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仁愛婦產醫(yī)院,江西 南昌 330025
健康教育路徑在69例子宮切除患者中的應用
匡衛(wèi)紅
南昌仁愛婦產醫(yī)院,江西 南昌 330025
目的探討針對子宮切除患者開展健康教育路徑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本院婦產科收治的子宮切除術13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69例,對照組僅給予常規(guī)健康教育方法,實驗組患者應用健康教育路徑開展日常宣教工作,觀察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患者住院時間明顯縮短,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降低,護理滿意度明顯提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子宮切除患者開展健康教育路徑,能夠有效提高護理服務治療,避免手術不良事件,值得推廣應用。
子宮切除;健康教育路徑;應用效果
臨床護理路徑是當前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新型模式,通過對病患治療、護理、檢測及康復等多過程進行針對性的方案制定,并依據不同時間給予不同的工作重點,保證護理資源的節(jié)省以及護理服務質量的提高[1]。本次研究針對69例子宮切除患者采用了健康教育路徑模式,顯著提高了干預內容的連續(xù)性與有效性,現將開展方法與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中138例子宮切除患者均為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婦產科所收治,隨機將樣本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69例。實驗組樣本平均年齡(46.7±3.2)歲,原發(fā)病為子宮肌瘤者45例,頑固性功能性子宮出血者17例,子宮腺肌癥7例;對照組樣本平均年齡(46.4±3.0)歲,原發(fā)病為子宮肌瘤者43例,頑固性功能性子宮出血者16例,子宮腺肌癥10例。兩組樣本的臨床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健康教育干預,主要由病患的責任護士開展圍術期的健康教育工作。實驗組患者采用健康教育路徑進行干預,首先成立健康教育小組,其中包括責任醫(yī)師、責任護士與護士長,以手術各階段的護理要求為準,制定系統(tǒng)化教育方案。實施過程中護士長定期開展效果監(jiān)察,掌握教育工作實施的具體效果,及時發(fā)現潛在問題,及時給予糾正。其具體內容如下:①入院后首日:護理人員主動告知患者醫(yī)療環(huán)境、醫(yī)護人員、責任護士、主治醫(yī)生和醫(yī)院相關制度等詳細信息,幫助患者盡早進入患者角色,同時,對患者進行疾病相關臨床病癥、治療準備、心理準備以及其他注意事項等方面的宣傳教育,可選用口頭教育、座談會或者印刷并分發(fā)健康教育手冊的方式進行。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并收錄患者病情資料,做好病情評估,為接下來的治療及護理提供參考依據。②術前干預:在入院后3天左右,連續(xù)開展健康教育宣傳,內容增加手術必要性、時間、方式、安全性、責任醫(yī)生、護士、麻醉、注意事項等,幫助患者對手術擁有一個初步認識,消除內心的恐懼和擔憂,爭取患者的理解并配合護理人員積極開展術前準備工作,其中包括:禁食、陰道準備、術后活動及翻身等,必要情況下,可進行模擬示范。③術后干預:主要包括術后體位、協助翻身、正確飲食、適量活動、延續(xù)健康教育和其他注意事項等指導,針對患者情況給予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一般幫助患者采取最舒適的仰臥位,也是最利于病情恢復的體位,酌情協助患者下床進行小幅度活動,在促進病情恢復的同時也能起到調節(jié)身心的作用,在飲食上控制糖分攝取,以流食為主視腸胃恢復情況逐漸恢復飲食。另外,護理人員需要密切關注患者病情及各項生命體征變化,全面掌握并告知患者用藥目的、導尿管注意事項等,指引患者配合護理。④出院前:指導患者出院后需要注意的用藥標準、復診時間、運動及飲食調整、性生活的注意事項等,尤其要注意陰道流血情況,保持陰部衛(wèi)生,在防止感染的同時,觀察自身異樣,如遇特殊情況立即與醫(yī)院取得聯系,針對病癥展開診斷及治療。醫(yī)院護理人員也將定期對出院病患展開家庭隨訪或電話隨訪工作,詳細記錄患者的病情恢復進程,評估有無其他并發(fā)癥發(fā)生,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手術患者的住院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以及護理滿意度,其中護理滿意度采用臨床問卷方式收集信息。
結果表明,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患者住院時間明顯縮短,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降低,護理滿意度明顯提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患者的住院時間、并發(fā)癥與護理滿意度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臨床路徑模式是當前臨床護理中的新型措施,其主要目的是提高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2],進而增加院內護士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保證宣教效果的同時也降低了護理資源的浪費。閆素玲等[3]在子宮切除手術中采用該種干預方式,顯著提高了臨床護理效果。本次研究針對69例子宮切除患者也開展了健康教育路徑干預,在實施過程中詳細制定圍術期的護理要點,根據不同時間給予相應措施,并在實際開展中增加效果監(jiān)察,適時修改既定方案,獲得了顯著的臨床效果。干預結束后,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患者住院時間明顯縮短,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降低,護理滿意度明顯提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臨床健康教育路徑通過提高病患對疾病與手術的了解程度,顯著提高了術后恢復效果,降低了住院時間與并發(fā)癥發(fā)生機率,促進了醫(yī)護關系和諧發(fā)展,能夠顯著提高臨床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針對子宮切除患者開展健康教育路徑,能夠有效提高護理服務治療,避免手術不良事件,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1]張繼梅,徐鳳,王敏,等.臨床路徑在全子宮切除術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0,8(5):612-613.
[2]辛麗.臨床路徑健康教育模式在子宮肌瘤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2012,17(9):161-163.
[3]閆素玲,多運蓮,張莉.健康教育路徑在子宮切除患者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2):40-41.
R713.4+2
A
1007-8517(2014)17-0101-01
2014.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