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肖娟,郭暉,陳泰霖
摘要:目的:討論微格訓練教學模式在推拿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我校2009級七年制針灸英語班的60名學生隨機分為實驗組(30名)和對照組(30名),兩組的教學內(nèi)容均為推拿手法學的實驗操作。實驗組采用微格教學法,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比較兩組學生推拿操作考試成績及對教學方法滿意度情況。結果:微格教學組推拿操作考試成績及教學方法滿意度均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微格訓練法作為一種教學新穎的教學方法,針對性強、操作實施簡單、教學成效顯著,可在針灸推拿日常操作技能教學課程當中推廣使用。
關鍵詞:微格教學;推拿;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5-0238-03
微格訓練,即微格教學(Microteaching),又被稱為“錄像反饋教學”。是一種以教育學、心理學及生理學為基礎,以現(xiàn)代化電教錄音、錄像等設備為手段,依據(jù)反饋理論和教學評價理論來幫助被培訓者訓練提高某一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微格訓練作為一種在國內(nèi)外師資教育中普遍采用來培訓師范生及新教師教學技能的方法,它是一個可控制的實踐系統(tǒng),以小組組成微型課堂,利用相對比較短的時間,集中解決某一特定的教學技能項目,或在有控制的條件下進行學習。微格教學方法是一種示范性強、反饋迅速和評價及時的較為先進的教學方法,近年來微格訓練模式在多領域得到了成功的應用和推廣,成效突出。
推拿的實驗教學,即是通過教師的演示指導、同學的練習,來訓練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及規(guī)范推拿手法和技巧。而現(xiàn)在傳統(tǒng)的推拿實驗教學方式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傳統(tǒng)教學中老師簡單示范指導后,同學往往仍然感到很困惑或不能及時記住技術要點,一段時間后甚至已經(jīng)忘記老師的示范,無法做到及時回顧;二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以教師的“教”為主的教學理念是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難以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且學生不能作為第三者親自觀察自己的操作行為,對照標準示范自行分析、評價、矯正,收到旁觀者清的效果;三是指教老師無法對每一個學生的操作情況進行及時的反饋、評價和矯正;四是對學生操作的評價不能體現(xiàn)出定性與定量相結合。而微格訓練方法通過錄像、回放、點評等措施理論上講能彌補傳統(tǒng)推拿實驗教學中存在的這些不足之處,較好地解決以上問題。所以我們在廣泛的查閱和研究文獻的基礎上,首先在2012年“華佗杯”全國針灸推拿臨床技能大賽的賽前訓練中,創(chuàng)新性地運用了微格訓練教學模式訓練參賽的幾位選手,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然后我們把微格教學方法運用到了推拿的日常實驗教學中去,并和傳統(tǒng)的推拿實驗教學方法做比較,來探討微格教學模式在推拿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可行性和優(yōu)越性,以期提高推拿實驗教學水平,并為實驗室教學提供新的思路。
一、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我院2009級七年制針灸英語班的60名同學,隨機分為2組,實驗組30名,對照組30名。兩組均由同一位老師帶教。
2.方法。兩組的教學內(nèi)容均為推拿手法學的實驗操作。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學生在理論學習后,觀看老師的示范操作和教學錄像,然后進行操作練習,練習后教師點評學生再復習操作;實驗組采用微格訓練教學方法:學生同樣在理論學習后觀看老師的示范操作教學,聆聽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項,然后組成微格訓練小組,進行分組練習。采取3人一組的分組方式,3位同學輪流做患者、操作者和負責攝像。練習完畢后,3人和老師一起觀看操作錄像,學生尋找錄像中自己操作中的問題,同學一起進行討論評價其操作,再由老師進行點評,糾正錯誤,指導總結。最后同學根據(jù)反饋問題進行再練習,如此反復,直到較好掌握操作要領。如圖1所示。最后兩組學生均按操作規(guī)范標準進行推拿操作考核評分。另外,還對兩組學生進行了教學方式滿意度問卷調查。共發(fā)問卷60份,回收60份,均為有效問卷。
3.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軟件行t檢驗和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二、結果
1.兩組學生推拿操作考試成績比較見表1。
由表1可見:微格教學組推拿操作考試成績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2.兩組學生對兩種教學法滿意度的比較見表2。
由表2可見:實驗組采用微格教學法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兩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三、討論
在推拿的實驗教學中,應用微格訓練法和傳統(tǒng)的教學進行比較,微格教學法無論在教學的效果和同學的評價上都優(yōu)于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法(P<0.01)。這與微格教學法有別于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有關,它從以下幾方面很好地解決了傳統(tǒng)教學未能解決的問題。
1.微格教學模式真正地做到了“化整為零,個個擊破”。傳統(tǒng)的推拿實驗教學采用老師示范帶教、同學練習的方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中,由于師資的有限,一個實驗教室往往只有一位帶教老師,而學生卻有20~30人,老師在教學指導同學的練習操作過程中很難做到時刻關注到每一個同學。特別是一些較為內(nèi)向靦腆的同學,有不懂或完成得不好的地方也不敢主動向老師提問,最終很多動作操作要領沒有掌握也不了了之了。而微格教學方式把整個教室的同學分成了若干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形成了一個較為獨立的教-學體系,做到了化整為零,把每個人的問題個個擊破。在微格訓練的操作-自評-他評過程中,小組里的每位同學都輪流地扮演了學生和老師的角色,有效地整合了小組的力量相互補缺,一起發(fā)現(xiàn)問題探討問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大化。小組學習方式真正做到了每個同學都有較高的參與性和關注度,即使個別較為內(nèi)向靦腆的同學也因為在小組訓練中擔任了角色增加了參與性,在大家的幫助下能很好地完成訓練。另外,在訓練的內(nèi)容上,微格教學模式每次僅進行1~2個操作技術的教學及練習,記憶內(nèi)容少,有利于學生逐個突破掌握。往往針對一個技能進行放大、細化的訓練。訓練目標明確,有利于選手集中精力和細致研究這一特定技能的操作要領,動作幅度及操作技巧。在微格訓練過程中,教師能通過多媒體等各種教學手段來實現(xiàn)設定的某項特定的操作技能和培訓目標,教學的內(nèi)容集中,能夠充分講解重點、難點,選手通過反復比對練習,迅速得到提高。課后學生也可對其中某個技能操作的錄像反復觀摩,有利于技術鞏固。endprint
2.微格教學模式真正做到學生是自己知識的構建者,較好地完成了認知、態(tài)度、技能教育目標。傳統(tǒng)的推拿實驗教學方法是以教師的“教”為主,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被動接受知識,其學習效果有限。而根據(jù)加涅的學習層級理論,學習結果可分為語言信息、智慧技能、認知策略、動作技能和態(tài)度5種類型。這一分類指出不同的學習結果需要不同的學習條件刺激。他認為促進技能獲得的外部條件是語言指導、圖像、練習及反饋。知識的掌握應該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而構建起來的。微格教學模式正是以學生自身為中心,學生作為自己知識的構建者,運用視覺、聽覺等感受器官,接收教師、同學發(fā)出的信息(示范講解、視頻回放和他評),傳到大腦皮層,經(jīng)過大腦的分析,與自身的認識評價進行綜合,激發(fā)其思考及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能力,再以指令的形式傳出,指揮身體進行相應的動作改進,這實際上是認知、思維與練習的緊密結合,可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3.微格教學模式中操作過程易觀測、可對比、可模仿、可循環(huán),學生自評-小組互評-老師點評相結合,評價客觀、準確。微格訓練教學模式通過錄像及多媒體的演示回放,創(chuàng)造了易觀測的練習環(huán)境,指導老師和學生本人都能直觀地看到在操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在推拿操作中過程中,操作者往往很難意識到自己有什么做得不好,為什么會做得不好。特別是如操作者的站姿是否正確、動作是否優(yōu)美瀟灑這種整體觀感,同學自己是無法知曉的。而通過微格訓練的回放,則很容易發(fā)現(xiàn)這些不足。微格訓練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了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通過圖像、動畫、動作分解等手段,增強了直觀性和真實感。同時,學生在直觀學習研究的基礎上,可對操作動作進行模仿,然后通過和標準視頻的對比找出自己和老師操作的差距,并在老師的指導下,反復練習,重復以上過程,直到雙方滿意為止。在評價方面,微格教學模式,做到了最及時的反饋。把學生自評、選手互評和指導老師的點評有機地結合了起來,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采用了主動反饋、討論的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再由老師查漏補缺,指出大家分析錯誤及遺漏忽略的技術問題,加深了同學對操作失當之處的印象,把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多視角觀察分析問題,真正做到了評價的客觀性和準確性。
微格訓練法作為一種教學新穎的教學方法,針對性強、操作實施簡單、教學成效顯著。我們將逐步將微格訓練的教學模式推廣運用到針灸推拿日常操作技能教學課程當中,如推拿治療學、刺法灸法學、針灸學等實驗課程中,以期為實驗教學提供新思路,找到適合針灸推拿專業(yè)操作技能實驗教學的方法,培養(yǎng)出具有較強臨床實踐及操作能力的優(yōu)秀專業(yè)人才。
參考文獻:
[1]孟憲凱.微格教學基本教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
[2]董菲,趙耀龍.基于自主學習的新型微格教學系統(tǒng)構建于實現(xiàn)[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5).
[3]肖愛芹,周麗,張志榕.見習醫(yī)生臨床技能訓練微格教學法的應用研究[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5,23,(2).
基金項目:成都中醫(yī)藥大學校級教改項目“微格訓練教學模式在推拿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GYB201111)。
作者簡介:洪肖娟(1984-),女(回族),河南新野人,實驗師,碩士,研究方向:針灸治療節(jié)律紊亂性疾病及針灸實驗教育。
通訊作者:郭暉(1967-),男,四川成都人,實驗師,本科,研究方向:針灸實驗教育。endprint
2.微格教學模式真正做到學生是自己知識的構建者,較好地完成了認知、態(tài)度、技能教育目標。傳統(tǒng)的推拿實驗教學方法是以教師的“教”為主,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被動接受知識,其學習效果有限。而根據(jù)加涅的學習層級理論,學習結果可分為語言信息、智慧技能、認知策略、動作技能和態(tài)度5種類型。這一分類指出不同的學習結果需要不同的學習條件刺激。他認為促進技能獲得的外部條件是語言指導、圖像、練習及反饋。知識的掌握應該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而構建起來的。微格教學模式正是以學生自身為中心,學生作為自己知識的構建者,運用視覺、聽覺等感受器官,接收教師、同學發(fā)出的信息(示范講解、視頻回放和他評),傳到大腦皮層,經(jīng)過大腦的分析,與自身的認識評價進行綜合,激發(fā)其思考及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能力,再以指令的形式傳出,指揮身體進行相應的動作改進,這實際上是認知、思維與練習的緊密結合,可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3.微格教學模式中操作過程易觀測、可對比、可模仿、可循環(huán),學生自評-小組互評-老師點評相結合,評價客觀、準確。微格訓練教學模式通過錄像及多媒體的演示回放,創(chuàng)造了易觀測的練習環(huán)境,指導老師和學生本人都能直觀地看到在操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在推拿操作中過程中,操作者往往很難意識到自己有什么做得不好,為什么會做得不好。特別是如操作者的站姿是否正確、動作是否優(yōu)美瀟灑這種整體觀感,同學自己是無法知曉的。而通過微格訓練的回放,則很容易發(fā)現(xiàn)這些不足。微格訓練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了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通過圖像、動畫、動作分解等手段,增強了直觀性和真實感。同時,學生在直觀學習研究的基礎上,可對操作動作進行模仿,然后通過和標準視頻的對比找出自己和老師操作的差距,并在老師的指導下,反復練習,重復以上過程,直到雙方滿意為止。在評價方面,微格教學模式,做到了最及時的反饋。把學生自評、選手互評和指導老師的點評有機地結合了起來,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采用了主動反饋、討論的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再由老師查漏補缺,指出大家分析錯誤及遺漏忽略的技術問題,加深了同學對操作失當之處的印象,把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多視角觀察分析問題,真正做到了評價的客觀性和準確性。
微格訓練法作為一種教學新穎的教學方法,針對性強、操作實施簡單、教學成效顯著。我們將逐步將微格訓練的教學模式推廣運用到針灸推拿日常操作技能教學課程當中,如推拿治療學、刺法灸法學、針灸學等實驗課程中,以期為實驗教學提供新思路,找到適合針灸推拿專業(yè)操作技能實驗教學的方法,培養(yǎng)出具有較強臨床實踐及操作能力的優(yōu)秀專業(yè)人才。
參考文獻:
[1]孟憲凱.微格教學基本教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
[2]董菲,趙耀龍.基于自主學習的新型微格教學系統(tǒng)構建于實現(xiàn)[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5).
[3]肖愛芹,周麗,張志榕.見習醫(yī)生臨床技能訓練微格教學法的應用研究[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5,23,(2).
基金項目:成都中醫(yī)藥大學校級教改項目“微格訓練教學模式在推拿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GYB201111)。
作者簡介:洪肖娟(1984-),女(回族),河南新野人,實驗師,碩士,研究方向:針灸治療節(jié)律紊亂性疾病及針灸實驗教育。
通訊作者:郭暉(1967-),男,四川成都人,實驗師,本科,研究方向:針灸實驗教育。endprint
2.微格教學模式真正做到學生是自己知識的構建者,較好地完成了認知、態(tài)度、技能教育目標。傳統(tǒng)的推拿實驗教學方法是以教師的“教”為主,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被動接受知識,其學習效果有限。而根據(jù)加涅的學習層級理論,學習結果可分為語言信息、智慧技能、認知策略、動作技能和態(tài)度5種類型。這一分類指出不同的學習結果需要不同的學習條件刺激。他認為促進技能獲得的外部條件是語言指導、圖像、練習及反饋。知識的掌握應該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而構建起來的。微格教學模式正是以學生自身為中心,學生作為自己知識的構建者,運用視覺、聽覺等感受器官,接收教師、同學發(fā)出的信息(示范講解、視頻回放和他評),傳到大腦皮層,經(jīng)過大腦的分析,與自身的認識評價進行綜合,激發(fā)其思考及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能力,再以指令的形式傳出,指揮身體進行相應的動作改進,這實際上是認知、思維與練習的緊密結合,可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3.微格教學模式中操作過程易觀測、可對比、可模仿、可循環(huán),學生自評-小組互評-老師點評相結合,評價客觀、準確。微格訓練教學模式通過錄像及多媒體的演示回放,創(chuàng)造了易觀測的練習環(huán)境,指導老師和學生本人都能直觀地看到在操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在推拿操作中過程中,操作者往往很難意識到自己有什么做得不好,為什么會做得不好。特別是如操作者的站姿是否正確、動作是否優(yōu)美瀟灑這種整體觀感,同學自己是無法知曉的。而通過微格訓練的回放,則很容易發(fā)現(xiàn)這些不足。微格訓練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了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通過圖像、動畫、動作分解等手段,增強了直觀性和真實感。同時,學生在直觀學習研究的基礎上,可對操作動作進行模仿,然后通過和標準視頻的對比找出自己和老師操作的差距,并在老師的指導下,反復練習,重復以上過程,直到雙方滿意為止。在評價方面,微格教學模式,做到了最及時的反饋。把學生自評、選手互評和指導老師的點評有機地結合了起來,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采用了主動反饋、討論的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再由老師查漏補缺,指出大家分析錯誤及遺漏忽略的技術問題,加深了同學對操作失當之處的印象,把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多視角觀察分析問題,真正做到了評價的客觀性和準確性。
微格訓練法作為一種教學新穎的教學方法,針對性強、操作實施簡單、教學成效顯著。我們將逐步將微格訓練的教學模式推廣運用到針灸推拿日常操作技能教學課程當中,如推拿治療學、刺法灸法學、針灸學等實驗課程中,以期為實驗教學提供新思路,找到適合針灸推拿專業(yè)操作技能實驗教學的方法,培養(yǎng)出具有較強臨床實踐及操作能力的優(yōu)秀專業(yè)人才。
參考文獻:
[1]孟憲凱.微格教學基本教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
[2]董菲,趙耀龍.基于自主學習的新型微格教學系統(tǒng)構建于實現(xiàn)[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5).
[3]肖愛芹,周麗,張志榕.見習醫(yī)生臨床技能訓練微格教學法的應用研究[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5,23,(2).
基金項目:成都中醫(yī)藥大學校級教改項目“微格訓練教學模式在推拿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GYB201111)。
作者簡介:洪肖娟(1984-),女(回族),河南新野人,實驗師,碩士,研究方向:針灸治療節(jié)律紊亂性疾病及針灸實驗教育。
通訊作者:郭暉(1967-),男,四川成都人,實驗師,本科,研究方向:針灸實驗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