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萍
摘要:作文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文水平的高低和作文質量的優(yōu)劣直接反映了學生閱讀積累、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的高低。本文將結合作者自身的作文教學經驗,對當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的弊端進行簡要分析,力圖能夠提出富有成效的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弊端解決路徑
作文是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體現,作文教學在對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占據了重要地位。然而,初中生由于知識上的缺乏和視野上的限制,在作文行文過程中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通過教學實踐中積累的經驗,作者總結了當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主要存在的幾點問題。
一、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的弊端
提到作文教學的弊端,就必然涉及“教”與“學”兩個方面。我們在此把二者合而為一進行分析。
1.作文教學仍無法擺脫“任務化教學”和“程序化教學”的影子
所謂的任務化、程序化,是指教師不能充分調動起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不能使他們感情充沛地進入寫作的角色,而是僅僅把作文當做學習的一個必要環(huán)節(jié)。我們常常見到這樣一種現象:教師在作文課開始前并不進行充分的準備或者只做少量的備課工作,就直接在黑板上寫下命題,讓學生來進行寫作。對于初中生而言,他們無法迅速地從課堂模式轉換到思考與寫作模式,所以教師該思考的是學生對命題的理解充分嗎?對所涉及的內容有多少生活積累?對作文的主旨做到心中有數了嗎?對曾經存在的寫作誤區(qū)反思了嗎?如果教師不能在課前給予這些問題有效的解決,那么這節(jié)作文課實際上是沒有效果的。
2.作文教學評價方式單一
在教學中,我們最常見到的作文評價方式就是在學生的作文上直接打分,評分之外最多只會寫上幾句簡單的評語,如“不夠深刻”“舉例較少”“語病錯字過多”等。這樣一種評價方式,一方面以單一的評價標準給學生劃分了三六九等,發(fā)現不了學生自身的天賦和優(yōu)勢,容易造成學生單一的認識方法或價值取向;另一方面無法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深度的剖析,缺乏有針對性的輔導與培養(yǎng),使他們中的大多數依舊停留在原來的作文修養(yǎng)上。
3.學生作文內容的充實度和感情的真實性有待考究
現在社會中存在著一些寫作的虛假化、調侃化和空泛化的苗頭,這也影響了初中生的作文寫作。作者批改學生的作文時,常常發(fā)現學生的作文里總有那么幾段話和網上的語段是一模一樣的;也總有一些學生在行文時不夠嚴肅,把調侃當做活潑,把不端正當做犀利;還有的學生則直接將碎片化的故事或語段放入作文中,看不到行文的連貫性,整篇文章看起來就是一塊勉強拼接起來的布料,體會不到學生真實的情感表達。
4.學生作文表達能力亟須加強
這其實是由學生的思維定式和教師的教學定式兩方面造成的?!靶掳斯伞币辉~的出現,就是社會對當前的語文作文教學弊病的嚴厲批評,即很多學生在興趣不足、重理輕文和不重視寫作鍛煉的情況下,勉強寫出一些語言蒼白的文章。有些教師和學生都存在同一種觀念,那就是“應試”,為了“應試”而制定出固定的寫作框架,為了“應試”而不斷地在框架內堆積辭藻、重復渲染,為了“應試”而忽視掉學生本該有的想象空間和創(chuàng)造能力,最后還是為了“應試”磨滅掉學生的個性和獨立性。在作者看來,這是一種功利主義的心態(tài),教師和學生可能會取得短期的效益,但這對學生的長久發(fā)展是極其不利的。
二、解決路徑
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要采用多種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這樣才能適應新課改以來不斷變化的教學目標和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教學目的。
1.要培養(yǎng)學生積累素材的習慣和能力
目前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無論是感情不充沛還是內容不充實,無論是作文課堂師生互動不夠還是學生行文不連貫,都與學生的平日積累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作者常在課堂上與學生溝通當前最新鮮的新聞資訊,了解他們對這些問題的看法。例如,通過央視關于“你幸福嗎”采訪的討論,讓學生思考幸福的內涵與外延;通過“微博大V事件”的解讀,讓學生展開對社會名人引導輿論走向與自身自律問題的探討;通過對比不同寫作風格的文人著述,使學生了解到自己更適合哪一種寫作風格。這些平日里的課堂鍛煉可以為學生形成積累和思考的習慣奠定基礎,同時也可以為他們的寫作提供資料。
2.提倡對學生的因材施教
作文的批改中教師所作的評語對學生的影響,遠遠高于其他學科。這是因為作文沒有固定的、標準的答案,每一篇文章都是學生個體思想的反映,也是他們寫作水平和積累能力的直接反映。放開教師評語是否存在問題不說,每個教師對學生作文評價的差異就體現了作文輔導的特殊性。在作者看來,除了學生在作文中的三觀需要教師來扶正以外,沒有什么個性是可以被教師所抹殺的。一些教師口中所謂的特立獨行,實際上只是學生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已;一些教師所認為的“不該”和“錯誤”,或許只是由于學生本人的經歷不同所致。初中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屬于他們的天賦和才能仍需更大力的挖掘,教師應該充分看到學生的優(yōu)勢和長處,而非磨滅他們的個性與才華。
3.作文批改方式的變革
傳統的作文批改方式一向是教師單向批改,學生單向接受。這種批改方式縱然可以為學生提供比較專業(yè)的意見與建議,但在激發(fā)學生的自我反思精神上存在著明顯的不足。所以,有一些專家和教師建議將作文批改方式改成在教師詳細批改的基礎上,由學生之間互相批改或者學生自己批改。在作者的教學實踐中其實已經有了這種嘗試,不過建議還是將教師批改放在根本性的地位上,畢竟無論是從思考的深度還是從人生閱歷的積累上,教師都是要比學生豐富很多的。
4.關于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問題
很多教師把提高學生對寫作的興趣放在了作文改革的首要位置上,但據作者的調查(包括家訪和課下學生訪談),很多學生對寫作并不是教師想象的那樣不感興趣。對于中學生而言,即使寫作積累不夠,即使寫作能力尚待加強,但他們對于寫作的熱情依然是有增無減的。寫作是傾訴情感的一種內在需要,就像學生在周記中寫到的那樣:“通過寫東西,我可以把我內心所想傾訴出來,我所看到的、我所理解的、我所感知的這個世界,都在我的筆下變得生動起來。我的生活得到了記錄,我的心情得到了舒緩,我的故事得到了傾聽。寫作時的我,好像和整個世界都有了一個心平氣和的交流?!苯處熆梢栽谄饺展膭顚W生記錄生活、向報社投稿、參加學校組織的征稿活動等,這些都能夠調動起學生的寫作積極性,為他們更好地提高寫作能力提供動力。
綜上所述,要去除現有初中作文教學的弊端,就要從多個方面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革。教師在進行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時,一定要有一個整體作文的教學目標。只要目標性強、針對性足、實踐力夠,作文教學的改革問題就一定會得到有效解決。
參考文獻
[1]陳國華.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現狀與提高策略[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9).
[2]朱學海.淺談新課改下初中語文作文指導的策略[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15).
[3]杜廣銀,王春,李威威.初中語文作文批改情況的調查[J].現代教育科學,2011(4).
[4]王其偉.試論如何提高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質量[J].學周刊B,2011(11).
[5]袁小萍.新課標指導下初中語文作文有效教學思考[J].快樂閱讀(上旬刊),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