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鳴
摘要:大學生黨建工作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90后”大學生獨特的心理特點和行為特點,闡述了當前大學生黨建工作的現(xiàn)狀和問題,并提出對策。
關鍵詞:“90后”大學生;黨建工作;現(xiàn)狀;對策
目前,“90后”大學生已經成為高校學生群體的主要構成部分,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具有時代的鮮明特征,也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新情況、新問題。這些問題引發(fā)了我們的思考,也對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好學生黨建工作是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確保黨和人民事業(yè)后繼有人的重要舉措。
一、“90后”大學生的群體特征(1)“90后”大學生的心理特點。20世紀90年代出生的大學生比較特殊,他們從出生開始就擁有較好的家庭環(huán)境和社會條件,在父母的庇護下長大,習慣了從家庭和社會中索取而不懂得付出。一旦離開父母,遇到學習上、生活上、感情上的問題,就會迷茫失措,心理素質偏弱,抗壓能力明顯不足。
(2)“90后”大學生的行為特點。①思想開放,追求創(chuàng)新?!?0后”大學生在改革開放和外來文化思潮的影響下,對新思想、新觀念、新事物有極強的興趣,并能融會貫通。②個性張揚,表現(xiàn)自我。“90后”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得到父母更多的寵愛、關注以及肯定,他們充滿自信,追求獨立和自由,同時不盲從,強調個性,樂于表現(xiàn)自己。③一意孤行,做事叛逆?!?0后”大學生做事往往不按常理來,容易離經叛道,甚至不顧后果,只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責任意識有待加強。
二、“90后”大學生黨建工作現(xiàn)狀(1)形式上入黨,思想上未完全入黨。部分學生黨員對黨的理論知識的學習不夠系統(tǒng)和全面,有些學生雖然組織上入黨,但對理論領悟不深刻,運用到實踐中的能力不足。
(2)入黨動機不純,存在功利性傾向。許多學生在大學期間將入黨僅僅當做自己就業(yè)甚至步入仕途的籌碼。
(3)積極分子和黨員的教育體系不夠完善。部分高校在學生入黨后的教育管理不夠完善,往往只重視學生組織程序上的入黨,而忽略了學生入黨后的教育管理;同時教育內容陳舊,流于形式而沒有創(chuàng)新,缺乏深層次的內涵,導致學生也逐漸喪失學習主動性。
三、“90后”大學生黨建工作的對策(1)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保證高校學生黨員質量、堅定黨員理想信念的根本。針對部分黨員黨性意識弱化等問題,高校黨建工作者應該給予學生思想上的引導,讓他們從思想上真正入黨,從內心深處樹立起對黨的事業(yè)的信心以及對黨組織的榮譽感和責任感。
(2)創(chuàng)新黨建教育內容。要以學生為本,了解學生所想,使學生能真正對教育內容感興趣。同時還要追求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盡可能地引導學生進行校外實踐和探索,讓學生黨員在活動中受到教育。
(3)優(yōu)化入黨教育機制。要完善廣大學生黨員的先進性教育,提升他們的黨性修養(yǎng),同時建立健全監(jiān)督約束機制,比如民主評議、民主推選、公示等制度。此外建立起激勵機制,在學生黨員中定期進行評優(yōu)表彰,樹立典型,以此激勵其他學生,調動積極性。
(4)結合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大學生在不同年級有著不同的成長特點,職業(yè)規(guī)劃的內容和要求也不同。如低年級時,可對其進行形式政策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端正入黨動機;高年級時,提升大學生的理論層次,讓他們在實踐中提高認識,得到鍛煉,明確黨員的責任,樹立奉獻意識,制訂符合個人發(fā)展和國家發(fā)展需要的目標。
在新時期,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還面臨著新問題、新挑戰(zhàn),我們必須堅持按照科學發(fā)展觀的要求,堅持黨的領導,以改革的精神推進黨的建設,同時在實踐中尋找新方法,積累新經驗。
參考文獻:
沐牧,李紅賓,張曦.“90后”大學生群體特點及黨建工作對策研究.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6).
宋磊,金國峰.新時期“90后”大學生黨建工作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中國校外教育,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