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yīng) 隆 徐麗歌 應(yīng) 倩
(白城醫(yī)學高等??茖W校,吉林 白城 137000)
黃褐斑發(fā)病率較高,好發(fā)于青年女性,其發(fā)病機制非常復雜,與精神壓力、紫外線照射、婦科疾病、內(nèi)分泌紊亂以及女性大量使用避孕藥、化妝品有關(guān)。近年來,對該病的研究較多,但對其病因及病變機理未得到任何實質(zhì)性進展,臨床治療多以中醫(yī)驗方內(nèi)服外敷為主。甘草苷(LQ)為中藥甘草中的主要成分,有保肝、抗腫瘤、抗氧化、抗病毒等生物活性。本實驗在體內(nèi)采用小鼠體外紫外線局部照射,體內(nèi)雌激素注射的方法制造黃褐斑模型,用LQ進行干預治療,觀察LQ對黃褐斑模型小鼠抗氧化,抗黃褐斑的作用,在體外以人黑素瘤A375細胞株為模型,觀察LQ對人黑素瘤細胞株A375增殖的影響,在動物整體及細胞水平研究LQ對黃褐斑的治療作用及機制,為中藥治療黃褐斑提供實驗依據(jù)。
1.1動物及細胞株 昆明種雌性SPF級小鼠60只,體重(30±2)g,吉林大學動物中心提供。人黑素瘤A375細胞株,吉林大學基礎(chǔ)醫(yī)學院提供。
1.2藥品試劑 LQ,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批號:201002;黃體酮注射液,10 mg/ml,批號100407,山西晉新雙鶴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試劑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公司;RPMI 1640培養(yǎng)基、胎牛血清、胰蛋白酶,Gibco公司。
1.3方法
1.3.1實驗分組、模型制備 小鼠按體重隨機分為空白對照組、模型組、LQ低劑量組(15 mg·kg-1·d-1)、LQ中劑量組(30 mg·kg-1·d-1)、LQ高劑量組(60 mg·kg-1·d-1)和維生素C組。空白對照組肌肉注射生理鹽水(2 ml·kg-1·d-1),其余各組肌肉注射黃體酮注射液(20 mg·kg-1·d-1)。同時,各組小鼠背部脫毛,面積約2×2 cm2,除正常組外,其余各組照射紫外線1次/d,紫外線波長315 nm,30 min/次,小鼠距光源垂直距離20 cm,連續(xù)30 d。
1.3.2給藥方法 造模同時,空白對照組、模型組給予生理鹽水灌胃(0.5 ml/d),LQ各劑量組給予相應(yīng)LQ雙蒸水溶液灌胃(0.5 ml/d),維生素C組給予維生素C水溶液(0.5 ml/d),1次/d,連續(xù)30 d。
1.3.3取材及指標檢測 實驗第31天,各組小鼠麻醉后,經(jīng)腹主動脈取血,3 5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取經(jīng)紫外線照射的脫毛部位皮膚,生理鹽水中漂洗,取0.5 g全層皮膚,用眼科剪剪碎,加入4 ml生理鹽水,冰浴勻漿,3 500 r/min離心15 min,取上清。按試劑盒說明書操作,測定血清及皮膚組織中SOD、MDA等的含量。
1.3.4作用于A375人黑素瘤細胞增殖的影響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藍比色法(MTT),取A375人黑素瘤對數(shù)生長期細胞,濃度5×104/ml,接種于96孔板中,100 μl/孔。放置CO2培養(yǎng)箱24 h,棄去上清,加入濃度為0.1,1,10 μmol/L LQ的培養(yǎng)基,100 μl/孔,培養(yǎng)48 h。加入濃度為5 mg/ml MTT 20 μl,培養(yǎng)4 h,棄上清。每孔加入二甲基亞砜(DMSO) 150 μl。振蕩10 min,酶標儀570 nm波長測定吸光度(A)值。細胞增殖抑制率(%)=(1-A給藥組/A對照組)×100%。
2.1LQ對黃褐斑模型小鼠血清中SOD、MDA、NO含量的影響 與對照組相比,模型組MDA含量顯著升高,SOD、NO含量顯著降低(P<0.05,P<0.01)。 與模型組相比,LQ中、高劑量組血清中MDA含量顯著降低(P<0.05)。LQ低、中、高劑量組血清中SOD含量顯著升高(P<0.05,P<0.01),呈劑量依賴性。LQ中、高劑量組血清中NO含量顯著升高(P<0.05)。見表1。
表1 LQ對黃褐斑模型小鼠血清中SOD、MDA、NO含量的影響
2.2LQ對黃褐斑模型小鼠皮膚組織中SOD、MDA、NO含量的影響 與對照組相比,模型組MDA含量顯著升高,SOD、NO含量顯著降低(P<0.05,P<0.01)。與模型組相比,LQ低、中、高劑量組組皮膚中MDA含量顯著降低(P<0.05)。LQ 高劑量組皮膚中SOD含量顯著升高(P<0.05),有顯著差異。LQ中劑量組皮膚中NO含量顯著升高(P<0.05)。見表2。
表2 LQ對黃褐斑模型小鼠皮膚組織中SOD、MDA、NO含量的影響
2.3LQ對A人黑素瘤375細胞增殖的影響 與對照組(OD值0.619±0.137)相比,LQ 1,10 μmol/L組對A375人黑素瘤細胞增殖有明顯的抑制作用(OD值分別為0.492±0.109,0.468±0.117)(P<0.05),其抑制率分別為20.52%,24.39%。而LQ 0.1 μmol/L抑制率為13.25%,OD值0.537±0.091。
黃褐斑好發(fā)于中、青年女性,中醫(yī)認為“由憂思抑郁,血弱不華,火燥結(jié)滯而生于面上〔1〕?!秉S褐斑的發(fā)生是全身系統(tǒng)的血氣、臟腑、經(jīng)絡(luò)失調(diào)的局部體現(xiàn),肝腎虧虛,氣滯血瘀,最終導致面部皮膚失去養(yǎng)分,喪失潤澤誘發(fā)色斑。現(xiàn)在醫(yī)學認為,黃褐斑是由人體黑色素生成異常,其發(fā)生機制有多種原因形成,如紫外線等理化因素刺激、氧化應(yīng)激失衡、內(nèi)分泌失調(diào)〔2〕、血流變學異常、肝臟等慢性疾病〔3〕、失眠等神經(jīng)因素〔4〕等。而氧化與抗氧化的失衡,是黃褐斑公認的主要誘因。當機體內(nèi)脂質(zhì)過氧化增強,氧自由基增多時,體內(nèi)的SOD、過氧化氫酶(CAT)、GSH-Px等就會增加,清除多余的氧自由基,使機體內(nèi)氧化與抗氧化處于動態(tài)的平衡。黃褐斑的患者氧化應(yīng)激系統(tǒng)障礙,使體內(nèi)的抗氧化物質(zhì)不隨脂質(zhì)過氧化物的增多而增強,過多的脂質(zhì)過氧化物加速酪氨酸氧化,形成黑色素增多。LQ能明顯降低黃褐斑模型小鼠血清中MDA含量,升高SOD、NO活性,同時,能顯著提高黃褐斑模型小鼠皮膚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延緩模型小鼠的皮膚黑色素的沉積。A375為人皮膚黑素瘤細胞株,其黑素合成功能與人體正常皮膚黑素細胞基本一致。本實驗結(jié)果提示LQ可以抑制黑素細胞的增殖,從而抑制黑素的合成,其具體作用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
4 參考文獻
1吳 謙.醫(yī)宗金鑒〔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63:130.
2Moin A,Jabery Z,Fallah N.Prevalence and awareness of melasma during pregnancy〔J〕.Int J Dermatol,2006;45(3):285-8.
3陳志偉,丁愛國,聶小玲.女性黃褐斑患者的甲狀腺功能測定〔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5;38(11):704-5.
4林新瑜,羅旭松,向雪岑,等.150例黃褐斑患者發(fā)病因素的統(tǒng)計分析〔J〕.華西醫(yī)學,2003;18(3):3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