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 向紅
賞識教育是近年來倡導的一種新型教育方法和理念。早在1918年,德國教育家卡爾·威特根據(jù)教子成功的經(jīng)驗,寫下了《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他認為:孩子只有充滿信心,才能在未來的人生中面對一切挑戰(zhàn),才會擁有幸福的人生;信心從何而來,來源于父母有效的夸獎。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認為,人類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層次的需求就是對尊重的需求。賞識教育是依據(jù)人們渴望得到賞識的本質(zhì)需求,教育者對受教育者施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勵、寬容、提醒的一種新興的教育模式或教育理念。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加德納的多元智力框架中相對獨立地存在著七種能力:言語—語言智力、音樂—節(jié)奏智力、邏輯—數(shù)理智力、視覺—空間智力、身體—動覺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交往—交流智力。每個人都同時擁有相對獨立的7種智力,以不同的方式、程度組合在一起。而對于教育而言,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是有能力的人,樂于挖掘每一位學生的優(yōu)勢潛能,從而促進學生的進步、發(fā)展。美國心理學家威普·詹姆士說過“人類本質(zhì)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賞識、贊揚、鼓勵正是肯定一個人的具體表現(xiàn)。一個沒有受過激勵的人僅能發(fā)揮其能力的20%~30%,而當他們受過激勵后,其能力可以發(fā)揮80%~90%。
一、賞識教育的方法與策略
1. 調(diào)整傳統(tǒng)的教育心態(tài),做好賞識教育的準備。
首先,從深層意義上來講,賞識,與其說是一種方法,不如說是一種心態(tài)。把學生看作是未被精心雕琢的璞玉,只是需要伯樂的慧眼、魯班的設計和技藝。其次,要用發(fā)展的眼光辯證地看待學生,正是因為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人,所以才潛藏著極大的可能性,才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最后,要了解學生需要被賞識。需要是個體行為積極性的源泉,是個體認識過程中的動力。賞識教育就是滿足需要,激活與維持動機,激發(fā)與培養(yǎng)學生的成就感,不斷地向更高水平發(fā)展邁進。
2. 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挖掘肯定潛在的積極因素。
教師不僅要關(guān)注學生學業(yè)上的進步,還要關(guān)注學生那些行為習慣鮮明的、無異議的閃光點,并及時、長期不懈地予以肯定,使學生形成穩(wěn)定的是非善惡觀。要善于捕捉那些隱性、容易被忽略的閃光點,挖掘那些潛在、可能的積極因素。這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辨別能力和對事物變化的敏感性,且要努力提高觀察力、分析力。此外,要注意發(fā)現(xiàn)和捕捉并不完全消極的學生的閃光點。通過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解決一些問題,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自由討論等等形式,展示他們各方面的才能、優(yōu)勢,再加以賞識,擴大賞識教育的廣度,發(fā)揮賞識教育的最大功效。
3. 承認差異、允許失敗,采用積極的比較。
學生與成人在身心發(fā)展方面呈現(xiàn)不同的特征,同齡同類學生的性格、能力、發(fā)展水平也都存在個體差異。賞識教育:一要承認差異,尊重差異,揚其所長,避其所短,讓每個學生都得到應有的發(fā)展;二要允許失敗,幫助學生找出原因,鼓勵其勇敢地克服困難,相信自己下次會做得更好。
二、賞識應注意的問題
1. 賞識應該著眼于受表揚者個人的勞動和努力。
有這樣一個事例,北歐一教授要求中國學者向她女兒道歉的事情,教授認為中國學者的夸獎傷害了她的女兒:“你是因為她的漂亮而夸獎她,而漂亮不是她的功勞,這取決于我和她父親的遺傳基因,與她個人基本上沒有關(guān)系。你夸獎了她,孩子還小,不會分辨,她就會認為這是她的本領(lǐng),而且一旦天生的美麗是值得驕傲的資本,它就會看不起長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敝袊鴮W者對教授女兒的夸獎和喜愛,反而惹得教授不高興。仔細想想,我們不得不反思如何對孩子進行正確賞識。
查閱《現(xiàn)代漢語詞典》可知,“賞識”是指認識到別人的才能或者作品的價值而予以重視或贊揚。根據(jù)這一解釋,賞識的前提是對象的“才能”或“價值”,但許多教師和家長對學生的賞識并沒有恰如其分地出現(xiàn)在“才能”或“價值”真正凸顯的時刻,而演變成一種降低要求門檻后的浮泛贊美。這種贊美由于并沒有給教育對象以名副其實的教育評價,因此,一方面學生變得盲目自信,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實際水平;另一方面本應被教育者及時、有力地糾正的缺點錯誤被遮蔽和擱置下來,取而代之是教育者實際意義的不作為。從教授的話語中,我們感到賞識教育應該著眼于受表揚者個人的勞動和努力,著眼于受表揚者今后的發(fā)展,否則,就會產(chǎn)生錯誤的導向。
2. 語言要有藝術(shù)性。
“這次考得好不等于以后考得好” “雖然這次取得了進步,但離重點高中的目標還差得遠呢”,這種語言事實上造成學生很壓抑。若改成“祝賀你這次取得了好成績,按這樣的發(fā)展趨勢,你的目標馬上就能實現(xiàn)”效果就不一樣。這不僅能保持學生的積極性,還能起到更好的鼓勵作用。所以在教育中要多用肯定性語言和鼓勵性語言,像“你真棒”“你能行” “再試一次,一定會比剛才更好”“在這方面注意一點,事情就做得很完美了”,也許就這么簡單的一句話,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教師賞識教育的運用
1. 全體賞識原則:充分肯定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體差異,幫助每一個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和長處,樹立信心。
2. 客觀賞識原則:正確的賞識是以“真、善、美”為標準的,又必須堅持科學的精神,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只有如此,賞識才能是積極健康的,才能賞識得當。
3. 差異賞識原則:一個學生可能在這個方面不如他人,但在另一方面可能強于他人;一個學生可能在某方面不如甲,但可能又會強于乙;一個人可能在某方面不如別人,但從一定意義上說,這個方面可能就是他自身的長處。如此等等,往往都是可供我們選擇的賞識點。
4. 主動賞識原則: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情況,在用一只眼睛盯著其缺憾點和問題的同時,另一只眼睛要不停地去尋找和感知學生的優(yōu)勝點和進步,在提醒的同時不斷地給其注入自信力。
5. 即時賞識原則:不失時機地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再在實事求是評價的基礎(chǔ)上加以升華,閃光點往往即刻成為被賞識者進一步前進、發(fā)展的出發(fā)點。
總而言之,賞識教育不僅可以維護學生的自尊,更能讓學生通過努力和勞動,收獲堅實的自信,以及在此過程中挖掘潛能,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廣大教育工作者應正確運用賞識教育引導學生走向成功!
(作者單位: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