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建紅
正當齊白石弟子許麟廬的兒女持續(xù)上演著遺產爭奪大戰(zhàn)時,齊老的另一弟子婁師白的遺產官司,也才剛剛落下帷幕。那是一起婁師白遺孀與前妻兒子的遺產爭奪戰(zhàn)。今年9月,婁師白遺孀王立坤起訴婁師白的長子婁述德索要房產折價款一案在北京市三中院二審宣判,法院駁回了王立坤的訴訟請求。
有人戲稱,齊白石的徒孫倒是傳承了齊老的“有性格”。關于齊白石有個“白石畫蝦,十兩一只”的故事,有一個人曾拿了35兩銀子去向齊白石購畫,心想,這老頭必畫四只,豈不賺他半只?第二天,他打開畫卷一看,畫面上只有三只小蝦和幾株水草,在兩株水草之間露出一只蝦尾巴,那蝦頭正扎進水中覓食呢——35兩銀子剛好買了三只半蝦。而齊白石弟子的遺產糾紛不能與齊老賣畫的趣事拿來相提并論,其糾紛背后折射出令人嘆惋的人情冷暖,更多的是一種沉重。
大多數(shù)名門的遺產糾紛都是冷漠無情的?!皺壚拼笸酢蓖趵^業(yè)死后,他的母親與其遺孀展開了遺產爭奪大戰(zhàn),王家分崩離析,其孫女王茜億曾感傷地對媒體表達“沒錢溫馨,有錢孤單”。事實上,每個攤上遺產官司的名門背后,都有一段不足為外人道的隱情。
數(shù)不清的遺產
細數(shù)名人遺產糾紛,首先要提的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遺產糾紛案——民國時期教育總長傅增湘遺產案。
傅增湘是清光緒戊戌年進士,民國時,任教育總長、徐世昌大總統(tǒng)顧問、故宮博物院圖書館館長?!拔逅倪\動”期間,傅增湘因支持北京大學學生和校長蔡元培而被迫辭官,從此脫離官場,潛心收藏古籍、字畫、文玩、??惫偶?。
1950年,傅增湘去世,傅家由長子傅忠謨掌管財產,仍是一個大家庭,沒分家。依靠祖產,傅家仍過著優(yōu)越的生活,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抄家,幾萬件文物被抄走。1971年,國家開始逐步歸還傅家財產,財產一開始由傅增湘長子傅忠謨、長孫傅熹年(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掌管。1980年,長子和傅增湘其余3個兒子的家庭開始分割傅增湘包括千塊古玉在內的遺產,直到1985年3月達成“八五協(xié)議”完全分割完成。
2003年,被排除在“協(xié)議”之外的傅增湘孫女傅玨年偶然得知傅熹年拍賣了兩塊古玉,分別為傅家家藏的古玉龍鉤、獸首蟲身墜,這兩塊古玉拍賣價格高達385萬元。此時,傅鈺年才得知“八五協(xié)議”的存在。傅鈺年認為,伯父一房的子女隱瞞了包括大量古玉在內的巨額祖產,侵犯了包括她在內的多人對祖父遺產的法定繼承權,于2005年向北京市一中院起訴,要求析產并分割祖產。
2010年8月11日,北京市高級法院作出終審判決,駁回了傅玨年等要求重新分割包括千塊古玉在內的祖父遺產的訴訟請求,維持原判。法官表示,距傅增湘去世已達半個世紀,其間,雙方對財產多次分割、捐贈、變賣,“法院已做了大量必要的調查核實工作,但仍無法完全恢復歷史原貌”。
經歷了“文化大革命”被抄走又失而復得、分割、變賣等多番折騰,直到最后,傅玨年等人也沒能搞清,祖父到底留下了多少文物。
因為遺產難以統(tǒng)計,導致遺產分割糾紛難以解決的情況非常多,傅增湘一家就是典型?!斗綀A》記者發(fā)現(xiàn),不少的名人遺產糾紛,都跟“數(shù)不清的遺產”有關。而有些名人遺產,本就是一筆“糊涂賬”。
例如持續(xù)了8年的畫家劉海粟的遺產糾紛,皆因一幅被其女婿拍賣的劉海粟畫作而起,但就這幅畫作而言,一方說是共有的劉海粟的遺產,一方說是劉海粟生前贈送的。到底事實如何,至今還是一個謎。
類似的還有周作人手稿之爭。2012年5月,由周作人撰書、魯迅批校的《日本近三十年小說之發(fā)達》手稿(簡稱手稿)在預展的嘉德2012春季拍賣會上現(xiàn)身,并將被拍賣。周作人孫子周吉宜稱,該手稿系“文革”被抄家時丟失的物品,遂向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追回。至今,這場由周作人“遺產”引發(fā)的拉鋸戰(zhàn)還在持續(xù),其手稿是否歸屬于周作人的遺產,依然難以說清。
近六成名人遺產糾紛起于無遺囑
除了遺產說不清,名人自己留下遺產而又沒有立遺囑,也注定會帶來扯不清的糾紛。
清末首富盛宣懷到臨死,連他自己都不清楚他究竟有多少錢,死后又沒有留下任何遺囑,以致后來遺產分割糾紛迭起,甚至訴諸法庭。
盛宣懷是誰,有些人恐怕不知道,但很多人都知道蘇州有個“留園”。留園是中國著名古典園林,以園內建筑布置精巧、奇石眾多而知名。而留園正是盛宣懷的房產之一。他是清末官員,官辦商人,中國近代政治家、企業(yè)家。1910年,身為郵傳部尚書(相當于交通電信部長)的盛宣懷建議清廷將鐵路收歸國有,激起了大規(guī)模的四川保路運動,而清政府調湖北新軍入川鎮(zhèn)壓,導致武漢空虛,間接促成了武昌起義的爆發(fā)。于是宣統(tǒng)攝政王載灃遷怒于盛宣懷,將其罷官,迫使他遠避日本,清政府遂將盛氏家產查抄沒收。1912年,宣統(tǒng)小皇帝遜位后,盛宣懷千方百計討好袁世凱,請中間人斡旋,終于在上海獲得大部分財產發(fā)還。不久,盛宣懷于1916年4月27日去世。
此后幾十年,因為盛宣懷沒有留下遺囑,關于盛宣懷的遺產分割問題糾紛從未停息。有意思的是,在這場遺產爭奪中,除了盛氏五房子孫爭奪,最大的焦點是當時27歲的七小姐盛愛頤帶頭打官司爭遺產。這也是首例打破中國女子無權繼承遺產舊統(tǒng)、為婦女爭取實際權益的官司。1928年9月5日,上海租界臨時法院開庭,圍觀者甚多,連法律界亦極為重視,許多名律師到庭旁聽。最終,法庭認為盛愛頤擁有與她的兄弟和侄子一樣的權利,盛愛頤應該得到財產。這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起女兒贏得繼承權的案例。
“功夫皇帝”李連杰的大師兄、武打影星王群,因突然離世沒有留下任何遺囑,王群的母親、王群再婚妻子以及王群的兩個兒子也因其留下的一輛小轎車及古董、家具若干等發(fā)生了糾紛。最后在法院的多次調解下,將這份并不豐厚的遺產進行了析產繼承。
根據(jù)《方圓》記者統(tǒng)計的近年來26起備受關注的名人遺產糾紛案中,近六成屬于無遺囑繼承的案件。其中,大多數(shù)名人是因為去世突然,來不及立遺囑。
例如表演藝術家侯耀文。2007年6月23日,處于離異狀態(tài)的侯耀文,在其玫瑰園別墅家中突發(fā)心臟病去世,留下了與兩個前妻分別所生的兩個女兒。兩年后,長女侯瓚將妹妹起訴到北京市西城區(qū)法院,稱因為無法獲知父親的銀行存款等遺產狀況,想借訴訟通過法院查清父親的遺產,然后再進行分割。
侯瓚姐妹“曲線”調查遺產之路后來變得迷霧重重:先是侯瓚質疑伯父控制了父親遺產,后發(fā)現(xiàn)父親生前好友及弟子也取走了父親部分物品和存款。于是,侯瓚要求將妹妹變更為原告,追加了侯耀華、牛成志(侯耀文生前好友)和郭曉?。ê钜牡茏樱┓驄D4人為被告,要求返還及賠償相應遺產。這場豪門官司持續(xù)了一年多,最終各方達成了和解。
與侯耀文一樣,著名畫家陳逸飛、李可染,以及著名商人“新七浦”董事長胡加招、“經營之神”王永慶等,都是因去世突然沒能留下遺囑,身后事麻煩一籮筐。
有遺囑,也不見得會免去官司
不過,即使名人們留了遺囑,也未見得能避免遺產官司。
正為許麟廬遺產案作代理的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易勝華告訴記者,被許麟廬夫人王齡文提交到法庭的許麟廬的遺囑,從始到終都被爭議各方質疑其真假。
因為許麟廬所立遺囑并未經過公證機構公證,立遺囑之時也僅有王齡文及少數(shù)子女在場,沒有留下太多跟遺囑相關的其他影音證據(jù)。所以,許家部分子女堅持認為遺囑可能為假,要求查明真相。易勝華認為,如果查清遺囑為假,還“不排除相關人士以偽證罪被起訴”。
《方圓》記者了解到,許麟廬遺產案中,為了查明遺囑的真實性,許麟廬長子許化杰甚至集合了4個律師團的力量,這些律師團隊里,擅長民事、刑事各領域的應有盡有。
香港明星梅艷芳于2003年12月患宮頸癌去世,她生前立下遺囑,并成立信托基金管理其遺產。當中寫明,其母覃美金每月可領取7萬港元生活費,另贈送170萬港元教育經費予其二哥及姐姐的兒女,供他們讀書至大學畢業(yè),以及將自己的兩處物業(yè)贈予好友劉培基。遺囑還指明,直至覃美金去世,所有資產會扣除開支后捐給妙境佛學會。
這份看上去清晰合理的遺囑,仍然引起了其母覃美金的反對。自梅艷芳去世后,覃美金為了兒女近億港元的遺產纏訟多年,一路上訴至香港終審法院,要求法庭裁定遺囑無效,又先后控告遺囑執(zhí)行人、主診醫(yī)師、遺產受益人等,結果均被法院判決敗訴。2011年5月,現(xiàn)年88歲的覃美金面對終審法院的敗訴裁決,表示未有下一步打算。其兒子梅啟明則稱,會再尋求機會翻案。
現(xiàn)實中,還有的名人去世后,留下了不止一份遺囑,哪份遺囑具有最終效力卻并不清楚,這種情況也容易為后人爭產埋下伏筆。
徐昌霖是20世紀活躍在國內影視舞臺上的著名導演。徐昌霖婚后育有二兒一女,前妻病逝后,其與黃竹琴結婚。
徐昌霖去世后,他的子女打起了遺產繼承官司,爭奪他遺留下的價值80萬的房產。有意思的是,徐昌霖曾先后立過4次遺囑,前三次內容完全一樣,都是將去世后的積蓄和住房歸黃竹琴所有,而最后1999年9月所立的一份遺囑卻表明黃去世后所剩的房產和積蓄歸三個兒女所有。審理期間,黃竹琴的哥哥、姐姐以黃竹琴生前一直由黃家人照顧為由要求以第三人身份參訴,認為徐家三個兒女沒有對黃竹琴進行過贍養(yǎng)和撫養(yǎng),他們無權繼承黃竹琴遺產。
到底哪份遺囑才算數(shù)?根據(jù)我國繼承法的規(guī)定,當被繼承人立有數(shù)份遺囑,遺囑的內容相互抵觸時,以被繼承人最后遺囑為準。法院據(jù)此做出最終判決:被繼承人徐昌霖名下的房產屬于夫妻共同財產,該房產的一半份額由徐昌霖的三個子女平分;另一半則由黃竹琴的哥哥姐姐平分。
遺贈并不輕松
在巨額遺產面前,也有一批繼承者們,以捐獻的方式處置著遺產,為逝者留名。
2012年9月29日下午,國學大師南懷瑾在江蘇吳江市逝世,享年95歲。南懷瑾精通易經、國學和佛學,在兩岸和海內外影響巨大。因為沒有留下遺囑,南懷瑾去世一個多月后,他的子女發(fā)表聲明,表示將屬于子女們的權益全部捐獻,擬成立非營利性公益機構——懷師文化基金會,以此繼續(xù)弘揚南懷瑾的精神與教化,回饋國家社會。
不過,這場關于遺產的捐贈也并不順利,其間官司迭連不斷。最引人矚目的一場官司是南懷瑾次子南小舜與南懷瑾朋友李家三人(李傳洪、李傳洪姐姐李素美和李素美女兒郭姮晏)之間的爭奪。
2013年4月,南小舜起訴瑞安新華書店、復旦出版社,稱兩者侵害南懷瑾在大陸著述的著作權。據(jù)了解,瑞安新華書店出售的是復旦出版社出版的南懷瑾選集,而復旦出版社稱其是與臺灣老古事業(yè)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臺灣老古”)簽訂的合同,而臺灣老古目前的大股東和法人代表就是郭姮晏。除此之外,南懷瑾兒子南一鵬與李家三人還有4件未決刑事案件和1件民事案件。
或者對世事洞明的南懷瑾來說,捐贈遺產是其意愿。但如今,南懷瑾已離世兩年多,關于他的遺產官司卻仍未停息。
事實上,名人捐贈遺產,從來就多有波折。2001年7月6日,國學大師季羨林曾與北京大學簽訂捐贈協(xié)議,分批捐贈自己所藏文物。后來其兒子季承出面澄清,表示季羨林后來否定了這次捐贈。北大否認了季承的這一說法,表示季老的捐贈屬于公益捐贈,按照法律規(guī)定公益捐贈不可撤銷。北大還稱,將采取一切合法手段繼續(xù)追究季承等人非法拍賣北大所受贈的季老圖書之法律責任。
自季羨林去世后,季承就一直與北大協(xié)商,試圖讓對方返還季羨林的藏品,在協(xié)商3年未果的情況下最終付諸法律。除了季承與北大之間的拉鋸外,季老遺產的另一位繼承人,季承姐姐季婉如之子何巍又起訴了舅舅季承,要求確立自己的繼承權。
季羨林的遺產爭奪也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知道各方爭奪的過程中,有誰真正明了季老的遺愿是否如其秘書李玉潔所言,“季老以前說過自己的收藏都捐給北大,不給子女留一分錢”?
復雜而泯滅親情的遺產之爭中,“最難時也不丟掉良知”,季羨林的這句話,不知對繼承者們能否有所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