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暉 龔金蘭 李 莉 王 蕓
近年來,臨床上肝癌的發(fā)病率居高不下,已經(jīng)被認定為常見的腫瘤疾病之一[1],尤其是原發(fā)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rcinoma,PLC)患者,往往伴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且化療后HBV病毒容易再激活,這進一步加重了對患者肝功能的損傷[2]。隨著調(diào)強放療及三維適形放療的逐漸推廣,放射性肝病(radiation-induced liver disease,RILD)的發(fā)生率有所下降,但關(guān)于該類患者進行精確放療后發(fā)生HBV病毒再激活的具體影響因素的研究,臨床上報道較少。我們亦針對此問題,對我院收治的70例肝癌患者的臨床診斷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為肝癌臨床的相關(guān)診斷與治療提供更多參考依據(jù),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06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間收治的70例肝癌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經(jīng)B超檢查、血清甲胎蛋白測定及腹部CT診斷或病理學檢查后,均確診為原發(fā)性肝癌,且符合《新編常見惡性腫瘤診治規(guī)范》的相關(guān)標準[3],其中男性39例,女性31例,年齡20~82歲,平均年齡為(51.21±11.42)歲;HBeAg陽性30例,陰性40例。納入標準:①擁有完整的病例記錄,且對本研究知情同意;②HBsAg陽性,且腎功能良好;③肝硬化Child-Pugh分級為A級或B級;④不耐受或不同意手術(shù)治療,且預計生存期>6個月;⑤卡氏評分>70分。排除標準:①因合并嚴重內(nèi)科疾病而難以完成放療者;②有肝臟放療史、6個月內(nèi)進行抗病毒治療及3個月內(nèi)進行化療者;③基線血清HBV DNA水平大于107拷貝/ml;④患有丙型肝炎者;⑤無法確認影像學資料中的腫瘤邊界;⑥發(fā)生肝外轉(zhuǎn)移、遠處轉(zhuǎn)移者。
70例患者均進行調(diào)強放療或三維適形放療,總療程為5~7周,放療前、中、后均進行護肝治療。放療前專人檢測對所有患者進行肝功能(1次/4周)、甲胎蛋白(1次/4周)、腎功能(1次/4周)、HBV標志物(1次/4周)、基線血常規(guī)(1次/周)、血清HBV-DNA(1次/4周)等檢測,其中,血清HBV-DNA的檢測采用全自動熒光定量PCR儀進行檢測。HBV再激活定義標準:同基線水平相比,血清HBV DNA水平增加不低于10倍或絕對值達到1.0×109拷貝/ml,且排除其他感染[4]。
對所有患者放療后的相關(guān)指標進行觀察與記錄,隨訪至2013年9月。按照可能影響放療后HBV病毒再激活發(fā)生的一些影響因素,觀察與記錄以下指標[5]:患者的年齡、性別、HBV狀況、Child-Pugh分級、有無門脈癌栓、TNM分期、HBV DNA水平、甲胎蛋白水平、腫瘤大小及放療劑量等因素。
在對各影響因素的計量資料進行Logistic單因素分析后,放療劑量與HBV病毒再激活的發(fā)生顯著相關(guān)(P均<0.05),而與甲胎蛋白水平、腫瘤大小及年齡等因素無關(guān)(P>0.05),見表1。
表1 影響HBV病毒再激活的計量資料單因素分析
隨訪20周后,HBV病毒再激活發(fā)生率為25.71%。對HBV再激活的各影響因素的計數(shù)資料進行Logistic單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HBV DNA水平與HBV病毒再激活的發(fā)生顯著相關(guān)(P<0.05),而與性別、HBV狀況、Child-Pugh分級、有無門脈癌栓、TNM分期等因素無關(guān)(P>0.05),見表2。
表2 HBV再激活發(fā)生情況及其危險因素計數(shù)資料單因素分析/例
經(jīng)多因素分析結(jié)果顯示,HBV DNA水平是HBV病毒再激活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而放療劑量則對HBV病毒再激活的影響不顯著(P>0.05),見表3。
表3 多因素分析結(jié)果
近年來,較多研究發(fā)現(xiàn),肝癌患者進行精確放射治療后往往容易產(chǎn)生放射性肝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放射治療的效果[6]。非典型放射性肝病產(chǎn)生的癥狀與HBV再激活相關(guān)肝炎的癥狀十分相似,但HBV再激活與放射性肝病的產(chǎn)生機制存在較大的差異性[7],如何有效鑒別非典型放射性肝病與HBV再激活相關(guān)肝炎是臨床面臨的難題之一,因此加強放療后HBV病毒再激活的相關(guān)危險因素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有研究指出,進行細胞毒性藥物治療的實體腫瘤、血液系統(tǒng)腫瘤等患者以及進行免疫抑制治療的骨髓移植患者,均有可能發(fā)生HBV病毒的再激活事件。此外,亦有報道指出,接受肝動脈介入栓塞治療后的肝癌患者出現(xiàn)HBV病毒的再激活,而對于接受調(diào)強放療以及三維適形放療等精確放療的肝癌患者,關(guān)于治療后是否會發(fā)生HBV病毒的再激活及其影響機制情況,這在臨床上的報道仍然較少,因此探討HBV病毒再激活發(fā)生的危險因素,有利于改善肝癌患者放療后的預后情況。
放射治療后HBV病毒的再激活的相關(guān)機制尚不明確,且有報道進行單因素分析后,仍無法發(fā)現(xiàn)HBV再激活發(fā)生的危險因素[8]。但亦有研究指出白細胞介素-6產(chǎn)生的旁觀者效應(yīng)以及基線血清HBV DNA水平是影響HBV病毒再激活的因素。而在本研究中,通過對肝癌患者精確放療后的定期監(jiān)測與相關(guān)指標的單因素分析后發(fā)現(xiàn),HBV DNA水平、放療劑量等因素與HBV病毒再激活的發(fā)生顯著相關(guān),而與性別、HBV狀況、Child-Pugh分級、有無門脈癌栓、TNM分期、甲胎蛋白水平、腫瘤大小及年齡等因素無關(guān),在進行多因素回歸分析后發(fā)現(xiàn),僅有HBV DNA水平是HBV病毒再激活的獨立危險因素,這與黃偉等[9]的報道結(jié)果相符。提示對肝癌患者放療前后進行HBV DNA水平的監(jiān)測,有利于早期預防HBV再激活的發(fā)生,而對于已經(jīng)發(fā)生HBV再激活的患者,往往需要進行抗病毒治療,且治療后的預后情況并不理想。這進一步證實了對該類患者進行HBV DNA水平的監(jiān)測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HBV再激活的定義標準不同,且各檢測方法的敏感程度存在差異性,同時患者疾病的差異,因此不同研究報道的HBV病毒再激活的發(fā)生率具有差異性。本研究中,隨訪20周后,HBV病毒再激活發(fā)生率為25.71%,略高于相關(guān)研究[10]的報道結(jié)果,可能是由于監(jiān)測密度及檢測方法的敏感度等的差異而導致的。本研究中,鑒于實驗室的實際情況及患者的承受能力,對該類患者的肝功能、甲胎蛋白、腎功能、HBV標志物、基線血常規(guī)等指標的檢測頻率均為1次/4周,因此有可能導致再激活發(fā)生率的誤差,再加上本研究選取的對象均為原發(fā)性肝癌患者,HBV再激活的發(fā)生是否與肝癌的種類有關(guān),仍有待進一步取證分析。
綜上所述,肝癌患者精確放療后存在較高的HBV再激活風險,與基線血清HBV DNA水平有密切關(guān)系。精確放療前后應(yīng)進一步減少與控制各類影響因素,將有利于控制該類患者HBV病毒再激活的發(fā)生,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
[1] 許 勇,焦華波.雄激素受體(AR)與肝癌的研究進展〔J〕.實用癌癥雜志,2010,25(2):199-201.
[2] 夏 歡.HBV相關(guān)性肝癌的抗病毒研究現(xiàn)狀〔J〕.實用癌癥雜志,2012,27(4):429-431.
[3] 中國抗癌協(xié)會.新編常見惡性腫瘤診治規(guī)范〔M〕.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1999:389-479.
[4] Oketani M,Ido A,Uto H,et al.Preven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reactivation in patients receiving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or chemotherapy〔J〕.Hepatology Research,2012,42(7):627-636.
[5] Hwang JP,Vierling JM,Zelenetz AD,et al.Hepatitis B virus management to prevent reactivation after chemotherapy:A review〔J〕.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2012,20(11):2999-3008.
[6] 王海青,李 翊,王會宇,等.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結(jié)合介入治療肝癌及對正常肝組織的防護研究〔J〕.中華放射醫(yī)學與防護雜志,2011,31(5):583-585.
[7] 董 菁,江家驥.《HBV/HCV相關(guān)性肝細胞癌抗病毒治療專家建議》解讀〔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3,29(1):20-24.
[8] Mya DH,Han ST,Linn YC,et al.Risk of hepatitis B reactivation and the role of novel agents and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in multiple myeloma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J〕.Annals of Oncology,2012,23(2):421-426.
[9] 黃 偉,盧彥達,張 煒,等.原發(fā)性肝癌精確放療致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分析〔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13,22(3):193-197.
[10] 陳彥帆,韋 燕,龔建忠,等.惡性腫瘤化療與乙肝病毒再激活及相關(guān)高危因素的臨床分析〔J〕.實用癌癥雜志,2012,27(1):45-4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