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萌萌 閆麗麗 張秀娟
擴宮治療在人工流產術后子宮粘連治療中的臨床療效分析
李萌萌 閆麗麗 張秀娟
目的 分析擴宮治療在人工流產術后子宮粘連治療中的臨床療效。方法 100例人工流產術后子宮粘連的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50例)和對照組(50例)。觀察組給予擴宮治療,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記錄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96.00%,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擴宮治療在人工流產術后子宮粘連治療中的臨床效果明顯, 且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月經量, 在醫(yī)學臨床上值得被推廣和應用。
擴宮治療;人工流產;子宮粘連;療效
子宮粘連是由于人工流產或者病理等原因損傷子宮內膜基底層而發(fā)生的粘連情況, 臨床上表現為閉經、少經、痛經、周期性腹痛以及肛門墜脹等不良癥狀, 嚴重影響了廣大婦女的生活質量和生殖健康[1]。該病常發(fā)生于吸宮或者刮宮手術后, 同時子宮內膜結核、子宮肌瘤剝除術、宮腔感染以及剖宮產術后, 都將導致患者的子宮遭受損傷, 進而出現子宮粘連的情況[2]。為進一步探究人工流產術后子宮粘連的治療方法, 本院對收治的50例人工流產術后子宮粘連患者給予擴宮治療, 并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本院共收治的人工流產術后子宮粘連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50例。其中, 觀察組患者年齡17~42歲, 平均年齡(24.54±3.38)歲;在本院行人工流產術的有8例, 不在本院行人工流產術的有42例。對照組中年齡18~40歲, 平均年齡(23.82±3.13)歲;在本院行人工流產術的有5例, 不在本院行人工流產術的有45例。兩組患者均做過人工流產術, 且手術后臨床表現為月經量減少甚至出現閉經的現象;下腹出現周期性的疼痛, 并伴有或者不伴有排便、排氣困難等癥狀;有少數患者出現里急后重的癥狀。兩組患者在年齡、病史、臨床癥狀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治療。方法為: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的手術, 并解除患者的思想顧慮, 增強對治療的信心, 加強身體鍛煉, 注意勞逸結合, 增加營養(yǎng), 提高機體抵抗力等。
1.2.2 觀察組 給予觀察組患者擴宮治療。具體的操作方法為:先將宮腔探針從患者的宮頸外口向內進入, 當探針進入到患者的宮頸管時便會有阻力出現, 若患者稍微用力就會出現減壓感, 那么當探針擴張后便會有暗紅色或者褐色的血液從宮頸流出;然后再用細的宮頸擴條進入患者的宮腔, 并對其子宮粘連面進行橫掃且分離;最后, 手術結束時在患者的子宮內放置一枚節(jié)育環(huán), 以避免子宮再次發(fā)生粘連, 手術后4~6個月便可將節(jié)育環(huán)取出。通常情況下, 一次手術就可成功, 患者下次月經便可恢復正常, 且腹部疼痛感消失。對于子宮粘連情況嚴重的患者, 手術具有一定的難度性和風險性, 最容易導致子宮穿孔的情況發(fā)生, 而對于這種情況的患者, 最好的治療方法是在宮腔鏡直視的情況下對子宮進行切除, 以保證患者的安全。手術后還應對患者進行抗生素治療,以避免細菌的感染。手術后對患者進行大約3個月的人工周期治療, 以促進其子宮內膜的生長和修復, 預防子宮粘連的再次發(fā)生。
1.3 觀察指標 療效評判標準[3]:①顯效:治療后, 患者下腹疼痛情況已完全消失, 月經量已恢復正常;②有效:治療后, 患者的下腹疼痛情況已明顯好轉, 但月經量還未完全恢復正常;③無效:患者還會出現下腹疼痛的情況, 且月經量未恢復正常??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形式表示, 實施t檢驗;計數資
料以率(%)形式表示, 實施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 經治療后,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96.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 [n(%)]
由于人工流產手術的不規(guī)范操作, 損傷到了子宮內膜的基底層, 使子宮的肌層暴露在外面, 最終導致子宮的前后壁與子宮的內口相互接近靠攏, 同時使被損傷的組織碎片與暴露在外的肌層相互結合, 從而引發(fā)了子宮粘連情況的發(fā)生[4]。近幾年來, 由于無痛人流已廣泛的普及到了人們的生活中,并被大多數人所接受, 通?;颊咴诓恢榈那闆r下, 醫(yī)生容易進行一些不規(guī)范或者不正確的操作方法, 將嚴重損傷患者的子宮壁和子宮頸, 從而引發(fā)子宮粘連的產生[5];另一方面,向患者注射麻醉藥后, 麻醉藥嚴重影響到了子宮的正常收縮,從而導致在刮宮的過程中出血量較大, 常常誤導醫(yī)生以為清宮不徹底, 進而進行過度的清宮操作;同時, 由于麻醉藥的作用醫(yī)生無法通過患者的疼痛感覺來判斷刮宮的深度, 進而導致清宮過度, 最終引發(fā)子宮粘連的產生。子宮粘連能夠嚴重影響女性的生殖功能, 所以對于子宮粘連的治療顯得尤其重要。目前, 臨床上治療人工流產術后子宮粘連的首選方法為擴宮治療, 該治療方法安全且有效。
通過本次臨床治療顯示, 治療后,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96.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 對人工流產術后子宮粘連患者采用擴宮治療, 能夠明顯的改善患者子宮粘連的癥狀, 并且在較短時間內能夠較好的恢復患者的生理功能, 值得在臨床上推廣和應用。
[1] 周德香.擴宮治療在人工流產術后子宮粘連治療中的應用效果.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 2013, 34(11):1603-1604.
[2] 楊淑芳, 姚建敏, 李秀娟, 等.人工流產術后宮腔粘連臨床分析.臨床合理用藥, 2014, 7(1):154.
[3] 林琳.人工流產術后子宮粘連95例臨床表現及診療措施.中外醫(yī)療, 2012(11):73.
[4] 鐘艷萍.人工流產術后子宮粘連28例臨床分析.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 2010, 9(22):1737-1740.
[5] 肖珊, 何秀波.人工流產術后子宮粘連60例臨床分析.求醫(yī)問藥, 2011, 9(3):79.
2014-05-27]
261041 濰坊市婦幼保健院高危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