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霞 鄧 霜
(貴陽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貴州 貴陽 550004)
腦出血后可引起器官和組織一系列的病理反應,主要伴隨由血腫周圍水腫繼發(fā)而導致的腦組織缺血缺氧,因而伴隨著免疫系統(tǒng)的參與,機體分泌的各種免疫因子及蛋白在腦出血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1〕。高遷移率蛋白(HMGB)-1作為一種重要的炎性介質,可級聯(lián)及放大炎性反應,在組織損傷修復和多種疾病的致病過程中起重要作用〔2〕。C-反應蛋白(CRP)作為一種急性期炎癥蛋白,健康機體含量極少,在疾病狀態(tài)可迅速升高,且不受外界刺激的干擾,具有較好的敏感性及穩(wěn)定性〔3〕。本文通過對老年急性腦出血患者HMGB-1及CRP表達變化來探討其發(fā)病機制。
1.1一般資料 我院急性腦出血老年患者101例,其中男61例,女40例,年齡63~77〔平均(70.3±8.9)〕歲。納入標準:①病情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腦出血標準,并經醫(yī)生及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腦出血的患者;②心肝腎功能基本正常。排除標準:①就醫(yī)時間超過發(fā)病后24 h;②入院前3 w存在感染,使用過激素、免疫性藥物及抗生素的患者;③既往有腦血管病史、自身免疫性疾病史及腫瘤史;④患者伴有較嚴重的心肝腎或其他器官的嚴重損害。對照組:健康志愿者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齡62~78〔平均(70.9±9.1)〕歲。納入標準:①不存在腦血管疾病的癥狀,并且影像學檢查未見異常;②心肝腎功能基本正常。排除標準同實驗組。兩組性別、年齡等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檢查方法 收集入院時、入院后3、5、9 h血液標本4 ml,抗凝處理后,高速離心后取上清-80℃保存,批量檢測。血HMGB-1及CRP含量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雙抗體夾心法(ELISA)檢測,操作步驟嚴格按照說明書。在對應時間點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SS)標準神經缺損程度。
1.3腦出血體積測量 出血量(ml)=π/6×長(cm)×寬(cm)×厚(cm),>30 ml為重度,<15 ml輕度,15~30 ml中度。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軟件進行t檢驗。
2.1各組血清HMGB-1和CRP濃度變化 不同程度腦出血組血清HMGB-1和CRP含量在入院后各時間點上都大于對照組(P<0.05);隨腦出血程度加重,各時間點的HMGB-1、CRP水平均明顯升高(P<0.05)。同組比較,入院后5、9 h高于入院時,入院后5 h高于入院后3、9 h(均P<0.05)。見表1,表2。
2.2各組NIHSS評分變化 不同程度腦出血組NIHSS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隨腦出血程度加重,各時間點的NIHSS評分均升高(P<0.05)。同組比較,入院后5、9 h NIHSS評分高于入院時,入院后5 h高于入院后3、9 h(P<0.05)。見表3。
表1 各組HMGB-1含量(μg/ml,±s)
表2 各組CRP含量(μg/ml,±s)
表3 各組NIHSS變化±s)
病理研究發(fā)現(xiàn),患者出現(xiàn)腦出血后,首先出現(xiàn)血腫處急性占位,隨即在各種血液因子的作用下,出現(xiàn)繼發(fā)性缺血,此為腦細胞死亡的主要原因〔4〕?,F(xiàn)多數(shù)學者認為神經功能的損失主要為繼發(fā)性腦水腫,有多種原因可以造成腦組織水腫,其中紅細胞裂解產物血紅蛋白及各種炎性因子的參與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炎性反應參與腦出血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腦出血相關動物實驗證實干擾素-γ、腫瘤壞死因子-α、IL-6及IL-8在疾病進展中起重要作用;患者體內可見IL-10及IL-8含量的明顯升高,均提示炎性蛋白及相關因子在疾病中存在重要作用〔5,6〕。
HMGB-1作為DNA結合蛋白,廣泛地分布于各種組織和器官中,具有多種活性,可通過主動和被動方式分泌出細胞外。前者主要通過單核/巨噬細胞、垂體細胞、白血病細胞等在各種炎性及促炎性因子(如脂多糖,干擾素-γ等)下作用下,主動分泌HMGB-1;后者主要由損失或壞死的細胞組織在外界干預下,細胞膜被破壞,HMGB-1被動釋放到外界〔7〕。HMGB-1可通過參與Toll樣受體(TLR)2、TLR4及TLR9等信號途徑,調節(jié)多種細胞的成熟分化、趨化、遷移等功能,調節(jié)免疫細胞和器官的多種分泌功能。HMGB-1可通過多種免疫及非免疫細胞激活體外系統(tǒng)的炎癥。在樹突細胞中,HMGB-1可誘導其成熟和分泌多種炎性因子(如腫瘤壞死因子、IL-6及IL-8等);對于內皮細胞,HMGB-1可誘導黏附因子、晚期糖化終末產物受體(RAGE)及多種炎性因子的釋放,與此同時,HMGB-1還可破壞內皮細胞的屏障作用,以上這些均提示HMGB-1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參與炎癥反應〔8〕。
本研究結果提示炎癥系統(tǒng)在疾病進展過程的變化趨勢。研究表明〔9〕,在腦出血的動物模型給予抗HMGB1抗體,可明顯抑制體內HMGB1釋放;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在應用抗HMGB1抗體后,可保護血腦屏障,改善腦水腫狀況,小膠質細胞的活化數(shù)量明顯降低,均提示抗HMGB1抗體可明顯改善鼠的腦出血狀況。
CRP作為一個急性期相關蛋白,體現(xiàn)了機體在損傷過程中的保護作用。CRP可通過激活經典補體途徑,促進機體分泌炎性因子,生成多種代謝產物,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參與機體的炎癥反應〔10〕。本研究結果提示CRP在腦出血疾病中存在重要意義,與另一研究結果〔11〕基本吻合,也提示CRP含量在腦出血患者中明顯升高,并且CRP含量隨出血量增高而隨之升高。CRP為腦出血的始動因素,其含量與疾病密切相關。
4 參考文獻
1李小華.腦出血微創(chuàng)置管吸引術對老年腦出血患者血清IL-6、TNF-α和hs-CRP水平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7):1694-5.
2Higa F,F(xiàn)urugen M,Koide M,etal.Clinical evaluation of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 in Legionella pneumophila pneumonia〔J〕.J Infect Chemother,2014;20(5):289-92.
3Salter ML,Lau B,Mehta SH,etal.Correlates of elevated interleukin-6 and C-reactive protein in persons with or at high risk for HCV and HIV infections〔J〕.J Acquir Immune Defic Syndr,2013;15;64(5):488-95.
4蘇 海,張 毅,陳 皓,等.高血壓腦出血老年患者血漿腦鈉肽變化和腦水腫的關系〔J〕.重慶醫(yī)學,2013;42(25):2975-6,2980.
5王 新,李明軍,張 坤,等.腦出血與小膠質細胞介導的炎癥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3):3268-70.
6李月紅,周洪霞,張宇新,等.NF-κB信號通路對實驗性腦出血大鼠炎癥損傷的調控及羅格列酮的干預作用〔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3;40(24):4539-41,4548.
7祁 玲,劉 強.HMGB1在急性腦梗死患者外周血中的表達及其免疫學作用〔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3;29(11):1186-9.
8潘舒月,青玉鳳,周京國.高遷移率族蛋白B1:自身免疫性疾病重要炎性分子〔J〕.中華臨床免疫和變態(tài)反應雜志,2013;7(2):198-202.
9王登莉.抗高遷移率族蛋白1單克隆抗體對大鼠腦出血損傷的治療〔D〕.吉林大學,2013.
10楊明信,翟寶偉,魏燕妮,等.心可舒對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基質金屬蛋白酶9和C反應蛋白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3;16(24):2893-5.
11金 輝.老年急性腦出血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及動態(tài)變化〔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5):36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