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第二中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095
自擬下氣散結湯治療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35例臨床觀察
高海利郭少芬陳高峰李壽杰
廣東省第二中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095
目的探討“下氣散結湯”治療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70例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35例采用多西他賽聯(lián)合順鉑方案化療進行治療,觀察組35例在化療基礎之上,再予“下氣散結湯”進行治療,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價分析。結果兩組治療有效率比較,對照組為34.29%,觀察組為65.71%,差異顯著(P<0.05)。不良反應比較,觀察組骨髓抑制發(fā)生率45.71%,消化道反應發(fā)生率42.86%,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有顯著差異性(P<0.05)。結論“下氣散結湯”結合化療治療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可以增效減毒,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下氣散結湯;多西他賽聯(lián)合順鉑;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臨床觀察
隨著近年來肺癌發(fā)病率和死亡率的迅速上升,受到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據有關數據調查顯示,全世界每年新發(fā)的肺癌病例接近于120萬[1],且大多數患者在肺癌確診時,其已經到了晚期,導致失去手術機會,因此,化療則成為主要的治療手段,但是化療藥物作為細胞毒藥物,用藥毒性較大,患者往往難以承受。所以如何提高臨床療效就成為臨床探討的關鍵性問題。筆者長期臨床觀察發(fā)現, “下氣散結湯”結合化療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方案治療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資料均源于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間收治的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共計7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35例、對照組35例。入選標準:所有患者臨床資料完善,近3月內均未接受抗腫瘤治療。所有患者均在治療前例行肝功能、血常規(guī)、心電圖、腎功能,各項功能正常。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理分型、臨床分期及卡氏評分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臨床可比性。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情況的比較
1.2 研究方法 按照數字隨機表方法將本組患者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35例,觀察組35例,對照組采用單純化療,觀察組在化療基礎上結合中藥治療,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價分析。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多西他賽聯(lián)合順鉑治療,多西他賽75 mg/m2,d1靜脈滴注,順鉑30 mg/m2,d1-d3靜脈滴注,以21天為一個治療周期;觀察組在化療基礎上結合“下氣散結湯”治療?!跋職馍⒔Y湯”具體組方為:茯苓10g,法夏10g,炙甘草5g,杏仁10g,橘紅10g,白芍10g,何首烏15g,牡丹皮10g,浙貝15g,桃仁10g,全蝎5g,重樓10g。煎煮30min,溫服,每日一劑,早、晚各服一次。辨證加減:肺脾氣虛加黨參、白術、山藥,肺陰虛加麥冬、生地、知母,氣滯血瘀加三七、五靈脂、延胡索,痰熱阻肺加瓜蔞、魚腥草,氣陰兩虛加黃芪、沙參、麥冬。中醫(yī)辨證分型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頒布的肺癌中醫(yī)診療方案。此外,在治療過程中,要求兩組每周例行一次血常規(guī)檢查。
1.4 療效評價標準 根據治療前后胸部CT和MRI測量瘤體大小進行比較。療效評定標誰參照國際通用的WHO實體瘤治療客觀效果判定標準[2],劃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無變化(NC)、惡化(PD)四個等級。完全緩解(CR):所見腫瘤病變完全消失并至少維持4周以上;部分緩解(PR):腫瘤病灶的最大徑及其最大垂直徑(兩徑)的乘積減少50%以上,并維持4周以上,無新的病變出現;無變化(NC):腫瘤病灶的兩徑乘積縮小50%以下或增大25%以下,無新的病變出現;惡化(PD):腫瘤病灶的兩徑乘積增大25%以上,或出現新的病灶。有效率=[(CR+PR)/(CR+PR+NC+PD)]×100%。
不良反應評價:對兩組病人在治療開始時及其后每周復查一次血分析,以觀察治療藥物對患者骨髓功能的影響,同時觀察消化道反應(惡心嘔吐)情況。具體標準參照WHO抗腫瘤藥物的毒性分級標準[3],如下所示:
表2 WHO抗腫瘤藥物的毒性分級標準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取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兩組均以3周為1療程,治療2療程后評定療效。
2.1 治療有效率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有效率分別為65.17%和32.29%,兩組比較,觀察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下氣散結湯與化療聯(lián)合應用優(yōu)于單純化療,下氣散結湯可以增加療效。具體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瘤體改變的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肺癌化療的不良反應主要為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應,兩組比較,觀察組骨髓抑制發(fā)生率和消化道反應發(fā)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下氣散結湯可以減輕化療的毒副作用。具體見表4和表5。
表4 兩組治療后骨髓抑制的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5 兩組治療后消化道反應的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隨著年齡的增加,肺癌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也隨之上升。由于多數患者在肺癌確診時,其已經到了中晚期,導致失去手術機會,因此化療則成為主要的治療手段,但是化療藥物作為細胞毒性藥物,有效率有限,且毒副作用較大,令患者難以接受。所以,如何提高化療的臨床療效及減少毒副反應,就成為臨床探討的關鍵性問題。
中醫(yī)認為肺癌的發(fā)病過程可以用“痰、瘀、虛”三個字高度概括[4]。由于臟腑虛弱、氣血虧虛,邪毒外侵或內生,致痰、瘀、毒留滯于肺,久羈不祛,凝聚而成。由此可見,肺癌是因虛所致,虛實夾雜,本虛標實之病。所以治療肺癌當以“調臟腑、顧脾胃、散郁結”為治療原則?!跋職鉁笔墙现嗅t(yī)麻瑞亭臨床經驗方。下氣湯處方由茯苓、法夏、炙甘草、杏仁、橘紅、白芍、何首烏、牡丹皮組成。方中茯苓具有健脾滲濕之功效,治在脾而助其升;半夏具有和胃降逆之功效,治在胃而助其降;甘草和中,治在脾胃,助其升降。三味和合而調理后天脾胃,助其氣血生化之源,以扶正抑邪。橘紅、杏仁,入氣分,清理肺氣,化痰降逆;白芍、首烏、牡丹皮,入血分,疏肝升陷,兼以平膽。八味和合而共奏健脾疏肝、清降肺胃、調和上下之功,則胃降而納善,脾升而善磨,肝升而血不郁,肺降而氣不滯,心腎因之交泰,諸臟紊亂之氣機,因而復其升降之常,病可向愈。根據肺癌痰瘀毒結的病理特點,加浙貝、桃仁、全蝎、重樓以化痰祛瘀、解毒散結。
總而言之,“下氣散結湯”結合化療治療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既可以達到預期的臨床療效,而且有利于控制毒副反應的發(fā)生,安全可靠,療效確切,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1]Parkin DM.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in the year 2000[J].LanceOncol,2001,2:533.
[2]周際昌主編.實用腫瘤內科學[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47.
[3]周岱翰主編.臨床中醫(yī)腫瘤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612.
[4]趙紅,張健.從“虛、痰、瘀、毒”論肺癌的病因病機[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9:159-161.
高海利(1980-),男,主治中醫(yī)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醫(yī)結合治療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
R734
A
1007-8517(2014)11-0073-02
2014.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