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芳芳
北京高考改革下的首屆高考微作文題目新鮮出爐了。
微寫作題目:(10分)
從下面三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超過150字。
1.畢業(yè)前,語文老師請同學們把自己學習語文的體會寫下來,與下一屆同學分享。要求所寫的體會具體、切實,易記憶。
2.今天早晨是家長送你來考場的嗎?請對“家長送考”現(xiàn)象予以評論。要求觀點鮮明,有理有據(jù)。
3.寫一段抒情文字(可寫詩歌)紀念自己的18歲。要求感情真摯,富有文采。
果然在我預料之中,大作文“詩歌除外”了,微作文中勢必會有考查。
《高考微作文》一書的“微詩歌”這一章節(jié),是直覺在引導我必須要寫。
第1題是交流總結性質的微寫作,貼近生活,人人都有話可說,關鍵是說什么,怎么說。
一、說什么
對于喜歡語文這一科并且成績不錯的學生來說,“說什么”不會成為難題。他們會從自己的親身體驗中提煉總結出一些好的經(jīng)驗和心得,觀點加例證,分析加引申,條分縷析,綜合表達。但對于文科思維不夠發(fā)達,平時就興趣不高的同學,又該如何尋找話題呢?
其實很簡單。
如果你的語文成績真的很爛,也不用怕,你可以拿自己做反面教材,同時以身邊的成功案例(那些語文學得好的學生)跟自己進行對比,在對比中總結分析學習語文的成功經(jīng)驗和需要吸取的教訓,觀點要分條羅列,每一條都將雙方進行精確簡練的對比,比起點,比過程,比結果,然后總結出學好語文的“客觀規(guī)律”,并將它轉化為具有自己個性風格的“主觀表達”。這樣的寫法,真誠質樸,角度豐富,寫出來可能比優(yōu)等生單單從自己成功的一面入手來寫具有更吸引人、更打動人的效果。
二、怎么說
至于“怎么說”,就是更高層級的考慮了。
這種更高層級的考慮包括“說”的層次、修辭、表達方式、個性風格、靈感創(chuàng)意等等。
我的一名學生上個月的課前三分鐘演講題目是《為什么會文藝》(她是個很文藝的女生,高一不到一年已經(jīng)發(fā)表了許多作品),跟這次北京高考微寫作第1題的主題很類似。她的演繹方式,我覺得可以拿來作為一個參考,它會帶給你啟發(fā):
為什么會文藝
左思韻
很多人都覺得我很文(...)藝(...),其實......
我有一個彪悍的麻麻,很小的時候我就被逼背整本的《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和《論語》。那叫一個慘絕人寰,給我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陰影。有些人說我寫的東西傷感,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我這段慘痛的經(jīng)歷。
文藝提示1:要有一個逼你背書的人。
然后到了小學,我那彪悍的麻麻也開始頭疼我寫日記的問題。于是她給我買了很多很多書。陸陸續(xù)續(xù)看了不少書,好詞好句好段那些積累得也不少。
文藝提示2:腹有讀書氣自華。
有空或者無聊的時候會寫寫東西,在草稿紙上也好在書上也罷。不知不覺中用過的筆墨比吃過的鹽還多。也養(yǎng)成了看到好的句子隨手記下的習慣。
文藝提示3:有事沒事多寫字。
除了看書,網(wǎng)上的資源很豐富。有些文藝范的電影啊段子啊,值得一看。當然也常常一邊粗魯一邊文藝。
文藝提示4:留心這個世界并且愛它。
以上是左思韻制作的PPT演示文稿中的文本內容。)
她有很清晰的層次:標志性的四個句子,從四個角度層層推進地告訴同學們,她是如何成長為一個“文藝青年”的。
她善用修辭:“慘絕人寰”“慘痛的經(jīng)歷”是夸張,“用過的筆墨比吃過的鹽還多”是比喻(沒錯,這是個比喻句,屬于較喻的類型。較喻又分為強喻和弱喻。本體在相似點上超過喻體的較喻,稱為“強喻”,強喻一般帶有褒義色彩,譬如“黨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本體在相似點上比不上喻體的較喻,稱為“弱喻”,弱喻多數(shù)帶有貶義色彩,譬如“舊社會窮苦百姓的生活連狗都不如”),屬于較喻中的強喻。
她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
她的語言率性幽默,灑脫自如,卻又不失細致嚴謹。
她富有創(chuàng)意,靈感洋溢,充滿了青春朝氣和動感活力。有自由人格,有獨立思想,典型的新時代高中文藝女青年!
第2題是微評論的寫作類型。
“微評論”是我的新書《高考微作文》的第二章。
在這一章里,我將這一題型歸于“現(xiàn)象評論”的類型。
現(xiàn)象評論要求客觀辯證,不偏不倚。全面考慮,綜合衡量。
現(xiàn)象評論的寫作一般包括五個程序:1.概述現(xiàn)象;2.剖析原因;3.縱橫聯(lián)系;4.表達看法;5.提出建議。
北京高考微作文的第2題,對“家長送考”的現(xiàn)象予以評論,就需要全面考慮,客觀辯證。
首先概述現(xiàn)象(自己正在經(jīng)歷的、眼前比比皆是的),然后剖析原因(要入情入理,理解和體貼家長的心情),接下來可以縱橫聯(lián)系家長放手后孩子成長得更堅強更優(yōu)秀的成功案例,然后以得體的方式和語氣表達自己的認識與想法,向家長提出適當?shù)慕ㄗh,讓家長安心放心。
這樣一來,層次就豐富了,邏輯也嚴密了,思想也深刻了,說服力自然也就增強了。
第3題既然專門提示“可寫詩歌”。那么很顯然,寫其他體裁也未嘗不可;但是,若能寫成詩歌的體裁,在得分方面肯定相對更有優(yōu)勢。這里其實就是故意給予學生一個開放型的舞臺,任由學生綻放個性,揮灑才華,張揚青春,抒寫浪漫。
這是2014年北京高考語文試卷最驚艷的一筆,最浪漫的一筆,最柔軟的一筆,最奢華的一筆。
北京高考語文命題組這一個華麗麗的轉身,觸碰到了語文教學溫潤的靈魂。
是對這么多年來語文高考全面僵化硬化工具化功利化的一個最溫柔的反撥。
一個不能不令人驚嘆的華麗轉身。
為什么我們不鼓勵孩子們寫詩呢?
為什么大作文要將“詩歌除外”呢?
著名雜文作家、南師附中特級教師王棟生老師說:“愛詩的學生寫作能力強”“他可能比一般青年更懂得生活之美。懂得美,有美的追求,才會有境界”,“他知道,詩之所以為詩,既要有情調,還需要有語言智慧,所以這樣的學生學語文要比一般學生靈動,他會錘字煉句,苦苦推敲,樂此不?!薄霸阱e誤的教育觀之下,學生不僅僅不愛詩,也不會愛一切美的事物,不會有心靈的高尚,而更可悲的,是一個民族沒有希望與前途。”
我也在《高考微作文》一書中說:
一個人倘能讀一點詩,他(她)思考問題的角度是會跟別人不一樣的,他(她)眼里的世界的樣子也是會跟別人不一樣的。他(她)會對這個世界始終保持一種純凈的心態(tài)和詩意的眼光,就像康·巴烏斯托夫斯基所說:“在童年時代和少年時代,世界對我們來說,和成年時代不同。在童年時代陽光更溫暖,草木更茂密,雨更滂霈,天更蒼蔚,而且每個人都有趣得要命……對生活,對我們周圍一切的詩意的理解,是童年時代給我們的最偉大的饋贈。如果一個人在悠長而嚴肅的歲月中,沒失去這個饋贈,那他就是詩人或是作家?!保ā督鹚N薇》)
一個擁有詩心的人,自然也會擁有慧心。
同時,一個美妙的詩句往往會帶給你一種啟發(fā),為你提供一種美妙的構思。
所以,永遠不要以為“詩歌除外”就意味著詩歌不必在場。
相反,越是不在場的角色,越是真正的主宰者。
真正具有決定性的權力的人,往往在幕后而不是隨便拋頭露面。
它是一種精神的在場。是靈魂的核心力量。
所以,不要相信詩歌真的可以“除外”,恰恰就是這不在考查范圍之內的素質與底蘊,能夠決出高下。
現(xiàn)實功利者目的明確,只為考試而學,只為考試而讀,只為考試而寫,結果,浮于模式技巧層面,缺乏深厚的閱讀背景和人文背景。
真正熱愛文學的,必然廣泛涉獵,在文學中養(yǎng)成生命,養(yǎng)成文采與才情。
陸游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p>
同樣的,汝果欲學考場作文,功夫在考場作文以外。
別人不肯學的,你學了,你就超越了別人。
并且,不為考試而閱讀的學生,往往是真正能夠在考場上叱咤風云的人。
因為他們沒有奴性,精神自由,視野寬廣,背景深厚,人格獨立。
一個連人生都能夠駕馭的人,駕馭一篇考場作文,自然不在話下。
并且,歷年的高考也并未真正讓“詩歌除外”。
而且,要知道,詩歌的力量簡直無孔不入:詩化小說、詩化戲劇、詩化散文,還有詩化寓言。幾乎每一種文學體裁都已經(jīng)被詩歌滲透了。詩歌永遠無法被“除外”,它一直是精神在場的。所以,不讀詩歌,你就從骨子里輸了。
在《高考微作文》的“微詩歌”這一章結束的時候,我又對孩子們強調說:
最后要叮囑一句:詩歌的創(chuàng)作審美原則,基本適用于散文。所以要認真閱讀并琢磨這個章節(jié)。我再次鼓勵你讀一點詩,即使你不寫詩。至少它能幫助你把其他體裁的文章寫得更具美感和詩意。詩歌是一種奇妙的東西,它能讓可見的不再是現(xiàn)實,讓不可見的不再是夢境。詩歌是我們永恒的心靈故園。
值得慶幸的是,北京高考率先正本清源,撥亂反正,重拾失落已久的民族文化精魂,為我們的語文教學找到了一條回家的路。而且,微作文題目三選一,可謂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自由的、人性的、詩意的、青春的、生活的;兩代學子之間,兩代家人之間,自己的成長和夢想之間……鮮活而生動,親切而溫馨。
高考增設微作文,已然是大勢所趨。
黎明就出發(fā)的人,總會比別人更早抵達。
你準備好了嗎?
[作者通聯(lián):廣州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