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亮 沈 毅 田凱華△ 李 論 李 瑋
(1青島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山東 青島 266003;2濟寧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山東 濟寧 272049)
肺癌是人類最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惡性腫瘤,發(fā)病率日益提高, 80%左右的肺癌患者不能得到早期診斷而失去手術治療的時機[1]。因此,肺癌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是困擾醫(yī)療人員的主要問題。肺癌的產(chǎn)生涉及多種因素[2]。肺癌抑癌基因甲基化的異常升高在肺癌的發(fā)病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啟動子區(qū)異常甲基化作為p14ARF基因失活的重要形式可能參與了肺癌的發(fā)生[3]。我們檢測了非小細胞肺癌癌患者腫瘤和癌旁組織中p14ARF啟動子區(qū)甲基化情況,并對它們的臨床病理意義進行了分析。
107例肺癌組織及相應癌旁正常組織取自青島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胸外科新鮮手術標本,均經(jīng)術后病理學確診。男性81例,女性26例;年齡35~77歲,中位年齡為58.2歲。其中鱗癌43例,腺癌56例,其他8例;根據(jù)1997年UICC修訂的肺癌分期標準:Ⅰ期37例,Ⅱ期31例,Ⅲ期29例;余參見表1。取其癌旁(距腫瘤邊緣>10cm)正常組織107例。所有標本均無壞死組織,術前未進行化療、放療。
表1 107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p14ARF啟動子的甲基化狀態(tài)分布(n,%)
1.2.1DNA抽提 DNA抽提按照《分子克隆》常規(guī)進行。
1.2.2p14ARF甲基化檢測 巢氏甲基化特異性PCR(NMSP):1)基因組DNA的亞硫酸氫鹽修飾:目的使未甲基化的胞嘧啶經(jīng)脫氨基變?yōu)槟蜞奏ぁ?) PCR為基礎的甲基化分析:分別設計針對啟動子區(qū)甲基化和非甲基化DNA的引物。
檢測甲基化特異性引物擴增產(chǎn)物存在為甲基化陽性;反之,不存在即為甲基化陰性,而且需非甲基化特異性引物擴增產(chǎn)物同時存在才可判定甲基化陰性。
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Pearson χ2檢驗和Spearman相關分析。
p14ARF基因啟動子的甲基化在原發(fā)性肺癌腫檢測瘤組織和癌旁組織分別是33.6%,12.1%。在腫瘤組織和癌旁組織中的p14ARF啟動子的甲基化有顯著的差異(χ2= 12.811 ,P<0.001)。我們證明它們的Pearson相關性分析呈負相關, 見表2。
表2 兩組間甲基化分布及相關性比較(n,%)
p14ARF啟動子甲基化陽性、陰性在性別、年齡、TNM分期和腫瘤大小方面無明顯差異。而在吸煙和不吸煙之間有顯著性差異。吸煙的明顯高于不吸煙的(χ2=4.378,P=0.023)。如表1。
54例腺癌中25例p14ARF啟動子發(fā)生甲基化,43例鱗癌中甲基化有9例,腺癌的p14ARF啟動子甲基化明顯高于鱗癌的(t=5.059,P=0.019),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組織類型組間p14ARF啟動子發(fā)生甲基化的比較(n)
107例患者中,腫瘤組織發(fā)現(xiàn)36條甲基化帶,而在癌旁組織中只有13條甲基化帶,顯示p14ARF啟動子甲基化在腫瘤組織中的甲基化頻率顯著高于相應癌旁組織。在所有分組中,第13例患者最具有代表性,如圖1。
MA:DNA分子量標記物 M:啟動子p14ARF的甲基化 U:啟動子p14ARF的非甲基化 TT:腫瘤組織;DC:癌旁組織
圖1 第13例患者p14ARF啟動子甲基化特異性PCR電泳結果
該例肺癌病人中癌組織中存在明顯甲基化擴增條帶(132bp),而在癌旁組織中沒有甲基化條帶出現(xiàn)。
隨著對腫瘤發(fā)生發(fā)展機制的研究不斷深入,人們發(fā)現(xiàn)基因突變并非腫瘤發(fā)生的唯一原因。甲基和一些核苷酸序列或組蛋白結合會改變“核酸-蛋白復合物”的形態(tài),一些基因的表達發(fā)生改變。因此在未改變DNA的序列的情況下,這些變化仍然能夠影響細胞的功能,被稱為“表觀遺傳學”。表觀遺傳學在腫瘤發(fā)生中扮演重要角色,由此可以解釋當人體遇到外界條件變化,諸如致癌物質、環(huán)境變化、精神打擊等情況時,機體DNA序列并未發(fā)生實質的改變,但表觀遺傳卻會發(fā)生了變化,導致細胞癌變。DNA甲基化被認為是表觀遺傳學的主要機制之一,對其研究最早也最為清晰的表觀遺傳修飾方式[4]。抑癌基因以及相關基因啟動子區(qū)的甲基化會導致基因的失活,從而引發(fā)組織癌變和促進腫瘤形成[5]。p14ARF啟動子區(qū)的異常甲基化同樣被認為在肺癌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基因的突變、純合型缺失、雜合型缺失和啟動子區(qū)異常甲基化等是p14ARF基因的主要失活機制。p14ARF啟動子區(qū)甲基化在多種人類腫瘤中均有報道。Esteller等在一組結直腸癌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p14ARF啟動子區(qū)甲基化陽性率為31%[6]。Weihnauch等檢測了19例原發(fā)性肝血管肉瘤中啟動子區(qū)甲基化狀態(tài),報告甲基化陽性率是26%,曾經(jīng)指出CpG啟動子區(qū)發(fā)生甲基化是p14ARF基因失活的重要方式[7]。近來,Kim等針對p14ARF啟動子區(qū)甲基化情況是否吸煙的因素有關系做了檢測,其結果甲基化陽性率為9%[8]。
資料顯示I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約為60%,Ⅱ-Ⅳ期臨床肺癌的5年生存率從40%到5%之間[9]。這主要歸咎于缺乏可靠有效的早期發(fā)現(xiàn)和診斷的手段。p14ARF基因啟動子區(qū)的異常甲基化在肺癌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一個早期事件,同時被認為是可以用MSP技術檢測到的潛在的早期診斷標志物[10],可以作為癌癥早期診斷的一種輔助方法,并對其預后具有一定預測價值[11]。通過Spearman相關分析,p14ARF啟動子的甲基化情況在腫瘤組織中和相應癌旁組織中相關性極差。如果我們還可以進一步檢測在血液中p14ARF啟動子的甲基化狀況與腫瘤的關系,這將對我們早期診斷肺癌提供一個血液學標準。
由于在標本中DNA比較稀少,我們進行了更敏感的改良巢甲基化特異性RCR檢測方法,為肺癌的早期診斷提供依據(jù)。我們的研究與以往報告的結果幾乎一致。我們發(fā)現(xiàn)p14ARF啟動子的甲基化在吸煙和不吸煙患者之間有顯著差異(χ2=4.378,P=0.023)。目前的研究結果已經(jīng)證明,吸煙是肺癌的主要促發(fā)因素,如表1所示,在單因素分析中,我們也證明吸煙是一個重要的危險因素。
我們的研究同樣顯示腺癌中的p14ARF啟動子甲基化明顯高于鱗癌。腺癌比鱗癌在應用靶向藥物治療方面更有價值、更加敏感及突出優(yōu)勢,臨床研究也顯示化療的敏感性鱗癌明顯優(yōu)于腺癌。表觀遺傳學改變可以干擾化療敏感性,p14ARF啟動子的甲基化可能使肺癌腺癌的化療的敏感性下調(diào)。這提示改變p14ARF啟動子甲基化狀態(tài)可以提高化療的敏感性。
在本文中,TNM分期是最危險的因素,p14ARF啟動子甲基化危險性排名僅次于吸煙,位于第三。在先前的研究中,還沒有直接的證據(jù)可以證明p14ARF啟動子甲基化作為診斷依據(jù),但目前的研究結果為今后的臨床和基礎研究提供了一種特殊的方法。并且我們今后的研究中正在考慮通過p14ARF啟動子去甲基化來提高化療及放療的敏感性,去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病人。
在本文中存在以下幾個限制:首先,p14ARF啟動子甲基化需要獲得組織標本,然而對早期患者則非常困難;其次,作為前瞻性研究,對臨床特征評價不夠精確地;再次,收集的病例數(shù)偏少,分離組織中的DNA也是不完美,特別是存放已久的組織標本。因此,我們的數(shù)據(jù)的確認需要進一步驗證,通過的多中心、大樣本的測試方法。
通過檢測p14ARF基因啟動子甲基化在非小細胞肺癌腫瘤及癌旁組織中的表達情況,研究p14ARF啟動子區(qū)甲基化在肺癌發(fā)生發(fā)展中的機制,我們認為檢測p14ARF基因甲基化狀態(tài)可作為肺癌早期診斷或判斷預后的一個有價值的生物學標志。在將來的研究中,我們有可能尋找合適的去甲基化試劑,恢復抑癌基因的活性,為抗腫瘤治療及基因干擾治療提供一種思路和理論基礎。
[1] Gatta G,Ciampichini R,Bisanti L,et al.Estimates of cancer burden in Lombardy[J].Tumori,2013,99(3):277-284.
[2] Wilson IM,Vucic EA,Enfield KS,et al.EYA4 is inactivated biallelically at a high frequency in sporadic lung cancer and is associated with familial lung cancer risk[J].Oncogene,2013,10(7):1038.
[3] Watanabe T,Nakamura M,Yonekawa Y,et al.Promoter hypermethylation and homozygous deletion of the p14APF and p16INK4a genes in oligo dendroghomas[J].Acta Neuropat hol,2001,101(3):185-189.
[4] Griffiths EA,Gore SD,Hooker CM,et al.Epigenetic differences in cytogenetically normal versus abnormal acute myeloid leukemia[J].Epigenetics,2010,5(7):590-600.
[5] Tam KW,Zhang W,Soh J,et al.CDKN2A/p16 Inactivation Mechanism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Smoke Exposure and Molecular Features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Thorac Oncol,2013,8(11):1378-1388.
[6] Esteller M,Tortola S,Toyota M,et al.Hypermethylation-associated inactivation of p14(ARF)is independent of p16(INK4a)methylation and p53 mutational status[J].Cancer Res,2000,60(1):129-133.
[7] Watanabe T,Katayama Y,Yoshino A,et al.Aberrant hypermethylation of p14ARF and 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 genes in astrocytoma progression[J].Brain Pathol,2007,17(1):5-10.
[8] Kim HJ,Kim MH,Song MH,Song DE,Yu E.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of p53 mutation and p16,p14 alterations encoded by INK4a-ARF in mucin-hypersecreting bile duct tumor[J].Korean J Gastroenterol,2005,45(3):189-194.
[9] Takayama K,Inoue K,Tokunaga S,et al.A Phase II study of concurrent thoracic radiotherapy in combination with weekly paclitaxel plus carboplatin in locally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LOGIK0401[J].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l,2013,72(6):1353-1359.
[10] Sanchez-Cespedes M,Reed AL,Buta M,et al.Inactivation of the INK4A/ARF locus frequently coexists with TP53 mutation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Oncogene,1999,18(43):5843-5849.
[11] Deng D,Liu Z,Du Y Epigenetic alterations as cancer diagnostic,prognostic,and predictive biomarkers[J].Adv Genet,2010,71:12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