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軍+潘存+云張湘
摘要:本文從以學術性項目研究為載體的教學組織模式、以問題為核心的模塊化教學組織模式、“匯報+演示+辯論”的教學組織模式、基于廣泛閱讀和研究論文寫作的教學組織模式、基于實踐和實驗的教學組織模式等方面研究新生研討課教學組織模式,以期促進高校教育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新生研討課”;教學組織模式;研究
“新生研討課”是發(fā)源于西方的面向高校新生開設的一種課程形式,在教育理念方面,強調以探索和研究為基礎的教學;在教學方式上,強調師生互動,突出教學與訓練方法的科學研究特色,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和探索的精神。“新生研討課”是我國高校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推廣先進的教學模式,加速向研究型教學轉型,培養(yǎng)和造就富有探索精神的創(chuàng)新性人才的有效途徑。它具有“大一新生”“教授”“研討”這三個鮮明特征,因此其教學模式與組織方法有其自身規(guī)律和特色。
1以學術性項目研究為載體的教學組織模式
在我國高校中,以學術性導向為主的新生研討課占絕大多數,課程對師資要求高,通常開設課程與科研項目研究密切結合,因此以學術性項目研究為載體的教學模式是目前主要模式。例如上海交通大學的“由李約瑟難題看中國傳統科技文明”,是基于關增建教授關于中國科技史多年所從事研究的課題進行的。
以學術性項目研究為載體的教學模式,必須遵循學科背景選擇原則或科研項目選擇原則,師資應為特定領域有一定的知名度的專家或教授,課程教學內容應緊密圍繞該專家或教授的研究專長,其研究成果在學術界應有一定的影響。
2以問題為核心的模塊化教學組織模式
以問題為核心的模塊化教學過程設計,基本特征是在特定理論研究領域內,圍繞有歷史價值或研究價值的系列問題,提出不同觀點進行研討,通過研討使參與者達到增進知識,提高理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術意識的目的。
3“匯報+演示+辯論”的教學組織模式
“新生研討課”在小組合作中學習和實踐,“匯報+演示+辯論”的教學組織模式是非常實用的。在這種教學組織模式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起來,全方位鍛煉新生“聽、說、讀、寫”的素質和能力。在西方教育始祖蘇格拉底的教學方法中,辯論就是其基本和精髓。如上海交通大學的新生研討課“生命科學熱點”,采選了生命學科的若干前沿熱點問題為背景,由多位教授與學生面對面討論的主要方式進行教學,課程結束時再寫一篇小論文作匯報。教室課設置成圓桌會議的形式,為學生積極發(fā)言和辯論創(chuàng)造了條件。
4基于廣泛閱讀和研究論文寫作的教學組織模式
“新生研討課”的特色之一是“研究和討論”。而研討的基礎是廣泛閱讀、寫作和匯報。因此基于廣泛閱讀和研究論文寫作的教學組織模式也是非常重要的新生研討課教學組織模式。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授的指導和引導,對于幾乎沒有進行過專業(yè)研究的新生來說,主動進行學術性閱讀和撰寫研究總結匯報或研究論文,有一定難度。
5基于實踐和實驗的教學組織模式
這一模式主要應用于以實踐和應用為主的課程。例如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外教專題研討課程“Modular Robot Design”,邀請英國杜倫大學的Ernest Appleton教授進行全英文授課,課程持續(xù)5天,除第一天教授講授2小時左右,其余每天講授時間不超過半小時,剩下所有時間都由學生自主設計,每天小組匯報進展情況,最后一天集體進行課程總結,演示最終的設計作品。
“新生研討課”作為一種新生教育形式,在我國高校中蓬勃興起十余年,已經成為高校本科教學改革的亮點。其專注于研討、以學生為中心的先進教育理念具有積極影響。以上各種教學模式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彼此滲透。對新生研討課獨具特色的教育模式與教學方法進行深入研究和積極實踐,對提高我國高校教育水平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張文雪,劉俊霞.新生研討課教學理念與實踐.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5(11).
上海交通大學新生研討課手冊〖=G〗.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