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顏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小學生掌握語文知識的標志。新課程背景下小學習作教學的重要任務就是“把習作與生活結合起來,從生活入手,指導小學生的習作表達真情實感?!蹦敲?,怎樣根據農村學生的學習特點和習作規(guī)律,貼近農村生活,寫好作文呢?
一、激發(fā)習作情趣
農村有著廣袤的天地,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因此,在作文教學中要發(fā)揮身邊的優(yōu)勢,根據農村學校特定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fā),將身邊的、熟悉的、感興趣的素材與教材進行有機地進行結合,促進小學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和發(fā)展。
1.走出課堂,體驗生活。比如,一次作文要求:“描寫一處景物,先仔細觀察,再按一定順序寫下來,還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不少學生認為:我們身在農村,既沒有公園,也沒有古跡,哪有什么稀罕的景物可寫?于是,因為學生感到無景可選,所以更無景可寫了,哪里還會有習作興趣可言。其實這個時候正是當地每年春季農忙季節(jié),家家戶戶忙著采茶、制茶,這時就要求學生當一回茶農,上山采一天茶,回家看父母制茶,也可以動手嘗試著制茶,最后以“茶”為題材寫一篇習作。由于學生親自參與,所以一個個都有話可說,有的描寫茶園欣欣向榮的美景;有的體會到父母制茶的艱辛;有的寫了市場上茶農與茶商之間的討價還價,并以此為切入點,寫農村的大變化……
2.組織活動,參與生活?,F在學生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年輕的父母常常制止孩子到田里地頭東跑西摸。因此,許多學生寫勞動,只言片語,寫不實在,寫不生動。通過讓學生參與干農活,種菜、翻地、澆水、施肥……出力流汗,得到的勞動果實,才會感到香甜、感到寶貴,像種黃瓜、蕃茄等等,學生會天天盼、天天看,期望親手種下的作物早日開花、結果。真正讓他們親身體驗勞動的辛苦,真正感悟“粒粒皆辛苦”,從而,獲取豐富的習作素材,保持農民勤勞純樸的好品質。
3.發(fā)揮農村優(yōu)勢,寫出鄉(xiāng)土氣息。農村小學生的習作具有特定的素材優(yōu)勢。美麗神奇的大自然景觀,豐富的人文底蘊,現代農村鄉(xiāng)土氣息,為農村的小學生提供了取之不盡的作文素材。農村的學生,生在農村,長在大自然中,打小就擁抱自然:春看綠樹紅花,賞鴛鴦戲水;夏聽百蟲啾啾,捉魚蝦成群;秋吸新鮮空氣,享樹上累累碩果;冬觀皚皚白雪,玩雪仗捉鳥游戲。語文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用耳朵聽、用手摸、去感受、去體驗、去思考,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人和事,花鳥蟲魚、風雨雷電、山山水水等。讓學生深深地體驗到大自然之美。讓學生說“農村話”,敘鄉(xiāng)間事,抒愛鄉(xiāng)情,使學生的作文洋溢著別具一格的鄉(xiāng)土氣息。
二、體驗生活拓寬習作思路
新課標指出:教師應靈活地、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學生生活在農村,有著充裕的活動時間和廣闊的活動天地。經常參與勞動實踐,引導學生體驗生活,布置一些緊扣“農”字的題目,拓寬習作思路。
1.嘗試寫作科技小論文。學生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因此可以接觸到很多關于種植和養(yǎng)殖的科技知識,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好這一優(yōu)勢,配合其他科的教師指導學生寫一些科技小論文,讓他們在活動中觀察,在觀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體驗,知識不斷得以提升,素材不斷得以充實。這樣的科技小論文由于有了充足的寫作素材,學生的興趣也是十分的濃厚。
2.勤寫觀察日記。茅盾說:“應當時時刻刻身邊有一支鉛筆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見所聞所為所感隨時記下來……”農村學生平時感知的生活其實是很豐富的,并能親自實踐。他們經常要喂養(yǎng)、飼養(yǎng)小動物,還經常要種花種草,種菜種果。教學中,引導學生多寫觀察日記,把他們與小動物間的點點滴滴記下來,把種植花果的感受、變化寫下來。這樣,一篇篇富有生活氣息的,富裕童趣的日記便會躍然紙上。
三、學習語言提高習作水平
表達是作文教學的重頭戲。學生在表達時往往詞不達意,甚至干巴巴,沒辦法寫具體。教學時應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多誦讀書本上的好詞好句。更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語言,用語言。如“清明前后,種瓜種豆,立秋摘花椒,白露打黑桃,霜降采柿子,立冬打晚棗”,這是農村一年四季農作物采摘所特有的諺語。又如:“寸麥怕尺水,尺麥怕寸水?!薄胺侍镩L稻,瘦田長草?!薄巴练书L谷,豬肥長肉?!薄暗咎锼嗍翘菨{,麥田水多是砒霜?!必S富而鮮活的農村語言,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充實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并通過這種特有方法增長了學生們的農業(yè)知識,可謂一舉多得。
四、轉變觀念構建發(fā)展性評價體系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對學生作文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根據實際需要,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口頭的;可以用等次表示,也可以用評語表示;還可以綜合采用多種形式評價。作文評價不是教師單方面的權利,而是要讓學生自主參與,學會評價,從而實現對自我的激勵和超越。比如學生完成作品后,可以讓他先給自己的作文下評語;也可以讓學生相互評價,促進他們共同提高。然后由教師參考學生的自評,寫出賞識性的評語。這種自主合作的評價方式,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相互交流、相互評價、相互影響、相互賞識,激活學生積累的語言和積淀的語感,實現共識、共享、共進,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
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只要我們做有心人,不斷去挖掘、去創(chuàng)新,運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去激發(fā)農村小學生的寫作興趣,引導學生熱愛農村生活,關注農村生活,體驗農村生活,學習農諺俗語,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話題,農村小學生寫的作文就會散發(fā)著“泥土”的芳香。
參考文獻:
[1]秦訓剛,晏渝生.語文課程標準教師讀本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2]朱慕菊.走進新課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3]莊靜肅,王芳智,高玲,語文教育學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
[4]新語文學習(教師版).2012(1).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