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福樓
城市,夜晚太亮。驅(qū)逐了月光,驅(qū)逐了星光,燈光統(tǒng)治了夜晚。
在城市里,不必恐懼。
小時候,吃油難,舍不得點(diǎn)燈。夜晚總是沉浸在暮色里,宛如一塊黑布,扯天扯地,把世界罩上。
若裂開一條縫隙,漏出天光——這或是柔柔的,眼眸流散的月光;或是星星點(diǎn)燈,做一只只流螢,飛來飛去——便覺得夜色里,裝下朦朦朧朧的憧憬。
也怕,在夜里走路。樹影鋪在地上,斑駁的圖樣里,或許那黑漆漆的一團(tuán),就被解讀為鬼影。
還是不愿意,早早把自己擱置在幽深的睡眠里。飯后,父母一錯眼神,就與小伙伴逃出去。只要丟掉了大人“回來”的召喚聲,自己就認(rèn)為安全了。
與星月一道。它們長著眼睛看著你,你迷離著眼神,也如點(diǎn)著了火苗。此時,心里總是有熱度的。
我們想出一種又一種的玩法。或者藏匿起來,要人找,這叫“藏沒林”;或者攀爬最高的樹,或直立而光溜溜的旗桿。小孩子把腿圈在圓柱上,用手臂摟定了,然后一聳身子就竄高幾尺。村里孩子,個個都練得像個皮猴子。
最怕,一個人,走一遭,一個村子,不見一個小孩子溜出來。在大風(fēng)的、寒冷的冬天,大人看住了孩子。家家門戶堅(jiān)閉,月色如冰。一個人,走在光溜溜的地上,聽風(fēng)聲凄厲,如鬼哭狼嚎,也就嚇回屋里。
還有一宗樂子,就是去野外放火。
那時,家家炊火,都要備下柴草垛。糧食脫粒后,場院里秸稈也會碼成小山,一座一座,連綿起伏。一家一家,也是草頂泥坯房子。一點(diǎn)火,就連成火海,而且殃及房子。
放火到野外去。找好風(fēng)向,在上風(fēng)頭站住,星星之火,就可以燎原。
看夜色里,一條火龍,在野地里竄出去。
男孩子總是與野外更多親近。
如今,在城市里,夜色被光流沖擊,陰暗制造出來的趣味少了。屋里屋外,都是茂盛的、厚重的、澎湃的光。一棵棵行道樹,鍍在葉片上的一層星月光輝也被燈火稀釋了。
因?yàn)樯倭四磕ǎ雇碛珊诎鬃冏髁四藓缰械纳?,反而失去了一些情調(diào)。
閉了眼睛,也許能找回往日那種圖景。
絲絲縷縷,思想就是這樣。似乎過去日子里放飛的風(fēng)箏,正被手心的一條線,牽引回來。
(作者單位:天津市中小學(xué)教育教學(xué)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