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乙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7-0064-02
一位教育家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钡拇_,興趣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那么,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高中地理課的興趣呢?
一、營造氛圍,平等交流
(一)師生平等,民主合作。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師敢于蹲下來看學生,這是一種人文關懷。不僅是身體蹲下來,心靈也要蹲下來,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間去,與學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個性發(fā)展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有效地獲取新的知識和能力。惟有師生平等,才能調動起師生合作的積極性,才有利于師生的交流,使課堂真正成為交流的“沙龍”。
(二)學會傾聽,多角度地賞識學生。新課程重視了學科知識的交叉、綜合和滲透,這對于向來“隔行如隔山”的學科型教師來說,的確是一個挑戰(zhàn)。這就要求教師要從一個育人者轉化為學習者,真誠地學會傾聽。同時要關注每一個學生、每一件“小事”,賞識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積極表現(xiàn)。從主觀因素上來說,文科學生的理性思維不強,但是對于地理學科來講是自然地理部分突出了理性思維的應用。使地理又兼有理科的性質,使很多文科生對地理學習感到非常困難。如地球運動這部分難點,是文科中的理科內容,需要學生基本的幾何知識;大氣運動這部分內容需要學生的基本物理知識,但對于基礎較差的文科生來說,更增加了學習的困難。有的學生頭腦中儲存的地理知識幾乎是空白,再加上初中地理部分早已經忘的差不多了,所以有些同學到了高二復習區(qū)域地理的時候,不知道“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也分不清中國的“黃河、長江”,更不用說世界的河流或國家。在這樣的基礎下,一下子要運用地理原理、分析判斷地理事物當然是困難的。這個時候就不能高估學生要根據學生實際進行教學,而要傾聽學生的心聲。
二、圖文結合,有機教學
地圖是地理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圖又是一種特殊的地理教科書,學生可以從地圖上直接獲取許多地理知識,是地理的“第二語言”,中學地理課本中的插圖、地理圖片是課本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圖、照片可以充實和簡化課本有關內容的文字敘述,能達到以圖釋文、圖文結合的目的,教學形象直觀,還有助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能擴大學生的地理視野,創(chuàng)設地理情景,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借助地圖,還可使學生加強對知識記憶的效果。例如,學習非洲的熱帶草原氣候時,學生對熱帶草原缺乏感性認識,難以區(qū)分干、濕兩季的特點??梢杂谩盁釒Р菰坝^圖”指導學生觀察干、濕兩季的自然景色:濕季時,草高茂盛,稀樹青翠(典型樹木:金合歡和波巴布樹),成群結隊的動物中,長頸鹿昂首挺胸,遙望蔥綠遼闊的大草原;干季時,草類凋零,樹木落葉,動物遷徙,草原一片枯黃荒涼的景色。通過觀察掛圖,再聯(lián)系氣壓帶、風帶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guī)律,讓學生認識到那里處在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控制下,濕季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降水豐沛;干季受信風帶控制,降水較少,進而理解了干、濕季節(jié)交替的原因,掌握了氣候的分布規(guī)律及特點。
三、設計略圖,提高效果
在地理教學中,有針對性地設計地理略圖進行教學,有利于學生掌握地理基礎知識,既能抓住特征突出重點,又能培養(yǎng)學生直接學會畫地圖的基本技能。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邊講邊畫,學生邊聽邊記,學生的注意力隨著老師的筆觸和語言自然轉移,做到了視聽結合,頭腦并用,思維集中,印象深刻,便于記憶,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講長江的內容時,老師可在黑板上繪制長江干流略圖,從長江的發(fā)源地繪起,一直畫到入??谔?,先畫干流,給學生講干流像一個不規(guī)則的英文字母W,然后講到哪里就畫到哪里。首先講上、中、下游的劃分,把宜昌和湖口兩地名稱用紅色筆標在干流上;接著講長江的支流,用藍色粉筆從西向東畫出主要支流,邊畫邊講哪些支流在上游,哪些支流在中游;然后講長江上、中、下游的特征,并標注在適當?shù)奈恢蒙希嫌巍八魍募?,水力豐富”,中游“河道彎曲,容易泛濫”,下游“江闊水深,便于航運”。這樣有形有意,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的地理略圖不是靜而是動的感覺,可以特別體現(xiàn)事物的特征,發(fā)展學生的觀察力、注意力和思維力,也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增強了學習地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四、融入生活,體味樂趣
實踐表明,尋找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實例,讓地理從生活中走來,再有目的地將地理問題提煉出來,讓地理知識回歸生活,既能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地理,用“地理”的眼光看待周圍的生活,增強學生生活中的地理意識,又有利于發(fā)掘每個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在你學習累的時候或是空閑的時間里,就多看地圖。地圖冊是我們學習地理最好的工具,有空就看,對整個世界有個整體印象,在對區(qū)域地理進行對號入座,從點到線,再到面甚至是區(qū)域,加深對地圖的理解和運用,掌握上課老師講的自然地理的一些重要原理。最后學會畫圖,要勤于動手經常用手寫,動筆畫,動手制作學具,這不僅使你心靈,還能使你手巧。地理問題回歸生活地理,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為此我們要創(chuàng)設運用地理知識的條件給學生以實際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新學知識的鞏固理解。在教師的引導啟發(fā)下,學生就能自己找到答案。讓學生運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既對地理內容進行了拓寬,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的課堂的活力,同時也達到學習地理的最終目的。
(責任編輯 全 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