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成
摘 要: 高中英語新課程對必修課和選修課的課程設置提出了要求,學校在克服各種困難的情況下,順利開設了選修課程。通過對選修課的理論研究、課程設置、上課、實施效果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出符合本校實際的學修課程。
關鍵詞: 高中選修課 實施過程 實施效果
一、選修課實施的背景與意義
2003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要求:“普通高中的課程由必修和選修兩部分構成,并通過學分描述學生的課程修習狀況?!边x修學分分選修Ⅰ和選修Ⅱ兩種。選修Ⅰ,即通常所說的必選課,是國家規(guī)定課程,其內容和結構均在各學科課程標準中有具體規(guī)定,由各教材編寫組與必修模塊一同開發(fā)。選修Ⅱ,即任意選修課程,是學校自主開發(fā)的課程。本文所指的普通高中選修課,主要是為普通高中學生完成《普通高中課程方案》中“選修學分Ⅱ”提供的課程資源,即任意選修課。
我校作為省級示范高中,從新課程改革伊始,就積極組織教師學習新課程的相關理論,轉變教育教育觀念,尤其對于任意選修課在開發(fā)、實施、管理、評價等方面進行了理論思考、探索和實踐。學校按照學生興趣和學習需要開設選修課,不僅為我校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內容,滿足了不同學生發(fā)展的需要,而且對學生知識結構、智力發(fā)展及能力培養(yǎng)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逐步建立起適合新課改需要的包括選課指導、教師培訓、過程管理和考核評價在內的選修課實施機制,從而促進我校選修課的構建和發(fā)展。
二、選修課實施過程
(一)選修課課程目標。
1.初步構建有我校特色的選修課程。根據(jù)我校的現(xiàn)有條件,結合學生的學習需要,選擇適合我校特色的校本課程,探索任意選修課實施的有效途徑和方式,提高我校的課程建設能力,逐步建立起具有學校特色的課程管理體系。
2.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新的平臺。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全面發(fā)展是學校課程的目標之一。學校通過開設多樣化的選修課程,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滿足學生個性和全面發(fā)展的需要。
3.為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提供新的載體。選修課的開設,需要挖掘教師自身的專業(yè)潛能,選擇優(yōu)秀教師參與學校選修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同時帶動更多教師參與其中,給教師以更大主動權,實現(xiàn)教師專業(yè)的進一步成長。
4.建立客觀公正的評價手段。課程實施中貫徹發(fā)展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制度,按照目標多元、方式多樣、注重過程的評價原則,建立學生學業(yè)成績與成長記錄相結合的綜合評價制度。
(二)選修課程的設置內容。
分百家講壇、周末賽場、社團組織等三部分,主要供高一學生選擇和參與。
1.開設百家講壇講座:聘請校內外的專家、學校的學科教師及部分學生作為主講人,內容涉及文化歷史、科學藝術、體育將康等,滿足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
2.開展周末賽場活動:由師生共同策劃組織,組織學生參與,以競賽形式展示學生多方面的風采。
3.組織各類社團活動,如陶然社、動感音樂社團、校園之聲廣播站、師生合唱團等。
(三)選修課的實施。
1.確定選修課實施方案:我校在我省參與新課改試驗后,就明確提出要認真貫徹執(zhí)行國家課程標準的要求。對于選修課的設置和學分認定,學校目前還有很多困難。學校受所處區(qū)域地理條件的限制,基礎設施短缺,師資力量薄弱,在學生中開展調查,在教師中征求意向,同時向兄弟學校學習,學校針對課程結構中任意選修課部分的課程要求,提出了如下課程設置方案:學校在高一學年統(tǒng)一開設百家講壇和周末賽場兩門選修課,同時與學校社團活動相結合,讓部分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學習需要、興趣愛好等在高二、高三學年繼續(xù)參與各種社團活動。
2.選課:學校教務處在新學期開學后,公布開設的校本課程內容及任課教師,供學生選擇。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填報選課計劃。學校根據(jù)學生的選課計劃進行教學安排。
3.課程安排:選修課和國家課程一樣統(tǒng)籌兼顧排課,納入總課表。對于學校開設的選修課程,由于數(shù)量本身不多,所以對于課程的安排要細致,計劃周全。在開學第一周就將本學期的百家講壇的講座內容和周末賽場的競賽活動向學生公布,百家講壇在每周五的七八兩節(jié)自習課進行,周末賽場在每周五的中午進行,每學期按18周安排,百家講壇在學校的階梯教室進行,周末賽場在學校的藝體活動中心進行。
對于社團活動,也有明確的活動時間、場所和內容。校園之聲廣播站每周三、五中午對全校進行廣播;動感音樂社團,則是每天課間操時間安排節(jié)目;陶然社則是每周二自習期間進行文學活動;師生合唱團則是利用每周三中午的時間在學校藝體活動中心進行有關活動。
4.上課:根據(jù)教學安排,按照選修課的實施要求,在指定地點組織開展教學活動。作為學校正常課程體系中的一部分,校本課的教學和必修課采用一致的教學管理制度。學校教務處的干事及授課教師考核學生的出勤及上課表現(xiàn)。對于百家講壇,任課教師要精心備課,上交講座的講課稿,學校進行檢查和備案。對于周末賽場,則要求教師提前根據(jù)學校學期初安排的活動主題,設計好本次活動的競賽題目和內容。
對于教學內容,主要是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教師的教學能力等進行安排和設置,涉及多種學科,是對必修課教學內容的補充。本學期的部分講座和活動內容如下:
(1)百家講壇:希臘神話,數(shù)學學習方法,宋詞賞析,創(chuàng)業(yè),中國與美國動漫特點,中國傳統(tǒng)音樂,流行性感冒,電影之旅,于丹論語心得,魔術,各國的文化風俗,走進端午節(jié),紅樓夢,金字塔建筑之謎,三十六計之無中生有的用途,探索星座的奧秘,書法,我們的蘇軾,海洋動物,喚醒塵封的民族精神,韓國之旅,走進小提琴,武俠小說,周星馳的爆笑人生,色彩的心理學,獨立學習與自主學習,一中的快樂生活,球星詹姆斯,論秦始皇的功過,中國武術,等等。
(2)周末賽場:生活常識,自然科學,防災自救,飲食,體育,綜合知識,等等。
(3)周末賽場與陶然社社團聯(lián)辦:文學常識,百科知識,新聞知識,等等。
(4)周末賽場與動感音樂社團聯(lián)辦:音樂常識,音樂之聲,校園音樂,等等。
5.評價:每學期末,在每個校本課程模塊教學結束后,班主任、任課教師和教務處干事都要對學生進行考核與評價,并向教務處提交課程實施總結,包含課程實施情況、選課學生名單、學生出席情況、學生課上表現(xiàn)、測試與考核成績等,同時對于教師的教學也要做出相應考核,并根據(jù)教學情況,提出下學期課程實施的改進措施和建議。同時,班主任要將學生在選修課中的學習情況等記入學生的學習成長記錄袋,作為對其進行綜合素質評價的有機組成部分。
三、選修課實施的效果
(一)改變課程結構,探索教學新路。
雖然作為我省東部欠發(fā)達地區(qū)的高中,在教育資源欠缺的情況下,我校根據(jù)教學實際和學生發(fā)展需要,探索出符合教學需要的普通高中任意選修課課程,建立起學校任意選修課的有效實施機制,為省內同類學校的課程改革做了探索和嘗試。
(二)落實課程的各項制度,注重不同課程的和諧發(fā)展。
選修課的開發(fā)和實施,需要學校多方面的投入,學校教育和教學資源的投入、教師專業(yè)技能的學習和發(fā)展、學生的參與等共同作用才能讓校本課程正常有序地開展。學校已經(jīng)將選修課的教學納入學校教學常規(guī)管理,促進我校選修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三)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
從選修課開設伊始,教師根據(jù)學校課程整體規(guī)劃和要求,結合自己的專業(yè)能力和業(yè)務特長,學習和開發(fā)了具有學科特色和學校特色的選修課,提高了學科教學技能,同時展現(xiàn)了多學科教學能力,為自己充分展示自我提供了平臺。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及學習需要,選擇適合自我發(fā)展需要的選修課,培養(yǎng)發(fā)展和生存能力等,突出課程的多元性和選擇性。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