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真 陳琦
腦梗死屬于“缺血性腦血管疾病”, 是一種高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疾病, 占腦血管疾病的 75%, 嚴重威脅著中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1]。缺血性腦卒中10%是嚴重的單側大面積的腦梗死, 大面積腦梗死通常指頸內動脈主干, 大腦中動脈主干或皮層支的完全性缺血性卒中, 引起大面積腦梗死的因素較多, 好發(fā)于老年人, 男性多于女性[2]。腦梗死內科治療原則是改善局部供血, 降低缺血程度, 減輕腦水腫, 主要治療是脫水降顱壓、溶栓、神經保護。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本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大面積腦梗死患者50例,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治療組, 觀察組采用常規(guī)內科方法治療, 治療組進行動脈內溶栓治療。觀察組30例, 其中男14例, 女16例, 平均年齡(56.7±15.6)歲;治療組20例, 其中男12例, 女8例, 平均年齡(48.74±16.4)歲, 兩組患者均為急性起病, 于發(fā)病24 h內到醫(yī)院就診。納入標準:在CT和(或)MRI上顯示梗死面積大于一側大腦中動脈的供血者的1/2~2/3, 即診斷為大面積腦梗死。本研究患者均符合大面積腦梗死的入選標準。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都入住到神經內科重癥監(jiān)護室,對不同病情的具體情況采取個體化的治療方法, 采取正常的血樣檢驗, 包括血脂、血糖、肝腎功能和免疫學、抗HIV和梅毒抗體等檢查。
1.2.1 治療組 對于符合超早期動脈溶栓標準的20例患者,在發(fā)病6 h之內進行血管造影的檢查結果表明, 20例患者中,有5例是頸內動脈主干閉塞, 2例是大腦中動脈M1段閉塞,左椎動脈起始段閉塞和基底動脈主干閉塞各1例。根據不同的閉塞血管部位, 進行動脈內溶栓, 注入25萬~75萬U的尿激酶, 在術后給予抗凝、抗血小板的治療。
1.2.2 觀察組 對于不符合超早期動脈溶栓標準的30例患者進行常規(guī)的內科治療, 并且加強護理, 采取對癥治療的方法, 并且保持呼吸的通暢, 進行長期持續(xù)的心電監(jiān)護, 維持穩(wěn)定的心肺功能和水電解質, 并且堅持血氧飽和度。同時采用20%的甘露醇、速尿和10%的甘油果糖來降低顱內壓,減輕腦水腫, 將血漿滲透壓維持在300~320 mosm/L的范圍。采用抗生素和制酸藥物進行預防, 并且控制血壓血糖, 有抽搐現象的患者行抗癲癇治療。
1.3 評價方法 患者入院時、發(fā)病48 h行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SSH)評分及Glasgow昏迷量表(GCS)評分。隨訪發(fā)病3個月Barthel指數(BI)評分, <60分為重度殘疾,60~70分為中度殘疾, 71~99分為輕度殘疾, 100分為無殘疾。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形式表示, 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形式表示, 實施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在入院時的NISSH、GC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經過不同的內科治療后,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動脈溶栓組存活18例, 常規(guī)內科治療存活13例, 動脈溶栓組存活率高, 兩組死亡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BI評分低于治療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NISSH、GCS、BI評分( ±s, n)
表1 兩組NISSH、GCS、BI評分( ±s, n)
注:與觀察組比較, aP<0.05, bP>0.05
組別 例數 NISSH(分) GCS(分) 存活例數 生存者BI(分)入院時 48 h后 入院時 48 h后治療組 20 15.71±6.2b 8.4±2.1a 7.5±2.6b 10.2±3.5a 18a 86.4±10.5a觀察組 30 16.1±6.4 15.7±6.3 7.4±3.8 6.8±3.8 13 61.7±11.6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腦梗死通常分為原發(fā)性腦梗死及繼發(fā)性腦梗死兩類[3],常以心腦疾病作為發(fā)病誘因, 其中以心源性栓子的發(fā)病率最高。臨床上常出現腦水腫和腦出血等合并癥, 繼發(fā)出現顱內高壓癥狀[4], 合理有效的內科治療對腦梗死患者的治療有重要意義。大面積腦梗死早期確診非常重要, 24 h之內CT無梗死灶, 但仔細閱片??砂l(fā)現早期征象, 如大腦中動脈密度增高、腦池變窄或消失、病變部位、范圍與閉塞血管供血區(qū)一致等[5]。當發(fā)現早期征象時, 要通過脫水把顱壓降低, 間斷給予速尿。CT早期征象出現后禁用溶栓治療, 以便減少梗死后出血的發(fā)生率。早期發(fā)現、及時給予規(guī)范治療, 可以明顯改善預后。采用內科治療手段, 促進血栓的早期溶解, 防止再發(fā), 挽救尚未形成永久損害的腦組織。
[1]劉德平.腦梗死內科治療 68 例.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3):7.
[2]林鵬.大骨瓣減壓術治療大面積腦梗死的臨床研究.中南大學碩士論文, 2009:16.
[3]韓安國, 楊樹茂, 文建山, 等.重型顱腦損傷合并大面積腦梗塞的臨床研究.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 2007, 12(7):434-435.
[4]張亞波.重型顱腦損傷后大面積腦梗死的治療分析.中國醫(yī)學,2009, 6(28):54-55.
[5]安樂紅.超早期大面積腦梗死24例CT影像學分析.中國誤診學雜志, 2008, 6(18):4500-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