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迅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這些表述都指明了中小學設置語文課程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梢姡罢Z文素養(yǎng)”在語文新課程中無疑是一個處于核心地位的重要概念。其中,讀寫聽說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基礎,而閱讀更是寫作和聽說的基礎,是基礎的基礎。
既然閱讀對學生形成語文素養(yǎng)如此重要,那么,在平時的教學中如何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筆者認為首先要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興趣。
一、讓學生真正了解閱讀的目的和意義
張志公先生說過:“閱讀不僅僅是學習和繼承前人和他人知識,它還影響到人類社會現(xiàn)狀和未來的生產(chǎn)、生活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所以,閱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是學生取得學業(yè)成功的先決條件。這一點,教師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要經(jīng)常向學生講明,要多引用一些名人博覽群書,最終事業(yè)有成的例子教育學生,使他們真正懂得閱讀的意義,從而產(chǎn)生閱讀的動機,慢慢地就把閱讀當成一種習慣。
二、營造讀書氛圍,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
農(nóng)村學校的學生平時閱讀資源匱乏,這對他們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很不利。為此,教師可在班上開設讀書角,讓大家都為讀書角捐書,充實讀書角。另外,還可以用班會費訂一些報紙雜志,或購買一些書籍。這樣,學生有東西可讀,加上教師經(jīng)常引導,學生的閱讀興趣就會慢慢形成。
三、抓學生筆記促閱讀以形成閱讀興趣
部分學生可能不太喜歡閱讀,教師可給他們布置一些具體的任務,如做讀書筆記,不定期檢查,及時發(fā)現(xiàn)做得好的學生,及時表彰并予以展示,讓他們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為了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和習慣,我要求初一新生每人都要備有一本手抄本,把自己在閱讀中看到的好詞好句摘抄下來,或者記錄自己的閱讀心得,每周末交上來檢查。這樣一來,學生為了完成布置的任務,紛紛去閱讀課內(nèi)外書籍,寫讀書筆記。我每次檢查后,當場表揚做得好的學生,并在班上展示出來,讓他們互相學習。這樣,學生一次比一次做得好,越來越主動閱讀了。
四、在授課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1.懸念導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一節(jié)課,學生是否感興趣與導課有直接關系,導好課不僅能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還能起到情感交流的作用。因此,教師可用講故事、放音樂等方法設置懸念導入新課。①教師運用與教學內(nèi)容有關的歷史典故、名人軼事、寓言故事、民間傳說及新聞故事導入新課,不僅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而且極易于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立刻集中起來,激發(fā)閱讀興趣,自然而然地進入學習新知識的角色。 ②以音樂渲染氛圍導入。音樂輕松活潑,能愉悅學生的身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如教學《愚公移山》一課時,可先播放一首江濤演唱的歌曲《愚公移山》,隨著“聽起來是奇聞,講起來是笑談……”的美妙音樂,學生情不自禁地跟著唱了起來,興趣一下子高漲起來。聽完了音樂,我就設置懸念:“愚公為什么要移山?經(jīng)過怎樣?最后成功了嗎?”接下來,學生迫不及待地打開課本,帶著好奇心去認真閱讀課文。
2.靈活運用多種方法,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
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閱讀的方法不能太單調(diào)呆板,要根據(jù)教材的具體內(nèi)容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才能調(diào)動學生閱讀的興趣。如在教學《木蘭詩》的時候,我就以自己配樂朗誦的方式引領學生閱讀,激起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學生都想以我為榜樣,于是認真閱讀理解課文、背誦課文,很快他們也能把課文背下來,背誦速度之快出乎我課前的預料。在教學朱自清的《春》時,我先讓學生觀看朗讀視頻,欣賞美文。學生都被這些優(yōu)美的圖畫、生動的句子給吸引住了,他們的閱讀興趣也一下子被激發(fā)出來,他們朗讀時讀得非常動情,效果很好。而在教學《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篇課文時,在導入課文后,我向學生提出速讀課文的要求,要求他們在五分鐘內(nèi)讀完課文,然后搶答教師提出的問題,看誰答得又快又準。這一要求一下子調(diào)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他們馬上認真地閱讀起來,因為他們都想在后面的搶答中能夠很快地回答出老師提出的問題。
總之,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的途徑有很多,這里筆者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實踐,只談了比較有感觸的幾點。如果教師能夠引導學生認真閱讀、喜歡閱讀、會閱讀,多讀好書,知書達理,書香滿身,那么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就會很高。
(責任編輯 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