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貴
摘 要 本文從發(fā)揮情感力量、設疑與解疑、活動課教學、時政教學等方面,緊密聯(lián)系中職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實際,試圖闡述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興趣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素質教育關于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要求。
關鍵詞 學習興趣 情感力量 活動課 時政知識
中圖分類號:G6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0-0015-02
“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中職生具有好動、善疑、形象思維能力較強、注意力不易集中持久的心理特點,他們對具有較強理論性和思想性的思想政治課學習往往缺乏主動性。如果還堅持老師上課講大道理、學生復習背重點、考試時一字不差寫要點的以應試教育為目標的教學模式,學生學習興趣在思想政治課上就完全不能得到激發(fā),必然嚴重挫傷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積極性,嚴重影響思想政治課教學質量的提高。如何在思想政治課上使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變“灌輸”為“樂學”,興趣的激發(fā)就非常關鍵了?,F(xiàn)行的中職思想政治課教材改變過去嚴謹有余、活潑不足的編排風格,增添了許多具有很強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的生活實例,尤其是增設了探究與實踐和活動課內(nèi)容,增加了更多可以調動學生情感的因素,能很好地適應學生心理需要和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這不僅為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提供了良好的載體,而且為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內(nèi)在的學習動力提供了契機。那么,如何在中職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呢?現(xiàn)結合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發(fā)揮情感力量在教學中的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首先,應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和相互支持的師生關系。學生正是在教師的尊重和信任中滋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勇氣和力量的。在教學中,教師要十分重視學生課堂發(fā)言,傾聽學生想法和見解,讓他們感受到你是出于內(nèi)心的、真摯的尊重他們,信任他們。這樣,就會產(chǎn)生一種既見師長又遇知音的興奮心情,從而從心理愉悅中萌發(fā)出一種學習的動力。其次,多用鼓勵和表揚的評價方法。鼓勵和表揚是消除學生自卑感、增強自信心、培養(yǎng)學習興趣的一劑良藥。在教學過程中,要緊緊抓住每一次機會對學生及時作出積極評價。常用的評價語言如:“好!”“你的思路很新穎!”等,語言不多,卻能起到“煽風點火”的作用。再次,應創(chuàng)造讓全體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喜悅的機會。興趣源于需要,成功則使人的需要得到滿足,促進興趣的形成和鞏固。學習好的學生就是在不斷的成功和表揚聲中歡度學習生活,不斷增強克服困難的能力和信心的。
二、上好每一堂活動課,點燃學生學習興趣之火
中職生情感豐富,自我意識明顯增強,思維認識由感性逐漸上升為理性,求知欲明顯增強,學習目的逐漸明確,學習內(nèi)驅力明顯增強。上好思想政治活動課,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在很大程度上能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習《營造美好的文化環(huán)境》這一課時,針對“中學生上網(wǎng)冷熱思考”這一問題,開展了一次以“中職生上網(wǎng)是利大還是弊大”為主題的辯論賽,課堂氣氛異常熱烈。在活動中,學生不僅提高了認識,自覺抵制了非法網(wǎng)吧的誘惑,而且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守護我們共有的家園》這一課時,向全市人民發(fā)出“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爭當文明市民”的倡議書,開展了以“爭當家鄉(xiāng)環(huán)保小衛(wèi)士”為主題的活動,課堂上學生七嘴八舌,躍躍欲試,大家表示要為家鄉(xiāng)建設獻計獻策,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學生們提出了許多很好的行動方案。
三、點評時政知識,激發(fā)學生學習政治課的興趣
中職生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雖然身在教室,但具有了解社會和當今世界變化多端問題的熱切愿望,他們喜歡了解接近其生活的人和喜聞樂見的事。教師倘若照本宣科,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使每節(jié)課有個良好的開端,我的做法是平時認真閱讀《半月談》、《時事》雜志、《時事報告》及其它報刊,注意收看新聞聯(lián)播、焦點訪談、新聞調查等節(jié)目,分類收集整理,每次上課前都有意識地選擇部分與課堂教學相關的時事內(nèi)容作為一堂課的開場白。每當這個時候,學生的精神一下子振作起來,顯得特別認真,一雙雙渴求的眼睛在閃爍,此時及時抓住時機轉入新課教學,這種“趁熱打鐵”引入新課的方法,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上好一堂課打下基礎。如,學習《當今時代的主題》這一課時,我課前用了10分鐘時間點評中日關系、臺灣教科書修改和敘利亞事件。之后根據(jù)教材要求提出兩個問題:①和平與發(fā)展已成為當今時代主題,為什么世界仍不太平?②威脅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主要根源是恐怖主義嗎?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開始閱讀教材,并通過熱烈討論,最后回歸教材,學生就這樣輕松愉快地掌握了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
四、利用設疑與解疑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問是思維的火種,思維以疑問為起點,有疑問才有思維,經(jīng)過思維才能解疑,才能有所進步。教育家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痹诮虒W過程中通過設疑、釋疑、解惑,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處于一種“心憤憤、口悱悱”的狀態(tài),促使他們積極思考,當學生苦于“山窮水盡疑無路”時教師給予解惑,他們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如學習《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這一內(nèi)容時,提出了“在社會主義時期,剝削階級作為階級在我國已被消滅,但階級斗爭在一定范圍內(nèi)將長期存在,在某種條件下還可能激化。這句話是否矛盾?應怎樣理解?”問題一提出,學生們議論紛紛,課堂氣氛活躍。我接著提出問題:“如果一支敵軍被我們殲滅了,能否說,就沒有一個散兵游勇對我們打冷槍?”然后又向學生提問:“在社會主義國家內(nèi)部剝削階級各種影響及腐朽思想的遺毒是否還存在呢?在國際上危害社會主義制度的反動勢力是否存在并舉例說明”,這一問一答,使學生很快進入角色,引起興趣,明白了道理,提高了思想覺悟,這比平鋪直敘講理論更有峰回路轉之效。
綜上所述,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運用興趣教學法是時代發(fā)展的迫切要求。當前,新知識、新技術層出不窮,學生的學習興趣日益廣泛,如果思想政治課跟不上形勢發(fā)展的需要,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手段單一,就不能吸引學生,久而久之就會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是至關重要的。本世紀是我國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的關鍵年代,我們教育工作者擔負著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光榮使命,就應該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緊迫感去發(fā)掘學生學習的興趣,寓教于樂,力求讓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產(chǎn)生興趣,認真學習,善于思考,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知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為他們將來走向社會、報效祖國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參考文獻:
[1]沈越,張可君.經(jīng)濟政治與社會[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7).
[2]尚成君.如何培養(yǎng)職高學生思想政治課的興趣[N].隴南日報,2010,(07).
[3]張友群.政治教學中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報,2006,(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