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艷華
摘 要 美術教學的一個重要教學目標就是要加強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美術教學讓學生們充分感受到藝術以及社會生活中的美,不斷提高學生對美的鑒賞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重點分析在我國中學教育階段的美術教學中,應該如何更好地加強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等方面的內(nèi)容。
關鍵詞 中學 美術教學 學生 審美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Train Students' Aesthetic Capacity in Middle School Art Teaching
JIANG Yanhua
(Fujian Fuding No.2 Middle School, Fuding, Fujian 355200)
Abstract An important goal of teaching the art of teaching is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esthetic ability, through the art of teaching so that students fully aware of the artistic and social lif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onstantly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appreciate beauty is also ver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art of teaching analysis of secondary education stage, the content should be how best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cultivate the aesthetic aspects.
Key words middle school; art teaching; student; aesthetic capacity
1 中學美術教學中對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
所謂審美就是指人對藝術作品或社會生活中的事物進行非功利的鑒賞、觀看,從中體會、感知到美,并且能夠從中獲得愉悅的感知過程。中學階段,是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生審美觀念逐漸形成的重要時期,因此,加強對中學生的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努力提高他們的審美意識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就顯得十分重要。人的審美能力的好壞固然與其天資有密切關系,但是后天的培養(yǎng)和熏陶也非常重要。中學美術教育正是一門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審美能力的重要學科。通過美術教學的引導,能夠讓學生通過自主的觀察、鑒賞去發(fā)現(xiàn)藝術或生活中的美。此外,通過特定美術教學方法的熏陶和引導,也能夠使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審美意識,并且在這個過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因此,可以說在中學階段,美術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2 中學美術教學中對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途徑
2.1 通過審美欣賞教學提高學生的審美欣賞能力
美術是與人們的社會生活和精神世界有密切聯(lián)系的社會現(xiàn)象,美術是人類意識、社會生活以及科學技術演化和發(fā)展的一種體現(xiàn)。學生能夠通過美術作品來了解和認識世界。而美術欣賞作為一種主動品味、欣賞藝術的視覺審美過程。將美術欣賞引入到美術教學中來,不僅能夠使學生在觀賞的過程中得到視覺上的體驗快感,同時也能使學生對藝術作品進行由表及里的賞析,不斷提升對藝術的審美感知能力,加深其對社會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喚起學生自主創(chuàng)造美的情感共鳴。加強美術欣賞教學,除了要讓學生感受藝術作品的直觀體驗外,教師還應該在學生美術欣賞的指導教學上花更多的時間,例如通過對美術作品的結(jié)構(gòu)、內(nèi)容、主旨、藝術特點以及作者簡介等內(nèi)容的分析,幫助學生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善于引導學生在已有的審美經(jīng)驗的基礎上對作品的意境和內(nèi)涵進行聯(lián)想和感知。通過美術欣賞過程解析,不僅要讓學生獲得對作品的二次感受,同時還要使他們在這個聯(lián)想過程中得到真實的情感體驗和對美的感知能力的提升。美術欣賞教學還要提前讓學生對一些基本的藝術形式規(guī)范進行了解。例如繪畫類型(中國繪畫:人物畫、山水畫、佛畫、版畫等;西方繪畫:古典繪畫、印象主義繪畫、寫實繪畫等);繪畫術語:色彩、色調(diào)、線條、明暗、肌理等。美術欣賞教學主要是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最終達到開闊視野,提高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的教學目的。
2.2 通過情境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
作品教學是中學階段的美術教學的重點,如何能夠創(chuàng)作出好的美術作品,想象是幫助學生進行理解的重要方式。首先,要通過對作品的欣賞來幫助學生營造一種情境,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審美想象力。例如波浪粼粼的大海、連綿的青山、秀美的三峽……通過對這些事物的情境化的感知,來深刻地體味它們的美。不同的藝術種類之間是相通的,它們都是美的追求。例如音樂與美術之間就存在很多藝術聯(lián)系。貝多芬深沉、悲壯的《命運交響曲》、維瓦爾第委婉動人的《四季》,在音樂的播放中,教師帶領學生一同閉上眼去感受音樂。在欣賞完后,教師和同學們對音樂作品進行分析和點評。然后讓學生們帶著剛剛音樂作品在其腦海中形成的情境來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將自己對音樂的感受用繪畫的形式來展現(xiàn)。此外,“書”、“畫”本身也是有某種聯(lián)系的。教師可以將文學作品引入到美術課堂的情境教學中來。例如可以引用張繼的《楓橋夜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詩的意境進行想象:“深秋的晚上,一艘遠道而來的客船停泊在蘇州城外的楓橋邊。明日已經(jīng)落下,幾聲烏鴉的啼叫,滿天的寒霜,江邊的楓樹,點點的漁火,孤獨的游子?!睂W生可以通過詩歌的情境以及其中所蘊含的孤寂之情以及詩人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歷史背景等知識來展開繪畫聯(lián)想。此外,教師還可以搜集一些以這首詩歌為背景的繪畫作品,給學生進行借鑒賞析。這種借助其他藝術形式來營造創(chuàng)作情境的美術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的繪畫創(chuàng)作更加形象、鮮活、立體,同時也能夠加深學生對審美對象藝術內(nèi)涵的把握。
2.3 通過繪畫操作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理解能力
理解是學習的基礎,只有真正理解了,才能夠更深刻、更真實地感知事物。中學美術教學的另一個重點是要努力提升學生的審美理解能力。只有理解能力提升了,學生才能夠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分辨是非、善惡、美丑。在中學美術教學中,應該將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理解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在實際的美術實踐學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始進行作品的模仿繪畫,通過反復的模仿練習最終實現(xiàn)自我的創(chuàng)新。通過不斷的繪畫操作練習,不僅能使學生在練習中得到繪畫技藝的提升,同時也能使學生在繪畫操作中真實地體會藝術的魅力,更加能從中體味到繪畫藝術創(chuàng)作的艱辛與樂趣。此外,中學生正處于思維極度活躍、動手能力極強的時期,讓他們多進行繪畫操作練習,有利于學生對美術知識的學習和吸收,同時也能更好地增強審美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動手畫垂柳顯然要比只是用眼睛觀看垂柳要更能體會和理解垂柳的柔美。
2.4 通過實踐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造力也是中學美術教學的教學目標之一。加強學生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樹立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要善于化抽象為形象,將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社會生活實踐中去。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將其豐富的想象力轉(zhuǎn)變?yōu)閷徝绖?chuàng)造力。讓學生運用 拼、剪、裁、貼等方式,以及運用有關線條、色彩、構(gòu)圖、透視、肌理等造型手段和對事物的觀察分析能力來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例如,當春天來了的時候,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風箏的制作。制作風箏包括了扎、糊、繪畫等環(huán)節(jié),在制作過程中不僅能夠讓學生親自動手來完成,同時也能夠很好地發(fā)揮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制作獨一無二、屬于自己的風箏。
總而言之,加強中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應該貫穿整個美術教學實踐過程的始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觀念,加強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努力幫助學生從美術中得到全方位審美能力的提升,真正實現(xiàn)中學美術教學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常永金.中學美術教育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影響[J].中國校外教育,2013(9).
[2] 王娜.淺談創(chuàng)新思維在中學美術教學中的幾點運用[J].大眾文藝,2010(23).
[3] 王玉.芻議中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藝術的滲透[J].美術教育研究,2012(16).
[4] 包金.淺談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