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斌 向恩平
(湖北民族學院醫(yī)學院醫(yī)學系,湖北 恩施 445000)
研究表明黨參能清除體內(nèi)活性氧,減少膜脂質(zhì)過氧化,減少丙二醛(MDA)的產(chǎn)生,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過氧化氫酶(CAT)的活力,可防止興奮性氨基酸(EAA)的升高,增強腦組織的抗氧化能力,緩解其谷氨酸N-思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體功能減退狀態(tài)〔1,2〕。這也與新一代抗精神病藥5-羥色胺和多巴胺受體拮抗劑(SDAs)治療作用機制相似〔3~5〕。本研究觀察老年性精神分裂癥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藥合并黨參口服液的療效。
1.1研究對象 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恩施州優(yōu)撫醫(yī)院精神分裂癥患者60例,均為男性,隨機分為合用組和對照組各30例。合用組年齡60~71〔平均(64±2.3)〕歲,病程(29.6±11.8)年;所服抗精神病藥為氯氮平(湖南洞庭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16例,氯丙嗪(湖南洞庭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2例,舒必利(湖南洞庭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12例,折算成氯丙嗪等效劑量平均(346±307)mg/d。對照組年齡61~72〔平均(66±1.8)〕歲,病程(30.2±12.7)年;所服藥為氯氮平18例,氯丙嗪1例,舒必利11例,折算成氯丙嗪等效劑量平均(325±316)mg/d。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診斷標準,以陰性癥狀為主,病程>5年;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總分≥80分,陰性癥狀分≥35分;排除嚴重軀體疾病者。兩組各項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
1.2方法 患者服用原抗精神病藥種類及劑量不變。由專業(yè)人員將黨參口服液和安慰劑分別裝入外觀相同的A、B小玻璃瓶中,黨參口服液(恩施市峰嵐板橋黨參有限公司),每支為10 ml,1支/d。療程12 w。治療結束后揭盲:A為黨參口服液,B為安慰劑。
1.3評定 采用PANSS和治療中出現(xiàn)的癥狀量表(TESS),評定療效和藥物不良反應,分別于治療前、治療4、8、12 w末各評定1次;同時檢查血常規(guī)、肝功、心電圖。一致性檢驗Kappa值=0.85。依從性的判斷采用:依從性(%)=(NDP-NME)/(NDP)×100%,式中NDP指處方或醫(yī)囑規(guī)定的給藥次數(shù)、劑量,NME指病人服藥的失誤次數(shù)、劑量(為私自減少藥物劑量和次數(shù)),并分為,依從>80%而<125%;部分依從為20%~80%;不依從為<20%;過度依從為>125%〔3〕。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0.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t和χ2檢驗。
2.1兩組PANSS評分比較 合用組自治療后8 w末起PANSS總分、陰性癥狀分均比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于12 w末時差異更顯著(P<0.01);陽性癥狀分及精神病理分治療前后無明顯差異。對照組PANSS總分及各項因子分治療前后差異無顯著性。于治療8及12 w時PANSS總分、陰性癥狀分均以合用組顯著較低(P均<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PANSS總分及各因子分變化±s,n=30)
2.2TESS評定藥物不良反應 合用組的藥物不良反應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特別是錐外系反應(EPS),合用組7例,對照組20例;失眠:合用組3例、對照組13例;唾液增加:合用組無、對照組21 例。
2.3依從性 不依從者合用組(3例)明顯少于對照組(12例)(P<0.05),合用組(依從的為12例、部分依從為15例)藥物治療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依從8例、部分依從為10例)(P<0.05)。
目前以陰性癥狀為主的老年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在臨床上常見,療效不盡如人意,主要原因為大腦皮層內(nèi)尤其是前額葉皮質(zhì)多巴胺(DA)功能相對低下所致〔2〕。學者相繼報道,黨參能減少MDA的產(chǎn)生,緩解其NMDA受體功能減退狀態(tài),而MDA過多會導致胞膜脂質(zhì)雙分子層的破壞及通透性改變,最終引起細胞的變性、凋亡〔6,7〕。這也與精神分裂癥患者出現(xiàn)EPS,特別是遲發(fā)性運動障礙有關。本研究結果作用機制可能以黨參口服液能通過提高機體SOD酶的活力、阻止脂質(zhì)的過氧化來完成;氧化損傷在EPS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時又能提高合用組抗精神病藥物血濃度及對抗精神病藥的反應〔8,9〕,從而加強抗陰性癥狀的效果。但其確切的藥理作用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
4 參考文獻
1張建清,蘇 雪,吳 瓊,等.藥用植物黨參的RAPD分析〔J〕.中藥材,2006;5:419-20.
2譚 斌,譚杰華,肖本見.板黨對模型小鼠興奮性氨基酸的影響〔J〕.上海精神醫(yī)學,2007;22(8):173-4.
3劉 亮,程灶火,劉曉偉,等.精神分裂癥患者多巴胺D2受體和多巴胺轉(zhuǎn)運體基因表達水平與臨床癥狀的關系〔J〕.中華精神科雜志,2012;45 (3):161-4.
4張喜梅,朱鳳艷.精神分裂癥患者遲發(fā)性運動障礙與糖代謝關系探討〔J〕.中華精神科雜志,2011;44(1):36-8.
5段埼梅,梁宗鎖,楊東風,等.黃芪黨參乙醇提取物抗菌活性研究〔J〕.中成藥,2012;34(11):2221-2.
6陳 健,胡常林.黨參對心腦缺血的保護作用〔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01;1(1):54-5.
7Eaddy M,Grogg A,Locklear J.Assessment of compliance with antipsychotic treatment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in a medical population〔J〕.Clin Ther,2005;27(2):263-72.
8汪志良,尋知元.氯氮平藥物相互作用研究新進展〔J〕. 中華精神科雜志,2012;45(1):55-8.
9譚 斌. 分區(qū)化服務對提高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依從性的探討〔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6;27(6):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