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瑞芳
(蘭州石化總醫(yī)院檢驗科,甘肅 蘭州 730060)
腦梗死是因腦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導致的局限性腦組織缺血、缺氧而出現(xiàn)的腦組織壞死或軟化,在老年人群中發(fā)病率高,致殘率及致死率高。近年來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癥是腦梗死發(fā)病的獨立危險因素〔1〕。本研究通過測定老年腦梗死患者血清Hcy、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旨在探討Hcy在腦梗死發(fā)生的可能機制,從而為腦梗死的早期預防及治療提供依據(jù)。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腦梗死患者115例作為病例組。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納入標準:①年齡>60歲;②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疾病學術(shù)會議制定的腦血管疾病的診斷標準〔2〕;③發(fā)病72 h內(nèi)入院。115例患者中男69例,女46例,年齡61~75〔平均(65.9±10.3)〕歲,所有患者均為首次發(fā)病,并均經(jīng)顱腦CT或MRI檢查確診。排除既往有肝腎功能不全、甲狀腺疾病、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房顫及其他臟器功能不全及服用B族維生素史者。同時選取同期我院健康體檢的正常人群6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齡61~75〔平均(62.4±14.9)〕歲。兩組平均年齡、性別構(gòu)成、飲食習慣等一般情況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標本采集 所有對象(腦梗死組患者于發(fā)病72 h內(nèi))均過夜禁食12 h,抽取清晨空腹肘靜脈血5 ml,及時分離血清。
1.3測定方法 在日立7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上檢測Hcy、SOD,試劑盒由北京九強生物公司提供,Hcy用循環(huán)酶法,SOD用鄰苯三酚比色法,TNF-α、IL-6用雙抗體夾心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FA)測定,試劑盒由武漢博士德生物有限公司提供,嚴格按試劑盒說明書操作。
1.4判定標準 Hcy參考范圍為15~20 μmol/L。以血清Hcy>20 μmol/L定義為高Hcy血癥。
2.1兩組血清Hcy、TNF-α、IL-6、SOD水平的比較 病例組血清Hcy、TNF-α、IL-6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而病例組血清SOD水平較對照組顯著降低(均P<0.01)。見表1。
2.2Hcy與TNF-α、IL-6、SOD的相關(guān)性分析 病例組血清Hcy水平與TNF-α、IL-6均呈顯著正相關(guān)(r=0.561、0.728,均P<0.05),與SOD呈顯著負相關(guān)(r=-0.671,P<0.01)。
表1 兩組血清Hcy、TNF-α、IL-6、SOD水平比較
缺血性腦卒中的發(fā)病率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jié)構(gòu)的改變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而逐年提高,特別是在老年人群中,有著更高的病死率及再發(fā)率。研究〔3〕表明,頸動脈硬化斑塊形成并斑塊破裂是缺血性腦血管病發(fā)生的重要病理基礎及重要危險因素,1969年McCully提出了Hcy血癥可能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性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從而確立了Hcy與腦血管病的關(guān)系。
目前對于高Hcy血癥誘發(fā)腦梗死的具體機制尚不清楚,可能通過以下幾點實現(xiàn):①促使氧自由基的生成損傷血管內(nèi)皮細胞,導致血管內(nèi)皮功能的失調(diào)〔4〕,舒張反應減弱,從而使小動脈易于栓塞;②通過影響凝血及纖溶系統(tǒng),影響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謝,促進血管平滑肌的細胞增生〔5〕;③與載脂蛋白B形成致密復合物,易于被血管壁巨噬細胞吞噬,導致血管壁脂肪堆積,形成泡沫細胞,進一步加重動脈粥樣硬化〔6〕;④通過改變內(nèi)皮細胞抗血栓特征,改變血液成分如血小板、凝血因子、抗凝血成分,導致血栓前狀態(tài)〔7〕。多項研究表明,機體局部或全身的炎性反應及氧化應激參與了急性腦梗死的發(fā)生及發(fā)展過程〔8〕,特別是在急性腦梗死發(fā)生早期,多種炎性因子呈現(xiàn)“瀑布式”激活及釋放〔9〕,從而加重缺血性腦組織的損傷,使病情加重。因此,通過研究血Hcy與多種炎性因子、氧化應激指標的關(guān)系,將可能為機體炎性及氧化應激狀態(tài)提供評估依據(jù),為病情的評估及治療效果提供指導。
TNF-α、IL-6是重要的炎性因子,均為反應機體炎癥的指標,可增加白細胞的炎性滲出,促進炎癥介質(zhì)的釋放,具有促炎作用。SOD是體內(nèi)重要的抗氧化酶,能有效的捕捉和清除體內(nèi)過量的超氧陰離子,阻斷和防止由超氧陰離子所引發(fā)的一系列自由基反應,維持體內(nèi)氧化和抗氧化動態(tài)平衡,保護細胞膜免受氧化和脂質(zhì)過氧化損傷。因此,通過檢測SOD含量可評估氧化應激反應對內(nèi)皮細胞損傷的嚴重程度。本研究結(jié)果說明急性腦梗死發(fā)生后機體促炎因子釋放增加,從而加重局部或全身的炎癥損傷。而且提示急性腦梗死患者機體存在氧化應激狀態(tài)。另外血清Hcy水平的增加可能參與了機體的炎性反應與氧化應激反應,其機制可能與抑制機體抗炎因子及抗氧化因子的合成,增加促炎因子的釋放有關(guān)。因此,通過觀察血清Hcy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急性腦梗死的組織損傷程度,從而為急性腦梗死的病情及治療提供評估依據(jù)〔10〕。
綜上,高Hcy血癥可能通過介導機體的炎性反應及氧化應激參與了急性腦梗死的發(fā)生發(fā)展,通過檢測血Hcy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機體的炎癥狀態(tài),從而為急性腦梗死的早期預防及治療提供依據(jù)。
4 參考文獻
1趙 軼,李焰生.無癥狀性腦梗死患者危險因素的隨訪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5(3):291-4.
2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shù)會議.腦卒中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標準(1995)〔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1996;29(6):381.
3馮亞利.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與腦梗死的關(guān)系及相關(guān)危險因素分析〔D〕.鄭州:鄭州大學碩士論文,2012.
4甄攀攀,蔣東橋,王 雯,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與血管內(nèi)皮細胞凋亡〔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0;12(7):655-7.
5李 燕,張春來,盧 峰,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對平滑肌細胞的氧化損傷〔J〕.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2012;33(2):251-4.
6劉曉軍,蔡東聯(lián),曲 丹,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對大鼠血管內(nèi)皮功能和抗氧化系統(tǒng)的損傷作用〔J〕.腸外與腸內(nèi)營養(yǎng),2009;16(1):7-11.
7蘆 璐,房淑欣,高 陽,等.腦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栓狀態(tài)與臨床療效的關(guān)系〔J〕.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12;35(33):50-1.
8郭正良,傅 毅,辛曉瑜,等.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ox-LDL、TGF-β1和VCAM-1的檢測〔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6;26(11):1274-6.
9胡月華.抗炎和促炎因子失衡在顱內(nèi)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患者中的作用研究〔D〕.重慶:第三軍醫(yī)大學碩士論文,2011.
10張 妍,杜新芳,劉保軍,等.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鐵蛋白及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測定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10;33(25):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