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茜
(南京郵電大學 經(jīng)濟學院,江蘇 南京 210046)
自尊作為自我系統(tǒng)的核心成分,是一種與自信心、進取心以及責任感、榮譽感密切聯(lián)系的積極的個性品質,也是促使一個人不斷向上發(fā)展的原動力。它對個體認知、情感、動機以及個性與社會性發(fā)展都有著重要影響,也能夠作為一種緩沖焦慮的機制對個體的心理健康起到保護作用。大學生是社會的重要群體,他們受到來自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壓力,加上他們成長中的成功體驗和經(jīng)歷決定了其較諸同輩群體具有自我期望高、自尊水平高的特點。但同時,大學生的心理水平處于獨特的發(fā)展階段,加之認識水平、價值取向上的不成熟,自尊水平的參差不齊就成為一個明顯的現(xiàn)實問題。
在心理學范疇,自尊被賦予更廣的意義。威廉·詹姆斯在《心理學原理》首先中提出自尊的概念。他指出:“在這個世界上,人們的自我感受完全取決于人們?nèi)绾慰创约?取決于人們的實際情況與自己所設想的可能性的比值,即:自尊=成功/抱負水平。這個分數(shù)可以通過減小分母或增大分子而提高?!盵1]斯坦利·庫珀施密斯[1]、納撒尼爾·布蘭登[2]、朱智賢[3]、顧明遠[4]、林崇德[1]等也均對自尊的定義進行過闡述。本文將自尊定義為:自尊是個體自我系統(tǒng)的核心成分之一,是人們對自己的價值、長處、重要總體的情感上的評價。是個體在追求和實現(xiàn)個體價值時對自我價值的不斷認知和改造的過程。自尊心強、自尊水平高的人往往對自己的評價是積極的,會產(chǎn)生愉悅的情緒,并且會有意識地監(jiān)控自己的行為和態(tài)度,及時調整至有利于實現(xiàn)其個體價值。
自尊概念使用的三種方式包括整體自尊、自我評價和自我價值感[5],自我評價和自我價值感是暫時的作用因子,但是短暫的影響也將影響持久的整體自尊,形成持續(xù)時間長,具有跨時間和情景的一致性的自尊。
隨機抽取南京郵電大學400名年齡在18~25歲的大一到大四年級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學生專業(yè)分文理科,男女比例適當,本??票壤m當,生源地是城市、城鎮(zhèn)和農(nóng)村的比例適當。
研究假設不同類型大學生的自尊狀況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1) 自尊量表。羅森伯格于1965年編制的自尊量表(The 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RSES)[6],著重于評定青少年關于自我價值和自我接納的總體感受,偏向于測量人們的整體自尊水平,關注人們整體上看待自己的方式,而沒有涉及到一些具體的質量和特性。該量表由10個條目組成,分4級評分,1分表示非常符合,2分表示符合,3分表示不符合,4分表示很不符合??偡衷?0至40 分之間,分值越高,表示自尊程度越高。該量表的Cronbach系數(shù)為0.88,重測信度為0.85。
(2) 德克薩斯社會行為問卷[7]。德克薩斯社會行為問卷(Texas social behavior inventory)作為對羅森伯格自尊量表的補充,在測量整體自尊的同時,測量個體感覺自己在社交場合的舒適度和勝任度。該問卷由16條題目構成,分5級評分:1分表示一點也沒有描述我的特點;2分表示沒有很好地描述我的特點;3分表示部分描述了我的特點;4分表示較好地描述了我的特點;5分表示很好地描述了我的特點??偡衷?到80分之間。分數(shù)越高,自尊水平越高。此問卷的得分和羅森伯格自尊量表的得分相關,相關系數(shù)為0.65左右,但兩問卷所測并非同一內(nèi)容。本文用德克薩斯社會行為問卷的測量結果作為對羅森伯格自尊量表測量結果的驗證和補充。
采用以班級為單位的團體測試方法,測試前由主試介紹實施目的,鼓勵真實回答,再發(fā)放問卷。然后宣布指導語,開始作答,時間控制在一小時內(nèi),兩個量表在同一時間對同一團體施測。發(fā)放問卷400份,收回有效問卷396份。用SPSS14.0對測量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
被試大學生的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被試的基本情況分布
1 大學生自尊狀況的分布情況 羅森伯格自尊量表的調查結果為:最低分9分,最高分30分,均值19.45(標準差4.112)。得分低表示自尊水平較低,得分高則表示自尊水平較高。由表2可知,羅森伯格量表測出的396名大學生的自尊水平呈正態(tài)分布。
德克薩斯社會行為問卷的調查結果為:最低分26分,最高分75分,均值52.71(標準差7.669)。得分低表示自尊水平較低,得分高則表示自尊水平較高。由表3可知,德克薩斯社會行為問卷測出的396名大學生自尊水平呈正態(tài)分布。
表3 德克薩斯社會行為問卷所測大學生自尊狀況分布情況
兩種自尊測量方法測出的396名大學生自尊狀況的結果比較一致。根據(jù)兩個量表各自傾向的測量可知,整體自尊水平較低的個體在社交場合的舒適度和勝任度也比較低,個體感覺輕松也容易與人相處的,整體也相對比較喜歡自己。
2 結果分析 根據(jù)被試的基本情況,除本、??茖W生的自尊狀況,以及家庭關系密切與家庭關系一般的學生的自尊狀況存在顯著性差異外,其他各類均不存在顯著性差異。由表4可知,不同學歷的大學生的P<0.05,不同家庭關系學生的P<0.05,可以認為不同學歷、來自于不同家庭關系的學生之間的自尊狀況存在顯著性差異。
表4 不同被試的羅森伯格自尊狀況分析
進一步分析可知,本科學生的自尊得分均值為19.64(標準差4.214);??茖W生的自尊得分均值為18.16(標準差為3.030),顯然,本科學生比??茖W生的自尊程度高。家庭關系密切的學生自尊得分均值為19.63(標準差4.063);家庭關系一般的學生自尊得分均值為17.75(標準差4.265)??梢?家庭關系密切的學生比家庭關系一般的學生自尊程度高。
在德克薩斯社會行為量表的分析結果中(見表5),不同家庭關系學生的P<0.05,可以認為來自于不同家庭關系的學生的自尊狀況存在顯著性差異。根據(jù)德克薩斯社會行為得分情況進一步分析得出:家庭關系密切的學生自尊得分均值為52.91(標準差7.728);家庭關系一般的學生自尊得分均值為50.72(標準差6.831)。家庭關系密切的學生比家庭關系一般的學生感覺自己在社交場合的舒適度和勝任度相對較高,即自尊程度較高。這進一步驗證了羅森伯格自尊量表的測量結果。
表5 不同被試的德克薩斯社會行為狀況分析
兩種量表所測量的大學生自尊狀況的結果比較一致,整體自尊水平較低的個體在社交場合的舒適度和勝任度也比較低,個體感覺很輕松也容易與人相處的,整體也相對比較喜歡自己。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自尊水平總體呈正態(tài)分布,大學生的總體自尊狀況良好。羅森伯格量表的測量結果中,低于兩個標準差的(<11.23)得分的人作為低自尊者,發(fā)現(xiàn)本次調查中低自尊者有10人,占總人數(shù)的2.53%;德克薩斯社會行為問卷的調查結果中,低于兩個標準差(<37.37)得分的人作為低自尊者,發(fā)現(xiàn)本次調查中低分者有8人,占總人數(shù)的2.02%;兩個量表的調查結果基本一致??梢?在本次調查的大學生中存在一定比例的低自尊者,但比例并不很高,大學生的總體自尊狀況良好。這可能是由于調查的對象都是大學生,考上大學的學業(yè)上的成就感使得大學生的總體自尊水平較高。
男女大學生在校園環(huán)境中不存在不平等因素,加上社會總體的導向是男女平等,因此,男女大學生在性別上不存在顯著的差異。大一到大四的學生屬于同一個年齡階段,雖然大一學生要適應大學生活,大四面臨著就業(yè)的壓力,但是因為大學階段大學生逐步走向成熟,形成了自我意識,因此,大學生的自尊水平不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在專業(yè)差異方面,當前的大學對于專業(yè)的劃分有著新的理念,專業(yè)之間存在著交叉和滲透,同時,大學教學實行的是學分制,學生們在主修本專業(yè)的同時還可以輔修其他專業(yè)課程,而且為適應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轉專業(yè)的限制越來越少,因此,大學生對專業(yè)的差異認識不是很明顯,大學生的自尊水平無明顯差異。在生源差異方面,隨著社會的進步,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中國城市、鄉(xiāng)鎮(zhèn)大學生的經(jīng)濟條件、社會地位和生活水平差距越來越小,甚至有些鄉(xiāng)鎮(zhèn)的經(jīng)濟生活水平還超過了城市,來自城市的大學生不再感到明顯的優(yōu)越感, 從而使得他們的自尊水平和鄉(xiāng)鎮(zhèn)大學生的自尊水平?jīng)]有顯著性差異。在是否為獨生子女方面,研究結果表明:是否獨生子女對大學生的自尊水平?jīng)]有影響,這與劉毅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8]。
自從1892年威廉·詹姆斯的自尊公式“自尊=成功/抱負”面世以來[1],個體的自尊與其能力就息息相關。從本次調查的結果看,本科學生的整體自尊水平高于??茖W生,這可能是由于本科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好于??茖W生,而學業(yè)上的成功感越大使得自我整體上更加自信,其自尊水平也越高。
在家庭關系對個體的自尊影響方面,調查結果表明,家庭關系一般的學生比家庭關系密切的學生自尊程度低。A.Maslow在其《動機與人格》一書中說:“最穩(wěn)定和最健康的自尊是建立在當之無愧的來自他人的尊敬之上,而不是建立在外在的名聲、聲望以及虛夸的奉承之上?!边@個觀點告訴我們,自尊是在社會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發(fā)展、形成的[9]。個體三歲以后自我概念逐步建立,并從周圍的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中學會認識自我,而這個周圍的人最主要的就是父母。家庭關系不健康、不和諧、不密切,會導致兒童在這個階段感受到的父母的態(tài)度都是不肯定、不贊揚和負面的,而這種效應勢必會使得個體的自尊發(fā)展受到負面的影響。長期以往,健康的、和諧的家庭培養(yǎng)的孩子當遇到挫折時,家長依然會持有肯定的態(tài)度鼓勵孩子正確面對挫折;而家庭關系不夠密切的孩子一旦遭到挫折、失敗,家長的態(tài)度往往是不聞不問或一味責備。
從調查結果來看,家庭關系、學歷層次的差異對個體自尊的影響較大,要提高大學生的自尊水平,培養(yǎng)高自尊,就要靠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第一,家庭是個體接觸到的第一個社會環(huán)境,對個體早期人格的形成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首先,父母要多用積極的態(tài)度和言語來對待孩子。尤其是當孩子犯錯或者是遭遇失敗、挫折的時候,要有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開導,幫助孩子分析、處理、解決問題。其次,父母不應對孩子“溺愛”和包辦代替。父母應當根據(jù)各個年齡階段孩子的特點對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既不放任自由,也不可過分包辦,否則孩子就容易缺乏自我獨立性。
第二,教育管理者應當重視??茖W生自尊低于本科學生自尊的現(xiàn)狀,采用適當?shù)慕逃绞?消除本??茖W生自尊的差異,提高大學生的整體自尊水平。高校的教育教學應多為??茖W生創(chuàng)設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幫助專科生制定合理的成功期望值——抱負水平,多鼓勵??粕鷧⒓迂S富的活動,在活動中挖掘自我的潛能,為??粕w驗成功創(chuàng)造更多的平臺,從而通過這些平臺提高??茖W生的自信心、自我成就感。在抱負水平合理的前提下,成功的感覺越高,自尊水平就越高。同時要避免出現(xiàn)偏愛本科學生,對??茖W生重視不夠的問題,避免對??粕淖宰鸢l(fā)展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
第三,創(chuàng)造良好的人際環(huán)境,提高大學生的自尊水平。學校環(huán)境中的人際關系狀況對大學生的自尊發(fā)展有重要影響,教育管理者應注重與大學生之間建立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師生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自我意識與良好個性的發(fā)展。教師自身要保持健康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用積極的情緒感染學生,對青少年學生支持鼓勵、關心喜歡和寬容接納,而不要采用苛刻嚴厲的教育方式。教師也可以從自我評價與自我負責方面引導學生,多方面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喚起學生積極肯定的良好情緒體驗。同時,教育管理者要引導大學生積極與同伴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形成團結、友愛、互助的班風,最終促進自尊的健康發(fā)展。
第四,高等學校應當對低自尊者給予更多的關注,激勵他們通過集體活動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處和優(yōu)勢,提高自信心和自我成就感,從而提高自尊水平。對于高自尊者則應建議他們腳踏實地,正確認識自己所取得的成績,在提高自我成就感的同時不能導致自負、自大。用高自尊者的狀態(tài)來激勵低自尊者,可以使大學生自尊水平由不平衡向平衡發(fā)展,由總體一般的自尊水平向較高的自尊水平發(fā)展,從而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
參考文獻:
[1]斯坦利·庫珀施密斯.自尊的起源[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67.
[2]納撒尼爾·布蘭登.自尊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69.
[3]黃薛冰,沈凌霞,王希林,等.高等職業(yè)學校學生自尊水平與社交焦慮及孤獨感的關系[J].中國臨床康復,2006(46):61-63.
[4]馬前鋒,蔣華明.自尊研究的進展與意義[J].心理科學,2002(2):242-243,221.
[5]張靜.自尊問題研究綜述[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2):82-86.
[6]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8.
[7]汪向東,王希林,馬弘.中國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9(S1):227-310.
[8]劉毅.青少年自我尊重心理的形成及其制約因素[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2):61-65.
[9]答會明.大學生自信、自尊、自我效能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0(4):227-228.
[10]高文鳳,叢中.社交焦慮與大學生自尊、自我接納的關系[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0(3):276-279.
[11]彭欣,馬紹斌,范存欣,等.大學生自尊與社會支持的關系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3(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