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鴻元
(上海華東醫(yī)院心血管內(nèi)科, 上海, 200040)
隨著中國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冠心病患者的增加,導致缺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也明顯增加,尤其是伴有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其預后較差[1]。目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腎功能損害并導致腎功能不全的問題逐漸引起廣大臨床醫(yī)師的重視。血清胱抑素 C( CysC) 是目前檢測腎功能最靈敏的指標,可以發(fā)現(xiàn)臨床上不能被尿素氮( BUN) 、血清肌酐( Scr) 檢測到的早期腎臟功能不全[2]。本研究檢測心力衰竭患者的CysC 和反映腎功能的指標Scr、BUN, 期望進一步明確血清CysC在評價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預后的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住院治療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6例,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斷均經(jīng)過病史、體檢、X線胸片和超聲心動圖等檢查確診。76例患者中,男48例,女28例,年齡46~84歲,平均(62.1±17.6)歲, Ⅰ~Ⅱ級38例,Ⅲ級22例,Ⅳ級16例。選取同期體檢健康者46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29例,女17例,年齡在45~85歲,平均(63.2±16.8)歲, 2組患者性別、年齡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均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其他明確原因引起的貧血和腎功能不全、其他系統(tǒng)嚴重疾病、糖尿病腎病、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以患者心衰患者入院24 h內(nèi)首次血清CysC值作為基線,<1.8 mg/L者為血清CysC正常組(n=35), >1.8 mg/L者為高血清CysC組。
所有研究對象入院24 h內(nèi)抽取空腹靜脈血,乙二胺四乙酸抗凝,離心分離血漿, -80 ℃保存,采用顆粒增強免疫比濁法測定血清CysC濃度,所用儀器為廣東虹業(yè)抗體科技有限公司出品的肝腎疾病特種蛋白監(jiān)測儀,主試劑為乳膠包被的多克隆兔抗人胱抑素C抗體,測定范圍0~6.00 mg/L, 正常參考濃度為0.6~1.4 mg/L。Scr、BUN 均采用酶法檢測,試劑由寧波亞太公司提供。所有檢測項目都由專業(yè)人員進行。對76例患者隨訪3個月,觀察其心血管事件(主要包括:心源性休克,急性心力衰竭,心室顫動,再發(fā)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住院病死率、3個月內(nèi)全因死亡率和3個月再入院率。
心衰組患者的CysC C濃度較對照組明顯升高(P<0.05), 且隨NYHA心功能級別增高CysC C濃度升高明顯(P<0.05); 心衰組患者的Scr及BUN明顯升高,但是隨著NYHA心功能級別增高,患者Scr及BUN無顯著性差異(P>0.05), 見表1。
與血清CysC正常組比較,高血清CysC組患者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58.5%)、住院病死率(12.2%)、3個月內(nèi)全因死亡率(26.8%)和3個月再入院率(46.3%)都明顯增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各組CysCC、Scr及BUN濃度比較
表2 心衰組不同血清CysC C水平患者臨床并發(fā)癥、再住院率及預后比較[n(%)]
隨著中國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中國人口的老齡化,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在中國越來越常見。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是心肌收縮力明顯不足時導致的心排血量降低同時伴有左心室舒張末壓增高,常常導致肺淤血和周圍循環(huán)不足,患者往往表現(xiàn)為缺氧[3]。缺血性心力衰竭預后較差,早期對心功能狀態(tài)進行評估,并進行危險分層,盡早給予合理的藥物干預和理想的血運重建對改善其預后具有重要的作用。一直以來血腦利鈉肽素(BNP)被公認為是唯一可以通過血液檢驗來診斷心衰的指標,對評估心衰患者的心功能狀態(tài)、長期預后等方面評價具有不可替代的應用價值[4]。但是,近年來多項研究[5]表明,血清CysC與心血管疾病關(guān)系密切,血清CysC濃度增加冠心病的全因死亡率、心血管事件及心衰的發(fā)生率。血清CysC含有122個氨基酸,為分子量為13KD的小分子蛋白,可持續(xù)表達于所有有核細胞中或體液中。血清CysC作為心衰的獨立危險因素在預后評估方面優(yōu)于傳統(tǒng)的肌酐[6]。
在慢性心衰晚期,出現(xiàn)收縮性心功能不全,心排血量不足,導致腎組織灌注不足,腎血流減少,最終會引起腎功能不全,因此慢性心衰患者的預后與患者的腎功能密切相關(guān),正確及時反映腎功
能狀態(tài)對評估心衰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一直以來,Scr和BUN水平一直是臨床應用最廣泛的腎功能評價標準,但是只有當GFR下降到正常的50%以下時,血中Scr、BUN水平才出現(xiàn)增高,因此,Scr、BUN不能反映早期的腎功能損害。相關(guān)研究[7]表明, CysC水平與腎小球的濾過功能密切相關(guān),而且較Scr及BUN相比血清CysC能更好,血清CysC能反映輕度或亞臨床狀態(tài)的腎功能減退,更早地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研究對象中心衰組患者的CysC C濃度較對照組明顯升高(P<0.05), 且隨NYHA心功能級別增高CysC C濃度升高明顯(P<0.05); 心衰組患者的Scr及BUN明顯升高,但是隨著NYHA心功能級別增高,患者Scr及BUN無顯著性差異(P>0.05), 表明心衰患者的Cys C濃度明顯升高,且隨 NYHA心功能級別升高Cys C濃度明顯升高,對心功能的評估顯著優(yōu)于血Scr、BUN,且其敏感性更高,因此可認為血清Cys C可能是心力衰竭惡化的標志物之一[8]。另外本研究結(jié)果中也觀察到高血清CysC組患者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58.5%)、住院病死率(12.2% )、3個月內(nèi)全因死亡率(26.8%)和3個月再入院率(46.3%)明顯高于血清CysC水平正常組。結(jié)果表明,CysC濃度與心衰患者不良臨床事件發(fā)生率相關(guān)。美國的一項研究[9]也表明,血清CysC水平的升高,患者心衰發(fā)生率增加,且CysC水平與收縮性心衰(SHF)相關(guān)性更強。另外血清CysC濃度不受炎癥、年齡、性別及肌酐等的影響,可作為預測心衰的獨立預測因子[10]。
[1] 胡秀全. 連續(xù)性血液凈化治療重癥心力衰竭合并腎衰竭患者18例療效觀察[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3, 17(14): 71.
[2] 馮紹明, 龔英峰, 裴榮光. 血清胱抑素C與早期高血壓腎損害的相關(guān)性研究[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3, 17(13): 121.
[3] 陳灝珠譯. 心臟病學[M]. 5版.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3: 407.
[4] 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 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治療建議[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02, 30(1): 7.
[5] SHLIPAK M G, SARNAK M J, KATZ R, et al. Cystatin C and the risk of death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among elderly persons[J]. N Engl J Med, 2005, 352(20): 2049.
[6] Sarnak M J, Katz R, Stehman-Breen C O, et al. Cystatin C concentration as a risk factor for heart failure in older adults[J]. Ann Intern Med, 2005, 142(7): 497.
[7] FILLER G, BOKENKAMP A, HOFMANN W, et al. Cystatin C as a marker of GFR history, indica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J]. Clin Biochem, 2005, 38(1): 1.
[8] 王超權(quán).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胱抑素濃度變化及臨床意義[J]. 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 2010, 22(2): 193.
[9] Moran A, Kata R, Smith N L, et al. Cystatin C concentration as a predictor of systolic and diastolic heart failure [J]. J Card Fail, 2008, 14(1): 19.
[10] 卓奕春, 陳雪麗, 周子杰. 血清胱抑素C聯(lián)合尿微量白蛋白檢測在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 2012, 9(12):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