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靜
2013年8月25日,詩人劉美松攜新書《欠條》來到深圳中心書城舉行發(fā)布儀式,應(yīng)邀前來的還有他的10個“債主”。
要說《欠條》,還得從3年前說起。
2010年4月28日,劉美松急匆匆地驅(qū)車趕往印刷廠,經(jīng)過一個高速公路的收費站時,他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忘記帶錢包了。無奈之下,他拿名片給收費員看,承諾半小時后把錢送回來。收費員相信了他,予以放行。他也不負(fù)信任,半小時后專程返回補繳了過路費。
這次經(jīng)歷讓劉美松很感動。有人說,中國經(jīng)濟日漸變好,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卻日漸減少,這不是一個健康的社會。但他的經(jīng)歷真實地說明,信任仍在。信任與不信任的比例到底是怎樣的?他很想到陌生人中去測試一下。2010年8月25日,劉美松獨自駕車出發(fā)了。陪伴他的是一輛印有“一人一車,身無分文,100天游遍天下”標(biāo)語的私人越野車,以及一些維修工具、帳篷和換洗的衣服。
出發(fā)的第一天,劉美松就遭遇了一個下馬威。由于身無分文,他在深圳的關(guān)口上不了輪渡,船票需要452元錢,無論他怎么說明此行的意義,輪渡一方全當(dāng)沒聽見。在15個小時的等待后,他才在別人的幫助下過了這一關(guān)。這是他旅途中費時最多的一關(guān),差點讓他打了退堂鼓。
從廣東到廣西的一個收費站,收費25元,收費員不放行也不愿借錢給他。劉美松沒辦法,就把汽車的后備箱打開,說:“你自己找,看什么東西能抵25元錢。”結(jié)果,收費員真的在后備箱拿了一個兩百多元錢的水壺,抵了那25元錢。這是整個行程中唯一一次以物過收費站的案例。
劉美松一路借錢都是打借條的。出發(fā)前他特制了一張欠條,欠條一分為二,左邊填寫所欠對象與金額,右邊是他的家庭住址、電話號碼、身份證復(fù)印件。借錢后他馬上就把信息發(fā)給妻子,妻子便會在3~5天內(nèi)匯出錢,還上欠款。雖然劉美松的欠條看上去很靠譜,但溝通之后想借錢還是很不容易的。一次離開云南路過一個叫祥云的收費站時,劉美松找到站長,站長可能心情不好,盡管他說了許多話,但站長就是不理他。無奈之下,他只好在站長的辦公室里坐著。過了一段時間,進來一個男青年,是這個收費站的一名普通員工,知道了他此行的意義后,幫他向其他員工借了錢,總共115元。還有一次進一個加油站,一個加油的小伙子倒是很干脆地借給他220元,但對他的借條將信將疑,說了一句代表了不少人心聲的話:“就在你身上賭一把吧!”
100天,劉美松打出去了222張借條,借款48272.5元,最少的一筆是10元。100天的行程,劉美松做了一個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行程的實際時間為577小時,溝通用時153.7小時(平均每天至少要用92分鐘的時間與人溝通),占行程時間的26.63%;到訪191個加油站,挑戰(zhàn)加油站156個,成功51個,成功率32.69%;挑戰(zhàn)酒店53次,成功16次。
對劉美松來說,100天的行程,他雖然是一個人在路上,但一點兒也不孤獨,身上的那222張欠條,就是222份信任陪伴著他。在《欠條》的后記中,他寫道:“有夢想,不孤獨。”
(摘自《知識窗》)(責(zé)編 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