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靜群
【關(guān)鍵詞】小學生 識字 興趣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7A-
0085-02
識字是語文教學的基礎,識字教學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中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但抽象的知識、枯燥的識字教學對于活潑好動、充滿童真的小學生而言,很難激起其學習的興趣。因此,讓識字教學變得富有生趣,能夠帶動學生融入學習氛圍中激活課堂。
一、生活記趣,學在積累
語文是母語教學,在生活中有著得天獨厚的語境優(yōu)勢,盡管隨處可見的文字為學生營造了獨特的文字學習氛圍,但是學生在生活中卻沒有形成觀察、積累的習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會從生活中觀察、積累有趣的文字。
(一)生活是放大的課堂
在生活中,標語、布告欄、書刊中的語言文字無處不在,學生只要用心觀察,隨時都能找到識字學習的機會。同時,教師需要給予恰當?shù)闹笇?,甚至提出量化目標,引導學生主動識字,激發(fā)他們的自主識字興趣。比如學生喜歡觀看電視,其中的廣告語通常朗朗上口,易于學生記憶。教師就可以在每天布置課后作業(yè)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抄錄一兩條印象最深的廣告語。學生在電視畫面的視覺感官刺激下,充分激發(fā)了識字的興趣,并逐漸從中積累生字新詞,這也是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重要途徑。
(二)課堂是濃縮的生活
在課堂教學中,為了吸引學生的識字興趣,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教師也可以在識字教學中融入生活元素。如在講“種”這個字時,教師可以采用卡片教學模式,通過農(nóng)民在田間插秧的圖片形象地展示字義,使語言文字教學由平面變得立體,由抽象變得具體。此外,教師還可以創(chuàng)設組詞、造句等課堂互動游戲,使學生熟悉“種”字的讀音、字義和用法,使學生不但認識了生字,而且活躍了課堂氛圍,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
二、自主識字,妙在激情
識字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小學生認知文字是從被動識字到自主識字的過程,這期間先有量的積累,而后才能實現(xiàn)質(zhì)的轉(zhuǎn)變。教學要實現(xiàn)質(zhì)的轉(zhuǎn)變,首先需要學生養(yǎng)成自主識字的習慣。小學生自我控制力相對薄弱,因此,教師在培養(yǎng)他們的識字習慣時,要特別注重興趣的引導,時常給予他們正面的鼓勵,以激發(fā)他們的識字興趣。
(一)情趣牽引
中華幾千年的燦爛文化都濃縮在方方正正的漢字中。有些小學生感嘆認字無趣,這是因為他們尚未發(fā)現(xiàn)文字的情趣與智趣。識字教學的任務正是要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漢字所蘊涵的智趣,并激發(fā)他們自主識字的情趣。以教學“木”字為例,教師不妨以“組詞”作為情趣牽引,向?qū)W生提問“一個‘木字是什么意思”,“兩個‘木字是什么意思”,進而問“三個‘木字是什么意思”,這樣循序漸進地讓學生在階梯式的提問中體會漢字的內(nèi)蘊,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自主識字興趣。
(二)智趣啟動
興趣能夠激發(fā)學生自主識字的求知欲,促使學生大腦皮層保持興奮的狀態(tài),保持敏捷的思維能力,而智趣也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手段。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時,通過設計豐富的教學內(nèi)容和新穎的學習形式,可以使教學變枯燥為生動,點燃學生的識字熱情,讓學生保持旺盛的學習動力。在課堂上,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填字的智力游戲,仍以“木”字為例,教師板書“木+木=(),木+林=()”,先由學生自主填空,教師接著引導學生模仿板書例子舉出其他由字根重疊組合而成的漢字。學生列舉出了“水”和“火”字的組合,還有一些學生想到了“一”字的組合等。這一填字游戲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漢字的智趣,激發(fā)了他們自主識字的熱情。
三、探究字理,貴在啟發(fā)
從認知能力的發(fā)展過程來看,小學生識字能力分為泛化、初步分化和精確分化三個階段。在生活中攫取元素認知文字是識字能力的泛化,而運用情趣牽引學生自主識字則初步實現(xiàn)了識字分化,接下來則需要啟發(fā)學生探究文字的音、形、義,以達到深入理解的程度。
(一)啟發(fā)探究聯(lián)想
探究字理是學生識字能力的提升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習目標要求學生積累一定的識字量。表意文字往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字理,可加深學生對字理、字義的理解,強化記憶,內(nèi)化知識。比如教學“筆”這個字時,教師在教學中可通過實物展示使學生對新字有直觀的認知,以便于探究字理。如教師在啟發(fā)學生認知“筆”字的構(gòu)成時,有學生認識到筆是由竹子加毛做成的,所以“筆”這個字才會上部分是“竹”下部分是“毛”。對于部首組合而成的合體字,學生也可以用這樣的探究方法記憶文字,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另外,在啟發(fā)探究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擴詞聯(lián)想,如由“筆”字聯(lián)想到“鉛筆”“鋼筆”和“毛筆”等詞,鞏固學生對字理的探究認識。
(二)挖掘探究樂趣
要培養(yǎng)學生探究字理的習慣,還需啟發(fā)學生挖掘探究識字的樂趣。比如學生在探究“筆”字的字理和字義時,教師可從字形出發(fā),啟發(fā)學生以義會意,再以組詞的形式啟發(fā)學生產(chǎn)生與“筆”相關(guān)的聯(lián)想。學生在跟隨教師學習的過程中,既學到了文字所蘊涵的文化底蘊,又體驗到探究字理的樂趣。從認知過程來看,教師的啟發(fā)將抽象的文字變得形象化,便于學生用感性思維去理解。學生在探究識字樂趣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獲得文字審美情操,培養(yǎng)了學生的分析能力、探究能力。
四、合作互動,贏在氛圍
語言學習需要語境,“語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指的就是課堂教學氛圍。小學生天真活潑,實踐教學中抽象苛板的教學方式無法吸引他們的興趣,教師采取灌輸式的教學往往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可運用合作學習的方式營造活潑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提高識字能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一)互動游戲
課堂互動游戲具有具體、直觀、形象化等特點,是促進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互動游戲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比如在低年級學生的卡片游戲教學中,教師可根據(jù)課文生字舉出相應的卡片,由學生讀出卡片上的文字,說出文字的含義。如教師舉出一張綠油油的草地和百花盛開的圖片,讓學生讀出卡片上的“春”字,并說出卡片上畫的是什么,自己印象中的春天是什么樣子的。教學通過識讀游戲活躍了課堂氛圍,使學生在互動過程中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識讀能力,有效地提高了識字教學的效率。
(二)小組競賽
在識字合作學習中應用得更為廣泛的是小組競賽。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完成填字、組詞、造句等游戲,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提升了識字的能力。比如在課堂上分組進行組詞競賽,由教師挑選一個生字,由小組成員輪流進行組詞接龍游戲,答不上來的小組將被要求講出這個字的含義。比如“云”字,可組成“白云”“云朵”等,哪個小組沒能接著往下組詞,則被要求說出“云”字的含義。這種形式的互動活動加深了學生對“云”字的理解,達到“溫故知新”的教學目的。
識字學習是一個不斷探究的過程,既需要毅力,又少不了激趣牽引。在識字教學中,無論教師引導學生從生活元素中尋找識字機會,還是通過營造課堂教學氛圍、采取小組合作教學的方法,啟發(fā)學生自主識字、自主探究字義與字理,其目的都是通過多元化的識字教學方法,讓小學生在認知發(fā)展過程中,奠定堅實的文字積累基礎。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