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龍
摘要:課堂是高中物理教學的重要“平臺”。如何發(fā)揮出這個平臺的價值,提升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有效性是近年來教育界十分關注的重要課題。本文結合自己的多年教學經驗,淺談了提升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4-105-01
許多高中生對物理課程不感興趣,物理課上興趣索然,見到物理題目十分感冒,無法下手解題。這困惱許多高中物理教師。那么,如何激發(fā)高中生的物理學習興趣,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筆者認為可從下面幾方面入手:
一、課堂教學應精心設計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是否可以順利進行,產生較好的教學效益,關鍵是要教師在課前精心準備課堂教學設計,從教學資源、講課內容、講課進度、課堂提問、結課及課后作業(yè)的布置等方面進行科學設置與設計。為此,上物理課前,高中物理教師就要先將教材吃透、消化掉教學的重點及難點,準備好教學方法及內容。同時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水平、不同的學習興趣適當準備好課堂不同層次的問題或思考題。在物理課堂上,高中物理教師不要照本宣科,而要結合真實的教學情境給予調節(jié)及展開教學,從而讓教學內容活靈活現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樂于接受。結課也是課堂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及教學藝術。教師應該運用生動有趣的結課方法,自然地結課,幫助學生及時總結歸納課堂上所學的物理知識,方便學生課后記憶及復習。
二、教學理念應優(yōu)化與更新
教學理念是教師教學的重要靈魂。如果教學理念沒緊貼課堂教學實際,學生知識水平,則會無形中給學生物理學習添堵,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眾所周知,高中物理課程的公式較多,而每個公式具有特定的應用條件、運用背景,一旦混淆就不能學以致用,解題就無法入手,自然就學不好物理這門課程。為此,教師應優(yōu)化教學理念,不能讓學生死記硬背各個公式,只有讓學生在理解各個概念的基礎上進行熟記,才能學活公式,牢牢把握基本概念。近年來,筆者就調整了自己的教學理念:過去筆者課后常反思“上一節(jié)課我傳授了多少知識點”,如今筆者就這樣思考了-----“上一節(jié)課學生是否學會了,吸收了多少知識點”。同時也改變過去的輕視學習過程,只重視學習結果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理念,現在筆者常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享受學習的快樂,學生答錯了問題,鼓勵學習再思考再研究重新回答;學生做錯了題目,告訴學生不要緊,查找原因,繼續(xù)做題,簡單的題、易出錯的題反復做,只有學生掌握了基本功,領會了物理學習的多做、多思的竅門,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學生才能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不再對物理課程產生敬畏感。
三、教學方法應多管齊下
傳統(tǒng)的“滿堂灌”教學方法常壓得學生喘不過氣來,教學整體效果不佳。為此,教師應優(yōu)化及提升教學方法,多管齊下,巧妙合理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讓物理課堂鮮活起來,學生的視野更開闊。比如,巧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在磁場這一章的學習中,教師可在課前認真收集整理關于安培、法拉第的一些發(fā)現物理定律的資料,巧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在多媒體上放映,讓學生對人物有個基本了解。在傳授用電安全常識時,教師搜集一些觸電事故的圖片,再運用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這樣可讓學生在聲情并茂的教學情境中感受用電安全的常識。又如,舉辦專題講座,開拓學生的視野。在講電勢差和電勢能一節(jié),由于學生手上的參考書多,對知識了解的比較全面,此時可以舉辦專題講座。在學習完楞次定律一節(jié)后,可利用專題講座,從磁通量的變化角度、相對運動的角度、線圈面積的角度、能量守恒的角度去分析楞次定律的正確性。在學習完交流電的產生這一節(jié)后,可舉辦專題講座,分析正弦交流電公式的推理過程。
四、實驗教學不可忽視
實驗教學是高中物理教學的關鍵部分。許多物理知識都是通過實驗來驗證及總結的。為此,教師應該加強實驗教學,在實驗中引導學生學會探究,在合作探究實驗中逐漸領悟物理規(guī)律、物理知識本質。當然,教師不能盲目地進行實驗教學,應該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基于學生的周圍的物理事件及生活現象,科學合理地設計實驗及改進實驗,引導學生在實驗中去主動探索高中物理殿堂的奧秘。比如,在傳授閉合電路歐姆定律這個知識點時,可運用實驗教學的方式。在課前準備好實驗用具:學生電源、干電池、蓄電池,小燈泡(2.5V,0.3W)先用實驗讓學生直觀認識電源有電動勢,然后講解,在認識電源內阻時,用學生電源穩(wěn)壓6 V和干電池6V對同一小燈泡供電,給果不一樣,用學生電源的不發(fā)光,干電池的發(fā)光;又用它們對6 V的收錄機進行供電,都可用。學生利用初中知識對這一現象是無法解釋的,可以給學生提出問題,然后找出具體的原因是,存在電源的內阻這一緣故。接下來,測得學生電源的內阻為100歐,電池的內阻為0.08歐.這樣讓學生確實承認電源也有內阻。在傳授電容器的電容相關知識時,也可以采用實驗教學的方法。在實驗中可以將電容器的充電、放電、儲能用電解電容在課堂上當場完成,給學生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這樣一來,既讓學生在實驗中感悟到物理本質及物理快樂,也提升了物理動手實踐能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了實驗習慣及實驗思維。
綜上所述,教師應將提高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靈活運用,在大量實踐中去摸索、實驗和完善。對一些無效的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更要狠下功夫反思和總結,從而讓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 于莉.淺談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J].學周刊,2013(02).
[2] 崔曉惠.對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探究式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新課程學習(綜合),2010(07).
[3] 郁建石.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物理教學,2011(04).
[4] 甄朝斌.新課標下實現物理課堂有效性教學的幾點反思[J].高中數理化,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