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虎
〔關鍵詞〕 化學教學;高效課堂;構
建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14—0072—01
優(yōu)化課堂教學、構建高效課堂是減輕學生負擔、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手段。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高中生的特點,充分利用化學學科的特征,并借助于有效備課、有效問題情境、有效課堂提問、化學探究實驗、導學案等策略達到“省時、減負、高效”的目的。下面,筆者根據(jù)教學實踐,就如何打造高效化學課堂,談幾點自己的看法和體會。
一、理清高中化學必修模塊與選修模塊的關系——構建高效化學課堂的基礎
在高中化學新課程中,必修和選修模塊是有序展開并相互依存的。選修課程是在必修課程基礎之上的延伸和拓展,必修課程的學習內(nèi)容在選修課程學習中獲得螺旋式的發(fā)展。學習不同的模塊獲得的發(fā)展有所不同,但核心的化學知識和基本概念、原理的領會都是在必修模塊的學習中實現(xiàn)的。
二、明確模塊功能,準確把握教學內(nèi)容的深、廣度——構建高效化學課堂的前提
在必修階段接觸到的化學知識不要“一步到位”,應明確在必修階段的基本要求,清楚每個具體化學知識的深、廣度,以保證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nèi),高效達成課程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學生進行選修模塊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在進行必修模塊教學時,要關注學生已有的化學知識,注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教學時要將“假如我是學生”作為自己的警醒語,不可想當然地認為“太簡單”,任意加大教學難度,把本該在選修階段學習的內(nèi)容放在必修階段,造成學生學習化學的負擔過重,而致使學生對化學學科失去興趣,從而降低教育教學效果。在教學選修模塊時,需要注意學習的階段性和層次性,注意更新專業(yè)知識,注意為學生能力的形成與發(fā)展提供螺旋式上升發(fā)展的空間。
如,在學習“電化學”這部分內(nèi)容時,必修2(人教版)教學重點:初步認識原電池概念、反應原理、構成及應用。認識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對現(xiàn)代化的重大意義。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原電池的基礎性知識。選修4化學反應原理第四章(人教版)電化學基礎在必修2的基礎上著重研究化學能與電能的關系,增加了電解池及其應用的教學,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和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
三、 落實課標要求,注重新課程的教學設計——構建高效化學課堂的措施
教學設計與教學活動的組織,應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現(xiàn)代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為基礎,以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為依據(jù)。在處理教材時,教師不但要看到它的知識要求,還要看到它背后所隱含的思想觀點和科學方法。在閱讀教材、分析教材的基礎上,整合教材中的課程資源,全面落實課程目標。
比如,在學習必修1中“金屬的化學性質”時,人教版第46頁“交流與思考”欄目,首先是初高中學習金屬知識的銜接點,對新知識的學習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其次又是從物質分類角度認識金屬性質和落實學習方法的生長點,是探究金屬性質和落實科學探究方法的探究點。此外,圖片中美麗的實驗現(xiàn)象又是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激發(fā)點。在教學中,教師可利用教材中的“銅樹”和“銀樹”圖片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知識,并進行適當探究。在教學中,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隱形課程資源,全面理解高中教材諸多欄目的編寫意圖,實現(xiàn)課程資源多元化。
四、 注重實驗過程——構建高效化學課堂的途徑
化學實驗及其現(xiàn)象具有真實、形象、生動的特點,極易喚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在實驗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問題解決的實踐過程,在討論中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在思考中引導學生自主分析問題,在實踐中引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在自主總結中引導學生評價自己的學習行為,從而構建有效的化學課堂。
例如,設計實驗方案:區(qū)別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活動,高一的學生初次接觸實驗方案的設計,把課本中呈現(xiàn)的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比較就當是實驗方案,根本沒有考慮實驗是否科學可行,實驗的現(xiàn)象是否明顯,實驗操作是否簡單,實驗是否環(huán)保等諸多實際問題。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方案設計時應考慮的實際問題,和學生一起完善實驗方案。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動手實踐的機會,讓學生自己驗證設計的方案是否可行,讓學生在實驗中獲得了親身體驗后再對各種方案進行評價。
編輯:謝穎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