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翠茹 張金喜 郭家奎 王立存 王 晶 王秀娟 付凱麗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腦病針灸部,天津 300150)
目前阿爾茨海默病(AD)的治療缺乏有效的藥物和方法。本研究旨在觀察頭針和體針結合調神益智針刺法治療輕度AD患者的療效。
1.1一般資料 收集自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門診輕度AD患者36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18例。其中治療組:男7例,女11例,AD病程平均(1.40±0.62)年,平均年齡(73.44±3.37)歲,平均受教育年限(8.42±1.31)年,合并高血壓12例、糖尿病8例、冠心病15例,MMSE評分均值20.93±1.54,阿爾茨海默病評估量表認知部分(ADAS-cog)評分均值51.21±5.97;對照組:男8例,女10例,AD病程平均(1.29±0.81)年,平均年齡(74.21±2.68)歲,平均受教育年限(9.15±1.48)年,合并高血壓10例、糖尿病10例、冠心病14例,MMSE評分均值20.74±1.83,ADAS-cog評分均值51.35±5.04。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排標準 ①符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DSM)-Ⅳ和美國國立神經病、語言交流障礙和腦卒中研究所-老年性癡呆及相關疾病學會(NINCDS-ADRDA)診斷標準中“可能”AD的標準;②年齡65~80歲,小學以上文化;③缺血指數量表(HIS)≤4 分;④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7分;⑤臨床癡呆評定量表(CDR)=1.0;⑥入選者和(或)其監(jiān)護人簽署知情同意書。以下情況排除:①血管性癡呆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癡呆;②過敏體質或已知對鹽酸多奈哌齊(安理申)或者鹽酸哌啶衍生物過敏;③有干擾認知功能評價的病癥,如失語、偏癱等;④有暈針情況;⑤心律失常。
1.3治療方法 ①治療組采用調神益智針刺法,取穴:百會、四神聰、內關(雙)、三陰交(雙)操作:選用華佗牌28~30號1.5~2寸一次性無菌毫針,穴位局部常規(guī)消毒后進針,百會、四神聰采用自后向前方向平刺,刺入約15 mm左右;內關、三陰交采用直刺,各穴刺入得氣后連采用接G6805-11型電針治療儀,同側“三陰交”穴、“內關”穴為配對電極(其中三陰交穴接負極,內關穴接正極),選用連續(xù)波,頻率為80~100次/s,刺激強度以患者能耐受為度,通電30 min,1次/d,6次/w。②對照組 予口服安理申〔衛(wèi)才(中國)藥業(yè)有限公司,5 mg/片〕,5 mg/次,睡前服,1次/d。③療程及隨訪。自入組之日起,均停用其他益智藥物及治療,連續(xù)治療12 w,隨訪至治療結束后12 w。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及隨訪結束時評價。
1.4評價指標 以MMSE、ADAS-cog評定認知功能、ADL評定生活能力,評價其不同隨訪時點各指標變化情況。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t檢驗和χ2檢驗。
1.6療效評價標準 ①智能狀態(tài)和記憶功能評定以MMSE、ADAS-cog總分計,分別比較組內治療前后分值變化及比較組間總分增分值。②認知功能療效評定以ADAS-cog治療前后分值減低率計算,采用尼莫地平法計算療效指數〔3〕。療效指數=(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治療前×100%。顯效≥20%;12%≤有效<20%;~12%≤無效<12%;惡化<~12%。③生活能力以ADL總分變化計,兩組作自身前后及組間對照。
2.1兩組治療前后MMSE、ADAS-cog及ADL評分情況 組內MMSE及ADAS-cog等認知功能評分治療后均較治療前改善(P均<0.05);治療后ADL評分略低于治療前,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治療后ADAS-cog評分改善中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MMSE評分及ADL評分兩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均>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MMSE、ADAS-cog及ADL評分比較
2.2兩組ADAS-cog評分比較 ADAS-cog評分差異不明顯(χ2=2.93,P>0.05)。見表2。
表2 兩組ADAS-cog評分比較〔n(%),n=18〕
2.3隨訪結果 隨訪至治療結束后12 w,兩組MMSE及ADL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均>0.05),治療組ADAS-cog認知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結束后12 w MMSE、ADAS-cog及ADL評分比較
百會穴位居顛頂部,其深處即為腦之所在;且百會為督脈經穴,督脈又歸屬與腦。此外,根據“氣街”理論,“頭氣有街”、“氣在頭者,止之于腦”(《靈樞·衛(wèi)氣》),即經氣到頭部(手、足三陽)都聯(lián)系于腦。根據“四海”理論,“腦為髓海”。楊上善注說“胃流津液滲入骨空,變而為髓,頭中最多,故為海也。是腎所生,其氣上輸腦蓋百會穴,下輸風府也”??梢?,百會穴與腦密切聯(lián)系,是調節(jié)大腦功能的要穴。百脈之會,貫達全身。頭為諸陽之會,百脈之宗,而百會穴則為各經脈氣會聚之處。穴性屬陽,又于陽中寓陰,故能通達陰陽脈絡,連貫周身經穴,具有醒腦開竅、安神定志、升陽舉陷、通督定癇之效。現代研究表明針刺百會穴可顯著提高時間定向、空間定向和圖形描記能力,尤長于改善注意計算、短程記憶和其個性改變〔4〕。四神聰為經外奇穴,《太平圣惠方》載“神聰四穴,理頭風目眩,狂亂瘋癇,針入三分”,有安神寧心的功效。內關穴屬心包經絡穴,聯(lián)系三焦,通于任脈,會于陰維,是八脈交會穴之一,具有益氣養(yǎng)心、寧神定志、調神開竅之功。三陰交為足三陰經交會穴,足部的三條陰經中氣血物質在本穴交會,有健脾安神、調肝補腎作用。諸穴合用,共奏調神益智之效。
本結果初步提示,調神益智針刺對AD患者的認知改善有優(yōu)勢。隨訪時,治療組在ADAS-cog評價總體水平上仍顯示略優(yōu)于對照組可能與針刺效應〔5〕延續(xù)有關,通過針刺這種非特異性刺激激發(fā)或誘導體內固有的調節(jié)系統(tǒng),使失調、紊亂的生理生化過程接近或恢復正常。
AD是一種異質性疾病。AD在多種因素(包括生物和社會心理因素)的作用下發(fā)病,涉及人體多個系統(tǒng),認為治療AD需從多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干預治療。而中醫(yī)經絡系統(tǒng)通過其溝通聯(lián)系、運輸滲灌氣血作用及經氣的感受和負載信息的作用,對各臟腑形體官竅的功能活動進行調節(jié),促使人體功能活動,恢復人體陰陽平衡協(xié)調狀態(tài),可作為AD的多系統(tǒng)、多環(huán)節(jié)、多靶點綜合治療的選擇,而發(fā)揮經、穴的臨床療效。該觀察樣本量較少,尚需進行多中心、大樣本臨床觀察。
4 參考文獻
1吳 江.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297.
2Goedert M,Spillantini MG.A century of Alzheimer’s disease〔J〕.Science,2006;314:777-81.
3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Diagnostic and sta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4th ed(DSM-Ⅳ)〔M〕.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1994:143.
4黃 泳,陳 靜,Win Moe Htut,等.百會、人中、神門治療血管性癡呆的比較研究〔J〕.江蘇中醫(yī)藥,2005;26(3):11-4.
5胡雯雯,李桂蘭,郭 義.針刺效應與反應〔J〕.吉林中醫(yī)藥,2009;2(3):2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