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鯤
摘 要:針對中職學生獨特的生理、心理特性,在美術欣賞課教學中實施情境教學法,使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將其自身思維觀念和基本認知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審美素養(yǎng)以及對藝術的鑒賞技能,實現(xiàn)綜合素質和能力共同發(fā)展的目標。
關鍵詞:中職美術欣賞課;教學方式;情境教學;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8-0134-02
情境教學是指教學組織與實施過程中,教師利用直觀的教學形式,引入或營造各種教學情境,打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激發(fā)學生情感、調動學習熱情和興趣,使學生自主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達到融“形真”、“情切”、“意遠”、“理蘊”于一體的教學方式。基于這種融洽的氛圍進行“教”與“學”的活動,會使課堂更加生動富有吸引力,美育的意義和作用更為顯著。
一、中職美術欣賞課
中職生不同于普通高中生,他們具有其自身特性,而且其年齡決定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面臨著巨大變化的階段。逐漸形成成熟的自我意識,并樹立了初步的人生觀,開始擁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美術欣賞課是中職公共選修科目,是普及美育和培養(yǎng)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與途徑。通過教師的指引,學生在不斷的作品評價鑒賞中,去摸索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思想,體會作品的深層面意義,逐漸提升審美素養(yǎng)。所以,在美術欣賞課實施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考慮怎樣傳授知識,更要提高對于學生注意力和參與度的重視。
二、情境教學法的理論依據(jù)
長期心理學研究觀點認為,個體情感在認知活動方面能起到強化、動力、調節(jié)的作用?!扒楦小笔乔榫辰虒W開展的必要基礎。以方法論立場而言,情境教學是基于反映論原理,利用客觀實際作用于學生主觀意識來實現(xiàn)的。情境的主體是形象,重點在于激發(fā)學生無意識思想,使學生在無意識中協(xié)調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在美術欣賞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年齡階段,心理特點,以圖像、音頻、視頻等形式,根據(jù)課程直觀性和審美要求,設計建立適合情境,刺激學生創(chuàng)造力、聯(lián)想力和邏輯能力的發(fā)展,合理調節(jié)學生情感與認知,將其良好統(tǒng)一,最終滿足美術課的核心內容——審美教育,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提高其鑒賞能力,促進其自身協(xié)調發(fā)展。情境教學法重視情感的正面意義,和諧的統(tǒng)一學生的情感與認知。通過教學中創(chuàng)建的鮮活形象場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改變過去的被動地位,最終實現(xiàn)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全面提高,以及審美能力的進步,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高尚情操。
三、情境教學的方法
情境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它要通過“感知-認知-深化”多個步驟來完成。在教學實踐中,可運用如下幾種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一)利用多媒體,營造情境
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與普及,為美術欣賞課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了便利條件。靈活地運用多媒體優(yōu)化整合視頻、錄像、圖片、動畫及聲音等素材,把平時較難用語言口述或板書等形式表達的內容,用直觀易懂的方式展示給學生。這種方式能夠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喚起學生對于知識的渴望,使其自主去鑒賞、深入藝術作品中了解和體會作品中蘊含的情感,滿足精神和心靈對于美學的渴望。
例如,在上《富春山居圖》欣賞課時,可以預先將相關的多媒體資料放置在教室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然后播放視頻—電影《富春山居圖》的精彩花絮片段,通過引入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緊張激烈的影音效果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并以一種啟發(fā)式的交流方式帶領學生進入課題。這種置身于濃厚的歷史文化背景中,動靜結合的方式,能夠為學生帶來視聽、精神與心靈多層面的感受,引導其去領略和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培養(yǎng)愛國情操,增強民族自豪感。
(二)善用音樂,渲染情境
作為最具感染力和直觀性的藝術,音樂與美術是緊密相連的。音樂具有極強的抒情功能,它那優(yōu)美的旋律、鮮明的節(jié)奏,具有強烈的刺激力和影響力。在美術欣賞課教學中,精心挑選與作品主旨基調一致或接近的音樂,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與想象,觸動他們的心靈,易引起他們情感上的共鳴,并能順利的引領他們走進畫作所表現(xiàn)的深遠意境中去。
(三)活用實物,演示情境
“百聞不如一見”這個成語反映了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知規(guī)律,而活用實物,演示情境就是產(chǎn)生和來自于這個規(guī)律。它是指教師依據(jù)教學內容,利用實物創(chuàng)設情境,直觀地演示給學生的方法。如,在“中國古代工藝美術品”的鑒賞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從“器形—紋飾—用途—藝術風格—感受”的次序來賞析這些工藝美術作品。并且在上課前準備相應的課題實物,如陶器、漆器、銅器等,并拿出讓學生親自觸摸、感知,辨別各種材料形成的與之對應的藝術效果,然后師生共同探討工藝品的價值和意義,這樣的方式充分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了學習熱情,進一步提高學生對于藝術品的理解。
(四)巧用游戲,展現(xiàn)情境
游戲是最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的有效途徑,在美術欣賞課中圍繞課題內容巧妙的設計和穿插游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攝影欣賞課主要是介紹照相機、攝影的含義、攝影藝術的誕生和發(fā)展、攝影的規(guī)律和語言、攝影的功能等。在教學中筆者設置了“讓我看看你的笑臉”游戲,即先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拿出具有照相功能的手機或數(shù)碼照相機,以組為單位進行各人“笑”的表情自拍2張大頭照,然后每組內進行PK選出一幅笑得最燦爛的照片為代表參與下一輪的PK;每組組長把本組的代表照片一起拿出來進行最終PK,經(jīng)過全班公投,勝出的照片即為全班最燦爛的笑容。通過游戲展現(xiàn)情境,學生們都興奮、激動不已,在體會快樂的同時加深了對攝影的理解。
(五)妙用表演,體驗情境
教學中,可通過表演創(chuàng)設情境,把學生帶到具體情境中,激發(fā)他們的聯(lián)想,使學生在思想情感方面產(chǎn)生巨大感染和共鳴。如在欣賞文藝復興時期畫壇巨匠達芬奇的代表作《最后的晚餐》一課,選出13名學生,運用“角色扮演法”分飾畫作題材中的耶穌與十二門徒,栩栩如生地重現(xiàn):猶太逾越節(jié)的晚上,耶穌與十二門徒共進晚餐時,耶穌對門徒說:“你們當中有一個人要出賣我,他現(xiàn)在正與我同桌共餐?!钡哪且豢?,眾人物的音容笑貌、神情舉止,體會人物組之間彼此即關聯(lián)又變化各異的姿態(tài);體會達芬奇如何細膩的捕捉和刻畫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體會畫家鮮明的愛憎、善惡、美丑、崇高與卑劣是非觀。
四、情境教學的意義
在中職美術欣賞課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受到了廣大學生的喜愛,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熱切希望能夠展示自我認識和感受,其主要表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情境教學打破了過去教學理論教學為主體的構架,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其更具主動性和趣味性。協(xié)調左右腦活動,深度刺激大腦潛在功能,使學生心理活動能夠合理建立并展開。這不僅獲得了更大的教學意義,還能夠加快教學效率。
(二)情境教學中涉及到的情境都是經(jīng)過篩選、精心設計的,對于學生發(fā)展具有良好促進作用,提高了學生的認知能力,提升了學生的主動性,有利于學生感性知識的建立,符合面向所有學生、綜合促進素質教育原則。
(三)情境教學能夠為學生所感知的對象更加豐富。促進學生思維相似知識模塊累積,增加顯潛意識內容,有利于學生靈感的匯聚,同時增強學生相似性邏輯水平,使學生可以舉一反三,找到各種事物間存在的通行和內部關聯(lián),促進智能發(fā)展。
(四)情境教學引導和利用了無意識心理中的認識潛能,學生自主跟隨教師教學,在潛移默化中深化了知識,獲得審美體驗,豐富了想象力,升華了情感,促進整體素質修養(yǎng)的提升。
五、結語
情境教學融合了生動的形象,真實的情感,寬廣的意境,通過鮮活的場景,激發(fā)學生個人情感,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其自主學習、興趣學習??傊?,美術欣賞課中運用情境教學法,符合教學中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立場原則,進入發(fā)現(xiàn)學生潛能,促進其智慧發(fā)展,以及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全面、均衡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小輝.中職美術欣賞課教學芻議[J].祖國:建設版,2013(7):226.
[2]黃秋陽.信息技術在中職美術欣賞課中的運用[J].廣東教育·職業(yè)教育,2013(5):93-94.
[3]馮衛(wèi)東,王亦晴.情境教學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61.
[4]相盼.中職美術欣賞課的必要性分析[J].中國商界:上半月,2012(8):92-93.
[5]邱華莉.美術欣賞課與學生審美素質的培養(yǎng)[J].祖國:教育版,2013(7):90.
[6]金文娟.淺談欣賞課在美術教學中的作用[J].學周刊:C,2013(11):64-65.
責任編輯 朱守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