說的策略教學和訓練,以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水平。同時,教師應鼓勵同學之間的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共同進步,提高英語自主學習能力。
(3)就學校而言。從對學生的訪談中發(fā)現,學校的英語學習氣氛不濃。主要是由于中醫(yī)藥大學屬于專業(yè)技術院校,學生普遍認為學習英語對以后工作生活起不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學校應當在學生中進行一些宣傳,改變學生的錯誤觀念,在意識上提高對英語的重視度。因為中醫(yī)藥雖然是中國的國粹,但是也很需要對外交流。對學生來說,英語也是非常重要的課程。學校應當重視學生的英語學習,利用網絡中心開展一些豐富的活動來營造英語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各方面資源,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
雖然本文涉及的調查對象、樣本數量和調查方法等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得出的結果也有待修正,但調查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醫(yī)藥院校大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現狀。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1.
[2]張殿玉.英語學習策略與自主學習[J].外語教學,2005,(1):49-55.
[3]林莉蘭.大學新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結構分析與研究[J].外語界,2008,(5):91-96.
[4]徐錦芬,彭仁忠,吳衛(wèi)平.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自主性英語學習能力調查與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1):64-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