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會范 王愛花 劉春雷 王雪格 索晉柳 趙 松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外科醫(yī)學部,河南 鄭州 450052)
壓力性尿失禁(SUI)占尿失禁70%〔1〕,是老年肥胖經(jīng)產(chǎn)女性的一種常見疾病。對該疾病的認知不足和歪曲認知是影響患者求醫(yī)態(tài)度、治療效果和生活質(zhì)量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認知行為干預(CBT)方法,通過改變患者對疾病的錯誤認知,同時結合行為訓練,提高患者心理狀態(tài)和生活質(zhì)量。
1.1病例資料 選取鄭州市某社區(qū)SUI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年齡60~76歲,平均(67.20±3.21)歲;病程4個月~20年。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30例。干預組患者年齡62~75歲,平均(64.9±5.0)歲;對照組患者年齡63~76歲,平均(65.4±4.8)歲。納入標準:年齡60歲以上;符合國際尿控協(xié)會(ICS)診斷標準的女性患者;不愿采用手術方法治療;智力正常,語言表達能力正常,與他人溝通無障礙;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合并有其他嚴重急慢性疾病者;伴有尿頻、尿急和排尿困難等癥狀或者泌尿系統(tǒng)疾病者;有嚴重認知障礙精神疾病者,或者言語障礙者;生活不能自理者。兩組患者年齡、病程、婚姻狀況、文化程度、職業(yè)、經(jīng)濟狀況、醫(yī)療付費方式、并發(fā)癥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包括基本資料和臨床資料。基本資料包括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職業(yè)、經(jīng)濟狀況、醫(yī)療費用來源等;臨床資料包括SUI患病持續(xù)時間、并發(fā)癥等。
1.3評價指標 ①國際尿失禁咨詢委員會尿失禁問卷表簡表(ICI-Q-SF):主要評價尿失禁嚴重程度,根據(jù)得分分為:輕、中、重度。②尿失禁生活質(zhì)量問卷(I-QOL):采用曹琳琳〔2〕翻譯的中文版I-QOL量表。該量表的行為限制維度、心理影響維度、社會障礙維度的Cronbach α系數(shù)分別為0.879、0.848、0.788,總的Cronbach α系數(shù)為0.93。由逃避和限制性行為(9個條目)、心理社會影響(8個條目)、自我困擾(5個條目)的3個維度22項問題組成,采用自我評價的方式,每一題設有5個固定的回答標準,單項選擇,以不同分值標記,最后累加所有得分,換算為標準得分后,高分者為生活質(zhì)量相對較好的狀態(tài)。
1.4干預方法 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和健康教育。干預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認知行為干預:(1)認知干預:每兩周進行1次,每次40 min,干預6個月,共干預12次。采用認知識別-認知轉換-認知替代的方法。①首先通過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并介紹認知干預治療的方法和特點,調(diào)動患者的參與積極性。時間安排為第1次。②進行SUI相關知識宣教,回答患者常見問題以及進行集體討論,根據(jù)患者的要求確定討論主題,鼓勵患者述說自己的認知和情感并與其他患者進行交流,一方面滿足患者對SUI的認知需求,獲得情感支持;另一方面幫助患者找出對SUI不合理的認知、情緒和行為。時間安排為第2~5次。③根據(jù)艾利斯ABC理論,采用三欄表作業(yè)法,指導患者對其認知評價進行辯駁,并提出替代評價,糾正患者的不良認知。布置家庭作業(yè),強化對SUI的認知概念,最終達到認知重建的目的。時間安排為第6~12次。④教會患者放松訓練的方法,如漸進式肌肉放松法、音樂療法、幻想美好事物、靜坐等,并在每次干預前進行15 min的放松訓練,鼓勵患者每天在家里進行自己喜歡的放松訓練方法,以分散注意力,改善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2)行為干預:①教會患者正確的盆底肌訓練方法,并說明長期堅持鍛煉的必要性。盆底肌肉訓練方法:持續(xù)收縮盆底肌(提肛運動)2~6 s,如此反復10~15次為一組。每天訓練3~8組,持續(xù)8 w以上;②重建膀胱功能:填寫排尿日記,預設排尿間隔時間,按時排尿并盡量排空,不憋尿;③調(diào)節(jié)生活方式:建議飲水量在2 500 ml左右,晚上6點以后盡量少飲水,以減少夜尿,保證睡眠質(zhì)量。鼓勵患者控制體重,強調(diào)保持體型的重要性;保持大便通暢,提倡蹲式排便,避免持重物,并積極治療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等,幫助患者設立SUI治療目標,向患者提供專業(yè)信息和情感支持。
1.3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軟件,組間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
2.1臨床療效分析 干預組治愈9例(30%),有效14例(47%),無效7例(23%);對照組分別為3例(10%)、9例(30%)、18例(60%),干預組有效高于對照組(P<0.05)。
2.2生活質(zhì)量評分 兩組患者干預前生存質(zhì)量總分無差異(P>0.05)。干預6個月后,干預組較對照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總分及三個維度上得分均明顯改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zhì)量比較±s,n=30)
國際尿控學會指出,尿失禁是構成社會和衛(wèi)生問題,且客觀上能夠證實的不自主的尿液流出。SUI是老年女性常見疾病,王昕等〔3〕調(diào)查顯示,SUI患病率為10%。尿失禁雖不是威脅患者生命的疾病,但尿失禁患者身上常有異味,嚴重影響患者的自尊心、正常生活和社會交往,很多患者因此患上交往心理障礙,且心理障礙與病程呈正相關〔4〕。因此,SUI也是一種身心疾病,應進行適當?shù)男睦硎鑼?,向患者及家屬說明本病的發(fā)病情況及主要危害,以解除其心理壓力,將其對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降到最低〔5〕。從疾病的發(fā)展來看,如得不到及時治療,老年患者很可能進入尿失禁-社會交往和活動受限-智力減退-尿失禁加重的惡性循環(huán),最終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老年SUI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由尿失禁的癥狀及嚴重程度、心理應對狀況決定〔6〕。本研究調(diào)查中大部分患者有10年以上病史,生活質(zhì)量總分以及各維度得分均較低,但大部分患者認為該疾病是機體老化的結果,或對治療沒有信心,而采取消極的應對方式,在SUI癥狀出現(xiàn)的初期沒有及時治療,而導致病情加重。
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認知行為干預可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使患者重視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消除自卑、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說明認知行為能使患者能夠采用積極的應對方式,主動配合各項防治措施〔7〕。盆底肌訓練被推薦為保守治療的一線治療方法,是一種有效的、低風險、低成本的干預措施〔8〕。研究表明:心理壓力較大的患者訓練的依從性差,對患者實施認知行為干預,可以提高患者鍛煉的依從性〔9〕,說明認知行為干預有助于減輕或消除患者心理壓力,幫助患者形成適應現(xiàn)實和實現(xiàn)目標的靈活、適度、自助的信念。因此,針對患者緊張焦慮的相關因素,在采用常規(guī)的健康教育和護理的基礎上,側重于認知干預,從而對患者的不良情緒進行正確引導,增強患者治療的自信心,使患者能夠主動配合,提高患者行為干預的依從性,保證治療有效、系統(tǒng)、長期執(zhí)行。另外,引導患者參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體育活動、社會活動,提高身體素質(zhì),分散注意力,對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有重要作用。社會和家庭的支持,對老年SUI患者也至關重要。家人的尊重和陪伴以及鼓勵可以提高患者的積極情緒。
4 參考文獻
1葛 靜,張 奕,黎新宇,等.成年女性壓力性尿失禁危險因素病例對照研究〔J〕.中華婦幼臨床醫(yī)學雜志(電子版),2010;5:319-22.
2曹琳琳.電刺激聯(lián)合綜合護理干預對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的效果研究〔D〕.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3王 昕,李治鋼,王 威,等.吉林市城區(qū)老年女性尿失禁患病率、生活質(zhì)量及危險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1):5422-3.
4侯天霞.社區(qū)健康教育對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3;6:912-26.
5李 莉,李懷芳,童曉文,等.中重度壓力性尿失禁婦女生活質(zhì)量和手術干預〔J〕.同濟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2;1:100-4.
6李 青.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及發(fā)病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1):2350-2.
7王亞楠,王愛華,徐芝玲,等.認知行為療法對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中華婦幼臨床醫(yī)學雜志(電子版),2013;2:197-200.
8劉勝蘭,初 磊,樊伯珍,等.盆底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壓力性尿失禁療效觀察〔J〕.同濟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5:46-9.
9Borello-France D,Burgio KL,Patricia S,etal.Adherence to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for stress incontinence:rates,barriers,and predictors〔J〕.Phys Ther,2013;93(6):75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